2021-10-17|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讀臺灣,思香港 —— 建構共同歷史記憶之必要

我就坦白說吧,這是個空虛無力的年代。所以,我們求知若渴地讀世界各地的歷史,尤其是鄰近倍感親切的國家。於是《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臺灣最好的時刻》等講述臺灣故事的讀物,成為香港的暢銷書刊,迫切地想從他們的過去抽取甚麼打倒強權、爭取自由民主的竅門。
可是,一邊讀着外國的經驗,大家都會發現,我們遇到的挑戰(和機遇)根本無法比擬。亦因此,同一段歷史每個人讀都會有不同感受。有的人會感到抽離又絕望,認為別人的「成功故事」離我們好遠;有的人則從中獲得啟示或慰藉,知道「我們」都是這樣走過的。
但我們還是得學歷史,尋找我們的精神的根源,通過連結,消弭輕若浮萍的感覺,從過往的故事滋養我們的當下和未來。重點從來不是「別人怎樣做」,而是受到知性或感官刺激後,思考「我們怎樣做」,一同譜寫我們的歷史。
《百年追求》書首開宗明義寫道:「和其他民族相較,台灣的民主運動並不特別壯烈,不特別曲折,也不特別艱難。不過這卻是我們自己的故事。」讀過全書,我覺得最重要的便是這段話。我們不需跟任何人作比較,更不必想像我們就是世上最可憐的國度。我們需要的是心存謙虛甚至恭敬地認識歷史,然後,刻畫我們自己的故事
講我們自己的故事為何重要?顯然而見,除了要爭取我們主導的話語權,抗衡被惡意扭曲抹黑的主流論述之外,便是築建我們的集體意識、共同記憶,為共同體鋪路。
《臺灣最好的時刻》寫道:「民族的基礎之一是共同的歷史記憶。法國歷史學者勒南一八八二年的文章《民族是什麼?》,在分析過種族、語言、宗教都不是民族的基礎之後,文章的結尾這樣說:
『民族是一個靈魂,一個精神的原則。事實上只有兩樣東西構成這個靈魂、這個精神原則。一是過去,另一是未來。一是對共同擁有的豐富傳統之記憶;另一是現在願意共同生活,願意繼續累積共同擁有的傳統
的確,共同的苦難遠比幸福將我們團結。的確,民族記憶中的哀傷時刻比勝利更有價值,因為它強制我們承擔責任,也要求我們共同奮鬥…… 民族的存在是每一天的公民投票。正如一個人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每一天對生存的不斷確認……民族成員願意共同生活的意志,是民族存在唯一真正的標準。』」
或許有違理所當然的觀念吧,勒南認為種族、語言、宗教都不是民族的基礎。但當我回想2019年投入過香港抗爭的人們,有南亞裔、哈薩克、世界各地的朋友、也有聽障人士、不同宗教派別的人,大家都為着共同信念而走在一起,甚至一同承受苦難。原來種族、語言、宗教真的不是民族或共同體的基礎,共同經歷、共同記憶才是,而這也是我們必須守護的寶物。
《臺灣最好的時刻》續引用勒南道:「『我要說,人不是其種族的奴隸,不是其語言、也不是其宗教的奴隸,不是其地域上河流路徑、山岳走向的奴隸。一群人的集合體,以健康的精神和溫暖的心所創造的道德良知,即是民族。當這個道德良知是為了公共幸福而犧牲個人利益,以此證明它的力量,那麼它就有正當性,就有權利存在。』
民族是基於自由意志而結合,為共同的歷史記憶所凝固。記憶的內涵是,民族的成員如何為社群的共同利益而犧牲和付出。一九七七到一九八七這些年的歷史所呈現的,正是許多臺灣人這樣的表現。對過去奉獻的記憶,和面對未來挑戰的意志,『是成為民族的必要條件』。勒南這樣說,許多民族生存或滅亡的歷史似乎也如此證明。」
這段堪比精華的文字,想在此跟《加山傳播》最近發佈的專訪做對讀。因嘗試救被警察近距離開槍擊中,子彈距離心臟僅3公分的18歲青年健仔,邱宏達博士被判囚12個月。判囚後,邱博士的專訪隨即發佈,點出「那天在人性醜陋下,尚有最卑微的人性光輝」的主題。專訪中,邱博士反覆提到「香港人需要總結,需要為那一年的風風雨雨作總結」,值得我們省思和行動。
他認為總結不代表失敗,一場運動當中有千絲萬縷,當中抽絲剝繭後有很多是成功的經驗:就如反送中的抗爭系統,就如反送中時無大台,而偏偏這些成功所建基於的,正是過去的失敗。因為這是一場Trial and Error的遊戲,總得有一個暫停。 但總結這回事要做的不只香港人,還有政權,故此是一場時間競賽,就如二次世界大戰一樣,德軍和美軍鬥快找出原子彈的方程式。因為總結很重要,政權十分清楚,就是讓香港人總結了兩次,手下留情了兩次,才有2019年的那一次。「所以政權今次從唔對每一個參與者手下留情,就係唔想我哋作出總結。」 「但都係阻得幾年姐,暴動上到區院最多七年。」筆者插嘴。 「所以啲嘢咪跟住係咁嚟。」一語驚醒洛克人,剛夢醒還未跟上思路。他口中的啲嘢,是國安法,是國民教育,還有一些你我都不能想像的,或未能想像的。「我好希望香港人可以總結,定性自己喺過去一年嘅每一樣作為。 而之後的數小時,都是他的總結。
不經不覺,兩年就過去了。過往我們沒有辦法好好總結過往慘痛的經歷,甚至仍會覺得某些片段難以平靜面對。但當我們已逐漸生活如常,可以繼續投入私領域,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刻去整理那一年的風風雨雨:我們如何為社群的共同利益而犧牲和付出,對過去奉獻的記憶,和面對未來挑戰的意志。
專訪中,邱博士不但總結了2019年的香港反送中運動,某程度上,也總結了過往的人生經歷。我想,如實地面對自己和所作所為,正正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做的。為自己、為我們、為香港,好好記錄下來。然後,在最艱難的時候,捍衛自己的人性光輝,一邊建立屬於我們的最好時刻。

如你願意支持我繼續努力,可以請我一杯咖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