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版】怎麼正確參拜神社?神明前九十度鞠躬

【進階版】怎麼正確參拜神社?神明前九十度鞠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参考資料《神道としきたり事典》茂木貞純

参考資料《神道としきたり事典》茂木貞純

怎麼正確參拜神社「二拜二拍手一拜」?

想來聊進階版,拿顯微鏡放大細節。

神道的鞠躬禮儀主要分為「90度-拝」、「45度-深揖」、「15度-小揖」,用詞稱呼不同。

日本人鞠躬角度細分恭敬度及場合,主要分三種。

「お辞儀(おじぎ)」站禮,社會上分為「15度-常態招呼(会釈)」、「30度-接待客戶,進出室內(敬礼)」、「45度-特別感謝或致歉(最敬礼)」。見面打招呼常用的是小幅度鞠躬的会釈,最敬礼是致歉時使用。

一般常常看到飯店空服員會左手交疊在右手上(出自以前武士右手拔刀,延伸以左手按住代表並無攻擊之意)。手肘也不刻意彎曲的垂放,代表「待機」狀態,準備鞠躬時,交疊的兩手還是會鬆開,並放回大腿外側。

但如果多加注意,會發現近年演變保持疊手,進行鞠躬的方式增加,但其實並不是日本傳統禮儀,只能說按照企業理解下實踐的規矩。

雙手交疊著鞠躬是否正確?秒變韓式禮

手抬過高、肘過彎的姿勢,變成「コンス(韓國拱手禮)」並非日本傳統禮儀。在戰後媒體大量曝光的文化混亂,加上禮儀教室的加持擴散,逐漸取代成為主流。

有的公司不只要求雙手交疊的進行站姿或鞠躬,加上左右腳前後擺出呈現V字站姿。服務業到處可見都是一邊雙手交疊,一邊鞠躬,被誤認是日本正統禮儀。

這種奇妙混搭的行禮方式,現在不分男女廣泛使用。頂多只能希望他們記得不要手肘彎抬太高,變成韓式行禮。

儘管知道必須配合時代潮流及公司方針,我比較能接受的是空姐或飯店人員,至少搭配制服凸顯手部線條的好看 。

但除了上述業種以外,個人還是覺得交疊手鞠躬很彆扭違反人體工學,日本古禮逐漸被混搭,還是覺得可惜。

所謂正統的日本古禮?講究人體工學的自然

鎌倉時代以來「小笠原流」,無論男女都是講究身體曲線構造,站立或行禮,雙手通常不會刻意交疊,保持平衡自然。尤其在和裝時遵循,會特別有格調。

連近年皇室成員也是混搭,美智子上皇后的嶄新自我風格行禮。

然而看昭和早期的皇室成員鞠躬時手的位置就,能看出明顯,以前使用小笠原流,空手時不會雙手交疊,男女站立時貼放大腿外側、躬身幅度大時稍微移往腿上(特別是和裝禮儀基準 。

講究古禮的網友,指出皇室成員和女巫、神職擺出莫名奇妙疊著雙手走在參道,看了深感崩潰。雙手交疊時的「叉手禮」是神職在進行儀式聽祝詞時所用,應該是靜止不動狀態。

總而言之,穿著和裝的站立或鞠躬,通常不會兩手交疊的,看神職雙手自然擺放、躬身時保有古禮,非常端正優美。

不卑不亢

為什麼會一直想寫禮儀,想起多年前看到一個來日本的年輕觀光客,個性活潑的想和店家表達感謝,於是向店員行四十五度還是九十度大禮,店員露出微妙表情,目測應該是覺得他很可愛吧 。

我當下龜毛雞婆綜合症發作,看他接二連三大鞠躬,閃過很主觀的心疼,忍不住按肩輕聲說:「你是客人唷!不用行這麼大的禮。」好在對方看出我不是嘲笑或譴責,很開朗聽著說學到了。

另外也聽過嫌棄日本多愛鞠躬或規矩太多,「喝茶就和茶啊!還搞茶道那麼麻煩。」聽完也就笑笑不答,也不想多爭辯,也自知改變不了他人的價值觀。

正因系統性的規矩存在,才能傳承文化內核的謙卑。通曉後選擇保持適度的隨意,與只為嘲諷而合理化隨便的行為,兩者還是有所不同。

禮儀繁瑣流於僵化形式當然毫無意義,重要的是在了解後,保持不卑不亢的心境,自然而然會流露在言行舉止中。

如同小笠原清忠先生所言,「坐時像沉水,站時如輕煙。」舉手頭足合宜的穩重及輕盈。無關任何出身、財富或頭銜等等外在裝備的光環,教養完全是發自內在,也只會屬於自己,談吐有禮而風儀絕佳,使人打從心底敬重。


文字解說不好懂,可以看神社廳影片實際示範:https://youtu.be/drFnCGk6aJM


看專業人士示範真正的日本傳統行禮(手注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FoTW3o6z6M

小笠流(特別是和裝禮儀基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sOSrNLg_8o&list=PLIevyvDHDcolCnHF9HQkKEY3MOOyQAOkZ&index=2&t=329s


*照片文章皆是筆者攝影、撰寫及統整所學,如要轉載請註明專頁名稱連結*

avatar-img
泉 燈行的書齋
83會員
395內容數
京都的底蘊不只是有文化美學,更是日本人的精神故鄉,以文人視角走訪神社寺院,在歷史、文學、小說中與古都的靈魂問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泉 燈行的書齋 的其他內容
回想起來,當時有些無奈微妙、錯愕的心情。 在金戒光明寺前被一對觀光老夫婦問路「德川秀忠的菩提寺、三重塔走哪條呢?」指路後隨口補充一句塔前是會津藩(福島縣)藩士們的墓。 「哎呀!這話說不得,我可是長州藩出身。」 老爺爺語氣鋒利,接著樂呵呵笑著,身後的老婆婆陰沉著臉。
春寒料峭時期,面對比叡山的高僧說法,一名路經的法華宗俗家弟子出言反駁,為此進行佛法辯證,始料未及掀起大禍,數萬門徒給逐出京城,甚至禁教的滔天大禍。 1536年「天文法華之亂」法華宗門徒稱為「天文法難」。比叡山僧眾聯合大名六萬大軍壓境,放火燒殺二十一間本山寺院,此後禁止布教。
要用兩句話和別人介紹道真公時,我也難免拿中國的屈原對照,但細究內核是完全不同的。深受崇敬的學問大神、菅原道真,絕不是在正待或未能發展抱負途中被迫下線,反而是早早發揮長才,晚年才遭受妒恨。
回想起來,當時有些無奈微妙、錯愕的心情。 在金戒光明寺前被一對觀光老夫婦問路「德川秀忠的菩提寺、三重塔走哪條呢?」指路後隨口補充一句塔前是會津藩(福島縣)藩士們的墓。 「哎呀!這話說不得,我可是長州藩出身。」 老爺爺語氣鋒利,接著樂呵呵笑著,身後的老婆婆陰沉著臉。
春寒料峭時期,面對比叡山的高僧說法,一名路經的法華宗俗家弟子出言反駁,為此進行佛法辯證,始料未及掀起大禍,數萬門徒給逐出京城,甚至禁教的滔天大禍。 1536年「天文法華之亂」法華宗門徒稱為「天文法難」。比叡山僧眾聯合大名六萬大軍壓境,放火燒殺二十一間本山寺院,此後禁止布教。
要用兩句話和別人介紹道真公時,我也難免拿中國的屈原對照,但細究內核是完全不同的。深受崇敬的學問大神、菅原道真,絕不是在正待或未能發展抱負途中被迫下線,反而是早早發揮長才,晚年才遭受妒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