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官陳宗元:翻轉個案,還是打翻民主法治?──再談監委調查已確定司法案件的爭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原文發表時間:2018/12/24 09:04
近日,監察委員高涌誠對於民進黨前立委陳朝龍賄選有罪定讞案,作出法院判決有誤,應再審或非常上訴之調查報告,引起法界全面反彈,齊聲要求監察院拿開干預司法的髒手。
其實,這已經不是監察院第一次試圖干預司法。這幾年,監察院不知為何從應該被汰除的盲腸機關,變得異常活躍,履履試圖將手伸進司法皇后的衣服裡。我今天不想談監察委員高涌誠身為民間司改會前執行長,對於由司改會董事長林永頌辯護的陳朝龍案,所進行的調查究竟應不應該迴避,因為對於濫用監察權的行為,從根本上就不應該做,所以不須討論是否應該迴避。
一開始,我們有必要了解,監察委員究竟是什麼樣的身份。監察委員是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任期為六年,這就是所謂的政治任命。監察委員有六年的任期保障,在這六年內,「沒有任何的監督力量」。若要說有什麼可以制衡監察委員的,就是監察委員六年任期結束後,究竟是能否被提名連任,或者卸任後可能換什麼位置這件事。
以一種最暗黑的想法來猜測,台灣現況總統與立法院都是多數黨的狀態下,監察委員能被提名並同意任命,大概都有一定的政黨傾向,上任後是否可能有政治的黑手去操弄?監察委員行使職權到底能不能中立客觀?或者背後有其他政治考量。我想不同的監察委員會有不同的堅持,但看看陳師孟委員,不言而喻。
再來,讓我們來了解監察委員的職權是什麼。依照《憲法》及增修條文的規定,監察委員負責彈劾、糾舉、審計、糾正等工作。彈劾是指對於有違法失職行為的公務員予以彈劾要求懲處;糾舉是對於有違法失職行為的公務員認為應先停職或其他急速處分,而要求該公務員所屬機關予以停職或其他急速處分;糾正則是對有違法失職的機關提出糾正案,要求改進;審計則是對於機關決算案的審核。
從上面監察委員的職權來看,彈劾、糾舉的對象,是針對違法失職的公務員;糾正的對象是針對違法失職的機關;審計的對象則是機關的決算案,也就是其職權行使的對象不是針對人就是針對機關,根本沒有一個職權,是針對司法個案本身。對於司法而言,監察院能做的、應該做的,是調查司法人員有無違法失職,而不是調查司法個案本身是否判斷正確。所以調查司法個案本身是否判斷正確,早已經超出了監察權的範圍了。
回到監察院調查權這件事,我們仔細想想,監察院可以這樣任意的超出監察權為調查嗎?以檢察官為例,任何的調查行為都是在行使公權力,既然是在行使公權力,當然只能在法律所賦予的範圍內行使。
檢察官在偵查案件時,一定要先有一個刑事案件為依據,才能針對這個刑事案件展開各種偵查作為,包含調閱戶籍資料、前科資料、函調病歷、傳喚、拘提等等。尤其,在線上調閱資料時,一定要先填入一個案件的案號才能調閱,而且事後也會有稽核,避免檢察官濫用職權調閱與案件無關的資料。檢察官不能憑自己的喜好,恣意調查,或者為私人用途調閱資料。不管目的是好是壞,更不可能為了與自己職權無關的事情,例如他人的民事、非訟案件進行調查。
那監察院呢?此次高涌誠委員的調查報告引起法界反彈後,高涌誠委員居然發新聞稿表示其調查報告並非彈劾、糾正案,只是如同學術界所為的判決評析,也就是高涌誠委員承認他在超出監察委員的職權而為調查。但學術界教授在進行判決評析時,有如此方便的公權力可以利用來調查嗎?難道我也可以為了我的碩士論文,利用檢察官職權傳喚什麼人來接受質性訪談?講了這麼多,無非是要說明兩個字,「濫權」。是的,這種調查報告本身就是濫權。
就算撇開濫權這件事,我們只談監察委員個人的言論自由或學術自由好了。當你身在某個職位,掌握一定的權力,你的自由其實早就受到限制,你不應該再把自己當成一般人。例如,法官不可以對已繫屬之案件發表可能影響裁判或程序公正之言論,因為這會影響該案件審理及判決結果的公信力,也可能引起偏頗的印象,這就是身為法官,掌握了這個權力後所受到的限制。
而監察委員掌握有對法官、檢察官的彈劾權,監察委員對案件所做出的結論,都可能因為所掌握的這些權力,影響到承辦該案件是否開啟再審或開啟再審後為判決的法官,而這就是一種對司法的干預。別以為不可能,司法官其實也只是一群普通人,有自己的家庭負累和人生,我們絕大多數都不是聖人,大多數人能夠依良知做出判斷,也只是因為知道法律對我們有制度性的保障。我們不是特別勇敢,只是法律給了我們勇敢的本錢。
也許有人會說,監察委員很多調查報告,確實橇開了我國緊閉的再審大門,救援了一些冤案被告,但這其實是把兩面刃。回到我最初提到的,監察委員屬於政治任命一事,你怎麼知道,當你容許為了救援冤案而任監察院干預司法後,不會有監察委員基於其他政治目的,利用包裝為冤案的方式來干預司法?這裡,就可以提一提程序正義這件事。
所謂的程序正義,指的是不論基於什麼樣的目的,都必須遵守程序規定。因為我們無法確保,每個人違反程序規定,到底是基於什麼樣好的或壞的目的,也不知道違反程序規定,會得到的到底是好的或壞的結果,但我們至少能保證,嚴格遵守程序規定下,能夠得到的大多是好的結果。例如,過去警察刑求逼供可能是為了破案抓到真正的犯人,也可能是與什麼人勾結而要拉無辜的人當替罪羊,我們無法知道被刑求的人是否是真的犯人,為免無辜的人遭嚴刑逼供而自白成為冤案,所以我們嚴格禁止刑求。
而利用監察院濫權來進行冤案救援,有相同的風險。你怎麼知道今天這件所謂冤案,到底是真的冤案,還是被包裝為冤案的政治盤算?而如果我們同意並任由監察委員打開這樣的潘朵拉寶盒後,會不會有一天,立法委員質詢法務部長某不起訴處分確定的案件,而法務部長也作出一個不具法律拘束力的調查報告,直指該不起訴處分的案件應提起公訴,並把調查報告函送原偵查的地檢署,建議重啟偵查並提起公訴。
假設,今天你是一位被不起訴處分確定的被告,因為法務部長的一份沒有法律拘束力的調查報告,被重啟偵查後起訴,你能接受嗎?或者,今天你是一位告訴人,你提告的案件被告已有罪定讞,卻因為監察委員的一份沒有法律拘束力的調查報告,被開啟再審後改判被告無罪,你能心服嗎?
過去幾十年,台灣曾經活在極度不民主、毫無法治、沒有人權的時代,當時蔣中正可以對無罪或判決有期徒刑的被告,批示「處以極刑可也」、「應即槍決可也」、「判處死刑可也」、「應判死刑」、「改處死刑」,然後法院因為是國民黨開的,所以就照著改判。台灣追求司法獨立,經過許多前輩的犧牲和抗爭,才有現在的成果,得來不易,而我們離那個法院是國民黨開的年代並不遙遠。
檯面上的政治人物遠比想像中的還要想掌握司法這把利劍,因為司法永遠是追殺異己的好工具,就如好折凳一般的好用。我們必須防微杜漸,只有司法獨立才能保證這把劍不會受到操控,恣意揮向無辜的人。所以,你們還支持監察院干預司法的調查報告嗎?
原投書連結: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181224/TSOT3AAN6KNVCXB37ZCAD4IRIQ/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宗元律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原文發表時間:2017/08/05 00:08 一審調升主任檢察官一直是個激烈戰場,今年為因應司改國是會議決議,特別開始試辦全台灣的主任推薦票選,由各地檢署自行決定票選辦法,並投票選出各地檢署推薦人選予檢察官人審會,再由檢察官人審會從全國推薦人選中,選出當年度應調升人數的1.5倍人選交由法務部長圈選
原文發表時間:2018/10/01 00:03 律師乃係專門職業,雖非公務員,但其所涉及的業務內容極具公益性。在訴訟的鐵三角(法官、檢察官、辯護人)中,三足鼎立方能穩固,若有任何一方無視真相、不顧程序及實體正義而進行訴訟,就像鼎之一足鏽蝕、蟲蛀而崩塌,極可能導向錯誤之訴訟結果,因此對律師必須有一定的
原文發表時間:2017/08/11 05:00 檢察官的工作與法官很像,都是就個案調查證據並認定事實、適用法律,以實現個案正義,兩者在刑事訴訟中所適用的原則大多相同,包含比例原則、客觀性義務、無罪推定、罪疑唯輕等。檢察官跟法官不同的是,檢察官必須指揮司法警察或親自蒐集證據,而法官則原則上僅調查檢察官
原發表時間2017/12/07 09:20 近日,因為一篇「司法不挺警察,警察執法權弱化」的文章,開啟了法官與警界投書論戰的序幕,然後就從法治國戰到社會通念。看了這麼多篇投書,我真的為警界感到憂心。如果警界的「高人」都無法理解法治國、司法的客觀中立性、程序正義的重要性,只知要求公權力行使的有效性,也
原文發表時間2017-05-24 07:00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第3組在5月10日的會議中,就檢察官的強制處分權,做出是否符合法官保留原則,應重新檢討並修法解決的結論。雖然我之前在「有感司改,謬哉法皇」一文中已經說明,侵害人民基本權的公權力行使,必須法律保留,也就是必須有法律明確授權,但是否應該由法官
原文發表時間2017-04-26 07:00 司改國是會議第三組李佳玟委員在昨日提出了檢察官定位改革的提案,這個提案讓我感受到許久未見的驚嚇感。李佳玟委員認為,法務部長透過掌握檢察官人事權,長期躲在背後操弄個案,卻又不用為這個權力負責,根本是掛羊頭賣狗肉。為使法務部長權責相符,所以提案檢察官應改為行
原文發表時間:2017/08/05 00:08 一審調升主任檢察官一直是個激烈戰場,今年為因應司改國是會議決議,特別開始試辦全台灣的主任推薦票選,由各地檢署自行決定票選辦法,並投票選出各地檢署推薦人選予檢察官人審會,再由檢察官人審會從全國推薦人選中,選出當年度應調升人數的1.5倍人選交由法務部長圈選
原文發表時間:2018/10/01 00:03 律師乃係專門職業,雖非公務員,但其所涉及的業務內容極具公益性。在訴訟的鐵三角(法官、檢察官、辯護人)中,三足鼎立方能穩固,若有任何一方無視真相、不顧程序及實體正義而進行訴訟,就像鼎之一足鏽蝕、蟲蛀而崩塌,極可能導向錯誤之訴訟結果,因此對律師必須有一定的
原文發表時間:2017/08/11 05:00 檢察官的工作與法官很像,都是就個案調查證據並認定事實、適用法律,以實現個案正義,兩者在刑事訴訟中所適用的原則大多相同,包含比例原則、客觀性義務、無罪推定、罪疑唯輕等。檢察官跟法官不同的是,檢察官必須指揮司法警察或親自蒐集證據,而法官則原則上僅調查檢察官
原發表時間2017/12/07 09:20 近日,因為一篇「司法不挺警察,警察執法權弱化」的文章,開啟了法官與警界投書論戰的序幕,然後就從法治國戰到社會通念。看了這麼多篇投書,我真的為警界感到憂心。如果警界的「高人」都無法理解法治國、司法的客觀中立性、程序正義的重要性,只知要求公權力行使的有效性,也
原文發表時間2017-05-24 07:00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第3組在5月10日的會議中,就檢察官的強制處分權,做出是否符合法官保留原則,應重新檢討並修法解決的結論。雖然我之前在「有感司改,謬哉法皇」一文中已經說明,侵害人民基本權的公權力行使,必須法律保留,也就是必須有法律明確授權,但是否應該由法官
原文發表時間2017-04-26 07:00 司改國是會議第三組李佳玟委員在昨日提出了檢察官定位改革的提案,這個提案讓我感受到許久未見的驚嚇感。李佳玟委員認為,法務部長透過掌握檢察官人事權,長期躲在背後操弄個案,卻又不用為這個權力負責,根本是掛羊頭賣狗肉。為使法務部長權責相符,所以提案檢察官應改為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近日新竹市長的案件甫宣判有罪,引發各界議論,除了信者恆信的政治口水外,其中司法系統的弊端暴露無遺,也讓司法的含金量打了一個相當大的問號,首先檢察官在台灣的司法系統具有相當大的權力,甚至無視刑事訴訟法揭示的「無罪推定原則」的陋習行之有年,往往很多案件是用先射箭再畫靶的邏輯去自由心證,升斗小民的案件尚且
Thumbnail
國會改革與監察院的聯繫及其角色,意見分歧。本篇文章探討了監察院的形成背景及職權,澄清了它遭受限制的原因,並討論了是否應該廢除監察院。總結來說,監察院的存廢問題需要深思熟慮,並且應該從政府制度與權力制衡的角度進行檢視。文章的觀點相對中立,提供了相關背景訊息和討論視角。
Thumbnail
熱血檢察官 About Prosecutor. 有關勞政體系裡的勞資爭議或是安置保護(不含人口販運案-勞力剝削)的案件,鮮少有地檢署的檢察官介入及關切,例如20年來只會遇到一次之類的。 也許是資深運大爆棚,有點棘手、20年以上未曾發生過的安置、雙語爭議、查察的合併型案件,被大家東推西推地落在我身
有一種腐敗足以動搖國本,有一種罪惡足以喪失民心,若要給這個問題一個答案,當司法孳生腐敗及罪惡就是激起民憤的亡國之兆,以最近激起民憤的大法官凍結國會改革法案的裁定來說,足以印證司法在制度上的根本腐敗及權貴將手腳伸入司法系統的荒唐,就制度缺陷論,主導國家法規準繩的大法官卻是由當權的執政黨所提名,而且毫不
那種從黨外時期打拼的民進黨員,面對民主議題,叫能體會什麼是原則。至於,嚐了權力滋味的,或有機會嚐到權力者,常在權力邏輯中迷失自己。不過,修憲雖才一勞永逸,但也有彈性的過渡方案。陳菊屬於哪一類? 報導中的陳隆翔二度懲戒決議不被接受,就是監察院憲法職權的
世界各國都有監察權(Ombudsman監察使)附屬於國會(或行政部門),而不是獨立機關。 我就是研究這個的。 昨天林濁水(民進黨新潮流動腦的人)的觀點。 和我一樣,我們是就戒嚴時代長大的,見到許多不民主、不合理的制度,覺得不以為然。
2004年大法官釋字585號發布,雖然肯定立法院享有一定的調查權,但由於行使調查權的方式,遲遲未能制定法律規範之,等於無從行使,所以才有多年來修訂<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等改革法案的建議。為了完善立法權監督行政權的職能,參考歐美日各國相關的制度,至少自2012年來,當時在野的民進黨陸續提出了多次的法案版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以臺北地檢署起訴新竹市長高虹安及其辦公室助理為例,解析貪汙治罪條例利用職務機會詐取財物罪之規定,著重於條例第5條第1項第2款的說明。文章對於減刑事由、大水庫理論以及特別說明法條的重要性等內容進行了詳細分析。
Thumbnail
本文為補充編輯版.曾刊登於「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我國法院組織法及法官法架構,檢察事務和檢察行政有所區別。相較於德國法院組織法的架構仍然存在法務部長的外部指示權(此部分在德國刑事法學界長期存在爭議),我國法院組織法的架構便與德國的立法不同,2012年施行的法官法更明文禁止「外部個案指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近日新竹市長的案件甫宣判有罪,引發各界議論,除了信者恆信的政治口水外,其中司法系統的弊端暴露無遺,也讓司法的含金量打了一個相當大的問號,首先檢察官在台灣的司法系統具有相當大的權力,甚至無視刑事訴訟法揭示的「無罪推定原則」的陋習行之有年,往往很多案件是用先射箭再畫靶的邏輯去自由心證,升斗小民的案件尚且
Thumbnail
國會改革與監察院的聯繫及其角色,意見分歧。本篇文章探討了監察院的形成背景及職權,澄清了它遭受限制的原因,並討論了是否應該廢除監察院。總結來說,監察院的存廢問題需要深思熟慮,並且應該從政府制度與權力制衡的角度進行檢視。文章的觀點相對中立,提供了相關背景訊息和討論視角。
Thumbnail
熱血檢察官 About Prosecutor. 有關勞政體系裡的勞資爭議或是安置保護(不含人口販運案-勞力剝削)的案件,鮮少有地檢署的檢察官介入及關切,例如20年來只會遇到一次之類的。 也許是資深運大爆棚,有點棘手、20年以上未曾發生過的安置、雙語爭議、查察的合併型案件,被大家東推西推地落在我身
有一種腐敗足以動搖國本,有一種罪惡足以喪失民心,若要給這個問題一個答案,當司法孳生腐敗及罪惡就是激起民憤的亡國之兆,以最近激起民憤的大法官凍結國會改革法案的裁定來說,足以印證司法在制度上的根本腐敗及權貴將手腳伸入司法系統的荒唐,就制度缺陷論,主導國家法規準繩的大法官卻是由當權的執政黨所提名,而且毫不
那種從黨外時期打拼的民進黨員,面對民主議題,叫能體會什麼是原則。至於,嚐了權力滋味的,或有機會嚐到權力者,常在權力邏輯中迷失自己。不過,修憲雖才一勞永逸,但也有彈性的過渡方案。陳菊屬於哪一類? 報導中的陳隆翔二度懲戒決議不被接受,就是監察院憲法職權的
世界各國都有監察權(Ombudsman監察使)附屬於國會(或行政部門),而不是獨立機關。 我就是研究這個的。 昨天林濁水(民進黨新潮流動腦的人)的觀點。 和我一樣,我們是就戒嚴時代長大的,見到許多不民主、不合理的制度,覺得不以為然。
2004年大法官釋字585號發布,雖然肯定立法院享有一定的調查權,但由於行使調查權的方式,遲遲未能制定法律規範之,等於無從行使,所以才有多年來修訂<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等改革法案的建議。為了完善立法權監督行政權的職能,參考歐美日各國相關的制度,至少自2012年來,當時在野的民進黨陸續提出了多次的法案版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以臺北地檢署起訴新竹市長高虹安及其辦公室助理為例,解析貪汙治罪條例利用職務機會詐取財物罪之規定,著重於條例第5條第1項第2款的說明。文章對於減刑事由、大水庫理論以及特別說明法條的重要性等內容進行了詳細分析。
Thumbnail
本文為補充編輯版.曾刊登於「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我國法院組織法及法官法架構,檢察事務和檢察行政有所區別。相較於德國法院組織法的架構仍然存在法務部長的外部指示權(此部分在德國刑事法學界長期存在爭議),我國法院組織法的架構便與德國的立法不同,2012年施行的法官法更明文禁止「外部個案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