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計畫更有效率?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經過良好訓練的你,總會記得在進行一項沒經歷過的任務進行事先的研究並做良好的計畫。為此你花了大量的時間上網進行研究,看其他人的經驗,也為預想的問題尋找答案,這很好。只是,有沒有更有效率的方式呢?
還真的有。
你可以在進行研究及計畫到一個階段後,先進行一個與你的任務類似,但規模較小的嘗試。這類似於你或許已經聽過的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我稱之為Minimum Viable Plan。
例如從沒在野外生活過的你,想要帶家人去進行一場野營,於是你上網開始搜尋地點、研究裝備、觀看網紅的經驗分享,開始籌劃著行程安排並想像著要添購的設備。然而,網路世界的特性,就是你搜尋什麼,就會得到更多。於是,同一個地點有著不同的評價,你一一點開閱讀想得到一個結論。同一個用品你搜尋並研究了,就會有更多的同類商品出現在你眼前,於是你一一比較,也比價。功能越來越多,外型越來越新,你也越來越迷惑,你陷入了資訊癱瘓,發現原來要進行一場野營是這麼困難的一件事。
其實,在你研究到可以將整個過程清晰地想一遍,並且可以回答若發生好壞兩極的結果時你可以如何因應,就可以先將研究及計畫暫停一下,購入讓自己不會挨餓受凍的裝備,直接進行一場不那麼野的野營。當你實際在類似的場景使用這些設備,你就有了真實的體會,知道影片中看到的那些過程實際的感覺是什麼,可能是實際聞到的氣味,或是手中炙熱的溫度。此時你為自己建立了一個比較的基準,你可以更準確的評估在虛擬世界中看到的這些資訊,對你自己而言,是怎麼樣的一回事。
更棒的是,你不再只是透過螢幕觀看這個世界,你真實的參與,去感受這個世界的質感。不論是粗糙、或是柔軟,這些都是只屬於你的第一手經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衛亞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書房中的事物,可以說是除了家人之外,我所喜愛活動的總和。佔滿三面牆的三個大書架,承載了許多記憶與未知。這些書架是由一格一格的空間所組成,嚴格來說,是由一堆有兩面開口的立方體所堆疊,每個立方體皆由各自不同的主題事物所填滿,例如:圖像思考、策略故事、心智力量、身體奧秘、禪的世界、關於真相等等的書籍。然而
    我們很容易依據人們進行的「活動」多寡,來判斷積極與否,甚至是生產力的高低。例如這條產線一天可以生產幾個零件、這個業務一天可以拜訪幾個客戶、這一季單位裡總共辦了多少活動、或者是自己一天花了多少時間在工作等等。這些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很常見、也很普遍,但卻不一定真確。如何判定,就看你的「目標」是什麼。  
    「我覺得你這件事做得很好耶!你應該多試試...。」若你身邊的人對你這麼說,你會真的去繼續嚐試嗎? 依照理論來說,你應該是會的,人受到了肯定或是鼓勵的行為,再次出現的機會是很高。然而這件事若是和你的「天賦」有關,很奇怪的,真的會持續去做的人並不多。可能的原因或是說詞有千百種,其中有一個最具具影響力的,
    我們總是想追尋答案,甚至是標準答案,這是人的天性。當我們聽到一個問題,不管我們最後有沒有說出口,我們總是會在心裡想個自己的答案。其實這並沒有什麼不好,只是,有時我們會因為這樣的天性而落入了思考上的盲區。  大腦一接收到提示,很自然地就會做出反應,而問題就是一種提示,它會框出一個方向或是範圍,引導我們
    「往日的資料,不應拿來當做現在真理的基礎…」  我們往往一不小心,就會被往日的資料所困,這些資料可能是你的經驗、也可能是你聽到學到的種種。我們以為我們的環境或是過去是這樣這樣,所以接下來也應該就是那樣那樣,這樣的推論的確是自我可能性的一種,但也只是其中的一種。因為我們的世界是一個複雜系統,不是線性的
    書房中的事物,可以說是除了家人之外,我所喜愛活動的總和。佔滿三面牆的三個大書架,承載了許多記憶與未知。這些書架是由一格一格的空間所組成,嚴格來說,是由一堆有兩面開口的立方體所堆疊,每個立方體皆由各自不同的主題事物所填滿,例如:圖像思考、策略故事、心智力量、身體奧秘、禪的世界、關於真相等等的書籍。然而
    我們很容易依據人們進行的「活動」多寡,來判斷積極與否,甚至是生產力的高低。例如這條產線一天可以生產幾個零件、這個業務一天可以拜訪幾個客戶、這一季單位裡總共辦了多少活動、或者是自己一天花了多少時間在工作等等。這些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很常見、也很普遍,但卻不一定真確。如何判定,就看你的「目標」是什麼。  
    「我覺得你這件事做得很好耶!你應該多試試...。」若你身邊的人對你這麼說,你會真的去繼續嚐試嗎? 依照理論來說,你應該是會的,人受到了肯定或是鼓勵的行為,再次出現的機會是很高。然而這件事若是和你的「天賦」有關,很奇怪的,真的會持續去做的人並不多。可能的原因或是說詞有千百種,其中有一個最具具影響力的,
    我們總是想追尋答案,甚至是標準答案,這是人的天性。當我們聽到一個問題,不管我們最後有沒有說出口,我們總是會在心裡想個自己的答案。其實這並沒有什麼不好,只是,有時我們會因為這樣的天性而落入了思考上的盲區。  大腦一接收到提示,很自然地就會做出反應,而問題就是一種提示,它會框出一個方向或是範圍,引導我們
    「往日的資料,不應拿來當做現在真理的基礎…」  我們往往一不小心,就會被往日的資料所困,這些資料可能是你的經驗、也可能是你聽到學到的種種。我們以為我們的環境或是過去是這樣這樣,所以接下來也應該就是那樣那樣,這樣的推論的確是自我可能性的一種,但也只是其中的一種。因為我們的世界是一個複雜系統,不是線性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01 實行:對任務的執行時間計時 02 結果:紀錄做任務實際花費的時間 03 修正:比較實際花費的時間與估計的時間 只要你有意識去比較自己實踐時間與估計時間, 你對自己的能力就能有更正確的認識, 那你在承擔責任,把事情做出來的能力就會更好, 就能在工作上可靠,成為他人可以信賴的人。
    Thumbnail
    常聽到「人生要有規劃」,或是「做事要有規劃」,然後再分短期、中期、長期等這些話。說真的,這些道理聽了都明白,但真的要開始執行時,還是挺困惑的,總覺得待辦的事情千頭萬緒,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規劃?
    Thumbnail
    企業面對大專案時,將其分解成可執行的小任務,有助於實現目標。以提升銷售額為例,拆解為四個要素,並提供增加流量、轉換率、客單價和回購率的策略。另外,還必須設計可量化的指標及追蹤回饋。這些建議對於創作型工作和知識型工作者來說,同樣可以利用該策略來提高工作效率。
    1. 完善計畫與靈活應變: - 很多人在做計畫時,會把一套計畫做得非常完美。然而,實施計畫時,總會有意外情況發生,使計畫無法順利執行。這時候有兩個辦法,一個是留下足夠多的餘量,可能是時間,可能是資源。另一個辦法,就是事先準備好B計畫,當局勢發展不如預期時,你可以依據這個替代計畫來應對。
    人不容易區分理想與現實,會高估自己一天的產能,會以為事情要成靠毅力就可以。但實際有操作過的話,都會發現你其實對自己的狀況掌握沒有想像中那麼好。而計畫是用來制約你一天的行動,我也很有共感。如果一天沒有計畫,很容易不知道要做什麼,時間就消失在滑社群貼文,隨意逛影片之中了。
    Thumbnail
    大家好,今天想與大家分享一個重要主題:如何增加執行力。 會想分享主題是有些人問過我,覺得我好像做了很多事情,到底怎麼管理時間,到底怎麼那麼有執行力的,其實我是一個蠻懶的人,但也因為這樣我喜歡研究怎麼更有效完成事情,這樣才能做更多事情或是有時間偷個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如何將計畫付諸實行,遇到的困難與挑戰,以及作者自己的克服方式。希望在生活中能有所啟發,找到自己的目標與策略,以及打破拖延症,培養行動力。
    Thumbnail
    引言: 制定一個可行且實用的計劃,是實現目標的基礎。如果一開始就設置了不切實際的目標和任務,即便付出再多努力,最終也很難取得成功。因此,在擬定任何計劃時,都必須充分考慮現實因素,確保每一步都是可行的。只有做到這一點,計劃才能真正落到實處,為目標的實現铺平道路。 1. 現實評估 這是最關
    Thumbnail
    前期先針對整體流程模仿 可以快速理解一個主題如何拆解成不同的要素 快速取得一個學習的利基點 一個好的方式就是以完成專案為目的下去學習 為何要做Project Based的學習,而非一步一步完成課程? 因為直接做專案可以最快的碰到問題,知道自己還缺少哪方面的認知 人類無法用抽象的事物把事情
    Thumbnail
    我是個很愛做計畫的人,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先上網查詢並作功課才會行動。但,最近聽Podcasts節目中有一集提到:「其實這也是我們這麼網路世代的方便下帶來的隱憂,因為很多人變得因此不敢冒險因為一定要掌握事情的全貌才敢行動,反而被科技控制。」這段話很有趣,也讓我這幾天我也反思了很多事情。確實我好像也有一
    01 實行:對任務的執行時間計時 02 結果:紀錄做任務實際花費的時間 03 修正:比較實際花費的時間與估計的時間 只要你有意識去比較自己實踐時間與估計時間, 你對自己的能力就能有更正確的認識, 那你在承擔責任,把事情做出來的能力就會更好, 就能在工作上可靠,成為他人可以信賴的人。
    Thumbnail
    常聽到「人生要有規劃」,或是「做事要有規劃」,然後再分短期、中期、長期等這些話。說真的,這些道理聽了都明白,但真的要開始執行時,還是挺困惑的,總覺得待辦的事情千頭萬緒,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規劃?
    Thumbnail
    企業面對大專案時,將其分解成可執行的小任務,有助於實現目標。以提升銷售額為例,拆解為四個要素,並提供增加流量、轉換率、客單價和回購率的策略。另外,還必須設計可量化的指標及追蹤回饋。這些建議對於創作型工作和知識型工作者來說,同樣可以利用該策略來提高工作效率。
    1. 完善計畫與靈活應變: - 很多人在做計畫時,會把一套計畫做得非常完美。然而,實施計畫時,總會有意外情況發生,使計畫無法順利執行。這時候有兩個辦法,一個是留下足夠多的餘量,可能是時間,可能是資源。另一個辦法,就是事先準備好B計畫,當局勢發展不如預期時,你可以依據這個替代計畫來應對。
    人不容易區分理想與現實,會高估自己一天的產能,會以為事情要成靠毅力就可以。但實際有操作過的話,都會發現你其實對自己的狀況掌握沒有想像中那麼好。而計畫是用來制約你一天的行動,我也很有共感。如果一天沒有計畫,很容易不知道要做什麼,時間就消失在滑社群貼文,隨意逛影片之中了。
    Thumbnail
    大家好,今天想與大家分享一個重要主題:如何增加執行力。 會想分享主題是有些人問過我,覺得我好像做了很多事情,到底怎麼管理時間,到底怎麼那麼有執行力的,其實我是一個蠻懶的人,但也因為這樣我喜歡研究怎麼更有效完成事情,這樣才能做更多事情或是有時間偷個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如何將計畫付諸實行,遇到的困難與挑戰,以及作者自己的克服方式。希望在生活中能有所啟發,找到自己的目標與策略,以及打破拖延症,培養行動力。
    Thumbnail
    引言: 制定一個可行且實用的計劃,是實現目標的基礎。如果一開始就設置了不切實際的目標和任務,即便付出再多努力,最終也很難取得成功。因此,在擬定任何計劃時,都必須充分考慮現實因素,確保每一步都是可行的。只有做到這一點,計劃才能真正落到實處,為目標的實現铺平道路。 1. 現實評估 這是最關
    Thumbnail
    前期先針對整體流程模仿 可以快速理解一個主題如何拆解成不同的要素 快速取得一個學習的利基點 一個好的方式就是以完成專案為目的下去學習 為何要做Project Based的學習,而非一步一步完成課程? 因為直接做專案可以最快的碰到問題,知道自己還缺少哪方面的認知 人類無法用抽象的事物把事情
    Thumbnail
    我是個很愛做計畫的人,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先上網查詢並作功課才會行動。但,最近聽Podcasts節目中有一集提到:「其實這也是我們這麼網路世代的方便下帶來的隱憂,因為很多人變得因此不敢冒險因為一定要掌握事情的全貌才敢行動,反而被科技控制。」這段話很有趣,也讓我這幾天我也反思了很多事情。確實我好像也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