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的自我評價總是失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覺得你這件事做得很好耶!你應該多試試...。」若你身邊的人對你這麼說,你會真的去繼續嚐試嗎?
依照理論來說,你應該是會的,人受到了肯定或是鼓勵的行為,再次出現的機會是很高。然而這件事若是和你的「天賦」有關,很奇怪的,真的會持續去做的人並不多。可能的原因或是說詞有千百種,其中有一個最具具影響力的,就是你的自我評價。
我們的回憶或是說記憶,總是傾向於放大情感深刻的事件。小時候贏得的一場比賽,或是輸掉的一場比賽,最近獲得的讚賞,或是上個月收到的負評等等,都會影響著我們行動的決斷。當你決定依著肯定的方向繼續走,期待的是再次獲得好評,然後你就依著自己的天命,一路扶搖直上。只是,這樣的狀況並不多見。常見的狀況是其實你做得還不錯,也得到尚可的評價,但是你並不滿意。因為你已經用了特別的眼光來看自己做的這件事,把自己放進了另一個不同量級的賽道,認為這是我所擅長的事,我理當就會做得比別人好。你的確是會比別人好,只是好的程度不一定會那麼顯著。而且,這也可能是其他擅長此道的人進入的賽場。此時的你,若期待的仍是如同初試啼聲時的情感深刻事件,就不一定能夠如願,也很可能就不會繼續去做這件事。
所以,導致我們自我評價失準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我們不自覺的傾向於用單次的情感深刻事件來評價自我,而不是用較長的時間跨度趨勢來看待自己。這樣的自我評價失準,可能造就了自我膨脹的你,也可能會造成自我貶抑的你。不管是哪一個你,都是在自己阻擋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衛亞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總是想追尋答案,甚至是標準答案,這是人的天性。當我們聽到一個問題,不管我們最後有沒有說出口,我們總是會在心裡想個自己的答案。其實這並沒有什麼不好,只是,有時我們會因為這樣的天性而落入了思考上的盲區。  大腦一接收到提示,很自然地就會做出反應,而問題就是一種提示,它會框出一個方向或是範圍,引導我們
「往日的資料,不應拿來當做現在真理的基礎…」  我們往往一不小心,就會被往日的資料所困,這些資料可能是你的經驗、也可能是你聽到學到的種種。我們以為我們的環境或是過去是這樣這樣,所以接下來也應該就是那樣那樣,這樣的推論的確是自我可能性的一種,但也只是其中的一種。因為我們的世界是一個複雜系統,不是線性的
我們總是想追尋答案,甚至是標準答案,這是人的天性。當我們聽到一個問題,不管我們最後有沒有說出口,我們總是會在心裡想個自己的答案。其實這並沒有什麼不好,只是,有時我們會因為這樣的天性而落入了思考上的盲區。  大腦一接收到提示,很自然地就會做出反應,而問題就是一種提示,它會框出一個方向或是範圍,引導我們
「往日的資料,不應拿來當做現在真理的基礎…」  我們往往一不小心,就會被往日的資料所困,這些資料可能是你的經驗、也可能是你聽到學到的種種。我們以為我們的環境或是過去是這樣這樣,所以接下來也應該就是那樣那樣,這樣的推論的確是自我可能性的一種,但也只是其中的一種。因為我們的世界是一個複雜系統,不是線性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你真的不夠好,還是標準太苛刻?」 你是否曾因為一個小失誤,就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事實是,這樣的「自我審判」只是內心的枷鎖,讓你陷入無盡內耗。接納不完美,不僅能幫助你擺脫焦慮,還能讓你變得更加自信從容。人生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學會用自己的標準衡量價值,才是真正的自由。你準備好放過自己了嗎?
Thumbnail
你是否時常聽到別人鼓勵你應該更有自信一點的時候感到心虛?或是當別人列舉出你的優點時卻忍不住反駁,始終讓自己陷入不自信的氛圍裡,如此的現象到底是從何塑造而來的呢? 或許我們可以回溯自童年的時光,到底是被鼓勵得多,抑或是被嫌棄到一無是處?這都關乎到我們對自己的評價與定義,也對未來面對許多事物會
Thumbnail
我們內心對於任何事都有一套自評標準,因此當他人行為不符合我們的標準時,會覺得:「你這樣做不對,應該要…」,但這句話暗藏的其實是:我比較厲害,你比較差的優越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面對因報名人數不足而引發的負面情緒,並提供克服自我懷疑的具體策略。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包括如何意識到內在聲音對信心的影響,以及透過呼吸練習和自我接納來療癒情緒和提升自我價值。文章強調在面對挫折時學會珍惜自己的努力,最終激勵自我實現。這是一個關於情緒轉化和自我增能的實踐之旅。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我們常常在做很多事遇到挫折,或發現同樣的事有人做得比我們好時,產生一種自我懷疑的心態,懷疑自己是否不具備這個能力或是不適合做這件事 自我懷疑其實是好的,因為這會讓我們知道自己還有不足的地方,但要小心的是,不要從自我懷疑陷入到自我否定
  沒有成功地落實計畫中的行為安排並不意味著「我做不到」,而是展示了「當前的我」與這項活動之間的座標關係。一但我們清晰地認識到每一次的犯錯都只意味著「當前的我還做不到」,我們就有機會在任何一個當下跨出去。「但現在的我可以」,在這立即改寫的自我敘事之後,回過頭,你已想不起來當初為什麼覺得自己做不到了。
我們總想著改變自己的缺點,卻忘了自己其他的好。把注意力全放在外在環境,在意別人是否認同自己。忘了自己內心的力量有多強大。 人總是追求自己沒有的,卻忽略了自己原本就有的東西。 我們投注最多能量的地方,會讓它變得強大。試著看見自己的強項,把能量放在自己想要的、想成就的事物上。不再總是只看見自己的不足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你真的不夠好,還是標準太苛刻?」 你是否曾因為一個小失誤,就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事實是,這樣的「自我審判」只是內心的枷鎖,讓你陷入無盡內耗。接納不完美,不僅能幫助你擺脫焦慮,還能讓你變得更加自信從容。人生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學會用自己的標準衡量價值,才是真正的自由。你準備好放過自己了嗎?
Thumbnail
你是否時常聽到別人鼓勵你應該更有自信一點的時候感到心虛?或是當別人列舉出你的優點時卻忍不住反駁,始終讓自己陷入不自信的氛圍裡,如此的現象到底是從何塑造而來的呢? 或許我們可以回溯自童年的時光,到底是被鼓勵得多,抑或是被嫌棄到一無是處?這都關乎到我們對自己的評價與定義,也對未來面對許多事物會
Thumbnail
我們內心對於任何事都有一套自評標準,因此當他人行為不符合我們的標準時,會覺得:「你這樣做不對,應該要…」,但這句話暗藏的其實是:我比較厲害,你比較差的優越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面對因報名人數不足而引發的負面情緒,並提供克服自我懷疑的具體策略。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包括如何意識到內在聲音對信心的影響,以及透過呼吸練習和自我接納來療癒情緒和提升自我價值。文章強調在面對挫折時學會珍惜自己的努力,最終激勵自我實現。這是一個關於情緒轉化和自我增能的實踐之旅。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我們常常在做很多事遇到挫折,或發現同樣的事有人做得比我們好時,產生一種自我懷疑的心態,懷疑自己是否不具備這個能力或是不適合做這件事 自我懷疑其實是好的,因為這會讓我們知道自己還有不足的地方,但要小心的是,不要從自我懷疑陷入到自我否定
  沒有成功地落實計畫中的行為安排並不意味著「我做不到」,而是展示了「當前的我」與這項活動之間的座標關係。一但我們清晰地認識到每一次的犯錯都只意味著「當前的我還做不到」,我們就有機會在任何一個當下跨出去。「但現在的我可以」,在這立即改寫的自我敘事之後,回過頭,你已想不起來當初為什麼覺得自己做不到了。
我們總想著改變自己的缺點,卻忘了自己其他的好。把注意力全放在外在環境,在意別人是否認同自己。忘了自己內心的力量有多強大。 人總是追求自己沒有的,卻忽略了自己原本就有的東西。 我們投注最多能量的地方,會讓它變得強大。試著看見自己的強項,把能量放在自己想要的、想成就的事物上。不再總是只看見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