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釀影評|《鳥是海與樹的孩子》:散文電影中躍然相融的陰與陽、生與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文字:Catherine

海,樹,與鳥

若我們常形容某部電影如詩如畫、充滿詩意,《鳥是海與樹的孩子》(The Metamorphosis of Birds)就是真真正正的長篇散文詩,它就是詩與畫的變形(metamorphosis)。男人是海洋,漂泊流浪在外,不見形貌,遠蕩陌生;而女人則是樹,枝幹挺立,枝椏茂密,向下綿延,繁衍與庇蔭更多生命;孩子沿著母樹的葉脈長出羽翮,成為能翱翔天際的鳥,徜徉在山谷叢林中,覽盡蒼穹,觸動生靈。

然不論天地何其廣袤,鳥兒萬千徘徊的仍是那顆生命之樹,嚮往的也總是渺遠蒼茫的大洋。《鳥是海與樹的孩子》不只處理家庭結構的失衡,以及其中兩性角色的困境,也透過孩子的迷失與尋根之過程,在汪洋、穹頂、與大地間勾勒記憶輪廓,既是導演寄予父輩母輩的情書,亦是具共情性,能觸動人心,引發共鳴的作品。

raw-image

溫柔亦殘忍的散文化雜詩

它是一篇散文雜詩,也是導演極為赤裸私密的家庭絮語,她以 16 釐米膠卷拍攝意象感濃厚的家族物件、自然景物,顆粒感增添復古美,配以真實親人的畫外音,梳理難解的家族情感;重構時光中失衡的家庭結構,並回應自己生命中最難以承受之「親」。她把沈痛的記憶,置入流暢的畫面中,以輕盈鮮活、甚是古怪但充滿靈性的物品與構圖呈現;她以陰性書寫的柔美,填補父親缺席孩子生命的空缺;她以種種「鏡」、「窗」、和「框」(frame),重新映照遺失記憶和歲月裡的自我,重新架構她訴說自己家族故事的框架(storytelling frame);她以幾乎失真、對比強烈的色彩與奇幻的圖像,想像遺落的日月。

她的鏡頭語言如此親近,卻又同時充滿陌生感(alienation),如此精緻完美,卻又內涵破碎和傷口。如此衝突,而又和諧,若套一句《狂人皮埃洛》中的詩句,那便是「溫柔 / 與殘忍」(Tender / and Cruel)。

不只影像上,電影的畫外音亦是重點。初聞是混亂,不同的聲線(不同孩子的告白)交錯、重疊,內容不必然有前因後果的關係,卻似一匹布的各角落,隨著電影時間的推進,它們交互編織著各自的故事,最後則於布匹中心會合、交織在一起,共構成一匹亂中有序。織者不一,但花紋相連的布,即使無一完整形狀,各角落參差,仍柔軟地包裹人心,帶來暖意。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40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這是幾米新的繪本「星空」書腰上所書寫的文字。而讓人感動不已的是一翻開這本書,其在故事之始便直接宣告著:「獻給無法和世界溝通的孩子」。細細地翻閱著每一頁,專心地讀取著影像與文字所欲表達的情感與思維。這是一個關於青春、關於長大的故事。
Thumbnail
「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這是幾米新的繪本「星空」書腰上所書寫的文字。而讓人感動不已的是一翻開這本書,其在故事之始便直接宣告著:「獻給無法和世界溝通的孩子」。細細地翻閱著每一頁,專心地讀取著影像與文字所欲表達的情感與思維。這是一個關於青春、關於長大的故事。
Thumbnail
《當我望向你的時候》|黃樹立 有時候我也在想,在於母親和我、我的自我實現和社會期望,是否也存在著對話的可能性。而在那些對話之外、無話可說的空白,是投射的影像和凝視,是當我們望向母親的時候,同時也被母親、被自己、被兩人之間的距離所回望。
Thumbnail
《當我望向你的時候》|黃樹立 有時候我也在想,在於母親和我、我的自我實現和社會期望,是否也存在著對話的可能性。而在那些對話之外、無話可說的空白,是投射的影像和凝視,是當我們望向母親的時候,同時也被母親、被自己、被兩人之間的距離所回望。
Thumbnail
畢贛才是那個真正擁有魔法的人。劇場空間被放進電影裡,接著再次打破框架,正如劇場演出是在真實世界裡圈出一個非真實世界,而在那個非真實的世界裡,上演著真實世界的故事。存在於劇場、電影、詩作之間,不斷穿梭在真實與虛空裡,而他的詩作為電影的眼睛,《破碎太陽之心》像極了他的同名詩集《路邊野餐》裡的其中一首⋯⋯
Thumbnail
畢贛才是那個真正擁有魔法的人。劇場空間被放進電影裡,接著再次打破框架,正如劇場演出是在真實世界裡圈出一個非真實世界,而在那個非真實的世界裡,上演著真實世界的故事。存在於劇場、電影、詩作之間,不斷穿梭在真實與虛空裡,而他的詩作為電影的眼睛,《破碎太陽之心》像極了他的同名詩集《路邊野餐》裡的其中一首⋯⋯
Thumbnail
對我們所愛的人生氣,就像是腦子裡發生錯亂。 ——柯立芝(Samuel Taylor Coleridge)
Thumbnail
對我們所愛的人生氣,就像是腦子裡發生錯亂。 ——柯立芝(Samuel Taylor Coleridge)
Thumbnail
別埋怨掉落的枯葉,替窗前感傷的你哀嘆。去歡迎飛來的鳥雀,為開窗見睛的你高歌。 「關上一扇門,上天會打開另一扇窗」。將低垂的頭抬起,昂首向前,必會找到出路。打開另一扇窗,陽光,空氣,還有春天,以及希望,都會進來。
Thumbnail
別埋怨掉落的枯葉,替窗前感傷的你哀嘆。去歡迎飛來的鳥雀,為開窗見睛的你高歌。 「關上一扇門,上天會打開另一扇窗」。將低垂的頭抬起,昂首向前,必會找到出路。打開另一扇窗,陽光,空氣,還有春天,以及希望,都會進來。
Thumbnail
《鳥是海與樹的孩子》沒有完整的故事劇情,也沒有強烈說教性與批判,有的是如同遠古神話的原初精神,一種強烈的「補償精神」,也就是卡西勒《人論》中將生命視為一個「綜合的」「不分解」的觀點。生命被人類感知為一個連結不斷的全體,於是形體的缺席與消亡,都將被補償為另一種存在天地間,流動和波盪不止的精神與綿綿情絲
Thumbnail
《鳥是海與樹的孩子》沒有完整的故事劇情,也沒有強烈說教性與批判,有的是如同遠古神話的原初精神,一種強烈的「補償精神」,也就是卡西勒《人論》中將生命視為一個「綜合的」「不分解」的觀點。生命被人類感知為一個連結不斷的全體,於是形體的缺席與消亡,都將被補償為另一種存在天地間,流動和波盪不止的精神與綿綿情絲
Thumbnail
文/吳文君(閱讀盪鞦韆主筆) 「美有時候靠近『善』一點,有時候靠近『真』一點,有時候它們彼此推開,有時又像是扶住彼此的一面牆,得互相倚靠才不會坍塌,得互相溫暖才不會碎成塵埃。沒有人能真正釐清它們的關係,就像沒有人能夠到達地心,或情人的心底。這些力量的總合,我們稱之為藝術的力量。」——吳明益(201
Thumbnail
文/吳文君(閱讀盪鞦韆主筆) 「美有時候靠近『善』一點,有時候靠近『真』一點,有時候它們彼此推開,有時又像是扶住彼此的一面牆,得互相倚靠才不會坍塌,得互相溫暖才不會碎成塵埃。沒有人能真正釐清它們的關係,就像沒有人能夠到達地心,或情人的心底。這些力量的總合,我們稱之為藝術的力量。」——吳明益(201
Thumbnail
台北電影節。目前看完寫好的三部作品《記得雨,不記得你》、《一日談》、《鳥是海與樹的孩子》
Thumbnail
台北電影節。目前看完寫好的三部作品《記得雨,不記得你》、《一日談》、《鳥是海與樹的孩子》
Thumbnail
動畫電影《海獸之子》劇照     經過了整個夏季的暫憩和整頓,上星期天終於有辦法走進熟悉的芝山岩貓頭鷹之家,跟著帶領的兩位老師一起跳舞,在軟韌的木地板上滾動,一翻身睜開眼,整面明亮的窗外追隨光而曲折的樹幹,枝頭的茂葉仍然搖擺著篩落碎光。     走廊上平躺著不同時間墜落的枯葉,有些仍然鮮綠開展,有些
Thumbnail
動畫電影《海獸之子》劇照     經過了整個夏季的暫憩和整頓,上星期天終於有辦法走進熟悉的芝山岩貓頭鷹之家,跟著帶領的兩位老師一起跳舞,在軟韌的木地板上滾動,一翻身睜開眼,整面明亮的窗外追隨光而曲折的樹幹,枝頭的茂葉仍然搖擺著篩落碎光。     走廊上平躺著不同時間墜落的枯葉,有些仍然鮮綠開展,有些
Thumbnail
這些沒了名字的媽媽,每個都被稱呼為「XX同學的媽媽」們,在瀕臨崩潰之前講的唸的想的,都是「你」「你」「你」,但其實最終都是自己。 這樣的情節,太熟悉了。 然而,這些媽媽們真的是萬惡嗎?
Thumbnail
這些沒了名字的媽媽,每個都被稱呼為「XX同學的媽媽」們,在瀕臨崩潰之前講的唸的想的,都是「你」「你」「你」,但其實最終都是自己。 這樣的情節,太熟悉了。 然而,這些媽媽們真的是萬惡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