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我們重返書桌》:我們與他/她們之間

感謝 小毛小姐 攝影
感謝 小毛小姐 攝影
坐在書桌前,翻開書本,拿出紙筆或電腦打字,一個人靜靜感受著閱讀與寫作,你可以表達自己,也能藉著「想像」,走入他人生命。散文集《當我們重返書桌》就有這樣的力量,選錄多位作者作品,吸引我們重返書桌,專注閱讀。這本書由作家楊佳嫻主編,她同時也是清大中文系副教授,以這本書作為寫作課的教材,因此每篇都有「筆記」,細談作品精彩之處。
書名靈感改自收錄的其中一篇——李欣倫〈如同她們重返書桌〉,有趣的是,這本散文集正是通過一次次的觀照、探問,帶讀者重新思考「我們」與「他/她們」之間的界線。

布局以感性

輯一是呈現方式偏感性的文本,各有節奏,彷彿有些是慢舞而有的快步,跟隨字句呼吸,換氣,體會不同風格。它們布局精密,閱讀時可以思考作者如何安排結構、文字剪裁與意象調度,帶出深度與力道。
開頭幾篇談性別意識,作為第一印象。〈醜女〉口吻自嘲,以醜女不被看成是女人,敘述社會對女性審美的粗暴,將艱深的理論揉合於反諷之中,舉重若輕,鮮辣活潑。〈上不了的諾亞方舟〉良好地示範如何將典故用得靈巧,使人有感。而後半段懷人戀物與家庭題材,以可愛或幽默的人、事、物為主軸,讀來親切,是生活靈光的剪影。這類型文本往往以一個好故事或譬喻切入,讓讀者不由自主地看下去,帶「我們」走入「他/她們」的各種生命情境。

思辨有層次

輯二以議題討論為主軸,語調偏向理性,選文都相當「接地氣」:通姦除罪化、粉紅色口罩引來的性別形象討論、香港中產階級上街抗爭、南韓變性者遭軍隊除役……這些議題都掀起相當多討論,將之拼湊,隱約也能看出近年台灣社會的關注。
這類型文本的功夫在於,怎樣把一個複雜概念說得清晰易懂?作者先明確地拋出一個「好問題」去刺激、誘發讀者的好奇,然後抽絲剝繭,一層層地引用資訊、展示主張,去釐清爭議,提出自身觀察,讀來有解謎般的樂趣。它們示範了「對話」如何發生——每個議題,都牽涉到各種複雜面向,因此不是一面倒地自說自話,而是冷靜地理解不同立場、主張和難處,逐一辨析,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是良好討論所不可或缺的。

這些作品,自信從容地,在紙頁間悠悠吐出自己的聲音。當我們重返書桌,是與自己對話。讀與寫,讓一個人成為「我」,更清晰地看見「我們」怎樣被凝塑,與「他/她們」之間的界線如何成形,差異在哪裡?又有哪些共通?看見他者的處境,距離便不那麼遙遠。閱讀寫作,有柔軟內核,讓我們回到自己的書桌,找自己的解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