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關於被泥沙拖進河裡的青春

  異地的日常,回憶起來總是難能可貴。
  2015那年,赴澳洲墨爾本打工度假,在蘋果水梨農場工作,與當時的下廚好夥伴Celine & May約好,假日到附近最大的鎮上Shepparton逛,到原為教堂的咖啡廳裡享受清閒。
  即便在那幾小時前,還忍受著早晨的冰冷,在半開放的工廠裡,來回搬運著裝滿梨子的箱子,此刻卻能喝上一杯醇厚咖啡,分食著美味的檸檬塔。如今不論回想那冰冷或清閒,都已宛如夢境。
  在鎮上一一巡禮過服飾店、肉店、超商、藥妝,在如同台灣家樂福名為K mart的大賣場裡,遇見了自己的童年。那是在板橋新埔國小圖書館裡,一本一本仔細全部讀完的奇先生妙小姐。看著那一張張可愛的卡通臉龐,我掉進了回憶,掉進了自己曾經如此單純的童年。
  總記得把笑容笑得雲淡風輕的宗逸,與我一同在沒人的深夜廚房高歌,或是偶爾在房間,與拉二胡的荷賽合奏情熱大陸。即便那樣的日常沒有持續多久,待了半年的宗逸跟荷賽,在我來到農場不到兩個月,便已準備要離開。
  農場裡有個不成文規定,就是人要離開之前,一定要丟到宿舍旁那條髒髒的河裡接受洗禮,讓你往後能好好回憶此刻的瘋癲。
  被大家起鬨丟進河裡的宗逸,為了與大夥鬧得更加歡騰,纏著在場所有人,讓大家都試圖把對方丟進河裡,連當下只是去廚房路過的我也無法倖免。
  在那有和煦陽光的午後,河裡的水不僅冰冷得要命,也帶著很重的金屬鐵味,述說著這裡的水質確實工業。而我的一隻拖鞋被泥沙拖進河裡,再也找不著了。如青春一般。
  想來農場真是無聊到讓人窮找樂子。每天看那莫名美麗的黎明升起,看那堆滿整個黑夜的星空,在伸手不見五指的能見度下,搬幾張椅子聊心事,或是拿出吉他對南十字星訴情衷。在公共廚房聽著女子小團體聊著誰的是非,煮食能感到小確幸的料理。一邊以學英文之名瘋狂追劇,一邊躊躇要如何踏出下一步,在日復一日乏味地機械式作業中思索,生活究竟該是怎樣?
  而那之後的週末電影夜<救救菜英文>,更成了往後生活的一種隱喻。
  兩個孩子的印度媽媽Shashi,為打理外甥女的婚事,隻身一人前來紐約,從未出國的她常因英語不好,在所處的階級地位中,遭受丈夫不平等的看待。來到紐約,無法用母語恣意溝通的環境裡,Shashi才奮發圖強了報名短期英語進修班,在短短的五週時間裡,過起完全不同的人生。
  故事最後,Shashi回歸到原本的生活,但環境不會改變,真正有所改變的,總是那試圖在做出抉擇之後,內涵也漸漸昇華的自己。如同當時生活在異地,但終將回到故鄉的我,終究得被迫面對原來的現實,重新認清那些熟悉的事物,蘊藏在生命中的價值。
  原來所謂出走是在那河的彼端,遙想著原來的日常,藉此看清自己生命的脈絡,對早已擁有的事物了然於心,且終於開始學會珍惜。
  我才終於聽懂,張懸唱著那句歌詞的意涵:「去揮霍和珍惜是同一件事情。」
2015.05.24 in Friars Cafe Shepparton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一名喜愛戲劇與跑步的日文翻譯,                           一名熱愛旅行與書寫的街頭藝人。              民謠|書寫|行旅|全馬|劇場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