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詮釋學與台灣本土神學》書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哲學探問的是人類的存在意義;神學則將此意義訴諸超越的「神」。人類存在並思想的痕跡形諸文本而得以代代相傳;神與人類交通的痕跡亦如是。然而,隨著文本在不同時間與地域的傳播,接收者的理解無可避免地由於前見所構成的視域而產生落差。高達美從哲學傳統中發展其詮釋學理論,以求達致作者、文本與讀者間的視域融合。長榮大學副教授莊雅棠在《哲學詮釋學與台灣本土神學》一書中,試圖經由當代哲學詮釋學的視域來反思台灣本土神學,並經由台灣本土神學的視域來理解哲學詮釋學(Ⅴ),期能達到兩者間的視域融合。本書從高達美的詮釋學核心思想開始,上承奧古斯丁的語言神學;下啟呂格爾對於哲學詮釋學與聖經詮釋學關聯之論述,認為聖經詮釋學是哲學詮釋學的具體運用;哲學詮釋學則可以是聖經詮釋學的一種工具(Ⅶ)。最後論述台灣本土的故事神學何以作為一種更為優越的聖經詮釋學(Ⅷ),進而在本土神學方法論的詮釋學向度下討論「文本與實況互動所凸顯的詮釋學處境」、「故事神學所達成的視域融合」、「意識形態批判所要求的社會實踐」這三個課題(Ⅸ)。
莊氏指出高達美的詮釋學立足於在世存有、立足於人類的語言,未若奧古斯丁具有護教性的成分,而對奧古斯丁的類比有所誤讀,並引用周偉馳的觀點說明是由於高達美透過阿奎納來解讀奧古斯丁所致(120)。至於呂格爾的詮釋學則是以文本為核心,重視哲學詮釋學和聖經詮釋學之間的關聯,前者的處理程序在後者亦有適用:論述、寫作、說明、詮釋、距離化、挪用等(135)。在呂格爾的界定中,「文本是由書寫固定下來的論述」,具體而言,是經由組合與編碼的客觀化過程形成結構,並具有獨特的風格的著作(139)。從事件到意義、從論述到書寫,距離化使得文本「去處境化」,其語意不再依賴作者的意圖,而能在日後不同社會、歷史、文化背景的讀者中「再處境化」(140)。接著,莊氏介紹呂格爾如何論述聖經詮釋學對哲學詮釋學的影響,從聖經的文本世界,即聖經文本所指涉的獨特對象來論述。聖經文本所開展的世界包含著一位超越人類卻與人類存在有密切關係的上帝,此一關涉上帝的文本中的「挪用」是自我生命的辯證發展,從文本那裏領受擴大的自我。莊氏說明此乃一種哲學人類學與詮釋學結合的進路,所呈現的是在宣告上帝之名的文本前的自我,向聖經開放以獲取豐餘的意義(153)。
從詮釋學到敘事神學,本書的焦點從詮釋的精神與方法,轉移到詮釋的對象。首先揭示了敘事神學的緣起,是由於歷史批判法為了在啟蒙理性時代下對抗自由主義神學,而建構教義學的護教意圖,卻矯枉過正將與理性相悖的敘事視之為虛構,而代之以形上學原理、宗教和新經驗及道德批判(167)。弗萊的敘事神學要求讀者直接閱讀故事本身,將世界納入聖經的故事中。然而敘事神學並不等於聖經故事的詮釋學,而更強調塑造信徒團體身份認同的面向,莊氏引證Paul Fiddles的觀點,批判敘事神學將視域侷限於聖經文本內部,而與外在世界的文化背景切割(173);而宋泉盛則運用亞洲民間故事作為神學的起點,在亞洲的處境敘述基督的故事,並從實踐中建構方法(179)。故事不但深入人類實存的經驗,更是人類經驗的基本形式,從個人生命的故事到國家民族的故事都建構了不同規模的歷史,成為理解世界的視域(185)。不同敘事者的視角也會形成不同的故事,進而塑造不同的身分認同。
回歸到台灣本土神學方法論的發展及其詮釋學向度,這本書到底如何回答詮釋學處境、視域融合與社會實踐的問題?經學研究與神學建構的關聯,這本書又給予我們甚麼啟發?首先,「文本與實況互動所凸顯的詮釋學處境」的問題,莊氏引用黃彰輝對於詮釋學處境的醒覺,總結道成肉身就是一種實況化,實況化神學重視的是具體的生命經驗,而非抽象概念,從下而上穿透層層錯綜複雜的人生處境,逐步追問人存在的意義(222)。實況即是福音得以被理解的脈絡(context),莊氏並引述駱維仁對於福音扎根需本土化、而本土化始於文化詮釋的論點,說明文本意義在不同歷史條件與文化實況中,與不同詮釋者的世界結合,必須有合適的實踐方式(227)。實況化模式的選擇上,福音與文化的關聯卻往往呈現競爭角力的關係,然而無論將兩者的關係想像為手段目的或以此代彼,都不若故事神學的共融性。故事神學破除了福音與文化二元實體對立的預設,而認為福音孕育於文化,是耶穌與人民一同生活的故事,進而從更整全的觀點達到詮釋學上的視域融合(232)。意識形態批判所要求的社會實踐方面,王憲治的鄉土神學以家鄉和土地為中心,喚醒台灣人民的意識,對扭曲的政治意識形態進行批判,然而這部分似乎比較偏向以神學背書的政治行動;更值得一提的毋寧是謝根道的詮釋學循環:體驗現實→檢視背後的意識形態與神學思想→由此重新檢視既有的聖經詮釋→形成對聖經信息的新見解──每一次對於現實世界的新體驗都迫使我們重新解讀聖經。謝根道認為黑人神學家James Cone的詮釋學工作是很好的參照(246)。
綜觀全書架構,本書以前半部分的篇幅介紹高達美所奠基的西方詮釋學發展,一直到第四章〈敘事神學、故事神學與聖經詮釋學〉的後半部分,對1970年代弗萊、林貝克以降的敘事理論進行引介與批判,進而導入宋泉盛的故事神學,才開始具有本土的色彩。這樣的安排似乎使得本書被定位為「哲學詮釋學」與「本土神學」兩者並列的對比參照,然而思想引介性質的作品已比比皆是。固然,若要證成前半部西方詮釋學思想與後半部本土神學方法的內在關聯性,可從前者的普遍性、原則性與後者的地域性、特殊性來思考,且作為一本偏重神哲/理則學的書籍,似乎也無法要求其在經學方面有所著墨。然而,詮釋哲學與敘事神學既已宣稱跨足到外在的客觀文本的世界,而非僅停留在對於人類內在心智與主觀存在的想像,然而,倘若其論述方式仍停留在一些文字概念的操作,而無法「走出去」,實際應用於聖經文本的詮釋,那只不過又多建造一座學術象牙塔。申言之,以本書的目的而言,若能更著墨故事神學和詮釋學循環在實況化聖經詮釋的應用,應能更幫助教會開啟更切合時代處境的讀經眼界。
(本文為中原宗研所108-1【本土聖經詮釋學】期中報告)
avatar-img
7會員
15內容數
主要收錄就讀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期間撰寫之期末報告,以及其他神學講座筆記整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j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七重天』當中的每一顆「行星」又蘊含著不同的屬性,例如木星代表愉快溫和、平靜寬大,是君王之星--然而科學革命後,人們對星球的理解不再藉由聯想,而是觀察其物理化學性質加以描述。曾老師舉了嫦娥奔月的例子,難道科學發現了月亮的真面目,抽離了原本以神話聯結的意義後,神話就沒有價值了嗎?
Kingsbury是敘事批判(Narrative Criticism)的開創者。1980年代,資訊的發達造成疆界的流動,跨學科的研究進路也日益發達。相較於先前的歷史批判,敘事批判是透過故事的角度來認識福音書。故事的內在本質是『衝突』,耶穌和當時代人的故事,也充滿著這樣的張力。
當各人懷著不同利益來到教會,這個空間難免就有了政治展演場域的性質。從講台上下宗教信仰言說可以看出台灣本土的實踐,在使用基督教語言加諸在政治人物的活動上時,背後代表對信仰的理解,有時甚至與政治意識形態掛勾。
  近三百年來,聖經研究的方法從前現代時期的教義建構和主觀靈性經驗,來到現代啟蒙時期的理性主義,是傳統批判學的開端。「批判」並非「學理」,其目的不在擴展知識本身,而是校正知識。[1] 傳統批判學以可重複檢證的科學方法分析聖經文本的來源、編修、歷史、字義,試圖還原文本原貌,...
  倫理學牽涉到人應如何行動的抉擇,以及抉擇背後的信念。本文所敘述的案例情境,外觀上可被歸納為工作倫理。現有對工作的討論方向不外乎光譜的兩端:樂在工作者,可以將工作視為上帝賦予個人在世的召命;身不由己者,只能將工作視為一連串履行義務以獲取對價的行為......
『七重天』當中的每一顆「行星」又蘊含著不同的屬性,例如木星代表愉快溫和、平靜寬大,是君王之星--然而科學革命後,人們對星球的理解不再藉由聯想,而是觀察其物理化學性質加以描述。曾老師舉了嫦娥奔月的例子,難道科學發現了月亮的真面目,抽離了原本以神話聯結的意義後,神話就沒有價值了嗎?
Kingsbury是敘事批判(Narrative Criticism)的開創者。1980年代,資訊的發達造成疆界的流動,跨學科的研究進路也日益發達。相較於先前的歷史批判,敘事批判是透過故事的角度來認識福音書。故事的內在本質是『衝突』,耶穌和當時代人的故事,也充滿著這樣的張力。
當各人懷著不同利益來到教會,這個空間難免就有了政治展演場域的性質。從講台上下宗教信仰言說可以看出台灣本土的實踐,在使用基督教語言加諸在政治人物的活動上時,背後代表對信仰的理解,有時甚至與政治意識形態掛勾。
  近三百年來,聖經研究的方法從前現代時期的教義建構和主觀靈性經驗,來到現代啟蒙時期的理性主義,是傳統批判學的開端。「批判」並非「學理」,其目的不在擴展知識本身,而是校正知識。[1] 傳統批判學以可重複檢證的科學方法分析聖經文本的來源、編修、歷史、字義,試圖還原文本原貌,...
  倫理學牽涉到人應如何行動的抉擇,以及抉擇背後的信念。本文所敘述的案例情境,外觀上可被歸納為工作倫理。現有對工作的討論方向不外乎光譜的兩端:樂在工作者,可以將工作視為上帝賦予個人在世的召命;身不由己者,只能將工作視為一連串履行義務以獲取對價的行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深受全球書迷與影迷喜愛的《魔戒》,其實有一個源自對權力深層疑問的哲學內核。誠如大家所知的,透過「至尊魔戒」,我們看到每個接觸它的人都無法逃脫墮落的命運,這不僅是魔戒的魔力,而更是人性在面對『無限權力』時的脆弱。
Thumbnail
一起來了解法國著名哲學家傅柯。他的思想如何顛覆了我們對權力、知識、瘋狂、性別等議題的認知?為何傅柯被譽為當代思想的偶像人物?透過他對監獄、瘋癲、社會控制的分析,我們能看到權力運作的真相,並重新思考我們是否真的擁有自由。
Thumbnail
出院了。今年第3次住院。 正如之前說的,因為我常去的新光,沒有放射線隔離病房嘛, 所以只好跑很遠,到新店去做放射線碘131的治療。 那個病房的門是鉛的,非常厚重。 裝線碘131膠囊的箱子也是,蓋子都快提不動。 於是, 在監視器鏡頭前,吞下膠囊,進到房間後,門就關起來了。
Thumbnail
天心:不過我覺得還是注經比較重要。
Thumbnail
天心:假如我們研究出某個經學家對經只有信仰,那麼他大概不能稱為有學問了吧。這會不會跟中國有沒有哲學的爭論很像,當我們拿西方那套東西去套古人,發現套不上去啊,他們就不會那樣子思考,就沒結論了。
Thumbnail
年輕時用健康換錢,年老用錢換時間,這是許多人的人生哲學。但是,這樣的選擇真的值得嗎?我們是否該在過度節儉與享樂主義的極端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我們是否會後悔沒有趁健康時多體驗生活? 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和經驗,希望能有一些啟發和參考。我不是要告訴大家該怎麼過的人生,而是要讓我們思考一下
Thumbnail
忒修斯之船(Ship of Theseus)是由一世紀時的作家普魯塔克提出的形上學悖論。忒修斯雅典國王,也是希臘史詩中著名的英雄之一。其中為人熟知的事蹟便是還在當王子的時候,自告奮勇成為祭品,前往破解怪獸米諾陶洛斯的迷宮,並將之擊殺,從克里特島光榮而歸……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楊腓力在本書「作者的話」當中就開宗明義說明他是「為了徘徊於信仰邊界的人寫了這本書」。一神論、多神論是信仰,無神論也是一種信仰。不管在哪一個社會文化,最初都有一個神聖的信仰。除了共產黨的無神論以外,這個世界對於真、善、美有一種普遍的渴望,而這渴望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深受全球書迷與影迷喜愛的《魔戒》,其實有一個源自對權力深層疑問的哲學內核。誠如大家所知的,透過「至尊魔戒」,我們看到每個接觸它的人都無法逃脫墮落的命運,這不僅是魔戒的魔力,而更是人性在面對『無限權力』時的脆弱。
Thumbnail
一起來了解法國著名哲學家傅柯。他的思想如何顛覆了我們對權力、知識、瘋狂、性別等議題的認知?為何傅柯被譽為當代思想的偶像人物?透過他對監獄、瘋癲、社會控制的分析,我們能看到權力運作的真相,並重新思考我們是否真的擁有自由。
Thumbnail
出院了。今年第3次住院。 正如之前說的,因為我常去的新光,沒有放射線隔離病房嘛, 所以只好跑很遠,到新店去做放射線碘131的治療。 那個病房的門是鉛的,非常厚重。 裝線碘131膠囊的箱子也是,蓋子都快提不動。 於是, 在監視器鏡頭前,吞下膠囊,進到房間後,門就關起來了。
Thumbnail
天心:不過我覺得還是注經比較重要。
Thumbnail
天心:假如我們研究出某個經學家對經只有信仰,那麼他大概不能稱為有學問了吧。這會不會跟中國有沒有哲學的爭論很像,當我們拿西方那套東西去套古人,發現套不上去啊,他們就不會那樣子思考,就沒結論了。
Thumbnail
年輕時用健康換錢,年老用錢換時間,這是許多人的人生哲學。但是,這樣的選擇真的值得嗎?我們是否該在過度節儉與享樂主義的極端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我們是否會後悔沒有趁健康時多體驗生活? 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和經驗,希望能有一些啟發和參考。我不是要告訴大家該怎麼過的人生,而是要讓我們思考一下
Thumbnail
忒修斯之船(Ship of Theseus)是由一世紀時的作家普魯塔克提出的形上學悖論。忒修斯雅典國王,也是希臘史詩中著名的英雄之一。其中為人熟知的事蹟便是還在當王子的時候,自告奮勇成為祭品,前往破解怪獸米諾陶洛斯的迷宮,並將之擊殺,從克里特島光榮而歸……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楊腓力在本書「作者的話」當中就開宗明義說明他是「為了徘徊於信仰邊界的人寫了這本書」。一神論、多神論是信仰,無神論也是一種信仰。不管在哪一個社會文化,最初都有一個神聖的信仰。除了共產黨的無神論以外,這個世界對於真、善、美有一種普遍的渴望,而這渴望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