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心理學在漢語世界的發生—《鬼神、巫覡、信仰》推薦序(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更新於 2021/07/1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宋文里老師是台灣推動宗教心理學的先行者:1990年他於清華大學開設的「宗教心理學」,是台灣非宗教背景之高等教育機構中的首創;2016 年在心靈工坊的「鬼神、巫覡與信仰:宗教的動力心理學八講」講座,成了第一位將宗教心理學帶入大眾心理學視野的心理學者。無論在國立大學背景的學術機構,或在開拓心靈視野的文化出版業,這兩個首創都有獨特的意義。宋文里老師當年在清大的課程,以「碟仙工作坊」的方式進行,除了閱讀宗教心理學的重要學術文獻,也讓閱讀的反思在工作坊的設計中有了「宗教體驗」的基礎。透過「玩碟仙」的體驗與記錄,使得同時置身於占卜文化以及學校科學理性教育的學生,對於這雙重的置身有「進入現場」的切身反思。無論是課程主題或是課程設計,這門課在高等教育場域的出現,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宋老師以這門課為基礎所發表的兩篇碟仙研究論文,也為宗教心理學的研究開展了獨特的價值。
  本書是宋文里老師在二十幾年後,面向社會大眾所開設的宗教心理學講座紀錄。課程以宋老師翻譯的保羅.普呂瑟(Paul Pruyser)著作《宗教的動力心理學》(A Dynamic Psychology of Religion)為基礎,進行闡釋,並回到漢語宗教文化的脈絡中提出相異的文化理解。例如,相對於西方的「神學」,宋老師提出了華人信仰世界「神鬼兼具」的「鬼神學」。從西方學者對於宗教現象的思考作為起點,是我們知識處境的實際樣態,畢竟在過去的心理學中並沒有出現「宗教心理學」這樣的科目。宋老師在《宗教的動力心理學》的譯者導讀中,就針對這個知識處境,以及宗教心理學在我們的學術中發生的可能性,做了精闢的討論。他將宗教心理學視為人文心理學的一個例子,有別於建立在狹隘實證主義的「科學心理學」,是一種與哲學、藝術、人類學、社會學等人/社會學科有密切關連的學問。「科學心理學」對宗教現象的漠視,使得心理學的知識無法對台灣充滿活力與多樣性的宗教現象提出知識性的理解,因此,對普呂瑟在宗教心理學的經典著作進行譯註,成了宋文里老師致力於宗教心理學開展的里程碑──除了「引介」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將這樣一部西方宗教心理學的經典放在台灣已然開展、但尚未被辨識的宗教心理學之發生中進行討論,他在導論最後的閱讀建議書單中所提到的余德慧教授與宋文里自己的著作,說明了在「科學心理學」之外,宗教心理學在漢語世界已然開展,本書的出版又為這個開展增添了重要的成果。
  在講座中,宋文里老師從「動力心理學」如何進入「鬼神、巫覡與信仰」之知識體系講起,所關切的也就是「動力心理學」如何能夠對「鬼神、巫覡與信仰」之知識體系進行提問,使得反思得以進行。他指出,精神分析是一個企圖理解靈魂(Seele)的學問,但佛洛伊德的這個用詞卻在英譯著作中被翻譯為看起來比較有科學意味的心智(mind)。儘管佛洛伊德自稱為「無神論的猶太人」,但他對宗教現象與經驗並不輕忽,反而抱著極大的熱情與嚴肅去剖析宗教的心理動力。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認為宗教經驗的發生與我們的意識邊緣地帶,也就是下意識心靈場域有很大的關係。這樣的觀點在佛洛伊德對於無意識心靈的理解中得到了更細膩、更富動態的理解。從動力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信條與神學中所相信的那位神聖、超越的神,其實與心靈底層的無意識最有關連。換言之,「神」在心靈的起點是無意識心靈中的慾望動力。當「動力心理學」與「宗教」以這樣的方式連接起來時,我們就可以望見在信條宣稱之外,宗教在個別心靈中如何展現其作用與力量,而這個力量又如何與無意識歷程緊密交織。動力心理學對宗教經驗的發生提供一種動力起源的反思,這樣的理解在榮格的「原型心理學」中又有另一種發展。
在本書中,宋老師也從榮格提出的「原型」與「曼陀羅」討論起,指出宗教經驗與心靈自發 象徵的密切關係。宗教經驗除了言說慾望動力,也是現代心靈與古老心靈的橋樑。榮格將心靈 之新層(意識自我)與舊層(集體無意識)的整合過程稱為「自性化/個體化」 (individuation 是人格由意識自我 ego 朝向以自性(Self 為中心的開展。對榮格來說,這 個過程是宗教性的,猶如宗教精神性的追求。現代心靈在夢中、想像,或是藝術創作中出現的 自發象徵,可以透過與古老神話和宗教象徵的類比得到理解。換言之,神話與宗教象徵透過集 體無意識心靈承載其奧祕,意識心靈與無意識心靈的碰觸(encounter 也就成為神聖奧祕彰顯 的過程。榮格提出的這些理解並不是來自於神學概念,而是來自體驗,尤其是他在治療、分析 病人與自己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夢境與曼陀羅繪畫。因此,榮格對於神聖所提出的意涵,也就有 別於宗教組織中的信條教導,而是指自性 如何把碎裂的人格聚集為一個平衡、蘊含活力的整體 。榮格將心靈視為 神 的新居所,提出 內在之神 God within 說法。對於心靈的認識也就 成了對 內在之神 的覺知。 內在之神 是雌雄同體,陰陽的調和,但調和不是平和的過程, 相反地,會有很多矛盾、衝突互相撞擊、壓抑與抵抗。宋老師在討論這些指向終極理想的象徵 時,提出對於 陰/陽 的思考。我們文化所指稱的理想,是父親的理想?還是母親的理想?這 個討論為榮格宗教心理學傾向於普遍論的語言帶入了我們的文化感知,使得我們對於 鬼神學 的反思得以出現。這樣的文化反思在講座中不斷出現,宋老師對於普呂瑟的心理動力模型之修 正,對關係介面的母性文化詮釋,以及對祖先崇拜難題的描繪等,讓這些源於西方心理學與宗 教的連結,也在漢語世界中得以建立。這樣的連結在講座的最後一個主題── 與巫對話 中有 特別精采的討論。
對話 或 對論 是宋老師的碟仙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設置的用意在於讓碟仙的 殘缺文 本 得以在進入體驗的基礎上成為被經驗與交談的對象,從而有了反思的可能性。 與巫對話 也有一樣的意義:宋老師在輔大的課堂中邀請濟公乩身進入大學教室,與師生進行對話。碟仙 與濟公都是華人信仰世界中可被經驗的實在,無論是在清大課程中 玩碟仙 ,或是在輔大課程 中與濟公乩身的交談,都是將他們視為宗教文化中的 行動主體 。宗教世界中的行動主體常要 藉著媒介行動,例如濟公的乩身,以及碟仙的萬字玄機圖、碟子和參與者的手指。當他們在大 學的課堂現身時,也就是宗教與心理學反思得以連結之時。宋老師的 對論法 展現了宗教心理 學探問一個重要的方法論特色,也就是透過在關係中對話,才得以看見人與信仰對象之間的來 往,從而能夠對於 來往 有所反思。「透過交談而得到認識」這樣一個看起來簡單的道理,在實證主義導向的科學心理學中其實很少發生。佛洛伊德、榮格與普呂瑟的臨床經驗都是在說話 中開展, 他們也以這樣的對話經驗指出了宗教經驗與心理學得以遭逢的可能性。宋文里老師沿 著這樣一個關注意義的人文心理學傳統,走出了宗教心理學在漢語世界的道路。本書以講座內容的形式出版,為宗教心理學在漢語世界的發生,留下了重要的紀錄與見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所探討的卻也不是追本溯源這麼簡單,而是企圖帶領讀者看見文學作為一種裝置,其中被顛倒的因果及隱蔽的源頭。舉「自白」為例,直覺認為先有「內在自我」才有自白,卻忘了是先有「自白的制度」,必須隱瞞的事物及內面才因此被創造出來,這就是一種顛倒。
    本書最初寫於1975-77年間,是對於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及關於起源的時行文學史詮釋提出批判,所撰寫的文學評論,先後發表在日本文藝雜誌《季刊藝術》與《群像》,是當時在美國耶魯大學講授明治文學的想法總結。有意思的是,柄谷的寫作動機是因為「感覺到日本近代文學的終結」......
    這本書《孩子,我想和你一起老去》是繼前一本書《肯納園,一個愛與夢想的故事》之後,陳述新一批肯納家長們,如同園丁般在耕耘肯納莊園的故事。記得前幾年受邀參與他們構思雙老家園的聚會,就知道這群家長是真的在一步一腳印地走著。如今家園接近竣工,也在動工前,已經先行經營肯納農場,並將社會企業的概念植入.....
    五月七日,週五夜晚,台灣、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的2000多位讀者無時差的參與《死亡與生命手記》新書分享會線上直播,這也是心靈工坊第一次辦理大型的線上+線下新書分享會。 主持人和歐文.亞隆有同樣的身份 主持人王浩威跟歐文.亞隆一樣,是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也是作家,分享曾在2016年和亞隆參
    心智化的形成是嬰兒透過探索他人的心智來理解自己心智的一個歷程,所以心智化能力的發展非常仰賴他人,而這個「他人」,則會是我們每個人一出生後的主要照顧者:母親(及父親),我們的原初客體。父母透過情感鏡映,幫助嬰兒發現自己的情感,進而發展出情感調節的能力,奠定心智化的發展。
    在人生當中,我們必須不斷做出抉擇。在每次抉擇時,我們或許會想多了解自己以及眼前的情境,再根據這些了解做出行動,並預測這些行動將帶來什麼後果。越不了解自己與情境,行動就越盲目,也越看不到未來。幸運的是,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的了解自己與了解他人的能力。
    《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所探討的卻也不是追本溯源這麼簡單,而是企圖帶領讀者看見文學作為一種裝置,其中被顛倒的因果及隱蔽的源頭。舉「自白」為例,直覺認為先有「內在自我」才有自白,卻忘了是先有「自白的制度」,必須隱瞞的事物及內面才因此被創造出來,這就是一種顛倒。
    本書最初寫於1975-77年間,是對於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及關於起源的時行文學史詮釋提出批判,所撰寫的文學評論,先後發表在日本文藝雜誌《季刊藝術》與《群像》,是當時在美國耶魯大學講授明治文學的想法總結。有意思的是,柄谷的寫作動機是因為「感覺到日本近代文學的終結」......
    這本書《孩子,我想和你一起老去》是繼前一本書《肯納園,一個愛與夢想的故事》之後,陳述新一批肯納家長們,如同園丁般在耕耘肯納莊園的故事。記得前幾年受邀參與他們構思雙老家園的聚會,就知道這群家長是真的在一步一腳印地走著。如今家園接近竣工,也在動工前,已經先行經營肯納農場,並將社會企業的概念植入.....
    五月七日,週五夜晚,台灣、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的2000多位讀者無時差的參與《死亡與生命手記》新書分享會線上直播,這也是心靈工坊第一次辦理大型的線上+線下新書分享會。 主持人和歐文.亞隆有同樣的身份 主持人王浩威跟歐文.亞隆一樣,是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也是作家,分享曾在2016年和亞隆參
    心智化的形成是嬰兒透過探索他人的心智來理解自己心智的一個歷程,所以心智化能力的發展非常仰賴他人,而這個「他人」,則會是我們每個人一出生後的主要照顧者:母親(及父親),我們的原初客體。父母透過情感鏡映,幫助嬰兒發現自己的情感,進而發展出情感調節的能力,奠定心智化的發展。
    在人生當中,我們必須不斷做出抉擇。在每次抉擇時,我們或許會想多了解自己以及眼前的情境,再根據這些了解做出行動,並預測這些行動將帶來什麼後果。越不了解自己與情境,行動就越盲目,也越看不到未來。幸運的是,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的了解自己與了解他人的能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文章深入探討宗教、政治與獨立思考之間的關係,以自身的經驗與思考為基礎,探討了對於信仰、依附思考和獨立思考的看法。除了討論宗教和政治本身,也提及了對信仰的質疑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對個人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整體上,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反思,引導讀者思考宗教、政治的本質以及獨立思考的價值。
    Thumbnail
    我在基督教中看到的是:有些教會謹慎地避開敏感議題,有些則公開支持特定政黨,有明確的政治立場...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宗教和邪教對人的洗腦、控制和操縱,強調自主思考和獨立信仰的重要性。 通過對故事中男主角的描寫,指出宗教和邪教的糾葛及危險。再者也提及政治與宗教的相似性,警示讀者應保持清醒的思考,不要盲目跟從。文章對於宗教和邪教的危害性提出反思和檢討,呼籲人們堅持獨立思考和尋找屬於自己的信仰。
    Thumbnail
    安樂死為什麼無法流行,最大原因之一就是"宗教" 不管是多偉大的人,99%都有宗教信仰信仰 沒有任何公式可言,但卻是人類在這世界上生活上的基礎跟精神來源 如果沒有神佛、沒有上帝、沒有妖魔鬼怪的玄學,那這個世界就會變得非常無聊,因為沒有期望、沒有希望,也不怕死後的懲罰,只要無聊過完一生,然後怕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大學時期因為忙碌的生活選擇,經常在一座廟裡尋找寧靜。廟公了解作者的情況,曾提出工作機會,並在畢業前的一次神明託夢中警告作者家人病情,但卻未被當作重要,直到幾年後家人發病,作者才明白神明的預警意義。文章描述了作者與廟公之間的因緣及對神明的信仰和感悟。
    ★透過精神分析和現象學之眼,道出那名之為鬼神與神聖的, 有可能正是我們內心深處暗昧的慾念和理想。 ●台灣原本在憲法上,宗教和政治都是自由的,可是後來因為實施戒嚴的關係,很長一段時間都沒辦法活動,可是暗地裡大家還是需要的。一旦解嚴之後,就明白地昭告天下:所有的宗教都是合法的。包括有一段時間,一貫道被稱
    Thumbnail
    奧古斯丁在卷二記述一件年少輕狂的事件。有一天深夜,他跟幾個朋友走到鄰居所栽種的梨樹下,猛力把所有梨子搖下來,然後偷走,拿去餵豬。他回憶起這件事,發現自己不是為了梨子而偷梨,乃是為了明知故犯。
    Thumbnail
    主宰一切始源終滅的根本定律:時間 承接上一篇,我們已經討論了女主角在啟發到60%至80%之後,所拥有的兩種最强特殊異能:全知與全能的神聖之力,而接下来要爲大家介紹的,就是女主角在啟發到80%至99%的時候,所獲得的最後一種異能:全在的能力。 故事的情節在這個時候也已經到了接近尾聲的階段,而門外也開始
    Thumbnail
    露西在電影中失去的舊事物和獲得的新東西:人性與神性 在上一篇中,我已經解釋了女主角如何操控自身與别人的身體機能,也解釋了她的超能力運作方式,因此在她可以操控周遭的電磁場時,她也已經慢慢的踏進了神的領域了。 女主角在這一個時期,已經能自由的操控電子儀器裏的一切訊息,就像她與迪裡歐警官在警車裏的時候,她
    Thumbnail
    電影中的勸世警告 我相信很多人都已經在網上看過這部電影的許多影評文章,我也看過幾遍類似的文章,祇是我覺得他們所描述得内容不夠詳細,所以我就以自己的角度與方式,以及他們所描述的細節來重新發布一篇關於這部電影的影評心得。首先我要先說明一件事情,這篇文章祇是我自己的個人觀點與觀後心得,並非代表任何宗教與科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文章深入探討宗教、政治與獨立思考之間的關係,以自身的經驗與思考為基礎,探討了對於信仰、依附思考和獨立思考的看法。除了討論宗教和政治本身,也提及了對信仰的質疑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對個人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整體上,通過對個人經歷的反思,引導讀者思考宗教、政治的本質以及獨立思考的價值。
    Thumbnail
    我在基督教中看到的是:有些教會謹慎地避開敏感議題,有些則公開支持特定政黨,有明確的政治立場...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宗教和邪教對人的洗腦、控制和操縱,強調自主思考和獨立信仰的重要性。 通過對故事中男主角的描寫,指出宗教和邪教的糾葛及危險。再者也提及政治與宗教的相似性,警示讀者應保持清醒的思考,不要盲目跟從。文章對於宗教和邪教的危害性提出反思和檢討,呼籲人們堅持獨立思考和尋找屬於自己的信仰。
    Thumbnail
    安樂死為什麼無法流行,最大原因之一就是"宗教" 不管是多偉大的人,99%都有宗教信仰信仰 沒有任何公式可言,但卻是人類在這世界上生活上的基礎跟精神來源 如果沒有神佛、沒有上帝、沒有妖魔鬼怪的玄學,那這個世界就會變得非常無聊,因為沒有期望、沒有希望,也不怕死後的懲罰,只要無聊過完一生,然後怕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大學時期因為忙碌的生活選擇,經常在一座廟裡尋找寧靜。廟公了解作者的情況,曾提出工作機會,並在畢業前的一次神明託夢中警告作者家人病情,但卻未被當作重要,直到幾年後家人發病,作者才明白神明的預警意義。文章描述了作者與廟公之間的因緣及對神明的信仰和感悟。
    ★透過精神分析和現象學之眼,道出那名之為鬼神與神聖的, 有可能正是我們內心深處暗昧的慾念和理想。 ●台灣原本在憲法上,宗教和政治都是自由的,可是後來因為實施戒嚴的關係,很長一段時間都沒辦法活動,可是暗地裡大家還是需要的。一旦解嚴之後,就明白地昭告天下:所有的宗教都是合法的。包括有一段時間,一貫道被稱
    Thumbnail
    奧古斯丁在卷二記述一件年少輕狂的事件。有一天深夜,他跟幾個朋友走到鄰居所栽種的梨樹下,猛力把所有梨子搖下來,然後偷走,拿去餵豬。他回憶起這件事,發現自己不是為了梨子而偷梨,乃是為了明知故犯。
    Thumbnail
    主宰一切始源終滅的根本定律:時間 承接上一篇,我們已經討論了女主角在啟發到60%至80%之後,所拥有的兩種最强特殊異能:全知與全能的神聖之力,而接下来要爲大家介紹的,就是女主角在啟發到80%至99%的時候,所獲得的最後一種異能:全在的能力。 故事的情節在這個時候也已經到了接近尾聲的階段,而門外也開始
    Thumbnail
    露西在電影中失去的舊事物和獲得的新東西:人性與神性 在上一篇中,我已經解釋了女主角如何操控自身與别人的身體機能,也解釋了她的超能力運作方式,因此在她可以操控周遭的電磁場時,她也已經慢慢的踏進了神的領域了。 女主角在這一個時期,已經能自由的操控電子儀器裏的一切訊息,就像她與迪裡歐警官在警車裏的時候,她
    Thumbnail
    電影中的勸世警告 我相信很多人都已經在網上看過這部電影的許多影評文章,我也看過幾遍類似的文章,祇是我覺得他們所描述得内容不夠詳細,所以我就以自己的角度與方式,以及他們所描述的細節來重新發布一篇關於這部電影的影評心得。首先我要先說明一件事情,這篇文章祇是我自己的個人觀點與觀後心得,並非代表任何宗教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