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02:佛度有緣人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譯文——
此時,眾比丘中的須菩提長老,從座位上站起來,身著袈裟袒露右肩,右膝跪地,雙手合十,恭敬地對佛說:「希有的世尊!佛善於護念諸菩薩,善於指導諸菩薩。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願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應如何安住自己的心,如何降伏心中的妄念呢?」
彿說:「問得好!須菩提,正如你所說,佛善於護念諸菩薩,善於指導諸菩薩。用心聽,我來為你們說明。若善男子善女人發願成就菩提心,就應如此安住他的心,如此降伏他心中的妄念。」
須菩提:「好的,世尊。我們會用心聆聽。」
——隨想——
菩薩是誰呢?為什麼佛特別顧念他們、指導他們?菩薩,全稱「菩提薩埵」,是梵語音譯,意指已經「覺悟的有情眾生」,他們能同情一切眾生,自度度人。凡是發願成就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即稱菩薩。
菩提心,指「覺悟究竟真理的心」,是一種自覺覺他的願力。如果沒有發菩提心,即使證誤空性,也只能成就一己之解脫,不算圓滿達成佛果。
整理一下,用淺顯的白話說:佛陀善於幫助和指導有心修行佛法之人。從反方面理解:心不在此者,即使佛就在他面前,對他說盡千言萬語,仍護念不到他、指導不到他。
難就難在如何「有心」修行佛法,這不是抱持著「試試看」或「可有可無」就能發起的願力,而是要發自內心真正的想望,而這種「想望」,需要一點因緣。
有些人天性平和,總能捨己為人,他們生來就懷著菩提之心;有些人福慧兼備,再遇上貴人指引,也走上了菩薩道。而大部分人,總要等到徹底迷失方向,或者重重跌進泥濘中,才聽得見佛陀的話——
被深愛傷害,被信任背叛,被誤解,受委屈。你的世界從根基開始崩壞,露出遮掩已久的瘡疤,其實你從沒忘記,卻一直欺騙自己。你以為理直氣壯,卻在對方猙獰的臉孔中看見自己,覺得自己糟糕透頂,不!何止糟糕,原來自己什麼都不是,輕輕一碰,轟然倒塌。你的自信和驕傲摔在地上,支離破碎。在不斷自我否定中,你把自己消解得一無所剩......
而此時,你聽見佛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彷彿看見一道微光,燃起重生的希望。你知道自己必須打起精神,於是翻開佛經,決定從此處開始重建心靈,你決定走一條跟以前不一樣的路。
這是你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幸好,我們都看見了遠方的光,都在心中種下菩提的種子。從此,我們將在佛的護念與付囑中前行。
然而故事還未結束,才要開始。
這顆剛剛覺醒的心,還如此微弱,像冷風中搖曳的燭光。而那些妄念依然蟄伏在四周,蠢蠢欲動。要如何安住覺醒的心,降伏妄念呢?
佛說:「 請這樣做......」
avatar-img
5會員
14內容數
天地遼闊,開心而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鉛筆羊 的其他內容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彿陀隨機說法,後由弟子們寫下其言行,是為「經」。其中《金剛經》是最重要的佛經之一,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白話解釋:以金剛石般無堅不摧的般若智慧,對治一切虛妄執著,到達覺悟的彼岸。
兩千多年來,佛陀的事蹟已被傳頌過無數次。 佛陀悟道的事蹟告訴我們——修行,是全身心的探索與實踐。
一個尋求解脫的人,必須了解自己在做什麼。面對令人心動的訓示教誨,仍別忘記深思而後行。盲目的服從絕對無法帶領我們獲得內心真正的自由。 ——佛爾克‧佐慈《佛陀究竟想教我們什麼》
45歲這一年回顧前半生,才發現自己尋尋覓覓的原來只是一份平靜,如此簡單,如此難得。曾經多次嘗試親近佛法,屢敗。讀哲學、心理學、文學,想從中找到些許平靜,有些幫助,但依然海上飄搖,禁不起人間風雨。前年賣書捐書,送出去一本金剛經,此前翻閱過一陣子,卻總是讀不進,也不強求。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彿陀隨機說法,後由弟子們寫下其言行,是為「經」。其中《金剛經》是最重要的佛經之一,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白話解釋:以金剛石般無堅不摧的般若智慧,對治一切虛妄執著,到達覺悟的彼岸。
兩千多年來,佛陀的事蹟已被傳頌過無數次。 佛陀悟道的事蹟告訴我們——修行,是全身心的探索與實踐。
一個尋求解脫的人,必須了解自己在做什麼。面對令人心動的訓示教誨,仍別忘記深思而後行。盲目的服從絕對無法帶領我們獲得內心真正的自由。 ——佛爾克‧佐慈《佛陀究竟想教我們什麼》
45歲這一年回顧前半生,才發現自己尋尋覓覓的原來只是一份平靜,如此簡單,如此難得。曾經多次嘗試親近佛法,屢敗。讀哲學、心理學、文學,想從中找到些許平靜,有些幫助,但依然海上飄搖,禁不起人間風雨。前年賣書捐書,送出去一本金剛經,此前翻閱過一陣子,卻總是讀不進,也不強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安樂行品第十四的教義,強調菩薩應於後末世安住四法,以慈悲之心說法,並且避免與世俗及邪道近親,以保護自身及信仰的純淨。透過文殊師利的問答,文本清晰闡明菩薩的行處和親近處,引導修行者於滅後時期如何恪守信仰,並持續修習佛法。這些教誨對當代信徒實為重要指引。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Thumbnail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
Thumbnail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
Thumbnail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導讀:   〈善現啟請分第二〉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安樂行品第十四的教義,強調菩薩應於後末世安住四法,以慈悲之心說法,並且避免與世俗及邪道近親,以保護自身及信仰的純淨。透過文殊師利的問答,文本清晰闡明菩薩的行處和親近處,引導修行者於滅後時期如何恪守信仰,並持續修習佛法。這些教誨對當代信徒實為重要指引。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Thumbnail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
Thumbnail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
Thumbnail
※經文: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導讀:   〈善現啟請分第二〉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