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譯文——
此時,眾比丘中的須菩提長老,從座位上站起來,身著袈裟袒露右肩,右膝跪地,雙手合十,恭敬地對佛說:「希有的世尊!佛善於護念諸菩薩,善於指導諸菩薩。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願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應如何安住自己的心,如何降伏心中的妄念呢?」
彿說:「問得好!須菩提,正如你所說,佛善於護念諸菩薩,善於指導諸菩薩。用心聽,我來為你們說明。若善男子善女人發願成就菩提心,就應如此安住他的心,如此降伏他心中的妄念。」
須菩提:「好的,世尊。我們會用心聆聽。」
——隨想——
菩薩是誰呢?為什麼佛特別顧念他們、指導他們?菩薩,全稱「菩提薩埵」,是梵語音譯,意指已經「覺悟的有情眾生」,他們能同情一切眾生,自度度人。凡是發願成就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即稱菩薩。
菩提心,指「覺悟究竟真理的心」,是一種自覺覺他的願力。如果沒有發菩提心,即使證誤空性,也只能成就一己之解脫,不算圓滿達成佛果。
整理一下,用淺顯的白話說:佛陀善於幫助和指導有心修行佛法之人。從反方面理解:心不在此者,即使佛就在他面前,對他說盡千言萬語,仍護念不到他、指導不到他。
難就難在如何「有心」修行佛法,這不是抱持著「試試看」或「可有可無」就能發起的願力,而是要發自內心真正的想望,而這種「想望」,需要一點因緣。
有些人天性平和,總能捨己為人,他們生來就懷著菩提之心;有些人福慧兼備,再遇上貴人指引,也走上了菩薩道。而大部分人,總要等到徹底迷失方向,或者重重跌進泥濘中,才聽得見佛陀的話——
被深愛傷害,被信任背叛,被誤解,受委屈。你的世界從根基開始崩壞,露出遮掩已久的瘡疤,其實你從沒忘記,卻一直欺騙自己。你以為理直氣壯,卻在對方猙獰的臉孔中看見自己,覺得自己糟糕透頂,不!何止糟糕,原來自己什麼都不是,輕輕一碰,轟然倒塌。你的自信和驕傲摔在地上,支離破碎。在不斷自我否定中,你把自己消解得一無所剩......
而此時,你聽見佛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彷彿看見一道微光,燃起重生的希望。你知道自己必須打起精神,於是翻開佛經,決定從此處開始重建心靈,你決定走一條跟以前不一樣的路。
這是你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幸好,我們都看見了遠方的光,都在心中種下菩提的種子。從此,我們將在佛的護念與付囑中前行。
然而故事還未結束,才要開始。
這顆剛剛覺醒的心,還如此微弱,像冷風中搖曳的燭光。而那些妄念依然蟄伏在四周,蠢蠢欲動。要如何安住覺醒的心,降伏妄念呢?
佛說:「 請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