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機器人搶工作? 一窺未來工作世界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你喜歡看動畫片嗎?我很喜歡。家裡有三個小孩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跟著小孩一次一次重返童年。我就跟著他們溫習迪士尼、漫威等等,有時候還邊看卡通邊哭。
但是,最喜歡的動畫沒有之一~就是小叮噹。小時候家裡經營錄影帶店,最神氣的時刻就是別的小孩都還在排隊等著要租最新的一集時,我總是第一個看完的那個神氣小孩。這部歷久彌新的日本漫畫,到底在紅什麼?我想,除了親切的角色之外,就是那隻沒有耳朵的藍色機器貓小叮噹,透過抽屜時光機、將我們帶進那將不可知的未來,讓我們在所謂的「未來世界」中,找到自己想像中的位置。

未來工作世界

你想像中的2030是什麼樣的世界?
先不談無法透視的未來,我們回頭看一看。過去十年來世界變化非常巨大。不說經濟政治強權重新洗牌,與我們要探討的主題非常相關的是所謂AI人工智能的快速進展。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在2020.10發表了〈2020未來工作報告〉(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0),格外在新冠疫情全面改變人類世界的許多習以為常,疫情帶來的全面封鎖、大規模經濟衰退、以及勞動市場的大幅震盪,與其間同時疾速到位的科技,在過去兩年意外地加速了所謂「未來工作」時代的來臨。
〈2020未來工作報告〉針對2025年的職場變化,整理出幾個大趨勢。

趨勢一:現有的一半以上工作將會被人工智能取代

科技整合,將減少實際的人力需求。四成以上的雇主計劃在2025年縮編「人力」資源,意即將現有(以及屆時將要出現)的工作,相當幅度的讓渡給可以勝任的人工智能。WEF大膽預測在2025年時,有8500萬的現有職位,將會有一半是由機器人代工。同時,也將有9700萬個目前不存在的新職位出現,只是這些職位不是人類專屬,機器人、演算法,屆時都會來分一杯羹。
你喜歡喝咖啡嗎?即使不喜歡喝咖啡,我想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喜歡咖啡館的氣氛。2020年北美疫情發燒的時候,RC Coffee 在加拿大多倫多開了「「加拿大第一間機器化咖啡店」RC Coffee其實就是Robotic Café(機器人咖啡店)!你看,連煮咖啡這件事,機器人都可以做了?事實上,不管是體力勞動、或者是智力勞動,這些容易被結構化/模式化的技能、有定規的步驟、SOP的工作,就相對容易AI被取代。這些職位可以是基礎的,比如:洗衣服、倉管,也可以是有較高技術的:會計、司機、信用評估服務,甚至是現在的高薪資、高技術工作:比如放射科醫師、律師等等。那,到底什麼樣的技術或職業,是機器人做不到的?

趨勢二:雇主要找的是各個領域的專家

有四成的雇主表示,將計畫增加外聘的專業人員。對許多產業來說,最大的問題仍在於技術缺口(Skill gaps),僱主聘不到他們想找的人。格外在技術整合的大趨勢下,跨領域的合作越來越普遍。這也解釋了另一個報告中的趨勢:雇主與工作者對於技能提升(up-skilling)與學習新技能(re-skilling)的看重。當趨勢快速變化、技術也加速升級時,一邊工作、一邊自學,將成為新常態。

趨勢三:軟技能超越領域

有趣的是,純粹的技術不是最大的缺口;僱主最在乎的是軟實力:員工是否擁有批判思考與分析能力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sis,能夠與人協作collaboration,問題解決能力 problem solving skills, 以及各種自我管理技能self-management skills--包括自學、抗壓力、彈性等。不管在哪個領域,僱主在找的其實是一個能夠自我管理、與人共事、並且用技術來解決問題的成熟人。

不容易被取代的工作

反過來說,哪些類型的工作是不容易被取代的呢?簡單的來說,就是電腦/機器人做不到的事,比如:創意、美感、人性的表達與溝通。為什麼?機器人能做的就是從大量的數據中將data優化,所以若一件事情是可以將成果量化,能找到清楚的步驟,基本上機器人就可以做。但是,像美感、個人魅力此類以人性為基礎的「能力」,無法計算與量化,人工智能因此無法替代。
稍早提到了加拿大的RC Cooffee。盲測指出事實上機器人比起人類能做出更好喝的咖啡。然而,相同的測試也發現,人們發現自己付費買到的是機器煮的咖啡時,偏向感到不開心。這表明他們不只是重視咖啡的味道,更珍視一個真人煮了這杯咖啡的事實。有趣的是在這個標榜「無接觸咖啡」的咖啡店臉書上,卻不斷貼出的是人們在咖啡館前聊天、彼此交流的照片。更有意思的是2020.9.17的貼文為”Behind the robot at RC Coffee, there are people! ”(在咖啡機器後面,是真人!) 機器人能夠取代技術,但是人們對於連結的深刻需求,AI無法取代。
因為,在高度仰賴科技的未來工作世界中,這些所謂的「軟技能」才是機器與電腦所無法取代的。你我每天在教育孩子的內涵,哪些是機器人做不到的?我們努力的讓孩子「裝上更多的機器手臂」,還是回歸基本面,讓孩子活得像個人?能夠感性理性並用的溝通、表達、解決問題?

培養五大關鍵能力

在這個脈絡之中,我們就能夠理解為什麼在過去10-15年,國際之間對於所謂的軟實力、competency based learning, 以及所謂的就業力(employability)的研究突然成為顯學。
早於2007年時,美國教育部邀請數個大型跨國公司,包括Apple、AOL等,成立一個名為「二十一世紀關鍵能力聯盟」的單位,提出二十一世紀學習架構,強調學生在二十一世紀所需的能力、知識及應掌握的生活與工作經 驗,並需具備問題解決能力之高層次思考能力(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 2019)。
在我的博士論文中提出五個C
  • 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獨立思考能力
  • Creativity創意
  • Collaboration合作
  • Communication溝通能力
  • Character品格
正如您所想,這都不是嶄新的概念。為什麼這些古老的概念,突然如此熱門?這其實是將現代社會對於一個成熟的大人的樣態,重新命名。過去的工作世界,要的是特定的技術、一個蘿蔔一個坑,某種程度來看,學校像是個工廠,「生產」這許多的小螺絲釘,好讓社會可以繼續運轉。但這些小螺絲釘可以做的事情,再過十年二十年,電腦、機器人都可以做了,你的孩子將來要做什麼?繼續以他卓越的心算能力,跟電腦競爭?沒有機會的!過去我們背半天的東西,現在Google就可以了,那孩子要努力培養什麼?
當我們提到「培養關鍵能力」時,對家長與老師來說可能是加法、也可能是減法。提示我們要去加強什麼我們沒想到的方面、但也有可能是讓我們可以安心的放下另外一些課程、或者擔憂,因為,很快的那些「技能」並不重要。
當未來的工作要的「不只是技術」,人性變得珍貴、且不可取代。所以Becoming a person, 回歸到Human-being, 而非“Human-doing” 我們需要一個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格外是對我們這一代在「背多芬」教育長大的成人來說,重新思考教育應該要有的樣態以及新的目標,如何將人與人之間的有效溝通與合作、創意、美學、甚至神學,融入孩子的「學程」裡面,將成為我們的重要課題。
Dr. Mama的未來實驗室 Podcast可透過各大播客平台收聽 Apple Podcast Spotify and more
    avatar-img
    12會員
    16內容數
    今天的孩子,即將成為2030/2040年的領袖。 爸媽、老師,今天的我們,做對了嗎? 未來實驗室,期待幫助父母與教育工作者, 在快樂安心的教養、以及掌握關鍵能力的培養中尋找精巧平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P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一陣子台北市盪鞦韆三分鐘計時器吵得沸沸揚揚,到底討論的是什麼?官員、父母、孩子、師長,各有各的考慮與想法。有人讚之為德政,也有人嗤之以鼻,這截然不同的態度背後,展現不同的立場,也引人重新思考台灣社會對於規則與同理的理解。 面對衝突,不只對於孩童是個挑戰,誠實來說,對我們這些成人何嘗不是。
    聽過蝴蝶效應嗎?一隻蝴蝶振翅產生的氣流,三個月後可能引起南美的一陣颶風。有時現代的父母覺得自己的肩負重任,掌握孩子未來成功地關鍵,但研究告訴你,你可能要失望了:教養「並非」影響孩子發展、或成功與否的唯一關鍵。那為人父母、師長的你,還要成長嗎?當然要,因為你需要一個新的眼光,幫孩子看遠一點,超前部署
    前一陣子台北市盪鞦韆三分鐘計時器吵得沸沸揚揚,到底討論的是什麼?官員、父母、孩子、師長,各有各的考慮與想法。有人讚之為德政,也有人嗤之以鼻,這截然不同的態度背後,展現不同的立場,也引人重新思考台灣社會對於規則與同理的理解。 面對衝突,不只對於孩童是個挑戰,誠實來說,對我們這些成人何嘗不是。
    聽過蝴蝶效應嗎?一隻蝴蝶振翅產生的氣流,三個月後可能引起南美的一陣颶風。有時現代的父母覺得自己的肩負重任,掌握孩子未來成功地關鍵,但研究告訴你,你可能要失望了:教養「並非」影響孩子發展、或成功與否的唯一關鍵。那為人父母、師長的你,還要成長嗎?當然要,因為你需要一個新的眼光,幫孩子看遠一點,超前部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而「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 則是在擁有技能後,不斷精益求精,進一步發展出的「技藝 Art」。 而AI 如何充實 (Enrich),擴展 (Expand),強化 (Amplify) 技能發展 (Skill Development)呢?
    Thumbnail
    不久前因為 AI 工具大量且快速演進,許多人開始議論起未來將被機器人取代工作的可怕,也許是我涉世未深,又或許是我太過天真,但我從不認為被機器人取代是一件值得擔憂的議題,我反倒認為一個人因失去一份工作而迷失了人生方向,這才是我們該擔心的問題! 科技逐年進步,越來越多書籍、電影開始議論起AI的演進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隨著AI技術的日益進步,我們即將步入一個新時代,這個時代將徹底顛覆傳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21世紀的21堂課》中提醒我們面對這些變化,我們需要重新考慮工作的意義。全民基本收入和服務可能是應對職業變革的一部分解決方案,但根本的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思考如何在這個被AI塑形的新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未來AI時代,人們應該如何善用AI工具,以提升工作效率和競爭力。AI將成為職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未來對AI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將成為工作的必需技能。同時,文章提到了AI工具的應用和限制,以及人類在使用AI時需注意的重點。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在當今社會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然而,我們應該關注的不僅僅是AI潛在可取代的工作,更重要的是AI能夠帶來怎樣人類無法達到的價值。本文深入探討AI的成本與發展潛力,並提出對於AI未來發展的看法。
    Thumbnail
    引言: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的應用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然而,這種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問題:AI是否將取代人類的工作?這不僅是一個熱門的話題,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探討AI取代人類工作的挑戰和機遇,並討論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一趨勢。
    Thumbnail
    高盛最新研究,人工智慧工具可能對全球三億工作產生影響,重塑就業市場。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專家強調必須謹慎應用人為判斷AI技術,避免錯誤和偏見,強調 AI 是提高生產力工具,非完全取代原有工作。儘管 ChatGPT 等技術引起擔憂,根據商業內幕的報告,列舉十項有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工作,探討未來可能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延續先前刊登於《服務研究期刊》(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的論文《使用人工智慧執行服務》(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ervice),該論文建立了四種AI類型的框架,包括機械型AI、分析型AI、直覺型AI和共鳴型AI。基於這個框架,我們將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而「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 則是在擁有技能後,不斷精益求精,進一步發展出的「技藝 Art」。 而AI 如何充實 (Enrich),擴展 (Expand),強化 (Amplify) 技能發展 (Skill Development)呢?
    Thumbnail
    不久前因為 AI 工具大量且快速演進,許多人開始議論起未來將被機器人取代工作的可怕,也許是我涉世未深,又或許是我太過天真,但我從不認為被機器人取代是一件值得擔憂的議題,我反倒認為一個人因失去一份工作而迷失了人生方向,這才是我們該擔心的問題! 科技逐年進步,越來越多書籍、電影開始議論起AI的演進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隨著AI技術的日益進步,我們即將步入一個新時代,這個時代將徹底顛覆傳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21世紀的21堂課》中提醒我們面對這些變化,我們需要重新考慮工作的意義。全民基本收入和服務可能是應對職業變革的一部分解決方案,但根本的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思考如何在這個被AI塑形的新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未來AI時代,人們應該如何善用AI工具,以提升工作效率和競爭力。AI將成為職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未來對AI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將成為工作的必需技能。同時,文章提到了AI工具的應用和限制,以及人類在使用AI時需注意的重點。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在當今社會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然而,我們應該關注的不僅僅是AI潛在可取代的工作,更重要的是AI能夠帶來怎樣人類無法達到的價值。本文深入探討AI的成本與發展潛力,並提出對於AI未來發展的看法。
    Thumbnail
    引言: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的應用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然而,這種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問題:AI是否將取代人類的工作?這不僅是一個熱門的話題,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探討AI取代人類工作的挑戰和機遇,並討論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一趨勢。
    Thumbnail
    高盛最新研究,人工智慧工具可能對全球三億工作產生影響,重塑就業市場。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專家強調必須謹慎應用人為判斷AI技術,避免錯誤和偏見,強調 AI 是提高生產力工具,非完全取代原有工作。儘管 ChatGPT 等技術引起擔憂,根據商業內幕的報告,列舉十項有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工作,探討未來可能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延續先前刊登於《服務研究期刊》(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的論文《使用人工智慧執行服務》(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ervice),該論文建立了四種AI類型的框架,包括機械型AI、分析型AI、直覺型AI和共鳴型AI。基於這個框架,我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