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經常藉由物品來寄託情感。以紀念品來留住旅程的美好片段,或者,經由告別物品來揮別過去;當我們望著物品時,思緒便串聯起關於往日的種種故事。二手店,寄寓眾多回憶的場所,一件件人們遺棄的舊時光,在這裡等待新生。舊物新生的情懷,是屬於念舊之人的浪漫。
斷捨離練習,認識自己與物品的連結
一直是念舊的人,每件沾染過歲月的物品都捨不得扔去,這種囤積的習慣,使我的房間慢慢被零碎的物品佔據空間。直到大學時期,接觸了斷捨離的書籍,這種整理方式令我相當憧憬,而開始了首次的斷捨離計畫。
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事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山下英子(斷捨離創始者)
依照書中的建議,先從衣櫃、收納箱、抽屜等與生活緊密的空間著手整理。抽出一件又一件的物品,衣飾堆砌成一座小丘,雜貨用品也滿滿的佔據走道,塵封的時光便一一傾瀉。為了參加謝師宴而穿過一次的洋裝,曾經流行過的公仔鑰匙圈,一時失心瘋買回的沾水筆套組,早已被遺忘的生活片段,透過這些物品而重新展露。
閒置已久的工具,不再實穿衣物,令自己心裡不舒坦的物品,依序分成三區塊—「保留」、「扔掉」、「捐贈」。有幾件曾經非常喜歡的物品,陷於割捨與慰留間拉鋸,而特別增設了一區「考慮」,再給它們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若時過境遷,它們又再次陷入櫥櫃深處不被使用,便該認清事實,與之告別。
整理物品的同時,邊審視這些年月的喜好與思想轉變,在與物品的磨合中,更辨明了自己期望的生活樣貌。將精挑細選的物品重新收納入櫃中,泛黃的、損壞的扔進了塑膠袋,而品項較完好的物品,有時會放上網站拍賣,或詢問周遭有沒有人需要。透過轉讓,讓這份曾經令自己怦然的物件,在新的連結中,再次受人喜愛。
漫遊二手店,學習戀物與惜物的差別
物資較大量又想盡快處理時,我會將物品整理打包,帶至公益二手店做捐贈。
木匠的家,鄰近火車站與大學學區,由社區關懷協會發展而來,提供免費咖啡及免費英語教學等項目,提供民眾與留學生一處交流空間。後來,抱持關懷社會底層的善念,創立了這間公益二手店,培訓弱勢族群技能,讓他們協助店內的運作,並重拾與社會的連結。店內更積極發展永續環保的理念,將募集來的二手衣、二手家具等資源,進行二度創作或整修,讓舊物以嶄新的面貌,延續物品使用的可能性。
帶著欲捐贈的物品抵達了木匠的家。櫥窗陳設著以二手衣裝扮的模特兒,從頭飾到鞋包、配件都精心搭配,而門口處的花車則擺放著特價的二手衣,以驚人的銅板價販售。每每經過,店門及櫥窗都依照節慶與活動,為整體佈置做新的變化,讓人不禁期待下回櫥窗的新風貌。
將帶來的捐贈物交付櫃台後,我也開始小小的探險。店內中間的主要展示區為主打商品,分別是二手衣物拼接的系列服飾與包款,以刷白、仿舊、原色等各式牛仔布料縫製,漸層的藍色調搭配,十分具個性的設計。再生木製的用具也是一大特色商品,由協會企劃設計,並與專業木工師傅合力出品;有杯墊、鞋架、筆電架等木製用品,兼具美感與實用性。
靠近櫃檯的衣物區,是店內佔地最大的類別,依序從鞋子、童裝、女裝、男裝、包款,應有盡有。平時逛街總步入風格近似的店家,此處卻是一場視覺衝突的大雜燴,衣桿上的服飾從流行的韓製設計款,到復古懷舊的花色襯衫,甚至知名品牌的洋裝都一應俱全,一些衣服上仍掛著吊牌,或許是某人衝動購物下的產物。像是參訪他人的衣櫃,欣賞不同的穿搭品味,觀察流行的變遷,並使我重新省思了自身的消費方式。
最後是生活用品區與電器區,陳列顯得較為隨意,但分類井然有序,以開放式的展示台將商品置於架上,翻找時得稍加留心。餐具們推砌成高低漸變的層次,有著鑲著花俏金邊,有些則繪製古早味的童趣圖案,鍋碗瓢盆更是應有盡有;雜貨區像是休息站的紀念品販售部,迥異的畫風攪拌於檯面,是較少人願意耐心尋寶的區塊,從物品的色澤能窺見年代感,隱藏著不少獨特的絕版商品,肯耐心尋找,也許能挖到心怡的寶貝。
瀏覽著這些物件的形式,邊想像著捐贈者的生活面貌,以及他們又是在什麼樣的情境下,選擇與這些物品告別。斷捨離的概念,要我們戒除對物品的依戀,但在這間二手店裡,我看見了另一種『惜物』的精神。並不是每件被否定的物品都只能走向銷毀的命運,經過縫補、修理、設計,舊物也能持續發出光輝。這些人們不再眷戀的過往,於這間二手店舖裡,等待下一場相遇的火花。
那一點空間
木匠的家公益二手店
扶持弱勢朋友的公益二手店,販售品項豐富多樣,從服飾、雜貨五金到家具應有盡有,價格都相當實惠,偶爾還能發現低價的名牌服飾;除了一般二手物的販售外,店內還有再生木、再生衣的設計商品,值得參訪挖寶。
地址: 桃園市中壢區中北路二段387號
營業時間:週一~週六 09:30–21:30(週日公休)
捐物時間:平日上午 09:30–12:00
目前暫停收受衣物捐贈。不收絨毛玩具與尖銳物品等捐贈物。
關於「給我一點空間」
每個人都需要這一點空間,一處享受獨處的沉澱、探詢不同生活面貌的場域。
透過這份專題,想與大家分享自身獨處的心得與曾參訪過的景點,將這些一個人走走晃晃的經驗,轉化為系列圖文創作,給予讀者們找尋「一點自己空間」的動力!
有哪些「空間」
分為「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兩種面向,內部空間分享學習獨處的課題,外部空間則推薦適合獨遊的景點;透過插畫與專文的引導,帶領讀者聆聽內心的聲音、尋覓令自己安然的場所。
如果你也想嘗試獨自旅行,卻還沒找到方向;如果你有所顧忌,無法踏出獨遊的第一步;如果你喜歡慢活或藝文類的景點;歡迎透過這系列的專題,與我一起找尋「各自」的一點空間。
✨🪐✨✨
如果喜歡我的作品,歡迎以愛心與拍手5下作為鼓勵。你的支持能讓這間房間持續產出更多的圖文創作,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