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1/1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吾道一以貫之

    子貢聽了孔子講「君子固窮」的哲理,氣得臉色都變了。
    孔子說:「賜啊,你認為我是博學強記的人嗎?」
    子貢說:「是啊。難道不是嗎?」
    孔子說:「不是的。我是以一個基本原則把全部學問貫穿起來的。」【註27】
    按照《史記•孔子世家》的上下文意推測,子貢是聽了孔子講「君子固窮」的哲理,以為孔子之所以講得頭頭是道,乃是「多學而識之」【註28】。所謂「多學而識之」者,意指廣博學習,而把學過的都一一記下來。但,這只是經驗知識層面的東西。換言之,子貢誤把孔子的生命的學問,視作經驗知識來看待。
    所以,孔子很徹底地告訴子貢,說他全部學問、乃至整個思想體系,都只是「一以貫之」。
    「一以貫之」在《論語•里仁15》也出現過,其時孔子對著曾參說:「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說:「是的,是的。」其後,其他同學就追問曾子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因為曾子是孔子晚年才收的弟子,小孔子四十六歲,在孔門弟子中,他算是「老小」;而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你曾子竟然點著頭回答「是的,是的。」究竟你真懂還是裝懂?所以,其他師兄就急著問「吾道一以貫之」是什麼意思。可曾子卻平平淡淡地告訴他們:「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究竟孔子所謂「一以貫之」哪個「一」是指什麼呢?為什麼曾子對此語的理解為「忠恕而已矣」?
    首先,看看「忠」和「恕」。朱熹註說:「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即是說「凡事盡心去做稱為忠,將心比心地體諒他人稱為恕」。一言以蔽之,不管忠或恕,乃至其他德行,皆從心起,亦即由仁心而發。所以,「一以貫之」的「一」,就是仁心,即以仁心貫穿整個思想體系。
    如此一來,孔子當時正處於落難的時候,被人無理圍困的時候,徘徊在生死邊緣的時候,之所以能體會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完完全全是憑著仁心所興發而說的,而並非子貢的博學強記的經驗知識所能體會得到的。(待續28)
    2022-01-19謹識
    【註27】語見《論語•衛靈公3》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 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女即汝)
    【註28】在《論語》出現的「識」字,都讀作「誌」,是記住的意思。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