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他們終於找到了渡口,過了河。
子路因為受了長沮和桀溺的窩囊氣,心情不好,一路走就一路猶豫:「看來那兩位隱者所說的話,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可越覺得有道理,就越不甘心。不經不覺地放慢了腳步,落在後面。待他察覺後,已不見孔子的蹤影了。那時頓覺得自己好像被遺棄的孤兒一樣,越想就越難受,越難受就越要加快走。
走著走著,發現迎面有一個荷著除草器具的老人家,於是趕快趨前打聽:「請問這位老丈,你看到我的老師了嗎?」
老丈說:「你們這些人,四肢不勞動,五穀不分清,誰是你的夫子?」便拄著拐杖,自顧除草去了。
子路知道碰上高人,很恭敬地拱手站立。當晚老丈就留子路在家過夜,殺雞作飯接待他,並引見了他的兩個兒子。第二天,子路趕上孔子,就把路上經過告訴孔子。孔子說:「是隱士啊!」便叫子路回頭找他。子路一到,人已走了。
子路知道老丈不會走遠,只是隱藏不出而已,便開口大聲說了一段話,以表明孔門的心聲立場。他說:「不出來為國家做事,是不對的。您已知長幼的禮節不可廢,才會叫兩位公子出來相見。既然知道長幼有序,那麼君臣之義,又怎可以廢呢?為了保全自身生命的清靜,就可以悖離人生重大的倫常嗎?一個君子出來擔任官職,是做他該做的、盡他該盡的;至於大道理想不能實現於今天,我們早已知道的了。」【註24】
子路這段話,在茫茫曠野中說得鏗鏘有力,他不僅是對著老丈說,好像還對著世人宣告聲明,以洩多日來心中的鬱悶。(待續25)
2022-01-16謹識
【註24】語見《論語•微子7》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
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