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夠愛所以無法堅持?!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很多事物只要愛就能解決、改變或者完成嗎?
在澳洲自助旅行途中的鵜鶘
這句話的緣由是小朋友的老師說的,而我卻一直深思著,女兒的提琴和鋼琴老師很小就開始學提琴和鋼琴,在音樂上的成就應該算很好,是音樂老師也是演奏家,他常說他對音樂班學生的要求不多,只要和他一樣就可以了,問題是他雖然沒有和學生練同樣曲子,但當他做示範時,同樣的小節,連我這門外漢都聽得出來,老師拉得和學生拉得很明顯就是不同,所以當他每次說他的要求很低時,我想十個學生有九個半都認為他在開玩笑,誰有可能?
也常聽老師聊到音樂班的生活,不是每個音樂班的學生最後都能成為演奏家和音樂家,而他說:「最後離開音樂的只是因為不夠愛。」所以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因為不夠愛,所以無法堅持下去。
可是當我和女兒們聽聞老師一臉雲淡風輕的提起他自己早期練習拉提琴,拉到流血而不自知,直到旁人提醒,才發現滴在地板上的血時,也才後知後覺的發現自己的手指頭流血。練習彈鋼琴,彈到手指痛卻仍然在練習時,我忍不住在想他還愛鋼琴、提琴嗎?這問題我真的沒有答案。但老師的回答卻是好玄,一開始是愛的,但後來會有一陣子完全忘記愛還是不愛。
在最近陪著14歲女兒練習游泳的日子,她出現的迷惘,她說:「我不知自己為什麼要游?不游卻又覺得很奇怪。」我忍不住想,為什麼這些明明是她所喜歡的,為什麼她會迷惘?是因為我從不要求她該幫自己設目標嗎?又或者我從不幫她訂目標,所以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游下去?但我不知道,我該強硬地幫她決定下她人生的事物嗎?如果我幫她決定了,她是否就會永遠愛這項運動或者就拋棄這項運動?
是否所謂的喜歡這樣的情感需要慢慢地被培養,又或者包含喜好某樣物品也需要隨時加溫,不然有一天所謂的喜歡會被消磨呢?在女兒的練習中我看到的是她的喜歡被消磨,如果光這樣這樣的訓練量,她對游泳的喜愛都可能會被消磨掉,那些游泳隊的呢?每天早、晚各練一次,一個星期練五天,光想我就不知道這樣練下去,還愛嗎?所以我忍不住想好久,是不夠愛所以無法堅持嗎?
還是很多事情有的時候不是只有愛,或許還參雜著別的事物,才會能在喜歡被消磨到差不多,卻仍然堅持下去,而那樣參雜的事物到底是甚麼?我目前還沒找到答案。
如果從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甚至親子之間的相處從很愛到不愛,這中間過程到底又是遇到了甚麼狀況會去消磨彼此曾有的情感,從小到大親子每次的相處、彼此的陪伴和對話,這當中的每一次是否都會消磨掉當初孩子出生時父母所漲滿的愛?而這些也都有可能是大人自己的忽視和時間所造成,又或者是過度干預不尊重而造成的?我不知道,目前的我只想帶著陪伴和尊重的心陪著她們長大,至於有沒有愛?有時候我自己也不是怎麼清楚地確定,只是有份身為母親的責任和義務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5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他大聲說:「你們沒看到我游仰式嗎?」 我直接回說:「我們沒有注意到你。」奇怪游泳還要管別人游甚麼嗎?我真的不懂。 他很生氣指著我小女兒罵:「她一直踢水,我都喝到你們的洗腳水了。」 我說:「她不是故意的,她是在練習,如果讓你不舒服,那不好意思。」(我一點也不覺得我小孩有錯,她根本沒有所謂的故意。)
    現在的社會環境早已經和以前完全不一樣,而所謂的管教子女也是在近幾年才被重視,在早期我想可能沒有多少父母會在意所謂的教養子女這個問題,因為光生存就已經是問題,當時每個家庭所生養的小孩也多,所以教養這問題並沒有怎麼重視。
    身為父母,如果沒有子女就沒有父母一職存在的理由,所以這問題說的是父母這角色存在到底對孩子有甚麼意義? 會有這問題,其實是我朋友的外甥所引起我一直以來的深思,這問題我很希望能找到答案,畢竟我想了將近五年以上,我不能去詢問朋友,因為我不希望我朋友不開心,可是我在他描述他的狀況讓我不得不常深思這個問題,朋
    結婚不代表幸福或不幸福?該不該結婚,我就自己的案例來談,僅供參考。 今年我已經47歲,這年齡如果以古代的年齡想法,我該是四十不惑已經走了一大半,接近五十的知天命,然而47歲的我真的不惑嗎?我想有些事確實已經淡然,然而究竟是真的放下,又或者只是沒空去想所造成的淡然。 然而就在今天我在反覆咀嚼我這幾天在
    每個社會事件都是學習的範本,我們可以永遠不要遇到,但要有所防範。 人的一生中會不會和別人有所衝突?會不會遇到不開心的事?會不會遇到所謂突如其來的意外?其實我說這些都是廢話,可是這些東西學校會教嗎?會討論嗎?我上學時,沒有人告訴討論如何面對衝突。和同學之間的衝突該如何處理?該沉默?該反擊還是該如何面對
    我常覺得我們人都不識很容易認識出自己的每一種情緒或情感,有時卻在與別人不經意的對話中卻不小心的看到自己隱藏在內心的想法。 我常思考著女兒們和我之間的對話,關於最近被別人期待的壓力。 最近疫情開始解除了一些限制,小女生們終於可以下水也終於可以回到游泳學校開始進行訓練。教練給的訓練課程一星期一星期的下來
    他大聲說:「你們沒看到我游仰式嗎?」 我直接回說:「我們沒有注意到你。」奇怪游泳還要管別人游甚麼嗎?我真的不懂。 他很生氣指著我小女兒罵:「她一直踢水,我都喝到你們的洗腳水了。」 我說:「她不是故意的,她是在練習,如果讓你不舒服,那不好意思。」(我一點也不覺得我小孩有錯,她根本沒有所謂的故意。)
    現在的社會環境早已經和以前完全不一樣,而所謂的管教子女也是在近幾年才被重視,在早期我想可能沒有多少父母會在意所謂的教養子女這個問題,因為光生存就已經是問題,當時每個家庭所生養的小孩也多,所以教養這問題並沒有怎麼重視。
    身為父母,如果沒有子女就沒有父母一職存在的理由,所以這問題說的是父母這角色存在到底對孩子有甚麼意義? 會有這問題,其實是我朋友的外甥所引起我一直以來的深思,這問題我很希望能找到答案,畢竟我想了將近五年以上,我不能去詢問朋友,因為我不希望我朋友不開心,可是我在他描述他的狀況讓我不得不常深思這個問題,朋
    結婚不代表幸福或不幸福?該不該結婚,我就自己的案例來談,僅供參考。 今年我已經47歲,這年齡如果以古代的年齡想法,我該是四十不惑已經走了一大半,接近五十的知天命,然而47歲的我真的不惑嗎?我想有些事確實已經淡然,然而究竟是真的放下,又或者只是沒空去想所造成的淡然。 然而就在今天我在反覆咀嚼我這幾天在
    每個社會事件都是學習的範本,我們可以永遠不要遇到,但要有所防範。 人的一生中會不會和別人有所衝突?會不會遇到不開心的事?會不會遇到所謂突如其來的意外?其實我說這些都是廢話,可是這些東西學校會教嗎?會討論嗎?我上學時,沒有人告訴討論如何面對衝突。和同學之間的衝突該如何處理?該沉默?該反擊還是該如何面對
    我常覺得我們人都不識很容易認識出自己的每一種情緒或情感,有時卻在與別人不經意的對話中卻不小心的看到自己隱藏在內心的想法。 我常思考著女兒們和我之間的對話,關於最近被別人期待的壓力。 最近疫情開始解除了一些限制,小女生們終於可以下水也終於可以回到游泳學校開始進行訓練。教練給的訓練課程一星期一星期的下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很多人學琴,不論大人還是小孩,都是一開始興致勃勃,充滿鬥志與希望,沒多久就堅持不下去,最主要就是兩個原因。 一、受挫力 很多時候,練琴就是一種手指運動,把某個動作一再重複練習了百次千次,變成精熟。想像成練習投籃,目標百發百中,那得花多少精力。姑且不論老師的演奏專業度,彈得是否好聽,其實不管遇
    孩子個性喜歡變化、有趣,就算一開始對鋼琴有興趣,練久了、膩了、難了、無聊了,難免就會想放棄。這時家長就很為難,到底是要繼續堅持?放棄?還是有什麼其他方式可以協助孩子繼續學琴? 以下3個檢查也許可以找出解決方式: 1、從功課找原因 陪練時,若孩子搞不清楚怎麼彈,手的位置也不知道怎麼放,那就
    越來越多鋼琴老師抱怨加無奈,學生回家不練習就算了,現在連在教室也不願意練習:最多就是彈三次,再多次孩子就要生氣了,哄了也鬧情緒,嚴厲又哇哇哭,好像不是在教琴,是在當保姆。 家長不要陪課 遇到這樣的學生,通常很多是家長在旁邊陪課的;當孩子鬧情緒時,我相信家長也不是不想管教,可能當著老師的面不好
    Thumbnail
    你有曾經拿過獎嗎?你說鋼琴嗎?對。沒有。嗯?好像拿過一次第三名,在公開賽。那也蠻強的啊。其實,我小時候也報名參加過水彩畫比賽,是老師推薦的,拿了銅牌。
    Thumbnail
    在我國中的時候,忘記為了什麼,突然跟我媽說想要學鋼琴,一開始到連鎖音樂教室上課,後來跟著老師輾轉換了幾個地方,直到畢業工作還是繼續,雖然我不是走科班,上千個小時的練習也稱不上專業,只是學個興趣,自娛還可以,如果要我跟國中的自己說句話,我會說「即使忘了當初為什麼要學琴也沒關係,只要持續練習....
    Thumbnail
    小女幼兒園大班(五足歲)開始上YAMAHA幼兒班,由於幼兒班除了學琴、簡單樂理外,課堂中還有一部分時間在唱歌及律動,家長需要陪在一旁一起上課,並且依照課程內容安排和孩子一同律動。 女兒個性活潑外向,她很喜歡上課,不過我卻很猶豫是否讓她繼續上團體班,小孩是很開心,但我不喜歡一起上課,而且初期看不出成
    某一天,媽媽跑來問我說:「你上完幼兒園以後,還想繼續學小提琴嗎?」
    Thumbnail
    【媽啊!我就是不想學‼️小孩不想學的時候該放棄嗎⁉️】 這幾天看到「小姐不熙娣」的節目,這集是在討論沒有用的才藝,其中來了一位看起來就是擺明一點都不想要拉琴的小女孩,而且拉琴的表情整個就是厭世到不行,看著她拉得要死不活,我都想衝進銀幕幫她拉完了⋯⋯ 到底要怎麼學琴才是對的呢?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我要學琴。」那年,英男7歲,他央求媽咪讓他學琴。 「你真的要學琴?為什麼想學?」媽媽好奇的問。 英男害羞地笑著,什麼都沒有說。隔天,媽媽問小學老師:「班上有同學學鋼琴或小提琴嗎?」「沒有,只有隔壁班的小二生Emily 每天練鋼琴。」
    Thumbnail
    大家怎麼看待孩子不想繼續學才藝或課外活動的情況?應該堅持還是及早退出?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學習過程,並提出瞭解孩子想法、鼓勵試錯、尋找喜歡的事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文章分享親身經歷,讓大家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很多人學琴,不論大人還是小孩,都是一開始興致勃勃,充滿鬥志與希望,沒多久就堅持不下去,最主要就是兩個原因。 一、受挫力 很多時候,練琴就是一種手指運動,把某個動作一再重複練習了百次千次,變成精熟。想像成練習投籃,目標百發百中,那得花多少精力。姑且不論老師的演奏專業度,彈得是否好聽,其實不管遇
    孩子個性喜歡變化、有趣,就算一開始對鋼琴有興趣,練久了、膩了、難了、無聊了,難免就會想放棄。這時家長就很為難,到底是要繼續堅持?放棄?還是有什麼其他方式可以協助孩子繼續學琴? 以下3個檢查也許可以找出解決方式: 1、從功課找原因 陪練時,若孩子搞不清楚怎麼彈,手的位置也不知道怎麼放,那就
    越來越多鋼琴老師抱怨加無奈,學生回家不練習就算了,現在連在教室也不願意練習:最多就是彈三次,再多次孩子就要生氣了,哄了也鬧情緒,嚴厲又哇哇哭,好像不是在教琴,是在當保姆。 家長不要陪課 遇到這樣的學生,通常很多是家長在旁邊陪課的;當孩子鬧情緒時,我相信家長也不是不想管教,可能當著老師的面不好
    Thumbnail
    你有曾經拿過獎嗎?你說鋼琴嗎?對。沒有。嗯?好像拿過一次第三名,在公開賽。那也蠻強的啊。其實,我小時候也報名參加過水彩畫比賽,是老師推薦的,拿了銅牌。
    Thumbnail
    在我國中的時候,忘記為了什麼,突然跟我媽說想要學鋼琴,一開始到連鎖音樂教室上課,後來跟著老師輾轉換了幾個地方,直到畢業工作還是繼續,雖然我不是走科班,上千個小時的練習也稱不上專業,只是學個興趣,自娛還可以,如果要我跟國中的自己說句話,我會說「即使忘了當初為什麼要學琴也沒關係,只要持續練習....
    Thumbnail
    小女幼兒園大班(五足歲)開始上YAMAHA幼兒班,由於幼兒班除了學琴、簡單樂理外,課堂中還有一部分時間在唱歌及律動,家長需要陪在一旁一起上課,並且依照課程內容安排和孩子一同律動。 女兒個性活潑外向,她很喜歡上課,不過我卻很猶豫是否讓她繼續上團體班,小孩是很開心,但我不喜歡一起上課,而且初期看不出成
    某一天,媽媽跑來問我說:「你上完幼兒園以後,還想繼續學小提琴嗎?」
    Thumbnail
    【媽啊!我就是不想學‼️小孩不想學的時候該放棄嗎⁉️】 這幾天看到「小姐不熙娣」的節目,這集是在討論沒有用的才藝,其中來了一位看起來就是擺明一點都不想要拉琴的小女孩,而且拉琴的表情整個就是厭世到不行,看著她拉得要死不活,我都想衝進銀幕幫她拉完了⋯⋯ 到底要怎麼學琴才是對的呢?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我要學琴。」那年,英男7歲,他央求媽咪讓他學琴。 「你真的要學琴?為什麼想學?」媽媽好奇的問。 英男害羞地笑著,什麼都沒有說。隔天,媽媽問小學老師:「班上有同學學鋼琴或小提琴嗎?」「沒有,只有隔壁班的小二生Emily 每天練鋼琴。」
    Thumbnail
    大家怎麼看待孩子不想繼續學才藝或課外活動的情況?應該堅持還是及早退出?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學習過程,並提出瞭解孩子想法、鼓勵試錯、尋找喜歡的事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文章分享親身經歷,讓大家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