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的反思 #02 🔐 H Q&A aaa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章權限:永久試閱
專題「寫作的反思」系列,是閱讀筆耕在 2022 年於圍爐「中書神經系統」推展的第一個項目,記下關於「閱讀與寫作」的所見、所聞、所思、所得。

所聞也是鎖文,以「🔒」標示,一部分文章提供外部(限時)試閱,用「🔐」註記。篇幅不長,但求更新穩、有觀點以及不打高空。

每週一,一個觀點,一個實際應用。
寫作的反思


H・Q・&A

今天要聊的 HQ&A approach,是 @Jamie Miles 開設的 Roam Untangled 線上課程裡的一招筆記方法,我覺得對寫作是有幫助的,特別是「思」這一塊,符合 #寫作的反思 懿旨。
取三個英文單字字首而成,分別為:
  • Highlight
    幫句子畫上一條線
  • Question
    反思。如果被畫線的句子是「答案」,那它的「問題」是什麼?
  • Answer
    根據你想出的「問題」,用自己的話給「答案」。
關鍵是那新的一組問答集是用「自己的話」重建。有思考,亦有教學(自問自答,自己教自己),如此一來記憶便深,變成你的一部分。


H・Q&A

用 Notion 實現「跨平台」收藏與畫線 一文文末,想把 HQ&A approach 拆成兩大塊來理解。其中 H 呼應 note-taking,是有意識地篩選、節錄;而 Q&A 呼應 note-making,是與自己的思想連結、共振。
note-taking(H) & note-making(Q&A)
再透過稱手的「兵器(推薦 Save to Notion)」妥善保存你的每次 HQ&A。
一方面看著自己的「資料庫」日益壯大,是一種可視化 回饋、獎賞、成就感 的累積;更重要的是便於 間隔重複 定期回顧,又刻畫一次記憶,變成你的一部分。


H・Q&A・aaa

總結以上,思路是朝 H → Q&A → again and again 遞進,後兩道手續協助深化思考,把「看過」變成「看見」什麼,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請容許我以「理解力池子」來稱呼它。
當池子愈深,愈容易「看見」旁人所未見的新意,這對寫作有益,也是《大人的11堂寫作課》裡的「思想高度」之說:
面對同一件事,別人能看到一點,你能看到五點;別人能看到五點,你能看到這五點之間的聯繫;別人能看到這五點之間的聯繫,你還能看到這件事的五點和另外一件事的三點的內在關係。這樣,你寫出來的東西一定更好,哪怕遣詞造句能力稍微弱一點,你的寫作水準也更勝一籌。
所以我要在 HQ&A 偷偷塞入 aaa 這個詞彙(觀點),不只摘要,還「看見」創造與反芻。
內化為自己:
用自己的話創造
間隔重複去反芻


一個釋例

文章的最末,援引上週「看過」的方格金句(編按:《今生情未了》:經典法式浪漫、虛無的愛情),藉由 HQ&A 求「看見」。
《今生情未了》:經典法式浪漫、虛無的愛情)
不妨參考「4W1H」引導出提問。我選的關鍵詞是 What —— 什麼物事的審美觀沒有絕對的標準 ?
想到不少答案,除了原文中提到的藝文創作(藝術品 vs 流行品、文學著作 vs 網路文章),像是食物、音樂、外貌⋯⋯比比皆是。進一步歸納,我認為當個人捍衛的價值不侵害公眾利益的前提下,在民主化的社群,沒有人有資格去定義怎樣的標準才是對的。
我用「自己的話」新建出一個「前提」。過陣子再看,或許會冒出新想法也說不定。


閱讀筆耕的簽名檔
🌱 寫作的反思 👉 01| 02
🌱 成為我的讚賞公民 👉 https://liker.land/leo7283/civic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8K會員
729內容數
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免費訂閱電子報 https://creatoreconomyimo.substack.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創作者經濟 IMO 的其他內容
信度,不光應用在句子、寫作,還有日常對話、你的人生。
信度,不光應用在句子、寫作,還有日常對話、你的人生。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針對114學測國寫情意題「52赫茲鯨魚」,本文提供題型分析、取材策略及立意思考,幫助考生掌握寫作方向。文章點出審題關鍵在於理解表層訊息及深層意涵,避免僅聚焦表層或脫離題旨。文章也分析如何將想像與自身經驗連結,從經典選文中找到相同處境,藉此深化思考。最後,透過河道式作文的立意技巧,提升文章的思辨深度。
問題在於,公司是否會重視人類勞動的無形資產 — 創造力、同理心、理解深度,或是將人類輸入,純粹視為機器產生文字的最後清潔人員?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針對114學測國寫情意題「52赫茲鯨魚」,本文提供題型分析、取材策略及立意思考,幫助考生掌握寫作方向。文章點出審題關鍵在於理解表層訊息及深層意涵,避免僅聚焦表層或脫離題旨。文章也分析如何將想像與自身經驗連結,從經典選文中找到相同處境,藉此深化思考。最後,透過河道式作文的立意技巧,提升文章的思辨深度。
問題在於,公司是否會重視人類勞動的無形資產 — 創造力、同理心、理解深度,或是將人類輸入,純粹視為機器產生文字的最後清潔人員?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透過寫作釐清感受,並將這份光與愛分享給所有人的體悟,並鼓勵所有創作者感謝自己的貢獻,以及感謝讀者的支持。
Thumbnail
看完書,記下共鳴與反思,停留手機資料裡。 生活和工作的感觸,趁新鮮把體會寫下,存在筆記本那頁。 從電子檔到紙本都難以推進到寫成文章。 我到底卡在哪裡?   這一個月每次努力摘要重點後,就沒有以後。 每天上班前想著,今天下班後要來寫文章, 晚上覺得疲憊不想動,睡前又期待隔天早
《寫作的風格要素》如同書名,是一本寫作的工具書。內容除了說明風格、修辭、技巧以外,也舉了大量的例子給讀者參考。在對應的風格之上,運用什麼樣的技巧會得到較好的文風,也說明應該如何避免掉入其缺點。透過書中傳遞的觀念,回頭看自己寫下的文字,可以看出不少的缺點與不足,是一本想當不錯的參考書。
Thumbnail
標不出類型的故事,在市場上很難賣。要受眾花額外的腦力去理解這在幹嘛,拉長決策過程,就是降低成交率。
「啟發筆記」由「摘錄」+「 自由寫作 」兩個部分構成。 「摘錄」的部分是指你閱讀的「文章」「書本」上的原汁原味內容, 你需要將原文一字不漏照抄,以避免斷章取義或者轉述上出現落差。 而「自由寫作」則是你做完「摘錄」後, 馬上紀錄自己心中的想法, 抓住自己各種念頭, 用寫作讓他們現形成文字,
我在高中與大學時期,也是 Note Taker。 年輕的時候買了很多書,翻了很多書, 到處看來看去,但總是覺得東西都有點印象, 用聊天的還能說出一些故事自圓其說, 但如果用寫的,每個字都憋得很困難。 但隨著抵達碩士與博士時期, 用寫作表達想法是每天都要做的事, 我開始在寫作上下足功夫。
Thumbnail
許多人常常發現自己在做筆記時,僅僅停留在劃線或摘錄有啟發的內容上,這樣的方法雖然方便快捷,但往往無法深入思考和理解所學的內容。我們需要使用"自我提問"來刺激自已的思考,去主動參與和反思所讀的內容,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
Thumbnail
筆記不僅僅是信息的簡單搬運,更應該成為我們思考和成長的工具。那麼,什麼樣的內容值得我們記錄?答案是:有啟發性的內容。
孩子寫字作業的背後,是家長期待和孩子的心聲交錯。是否應該要求孩子擦掉重寫字跡?這不僅關乎孩子的寫字能力,更牽動著親子關係的微妙平衡…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透過寫作釐清感受,並將這份光與愛分享給所有人的體悟,並鼓勵所有創作者感謝自己的貢獻,以及感謝讀者的支持。
Thumbnail
看完書,記下共鳴與反思,停留手機資料裡。 生活和工作的感觸,趁新鮮把體會寫下,存在筆記本那頁。 從電子檔到紙本都難以推進到寫成文章。 我到底卡在哪裡?   這一個月每次努力摘要重點後,就沒有以後。 每天上班前想著,今天下班後要來寫文章, 晚上覺得疲憊不想動,睡前又期待隔天早
《寫作的風格要素》如同書名,是一本寫作的工具書。內容除了說明風格、修辭、技巧以外,也舉了大量的例子給讀者參考。在對應的風格之上,運用什麼樣的技巧會得到較好的文風,也說明應該如何避免掉入其缺點。透過書中傳遞的觀念,回頭看自己寫下的文字,可以看出不少的缺點與不足,是一本想當不錯的參考書。
Thumbnail
標不出類型的故事,在市場上很難賣。要受眾花額外的腦力去理解這在幹嘛,拉長決策過程,就是降低成交率。
「啟發筆記」由「摘錄」+「 自由寫作 」兩個部分構成。 「摘錄」的部分是指你閱讀的「文章」「書本」上的原汁原味內容, 你需要將原文一字不漏照抄,以避免斷章取義或者轉述上出現落差。 而「自由寫作」則是你做完「摘錄」後, 馬上紀錄自己心中的想法, 抓住自己各種念頭, 用寫作讓他們現形成文字,
我在高中與大學時期,也是 Note Taker。 年輕的時候買了很多書,翻了很多書, 到處看來看去,但總是覺得東西都有點印象, 用聊天的還能說出一些故事自圓其說, 但如果用寫的,每個字都憋得很困難。 但隨著抵達碩士與博士時期, 用寫作表達想法是每天都要做的事, 我開始在寫作上下足功夫。
Thumbnail
許多人常常發現自己在做筆記時,僅僅停留在劃線或摘錄有啟發的內容上,這樣的方法雖然方便快捷,但往往無法深入思考和理解所學的內容。我們需要使用"自我提問"來刺激自已的思考,去主動參與和反思所讀的內容,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
Thumbnail
筆記不僅僅是信息的簡單搬運,更應該成為我們思考和成長的工具。那麼,什麼樣的內容值得我們記錄?答案是:有啟發性的內容。
孩子寫字作業的背後,是家長期待和孩子的心聲交錯。是否應該要求孩子擦掉重寫字跡?這不僅關乎孩子的寫字能力,更牽動著親子關係的微妙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