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0|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覺察手記|「不煩惱,那要想什麼?」朋友!別被小我綁架了

「這樣會不會像找事情煩惱呢?」我問。 「如果沒有煩惱,那我要想什麼?」朋友神情真切地說。

沒有煩惱,那要想什麼?
我覺得很新奇,原來有這樣的困擾存在。這個問題本身正體現了找一件事來煩惱的行為一件「當自己沒煩惱時,不知道要想什麼」的煩惱。
這不正是小我的生存模式嗎? 小我有不斷煩惱的傾向。不斷透過恐懼與痛苦的感覺,鋪墊出困擾與煩惱,來穩固它自己的存在。每當在念頭中投放恐懼與痛苦的訊息,都會成為餵養小我的溫床。小我壯大之後,會製造更多的心智噪音影響你、打壓你、擊垮你,讓你覺得自己無可奈何、無能為力,甚至讓你誤以為自己就是它,以為自己生來就弱小無力。如果不停下來,這種削弱與壯大就只會持續循環著。
「我知道,但我無法停止煩惱。」 「那,要不要試著活在當下?」
對於一個痛苦於過去、憂慮於未來的人而言,「當下」幾乎隱身在人生道路上。活在當下是不會痛苦於過去、憂慮於未來的,你的意識就在當下。然而小我就像不堪一擊的虛影,它必須緊抓著過去,來證明自己;它也會向你提出「未來只要尋得某個成就,就能得到快樂」的遙想,以確保它在未來也有一席之地。它總是拿著過去與未來想吸引你的注意力,讓自己能一直存在。
小我會跟你扯東扯西,就是不願停在當下。當你刻意或不小心安住於當下時,它會喚醒你日常的煩惱、深層的恐懼,喋喋不休地在腦中發出噪音讓你遠離當下,只為維持它的生存舞台。但「當下」一出現,所有的探照燈都將從「過去與未來」移到「當下」的所在,小我隨即相形黯淡、安靜下來。
對小我而言,當下很難存在,它認為重要的只有過去與未來。
——《當下的力量》
「要怎麼樣才能活在當下?」 「或許可以先從意識到自己不在當下?」

活在當下的3個嘗試
活在當下的書籍與文章資料很充足,在此就不班門弄斧。以下只會提及對我自己而言有效且方便、符合我個人習慣與性格的方法。不一定要照步驟走完,畢竟每個人合適的方法不同,最重要的是回到當下,請參考3個嘗試
嘗試一意識到自己的狀態 或許可以先從練習「意識到自己不在當下」開始。我通常能在以下的狀態中,發現需要停下來調整一下的時刻:
  • 感覺不舒服的時候 可能是一個靈感或說不上來的氛圍,反正就是感覺怪怪的。
  • 身體不舒服的時候 身體不舒服是很外顯的提醒,體能的降低順勢讓我停下腳步。
  • 在情緒很滿的時候 人事物帶來劇烈起伏的情緒時,能讓我意識到自己心態失衡。
嘗試二觀察自己的狀態 意識到需要停下來調整的時刻,接著觀察自己與當下的連結:
  1. 例:感覺不舒服的時候,觀察自己的感受,像掃描機一樣客觀地檢視周遭環境,看看是哪些部分使你不自在。
  2. 例:身體不舒服可能是來自某種壓力。觀察自己不舒服的部位,並且一件件的鬆開自己正感到緊縮或煩惱的事,感受疼痛是否舒緩。
  3. 例:情緒滿格幾乎是一瞬間的事。觀察自己的需求,找出激活情緒的人事物,看看是什麼讓心態失衡了。
嘗試三允許人事物如其所是】 當觀察到當下使自己感到痛苦或不舒服的原因之後,我會允許自己與那觸發的人事物如其所是。如其所是即放下二元性的批判與偏見,看見人事物原本的樣貌,而非透過心中的濾鏡看見的樣貌。
當放下二元性的判斷與批評、時常感受到人事物的本來面貌,就不會產生過多的情緒與執念,藉此而引發的痛苦與煩惱也會大幅縮減。

綜合3個嘗試,最後我想舉一個例子:
在戶外的我覺得這裡很不自在,但我說不上來。我意識到我的不舒適狀態,並試著觀察是什麼讓我有這樣的感覺。這時候我觀察到耳邊有很大的噪音,便利商店門口有人以很大的音量對著手機話筒說話。他的音調急躁高昂,還夾雜了三字經,叨叨嚷嚷絲毫沒有停歇,我想這就是我不自在的原因。在我發現當下這個環境帶給我的感官刺激是不舒服後,我試著放下這個不舒服的感覺。
這不代表我需要因此感到愉悅。我只是允許自己對於這樣的說話音量與聲調感到不舒適,也允許這個不舒適「只是」一種感覺,我可以選擇不對這個情境「產生感覺」,情境只是情境,不一定要賦予感覺(甚至被感覺無意識地操控)。 我也允許那個人用這樣的音量與方式說話,這種允許不是消極的裝沒看見,而是在心裡也不會去批判他,讓他只是他,不需要賦予意義(批判本身就是對他人的行為賦予自己所認知的意義)。
當然,在這個例子中,遠離那個環境是最快的,但重要的是不需要帶著批評,讓這個情境只是「發生」。

個人分享 感謝您的閱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生活中的觀察與省思,記錄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偶爾會有「伴侶相處」的關係覺察。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