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練習的讀書會紀錄Day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第8天 愛你的內在小孩I
我們經歷過的每個年紀,都存在我們之內,在我們的意識與記憶裡,在我們的腦神經與身體細胞裡。這些經歷形塑了我們的信念、我們怎麼看自己,怎麼理解這個身處的世界。
“鏡子練習”
找到一張3歲左右的照片,一邊照鏡子,一邊看照片。不過落差實在太大,我無法直視鏡子裡那張有著很深的法令紋與臉頰下垂的自己說話。於是我仔細端詳照片裡的孩子,越看越可愛,我覺得照片裡的女孩好可愛,於是回來對著鏡子裡的自己說「你好可愛」。重複的看照片、看鏡子、稱讚自己好可愛!竟也慢慢有點感覺。才能開始跟鏡子裡的內在小孩說說話。
“紀錄練習”
接下來照指示用非慣用手畫自己,剛開始有點緊張,因為畫畫這件事,我一直很沒信心。深呼吸後下筆,沒想到手蠻穩的,我跟內在小孩說,我要把你畫得很可愛!
你喜歡什麼?不喜歡甚麼?什麼事物會讓你害怕?你需要什麼?我要怎麼做才能讓你快樂?
我喜歡被擁抱,不喜歡害怕的感覺。我害怕我不夠可愛、不值得被愛,我害怕自己一點也不重要。我需要被愛、被肯定,需要知道自己是安全的。常常對我說話、關心我,不要忽略我,我就會很快樂。
回答這些問題時,沒有太多複雜的思考,盡量讓自己單純的去感受並回答。
作者說「無論你的年紀多大,內在都有個小孩需要被愛、被接納。」
在練習裡,心情有點複雜,這孩子需要的好簡單,為什麼我看不到?她只想要有人陪伴,覺得安全,有人傾聽,感覺被接納。
“靜心”
這個靜心練習類似身體掃描,意識來到大腿,感覺右腿一直無法放鬆,總是不自覺的緊繃,然後來到髖關節處,也是無法放鬆,在這邊停留了一段時間,不斷的感覺、緊繃、呼吸、放鬆。後來決定接納這個狀態,讓意識繼續往上流動。如果感覺到緊繃,再一次放鬆便是。
上身體流的課時,聽老師說過,身體有它的智慧,如果它選擇緊繃,必定有它的用意。那麼我便試著接納,不刻意要求要把放鬆靜心的練習做到100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8會員
4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第二十天的鏡子練習,讓我們與孩子(包括內在小孩)共同體驗愛的力量。每一次的鏡子練習,都是給自己和孩子(內在小孩)的一份禮物,一起學習釋放從小累積的負面信念,和真正地愛自己。
Thumbnail
今天,我們回顧過去兩週的鏡子練習。欣賞自己在愛、接納、釋放情緒、關懷內在小孩的種種成長。這些練習讓我們一步一步建立自信與內在和諧。
Thumbnail
今天,我們透過鏡子練習,愛與療癒內在小孩,放下過去的痛苦,建立充滿愛與自由的新關係。
Thumbnail
今天我們透過鏡子練習,學會認識與關愛內在小孩,溫柔地連結自己內心深處的需求,讓愛與安全感充滿內心,走向療癒。
Thumbnail
我不是第一次接觸21天的鏡子練習,今年四月底,我在一隅有光的社團裡也跟著老師和虛擬社群一起每天照著編輯過後的資訊照著練習。我當時並不知道原來鏡子練習是一本書、是一位女士Louise L. Hay暢銷全球的著作。這本書是我的生涯教練Ann在今年八月送我的。我很喜歡這本書簡單明瞭,不長篇大論的.....
Thumbnail
我們不需要透過他人的肯定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我們本身就具有力量支持自己。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Thumbnail
愛情是一面鏡子,反映著我們內在的樣貌。透過對自己的愛和了解,才能清醒地愛他人,真正地給予和接納。這篇文章探討了愛情的本質,以及如何透過認識自己來吸引適合的戀人。作者分享了她對愛情的信仰,以及對愛的理性和感性的看法。通過這篇文章,讀者可以反思自己對愛情的態度,並學習如何以更清醒和自在的方式去愛。
Thumbnail
😇 AI建議摘要 😇:本文分享作者尼爾的教練晤談體驗,透過與 Miranda 的對話,尼爾發現教練對談不是尋求「情感支持」,而是像一面「鏡子」一樣,忠實的呈現自己的想法。作者提出教練晤談的價錢考量、動機、過程以及面臨的挑戰,並給予建議供讀者參考。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第二十天的鏡子練習,讓我們與孩子(包括內在小孩)共同體驗愛的力量。每一次的鏡子練習,都是給自己和孩子(內在小孩)的一份禮物,一起學習釋放從小累積的負面信念,和真正地愛自己。
Thumbnail
今天,我們回顧過去兩週的鏡子練習。欣賞自己在愛、接納、釋放情緒、關懷內在小孩的種種成長。這些練習讓我們一步一步建立自信與內在和諧。
Thumbnail
今天,我們透過鏡子練習,愛與療癒內在小孩,放下過去的痛苦,建立充滿愛與自由的新關係。
Thumbnail
今天我們透過鏡子練習,學會認識與關愛內在小孩,溫柔地連結自己內心深處的需求,讓愛與安全感充滿內心,走向療癒。
Thumbnail
我不是第一次接觸21天的鏡子練習,今年四月底,我在一隅有光的社團裡也跟著老師和虛擬社群一起每天照著編輯過後的資訊照著練習。我當時並不知道原來鏡子練習是一本書、是一位女士Louise L. Hay暢銷全球的著作。這本書是我的生涯教練Ann在今年八月送我的。我很喜歡這本書簡單明瞭,不長篇大論的.....
Thumbnail
我們不需要透過他人的肯定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我們本身就具有力量支持自己。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Thumbnail
愛情是一面鏡子,反映著我們內在的樣貌。透過對自己的愛和了解,才能清醒地愛他人,真正地給予和接納。這篇文章探討了愛情的本質,以及如何透過認識自己來吸引適合的戀人。作者分享了她對愛情的信仰,以及對愛的理性和感性的看法。通過這篇文章,讀者可以反思自己對愛情的態度,並學習如何以更清醒和自在的方式去愛。
Thumbnail
😇 AI建議摘要 😇:本文分享作者尼爾的教練晤談體驗,透過與 Miranda 的對話,尼爾發現教練對談不是尋求「情感支持」,而是像一面「鏡子」一樣,忠實的呈現自己的想法。作者提出教練晤談的價錢考量、動機、過程以及面臨的挑戰,並給予建議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