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2/1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草稿 讀後 /臆識延伸零零一 之公共連結

    *鬆散無序筆記文,慎讀
    近兩年的疫情,固閉居家,隔絕中僅能在互聯網中連結世界。
    期中,關注了在地社區的三个领域。即(表)演藝(術),社區(產業),還有中(華)文(化)。初旨,前者是與本身事業相關,再者是觀察社會動向,而後則是大環境的氣氛。
    留心各家如何應對全球級的社會動盪,方案,辦法和態度。
    以上,除了個人興趣之餘。它們皆是在國家封鎖策略的第一梯隊忽略領域,實實放大本就位於邊緣的處境。他們或可埋怨,或可洩氣,或可抱團,或可奮抗,各等。不如安逸中的吹捧和雞湯;被他者放大的短處,也就放大了自身的底氣。
    上三者的應對如何,此篇且不作展開。今時的網絡世界凡上線比留痕,是用戶當妥善使用的辦法,以作回溯和取料。
    上為文序。 #新冠一九 #互聯網 #社區 #封鎖 #鎖國 #SOP #Covid-19
    近十年,前提三者外,馬來西亞中文圈還有一群在社會中展示著活力和付出的圈子,他們中有老歷練的專業人士,青年,和學生輩,他們或於行業實際經驗,或從海外歸國。
    說著的是—建築圈。
    花花世界,各行各業對社會牽連得多大,這是個課題,更是延伸以下的所有關鍵。
    (這裡姑且僅以馬來西亞中文教育接受者視角出發)
    大馬華人社會主體由大陸沿海民族發展,社會建構處於三代目至五代目間,他們本性格內斂,外加還在上一代的社會記憶。使得社會與土地的羈絆,尚未形成絕對的牢固。(當然還有全球村等因素)
    談回「社會牽連」,先再取序三作文。試想文藝表演工作者,一味引進莎(莎士比亞)劇,中國老戲曲,乃至上世紀的香港流行文化,如今的日韓;社會消費的是國外的潮流食品,網紅產業;乃至其他語系的認知系統。
    馬來西亞自古都是偉大的文化交匯,那曾是自豪的,至今如是。 但究竟,我們自己自信的自性又何在。 乃至,連人口都成了季候風般,隨季落葉,又隨即落地。 不系根,不取地;無根無地。
    (當然元宇宙當即,人們大可取自各地,遨遊世界。謂天地間皆居所,乃至宇宙或將任人行。)
    創想太多,然後人類因微小的病菌固步自封。 人們才意識人與人相互間的事。 採訪談話,相互的認識,紙本媒介的傳播。 他們自居「馬來西亞中文 建築獨立刊物」。
    我想「建築」,莫非皆是--「點線」「材質」「空間」「色彩」等字眼。
    書到之前,遊覽他們的網頁盡是「創造知識」 「社會階層」 「精神場所」,宛如左派的社運團體。
    書中開篇,提及「政治」「國會」「自然」「生態」這樣的字眼。諸或人為,或非人為的事物。
    沒有高精的建築渲染圖,建築攝影圖,更沒有氣質非凡的設計師人像。也不是菁英份子的廣告刊物,沒有五位數的水晶吊燈,抑無諸智能。
    談著的,非抗拒所謂高端的,奢侈的,先進的。
    再回到關注的「社會牽連」。人終歸位於一個身切的社區中(在大多時間內,尤其摘翅之時)。
    此書所呈現於讀者的,就如表演於觀眾,民眾於文化乃至旅人。這一切都是建立於創作者(整合者)和受眾的施受進行。「社會牽連」後,雙方所需的連結助燃劑是——
    「公共性」
    這莫過於戲劇的共鳴,旅地的參與,文化的實用。
    看來,這幫建築份子,正邁向這正確且理想的道路前進。
    當然此書刊,或只是他們專業的延伸,和媒介。他們所持的專業,在社會之中似乎,本就有其對社會的展示優勢。比較起他者建築業成果都是相對長存,奪目和可交互的。因為你或能一輩子都不入劇場,不逛畫廊,但那本著社會意義的建築,是顯然要與你交互的。無論那是引你入內購物的華麗商城,還是讓你不可褻瀆的高權所在。貴為傳統八大藝術之一的建築,其底蘊是無可否認的。
    草稿 馬來西亞建築 獨立刊物 https://www.mydraf.com/ https://www.facebook.com/draftingarchimedia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