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當呼吸化為空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呼吸化為空氣》 封面(圖片來源:博客來)
從拯救病患的腦神經外科醫師,一夕之間成為等待救治的肺癌病人,保羅.卡拉尼提醫師在罹癌後,提筆撰寫《當呼吸化為空氣》,即使因患重病而身體虛弱,他仍熱誠而真切地在書中分享他的成長背景、求學歷程、職涯發展、感情起伏,以及罹癌後的心境轉折。保羅.卡拉尼提醫師最後沒能完成著作,一度好轉卻又轉趨惡化的病情,讓他虛弱地無法繼續寫作,因此,本書的最後一章是他的妻子代為完成的。
即使本書重點是作者罹病後的生活與心境,相較於遭受疾病打擊的痛苦,《當呼吸化為空氣》傳遞更多的是作者心中懷抱的友情、愛情與親情,以及對收治病人由衷的關懷。書中提及作者童年隨著父親的職涯發展而搬到亞利桑那州生活,其母憂心該區學校水準不佳,影響子女未來大學升學機會,她其實可以獨善其身,專心督促自家子女的學習進程就好,但她選擇兼善天下,至當地教師工會貢獻心力,協助提升整體學區教育水準,幫助當地眾多學子順利進入好的大學就讀。就是這樣的母親,才能教出保羅.卡拉尼提這樣一個對生命充滿熱愛與關懷的醫生,即使身患重病,已到了生命的最後階段,仍樂於分享他與癌症對抗的經歷,以及對人生的洞察。
從《當呼吸化為空氣》一書中也可窺見住院醫師的訓練是多麼的讓人身心俱疲,即使從諸如《為什麼要睡覺》及《外科大歷史》等書已知外科醫生的養成是犧牲無數睡眠所換來的成果,但透過卡拉尼提醫師的文筆,更切實地感受到那段犧牲睡眠、在手術與手術之間吃個冰淇淋三明治配可樂充飢,以及長時間站在手術台前進行精密手術訓練,究竟有多折磨。
但即使面臨強大的工作壓力與高度的自我期許,卡拉尼提醫師並沒有忘記行醫的初心,甚至到了罹癌之後,他在病情一度獲得控制之際,隨即重返醫師崗位,重啟住院醫師訓練的手術工作,或許可以說那是他為了成功結訓所為的決定,但從書中描述他對於能夠再次執刀,幫助別人重拾健康的興奮之情可看出,他確實是個把懸壺濟世視為人生使命的良醫。誠如他在書中所說,如果只是把行醫當成一個賺錢的工作,那這實在是一份很糟的工作。近年因為家中長輩年紀漸長,常上醫院就診,陪診過程中,充分感受到醫療工作的忙碌與內容的繁雜。如果心中沒有些許的人性關懷,醫生這個職業幾乎是個得整天面對「苦痛」的工作,實在很難感受到生命的樂趣。
看《當呼吸化為空氣》一書,就像是陪著卡拉尼提醫師走過艱辛的抗癌歷程,面對病情帶來的恐懼、對「未來還有多少日子好活」的疑惑、對於該不該擁有下一代的掙扎、對生命意義與價值的探索,以及沉默平靜地道別。卡拉尼提醫師的一生結束的太倉促,但他留下的智慧與情感,會牢牢地存在每個讀者的心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會員
49內容數
這裏是我收藏書籍讀後感的地方,文章或為長篇大論,或為幾句短評,皆屬肺腑之言,歡迎大家看看,更歡迎發表意見,一同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h-Yu 的書架 的其他內容
《消失的另一半》談種族、談女性、談變性伴侶、談謊言,也談親情。書中說的雖是美國六零年代到九零年代的故事,然而,其中描述的諸多社會偏見與歧視現象,似乎仍存於當代社會之中。
《病者生存》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科普書,作者以數種動植物因應環境改變之反應為例,解釋人類數種遺傳性疾病基因生成的歷史背景。
人為什麼要睡覺?是不是只要有擦保養品,人人都可以「每天只睡一個小時」依然閉月羞花?深夜正是喝咖啡、滑手機、看書、追劇好時機,如此美好時光為什麼要浪費在睡覺上?一天至少要睡幾個小時?為什麼人上了年紀睡眠時間會變短呢?上述問題皆可在《為什麼要睡覺》一書找到答案。
《消失的另一半》談種族、談女性、談變性伴侶、談謊言,也談親情。書中說的雖是美國六零年代到九零年代的故事,然而,其中描述的諸多社會偏見與歧視現象,似乎仍存於當代社會之中。
《病者生存》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科普書,作者以數種動植物因應環境改變之反應為例,解釋人類數種遺傳性疾病基因生成的歷史背景。
人為什麼要睡覺?是不是只要有擦保養品,人人都可以「每天只睡一個小時」依然閉月羞花?深夜正是喝咖啡、滑手機、看書、追劇好時機,如此美好時光為什麼要浪費在睡覺上?一天至少要睡幾個小時?為什麼人上了年紀睡眠時間會變短呢?上述問題皆可在《為什麼要睡覺》一書找到答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等待切片病理報告的過程十分漫長煎熬的,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病患因等待病理報告內心的轉折,牽動家人的心情劇烈起伏,到最後家人因為病理報告結果,在病房由不安轉為破涕為笑的過程。
Thumbnail
窗外落葉蕭蕭,我在窗裡,連呼吸都費勁。   肺癌末期了。   因為遺傳、因為我一直以來的不作為,癌細胞蔓延得很快,發現的時候腦部、肝臟、骨頭……早都已全被侵蝕,一年前被強制送醫到現在,好幾次這條命都是鬼門關前搶回來的。鄭醫師每每來看我,搖頭之外總是抱以無奈的嘆息。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超脫旅途》一部談論死亡與生命意義的日本電影。內容主要描述了兩位男主角,佐倉醫師和病患成瀨先生在面對生命困境和死亡逼近時的心路歷程。透過對安樂死和臨終照護的討論,引導觀眾開始思考死亡的議題,最後呈現了面對死亡的方式是繼續努力地活下去。
Thumbnail
「我這麼努力地照顧罹癌的爸爸……但是他卻繼續抽菸喝酒,一點都不愛惜自己,我卻要花自己寶貴的時間陪病?這樣下去到底有什麼意義?」 這是在照顧現場,時常遇到的矛盾和衝突。 照顧者覺得為了恢復健康,生病的家人應該要立刻改掉各種壞習慣,但偏偏患者卻想,我可能沒剩下多少時間了⋯⋯
作者分享了自己對癌症的體悟,並希望能給予有類似遭遇的人一些鼓舞與安慰。文章講述了父親與自己罹患癌症的經歷,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挑戰。最後,分享了自己透過非主流療法和內在探索使傷口癒合的經歷。這篇文章強調了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和平衡,並希望能為醫癌者帶來一些正面的啟發。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Thumbnail
我在2018年肺癌開刀完後,看到一則書摘,提到「憂傷肺」,我馬上明白,是的,之前我長期處在煩憂、痛苦的狀態中,任憑那些惡劣的情緒侵蝕我的身心,我不知道會那麼嚴重,會得癌症。想到之後如果復發的話,是會死人的。   之前生了各種大大小小的病,雖然說我有改變,但是顯然是不夠的,所以來一個更大的癌症,這
Thumbnail
一位年約50多歲的病友,在十幾年前就診斷晚期肺癌,「剛開始他來看病的時候,其實也沒有特別的期望,因為他就覺得自己大概活不久了。」
Thumbnail
「醫師,開刀切掉肺癌後,是不是就安全了?」40多歲的陳先生問。 「你的肺癌是第2期,建議接受術後輔助治療,以降低復發風險。」醫師說。 這是一位經由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而意外發現肺部腫瘤的患者,已接受手術治療。蔡鎮良醫師表示,為了降低肺癌復發風險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等待切片病理報告的過程十分漫長煎熬的,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病患因等待病理報告內心的轉折,牽動家人的心情劇烈起伏,到最後家人因為病理報告結果,在病房由不安轉為破涕為笑的過程。
Thumbnail
窗外落葉蕭蕭,我在窗裡,連呼吸都費勁。   肺癌末期了。   因為遺傳、因為我一直以來的不作為,癌細胞蔓延得很快,發現的時候腦部、肝臟、骨頭……早都已全被侵蝕,一年前被強制送醫到現在,好幾次這條命都是鬼門關前搶回來的。鄭醫師每每來看我,搖頭之外總是抱以無奈的嘆息。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超脫旅途》一部談論死亡與生命意義的日本電影。內容主要描述了兩位男主角,佐倉醫師和病患成瀨先生在面對生命困境和死亡逼近時的心路歷程。透過對安樂死和臨終照護的討論,引導觀眾開始思考死亡的議題,最後呈現了面對死亡的方式是繼續努力地活下去。
Thumbnail
「我這麼努力地照顧罹癌的爸爸……但是他卻繼續抽菸喝酒,一點都不愛惜自己,我卻要花自己寶貴的時間陪病?這樣下去到底有什麼意義?」 這是在照顧現場,時常遇到的矛盾和衝突。 照顧者覺得為了恢復健康,生病的家人應該要立刻改掉各種壞習慣,但偏偏患者卻想,我可能沒剩下多少時間了⋯⋯
作者分享了自己對癌症的體悟,並希望能給予有類似遭遇的人一些鼓舞與安慰。文章講述了父親與自己罹患癌症的經歷,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挑戰。最後,分享了自己透過非主流療法和內在探索使傷口癒合的經歷。這篇文章強調了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和平衡,並希望能為醫癌者帶來一些正面的啟發。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Thumbnail
我在2018年肺癌開刀完後,看到一則書摘,提到「憂傷肺」,我馬上明白,是的,之前我長期處在煩憂、痛苦的狀態中,任憑那些惡劣的情緒侵蝕我的身心,我不知道會那麼嚴重,會得癌症。想到之後如果復發的話,是會死人的。   之前生了各種大大小小的病,雖然說我有改變,但是顯然是不夠的,所以來一個更大的癌症,這
Thumbnail
一位年約50多歲的病友,在十幾年前就診斷晚期肺癌,「剛開始他來看病的時候,其實也沒有特別的期望,因為他就覺得自己大概活不久了。」
Thumbnail
「醫師,開刀切掉肺癌後,是不是就安全了?」40多歲的陳先生問。 「你的肺癌是第2期,建議接受術後輔助治療,以降低復發風險。」醫師說。 這是一位經由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而意外發現肺部腫瘤的患者,已接受手術治療。蔡鎮良醫師表示,為了降低肺癌復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