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年開始,養成一個習慣,每年從歲末到春節假期,用這個比較長的空檔整理過去一年拍的相片與收到的名片,配合行事曆的檢視,挑出十大值得記憶的事件,同時也回顧與朋友往來的狀況。
在一年裡面我們接觸過的人可能很難計算,認識的新朋友人數也許也多到看到名片卻想不起臉孔,看到照片卻辨識不出他是誰的情況。
不要說一年了,即便一個月內我們遇見的人,或是與我們有所往來的客戶、同事......恐怕就比古代人一輩子能見到的人還多,但是這些人有那些算得上是朋友呢?為了工作,為了生活,我們到處奔波,但是耗費我們所有時間交際應酬的人,當有一天我們不在時,是否會想念我們?或者,當我們離開職場及彼此相交集的利害關係時,還有多少人是會繼續聯絡?
從相片、行事曆與名片來回憶這一年裡與人相遇的因緣,同時也檢視自己的時間分配。台大哲學系傅佩榮教授曾經有個評估標準: 拿出紙筆,在左邊寫上最近這一年最常往來的朋友名單,列出排行榜前十位,然後在右邊,也就是名字後面標注這位朋友認識多少年了。如果整份名單沒有超過十年以上的朋友,表示自己喜新厭舊,無法長期與人交往;如果名單沒有最近三年內新認識的朋友,表示自己也許有點孤僻,把心門關上了。
傅教授的建議是,最好的狀況,也許是以自己的年齡一半為標準,十位中有二、三位是超過這個年數,同時也有二、三位是最近三年內認識的,其他總數的一半就在這之間。他認為,這樣會有源遠流長之感,並且具備開創的契機。
哲學家羅素曾說:「隨著年齡增長,與我們格格不入的事愈來愈多,由於四周的朋友對我們過去一大段生活一無所知,因此人感到的孤獨是不可避免的結果。而當碰到以前的老朋友時,這種孤獨感會忽然消失,」這是老友的價值,可是老朋友會逐漸凋零,必須在人生各個階段都努力生活,結交一些新朋友,然後隨著歲月而晉升為老朋友。
傅佩榮老師建議的檢核標準,就是讓我們在新朋友與老朋友之間,取得一個平衡,提醒我們從新的朋友中找些談得來,彼此相處得自在的人,找機會在來年創造再次相遇的機會。
「可可夜總會」這部精采的動畫片描述了墨西哥亡靈節的傳統,並相信「只要還有人記得,就不會真正的死去」,的確,我們會活在想念我們的人的心中。
我們記得誰?誰會真正在乎我們?想念我們?歲末回顧,在新的一年,對時間的安排與選擇,就會更清楚而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