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雲-將軍王羲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王羲之是什麼時候的人?
東晉人,生於西元303年,卒於361年,虛歲五十九。

生於八王之亂的終結,卒於前秦統一北方的時期。
絕對是五胡時期的上好江東代言人。

王羲之的父親叫王曠,是西晉末代淮南太守。
當然,後人更知曉的是他堂伯王導,不過在西晉滅亡之前,王曠的官職是比較大的。

而淮南這個關鍵的位置,也讓王曠一家涉入了司馬睿下江東之策。
這時候,王羲之才五歲。

五歲的曹丕已經嚇嚇叫,五歲的王羲之卻是憨傻少言,沒人當他一回事。
(光看皇帝還以為古中國的豬是在天上飛咧。)

就這樣,過了八年。
洛陽被匈奴攻破,西晉最後一任皇帝在長安即位,封江東的司馬睿為丞相。
已下江東的瑯琊王家,十三歲的王羲之,去拜訪了當時的丞相長史周顗。

周顗發現這個少年深藏不露,遂在宴席中站了起來。
當時流行吃現場燒烤,其中「牛心」更是最貴重的美味。

剛烤好的牛心,本應按坐席次序分之,但周顗這個做主人的卻主動走上前去,割了一塊,先奉給末座的十三歲少年。

在座的人都知道,周顗的意思是,這個少年,必將不同凡響。

長大後的王羲之脫胎換骨,不但寫得一手好字,更是清談界的高手,與人辯論不但言辭清楚易懂,引經據典推理邏輯更是一把罩。
哇,王羲之真是天才啊。

不是,人家也是苦練多年,讀書寫字,藝術賞析。
但是《晉書》就不會跟你說這種事。

沒有一個作品能承載歷史的真相:就連正史也不能。
所有對過去的記錄,只是一個又一個的角度。

不管再怎麼整理,編寫者都會有自己的立場。
收集資料,抽絲剝繭,更是耗時費力。

或許哪天可以有人寫出能夠判斷史料的人工智慧吧,這樣我們只要把所有的歷史都輸入進去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
比方奧創之類的。

現在就是從單一的《晉書》來了解這個時代。
我不是學者,我是初學者。

所以標題也不從「書聖王羲之」,而是將軍。
是從政壇角度看過來的王羲之。

那王羲之闖出了名號,兩大阿伯就對他上心了。
當此之時,說的自然是王導與王敦。

剛好,竹林七賢阮籍……的堂弟阮裕在王敦那當主簿。
王敦就曾跟王羲之說,你是我們家的驕傲,一定不能輸給阮主簿啊。

阮裕也是知道主子機歪,索性就連王羲之在內,挑了三個王家青年俊傑,號為「三少」。

王家權勢越來越高,晚輩也都如此優秀,太尉郗鑒就決定跟王導結親,派了個門生前去拜訪。
王導叫來者自己去東廂房挑人。

門生回去之後跟郗鑒說,王家的少年都不錯,但聽說我是去挑女婿,大家都有點矜持。
只有一個人還躺在東床上吃吃,像什麼都不知道一樣。

郗鑒一聽:「就決定是這個了。」

這就是東床快婿的由來,大家應該聽過很多更精彩更詳細的版本。
不過《晉書》就寫這麼點。

史書真正有趣的是,時間。

事實上,郗鑒這個人在東晉,是一步一步慢慢從底層往上爬的。
他的官職一輩子都沒有超過王導,直到咸康四年(西元338年)。

郗鑒升為太尉,王導從為太傅,兩人約略平齊。
然而一個月後,東晉改為丞相制。

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子,當然是要給王導的。

一年兩個月後,郗鑒過世。
簡單說,郗鑒有資格去王家擺譜,也就頂多那麼一個月的時間。
當時,王羲之已經36歲了。

很奇怪嗎?
一來王羲之是王家奇才,二來,王羲之最精華的二十歲時,王敦造反了。
事後朝廷雖未追究瑯琊王氏,但當時必是人人自危。

王羲之雖然寫得一手好字,學識又豐富,可東晉需要的是打仗的人才。
一開始,王羲之不過是皇宮的文書官。

班固也是這樣起家的,但班固當時家裡很窮。
王羲之可是「王與馬共天下」的王家菁英耶。

從東床快婿的故事,我們應該要注意到,王羲之對於名利看得很淡。
說白點,不積極當官,也不積極成家。

郗鑒就此挑中他,也未必就是真的。
反倒是王導要王羲之「站起來」的可能性,只怕更大。

選擇這條路就會發現,王導下重本了。
接下來,連東晉外戚霸主小亮哥:庾亮都徵召了王羲之。

特別在哪?特別在那一年,小亮哥本來要發起鬥爭,廢了王導。
而郗鑒就出來當和事佬啦。

這個晉成帝末年三巨頭的交點,就是36歲的王羲之。

征西將軍庾亮召王羲之為參軍。
不日,庾亮升為司空,遷王羲之為司空長史。

真的是不日,庾亮跟郗鑒是同一個月升官的。

可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隔年,王導先死,郗鑒跟著走,就連亮哥也生了重病。

但有情有義小亮哥就上了一書,表示王羲之「清貴有鑒裁」。
庾亮死後,朝廷就升王羲之為「寧遠將軍,江州刺史」。

這個江州可不是成都南邊那個江州,是晉惠帝新設的州府。
管轄地區多有變動,大致上就是三國時代,孫權跟劉表的交戰區。

大家打著打著就好上了,是吧?中國歷史不外如是。

重點是,對東晉來說,江州就是實質上的「抗戰最前線」之一。
也是庾亮的「寶地」。

注意了,庾亮只是死前寫了一張考績表。
是朝廷主動讓考績良好的王羲之升上去接替主管。

問題是,在三巨頭幾乎同時去世的東晉朝廷,誰是老大?

答案是庾亮的弟弟:庾冰。

從這邊要看到的是,庾家跟王家還保持著一定的關係鏈。
求生存不意外,東漢的外戚基本上也是幾大家在輪替。

王庾兩家的關係,在王羲之跟庾冰之間,看起來還算不錯。
但另一頭就不妙了。

那是王允之跟庾懌的問題。
簡單說,當時王允之本是西中郎將,負責建康北面的防守。

庾懌也是阿亮的弟弟,原本跟大哥一起在江州搞北伐。
那庾亮過世之前,其實吃了一次敗仗,在那邊「諸葛亮式」自請降級。
庾懌也連帶一起。

小冰冰可能沒搞清楚大哥的意思,批了個准,結果大哥又上書。
說庾懌很好很棒,你不能這樣就廢了他。

這可難倒小冰了。
緊接著,王羲之的A+考績又來,小冰乾脆來個大風吹。

叫做:王羲之任江州刺史,庾懌任西中郎將,王允之任南中郎將。
耶?那原本的南中郎將呢?

在庾亮過世前,剛好殺掉了。

完美的大風吹,對吧?
主管都是這麼想的。

實際上,王羲之懶蟲一條,庾懌對這個分配也大為不滿。
王允之更出來靠腰說:阿冰哥你處理王導的兒子方式不對啊。

所以說真的,東晉政治能不碰盡量不碰,貴圈真亂。

於是很快的,王允之又去取代了王羲之。
庾懌更生氣,試圖給王允之下毒……後來兩個都沒好下場,不過這些事發生在什麼時候,不是那麼清楚。
普遍認為就是在晉成帝過世前後。

總之,東晉又換了一個皇帝。

咱們的主角王羲之又不用當官了,別人可能不爽,他老哥是真正爽。
新皇帝,朝廷大臣都說,應該要把王羲之徵召入朝啊。

王羲之不要。
統統不要。

很快的,庾冰這一票也走了。
而跟王羲之一樣,在這近十年間屬於不要不要的隱士派,有臥龍出山了。

這頭名叫殷浩的臥龍,即將跟桓溫一同掀起新的風暴。
不過這時他只是負責勸說王羲之一起回朝。

王羲之卻回答:「我向來沒有政治圈的抱負,王丞相當年要我入朝,我所寫下的『不願意』誓約書,到今天還保存著,您的參政與否,跟我無關。」
「我的心願,就是兒娶女嫁,這些我的親朋好友都知道,也不是一兩天了。」
「如果你真的要起用我,我願意擔任使者,不管是匈奴國還是巴蜀國,我都能去宣揚國威……雖然我不是專才,但也不是凡俗可比。」
「看得起我,能夠信任我的話,我想這個冬天就是適合出發的時機了,靜候佳音。」

傻了對不對?我都傻了。
王羲之到底在說什麼?

原來,他志不在朝堂,在於縱橫。
偶像還是東漢末年的太傅馬日磾。

結果,殷浩沒能幫他爭取這個出使四方的任務,只是入皇宮任護軍。
王羲之最討厭就是這個,於是申請外調。

當過刺史,一般地方官的小廟,早已容不下王羲之這座大菩薩。
他只好申請去當左宣城的內史。

仍遭打槍,最終被任為右會稽內史,兼右軍將軍。
就像阮步兵,嵇中散一樣,大家也會稱呼王羲之為「王右軍」。

年約五十的王羲之,就此從桓溫與殷浩的政爭中抽身。

然而,他的右會稽內史一職,是從太原王氏:王述手中接過的。
當時王述適逢母喪,但服完喪之後,由於殷浩北伐失敗,王述就這麼接掌了軍政大權。

王述年輕時與王羲之齊名。當時王羲之接任,王述覺得他應該要來拜拜碼頭,問一下交接事宜啦送個禮什麼的。
哪知道王羲之就來上過一次香,沒了。

王述在家每次聽到長官出行的號角聲,都想說王羲之要來了。
一次,兩次,三次,年復一年,王羲之再也沒有見過王述。

……不知道為什麼,好像可以完全感受到王述的不爽呢。

王述得掌大權之後,就來找麻煩啦。
王右軍也是很霸氣的,直接上書朝廷說:我建議把會稽獨立出來,不要受王述管轄。
結果是馬上就被輿論幹到翻過去。

王述也趁著這個機會,表示哇那你這個會稽欠督導喔,調卷宗了啦。
看你王羲之這幾年會不會做?不會做又不問前輩,這就是不長眼。

王述還不是找王羲之嗆,而是把他的主簿叫出來電。
……不知道為什麼,好像可以完全感受到王羲之的不爽呢。

於是,王羲之辭官不幹了。

「謹以今月吉辰肆筵設席,稽顙歸誠,告誓先靈。自今之後,敢渝此心,貪冒苟進,是有無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載,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誠,有如皦日!」

你看他有多氣,這種生兒子都滅爸的毒誓也發出來了。

還好,退休之後的王羲之,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遊山玩水,出海釣魚,修仙求道……

朝廷知道他發的毒誓,也不再徵召。
六年後,王羲之過世。
東晉朝廷想要追贈他官職,但他的兒子們仍是拒絕了。

同為書法大師,王羲之並沒有像三國鍾繇那樣獨霸一方,權傾一時。
但瑯琊王氏的身分,仍是令他一生都在權力中心打轉。

而人生的失意,也往往就是催逼藝術家們綻放才華的時候。
前有曹植,後有蘇軾。

正因少了一個英雄。
世上才多了一個王羲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1會員
91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東漢末年分三國,西晉司馬為一統。 緊接而來的八王之亂,掀起了再一次的群雄割據時代。 以漢為名的匈奴,消滅了西晉。 西晉最後的左右丞相,分別在神州大陸的東西兩側,建立了新的晉國。 而看似勝利的匈奴漢國,也隨即在內部叛亂下分裂成兩個。 大家不再使用「漢」的名稱,而是改為兩個趙國。 以趙為名,要攏絡
東漢末年分三國,西晉司馬為一統。 緊接而來的八王之亂,掀起了再一次的群雄割據時代。 以漢為名的匈奴,消滅了西晉。 西晉最後的左右丞相,分別在神州大陸的東西兩側,建立了新的晉國。 而看似勝利的匈奴漢國,也隨即在內部叛亂下分裂成兩個。 大家不再使用「漢」的名稱,而是改為兩個趙國。 以趙為名,要攏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成語含義: 「東床快婿」用來稱讚一位出色的女婿,特別是既有才華又有風度的人。 「東床快婿」的故事出自《世說新語·雅量》篇,是一個關於東晉時期名士王羲之的有趣典故,講述了他如何成為司馬家的女婿的故事。 故事內容: 東晉時期,太尉郗鑒(司馬家的重要人物)為自己的女兒尋找一位品德和才學兼備的女婿。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Thumbnail
順帝死後半年,145年正月,沖帝兩歲又崩了。 梁太后與兄弟梁冀隨後立了7歲的劉纘為帝,這是漢質帝。 質帝是章帝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估計是之前在家聽大人說過這位梁冀的臭名遠揚,有一次在群臣朝會時居然童言無忌的指著梁冀說道「你這個跋扈將軍啊!」 孩子能懂啥啊,知道啥叫跋扈啊,但梁冀聽後覺得這孩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我是大魏景陽郡主楚昀,父親是大魏名將鎮北王楚鈞,父親過世後長兄楚霆繼承王位;母親是先帝長姐長樂長公主,長姐是永寧郡主、現在鄰國大渝的皇后楚寧。 爹爹過世那年我八歲,我也弄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我快滿九歲時,宮裡來了消息,大表兄陛下要姐姐帶我一起回京。
Thumbnail
從周平王晚年打算削減鄭莊公的權力以來,到周桓王執政的第五年,終於任命虢公忌父為卿士。鄭莊公自然知道桓王想以虢公來取代自己,同年,鄭莊公就引領齊僖公一起朝覲天子了。
前首輔方從哲否定弒君,左都御史鄒元標聲援孫慎行,以及兵部尚書黃克纘聲援舊首輔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成語含義: 「東床快婿」用來稱讚一位出色的女婿,特別是既有才華又有風度的人。 「東床快婿」的故事出自《世說新語·雅量》篇,是一個關於東晉時期名士王羲之的有趣典故,講述了他如何成為司馬家的女婿的故事。 故事內容: 東晉時期,太尉郗鑒(司馬家的重要人物)為自己的女兒尋找一位品德和才學兼備的女婿。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Thumbnail
順帝死後半年,145年正月,沖帝兩歲又崩了。 梁太后與兄弟梁冀隨後立了7歲的劉纘為帝,這是漢質帝。 質帝是章帝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估計是之前在家聽大人說過這位梁冀的臭名遠揚,有一次在群臣朝會時居然童言無忌的指著梁冀說道「你這個跋扈將軍啊!」 孩子能懂啥啊,知道啥叫跋扈啊,但梁冀聽後覺得這孩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我是大魏景陽郡主楚昀,父親是大魏名將鎮北王楚鈞,父親過世後長兄楚霆繼承王位;母親是先帝長姐長樂長公主,長姐是永寧郡主、現在鄰國大渝的皇后楚寧。 爹爹過世那年我八歲,我也弄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我快滿九歲時,宮裡來了消息,大表兄陛下要姐姐帶我一起回京。
Thumbnail
從周平王晚年打算削減鄭莊公的權力以來,到周桓王執政的第五年,終於任命虢公忌父為卿士。鄭莊公自然知道桓王想以虢公來取代自己,同年,鄭莊公就引領齊僖公一起朝覲天子了。
前首輔方從哲否定弒君,左都御史鄒元標聲援孫慎行,以及兵部尚書黃克纘聲援舊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