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知識管理系列】寫給不知道怎麼整理筆記的你 — 面對不斷接收的新資訊,我們可以如何管理筆記?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你時常找不到自己寫下的筆記嗎?這篇文章是我個人研究筆記管理超過 5 年的經驗整理,看完後可以用另一種視角來建立與整理筆記,幫助你解決筆記管理的問題。
筆記常常找不到?你面對的其實是「系統」問題
你會覺得自己的筆記整理方式很亂嗎?
多數人在整理筆記的時候,都面臨到同一個問題:隨著筆記量增大,愈來愈不知道怎麼歸檔與整理自己的筆記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是一個「系統」問題。隨著筆記數量增加,管理的複雜度會變得愈來愈高,例如一開始只有少少 5 ~ 10 則筆記、管理起來不困難,但經過一個月、一年長到 200 ~ 300則以上,不但搜尋起來困難、找到的時候也很難整理。
我自己也碰到這樣的困難,嘗試用各種檔案分類與命名方式,但都無法解決根本的問題…
後來我發現,問題就出在沒有定義「筆記格式」。
為什麼要定義筆記格式?從設計領域找解決靈感
設計領域中有一套很有名的設計觀念 — Design System(設計系統),能夠給這個問題提供解答方向。
Design System 是指:我們制定好一套設計中的「最小單位」(在設計領域中叫做 Component (元件)),接著用這些元件組出各種畫面上的設計。
Design System並不是一個新觀念,可以回溯於 2013 年 Brad Forst 提出的 Atomic Design (原子設計)。它的理念是:
化學中最小的元素是原子(Atom),原子與原子結合會形成分子(Molecules),分子又能組合成有機體(Organisms)、有機體再構築成與宇宙萬物。軟體的使用者介面(UI)也是由各種小元件組成(components),就像是堆積木一樣。我們可以用原子組成分子、分子組成有機物、有機物組成模板、模板組成頁面。
當我們設定好系統中的「原子 (可以想成是積木)」,接下來就只是重複利用同樣的元素,來收納從外界來的新資訊。
設計可以如此,管理筆記也一樣適用。
延伸閱讀:《從0到1了解原子設計(Atomic Design)
定義自己的筆記格式 — 名詞筆記與觀念筆記
在筆記的世界中,一個「原子」只的是什麼呢?
我認為最小的「筆記原子」只有 2 種:名詞筆記和觀念筆記。
「名詞筆記」指的是「一個名詞/關鍵字,就是一篇筆記檔案」。例如:
  • 產品管理
  • 行銷管理
  • 時間管理
  • 番茄鐘
  • 使用者旅程
  • 行銷 4 C
  • 行銷 4 P
大家可以想像查詢維基百科的經驗,輸入一個關鍵字,頁面上出現以「關鍵字」為標題的網頁,內容是針對此關鍵字的說明。例如「產品經理」這個詞,在維基百科上就包含定義、工作內容、其他相關職位、外部連結…等。
那麼關鍵字的說明如何記錄呢?這就要說到「觀念筆記」。
「觀念筆記」指的是自己對這個關鍵字的理解。
例如「產品規劃」是一個非常大的知識領域,身為一個軟體業產品經理須要學習:
  • 如何用市場調查做產品規劃?
  • 如何用競爭者分析做產品規劃?
  • 如和將外部調查結果,套用到產品規劃上?
  • 如何用UI工具(Witeframe)和設計師溝通,以規劃產品?
  • 如何做問卷來反覆迭代產品?
「觀念筆記」是自己對於某項知識的理解、一定是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的。
我們對一個領域的認識與學習,一定都是先了解一個關鍵字,然後在生活經驗、教科書、課程…等慢慢累積相關的理解。
這個過程也可能反過來,我們先從生活或案例中習得經驗,才了解原來這個過程叫做「XXX」。例如「從經驗中學習,下一次採取新的行動」這個觀念,叫做「迭代 (Iteration)」。
「名詞筆記」與「觀念筆記」是我筆記庫中的最小筆記單位。
備註:過去我叫做關係筆記,但發現觀念筆記更直觀
如何拆成「名詞筆記」與「觀念筆記」?
做這兩種筆記並不困難,需要的只是習慣的轉換。
在閱讀、學習、吸收新資訊的時候,先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紀錄心得,接著抽出時間將筆記拆開。
我的流程如下。
  1. 集中筆記:將閱讀過程中的手寫筆記輸入到筆記軟體中 (數位化),若在電腦中做筆記可以省去此步驟。重點是所有的筆記都要存到單一集中地,需要時到一個地方找就好。
  2. 建立名詞筆記:依據自己認為重要的「關鍵字」建立名詞筆記,一個名詞一則筆記。例如有 10 個關鍵字我就建立 10 則名詞筆記
  3. 建立觀念筆記:用自己的話將第一步的筆記寫出來,也就是寫下自己的「觀念」,一個觀念一則筆記。例如有 5 個我自己寫下來的觀念,我就建立 5 則觀念筆記
  4. 連結筆記:把「觀念筆記」使用筆記軟體的連結功能,放到相對應的「名詞筆記」中。例如 Evernote 的「複製內部連結」、Notion 的「link to page」、Obsidian 的「[[]] 內部連結」
持續這樣做,你會發現筆記開始可以「重複利用」。例如一則「間歇式日記搭配番茄鐘,效果更好」的觀念筆記,可以同時放在「間歇式日記」、「番茄鐘」、「時間管理」的筆記裡面。
寫過的內容可以重複利用,我們的筆記會愈用愈有價值。
延伸閱讀:《如何寫好筆記?談談好的筆記格式
總結:改變成「由下至上」的筆記方式
除非我們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或範圍,才有可能用「以上至下」的方式管理筆記,這也是我們在學生時期最熟悉的整理檔案方式。
例如我想要研究「產品管理」,也知道範圍包括了需求搜集、需求分析、產品生命週期、使用者分析…等,就能夠採用樹狀結構來管理資訊。
但這不符合現實呀!光是一天看下來,我就會:
  • 閱讀電腦玩物站長 Esor 文章 (筆記知識)
  • 看到張永錫老師的《不成功,因為你太快》(時間管理)
  • 用劉奕酉老師的《高產出的本事》8種框架整理報告 (知識管理)
  • 閱讀 Nicolas Cole 的《The Art and Business of Online Writing》電子書 (寫作技巧)
  • …等 在真實世界中,我們隨時在接觸不同領域的知識,有些很熟但多數陌生,我們要以一個不明確的框架,去管理一堆未知資訊,怎麼想都行不通…
那怎麼辦呢?反過來想,我們應該「由下至上」的來累積知識。制定好固定的筆記格式,然後不斷的積累來收納新資訊,到了一定程度時就能形成對一個主題的深入了解。
持續的積累,有一天知識就會湧現出來。

喜歡我的文章嗎?以下是更多關於我的資訊。
▶ 關於文章
1/ 歡迎訂閱 我的電子報 獲得實用的生活與工作技巧,每週二中午 12:00 準時發刊
2/ 常滑 Facebook 嗎?可以幫我的 Facebook 粉絲團 按個讚,就可以看到文章啦~
3/ 想要掌握最新文章,可以點擊「追蹤」我~
4/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可以對文章點愛心讓我知道 ❤️
▶ 關於我
Software Technical writer @ OwlTing 奧丁丁集團
我專注寫
1/ SaaS 軟體產品規劃
2/ 個人知識管理
3/ 線上寫作的文章。
擁有6+ 年的SaaS產品經理工作經驗,☕️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或跟我喝杯咖啡聊聊天,我的信箱是 muhenry608@gmail.com
▶︎ 聯繫方式
• 📪 Email:muhenry608@gmail.com
• 💬 Facebook:請先加我 個人好友 並簡短說明想要諮詢的主題
▶︎ 建立人脈
歡迎使用 LinkedIn 與我交流,你可以「加我為好友」建立連結
| LinkedIn @ Chi Chu 歡迎交流

avatar-img
210會員
129內容數
分享學習相關的技巧、工具與方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Nick Milo 的寫作都很隨性, 很難看到他對自己的用字有比較準確的定義, 導致我雖然加入社群很久了, 但總覺得他每次講的東西都跟上次不一樣。 不過Nick Milo 這種不嚴謹的習慣, 也讓他每次都能跑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想法, 每次的工作坊都能學到蠻多有趣的概念。
1. 設計思維的核心理念: - 設計思維提供一個步驟式的框架,完整講述創新要如何以人為本,設計出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的原型,而非以商品為中心。這本書《The Design Thinking Toolbox: A Guide to Mastering the Most Popular and Va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
Thumbnail
1.人生中那些看似無用的碎片與碎片的意外組合,才會產生那些意想不到的創意。 2.如果將問題全留在自己心中煩惱,便不會拓寬眼界;要試著將自己的疑問拋向世界,互相摩擦碰撞,才是更有彈性的思考方式,也更有機會突破自己的盲點,獲得更深一層或是新的思考。 3.以主觀創造事物之後,必定要以客觀比對答案;以理
Thumbnail
幾年前看到《原子習慣》這本書,今年終於去買回來看,覺得有些方法很受用,在這裡做個重點筆記和跟大家分享。《原子習慣》主要在說明培養習慣的方法,本文將以2個部分來說明,分為《原子習慣》之重點概要,和個人的執行感想。 Part A:《原子習慣》之重點概要 前言:形成習慣的基本原理 1)讓提示顯而
Workflowy是清單式筆記軟體,其特點在於打破「頁面」的概念,每一則內容都被放置在一個節點下,而整個筆記庫本身就是由一個無盡的、無限層級的節點所構成。這個軟體的設計原理,也許能夠解決實踐卡片盒筆記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阻力。
Thumbnail
原子筆記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原子電子報現在也很流行,原子想法則讓每個人能比閃電更快地思考。來瞭解如何將這些原子元素結合,創建一個 Atomic Side Hustle,以及如何在部落格、電子郵件和社群媒體上宣傳你的副業吧。
標準筆墨 在我的教學系統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標準的筆墨紙的組合。 這個標準建立在我自己的書寫經驗上,是經過千錘百煉的書寫、試驗、修正、再修正,不斷修正之後的結果,特點是可以用最小的力氣、方法,寫出理想的筆畫質感。 毛筆、紙張的特性決定了書法的風格,這是無法挑戰和超越的,因為物理性質如此,用
Thumbnail
而這篇短文,想詳細與你介紹我利用盧曼卡片盒筆記法建立知識發展系統3個步驟。 記得,你的筆記系統,不應該是「知識管理系統」,而應該是「知識發展系統」。
Thumbnail
要維持規律的日更,不是件容易的事,既使只是日更100字!要做到規律的日更,除了盡量降低寫作障礙之外,我認為更積極的做法是建立日常寫作習慣。
Nick Milo 的寫作都很隨性, 很難看到他對自己的用字有比較準確的定義, 導致我雖然加入社群很久了, 但總覺得他每次講的東西都跟上次不一樣。 不過Nick Milo 這種不嚴謹的習慣, 也讓他每次都能跑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想法, 每次的工作坊都能學到蠻多有趣的概念。
1. 設計思維的核心理念: - 設計思維提供一個步驟式的框架,完整講述創新要如何以人為本,設計出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的原型,而非以商品為中心。這本書《The Design Thinking Toolbox: A Guide to Mastering the Most Popular and Va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
Thumbnail
1.人生中那些看似無用的碎片與碎片的意外組合,才會產生那些意想不到的創意。 2.如果將問題全留在自己心中煩惱,便不會拓寬眼界;要試著將自己的疑問拋向世界,互相摩擦碰撞,才是更有彈性的思考方式,也更有機會突破自己的盲點,獲得更深一層或是新的思考。 3.以主觀創造事物之後,必定要以客觀比對答案;以理
Thumbnail
幾年前看到《原子習慣》這本書,今年終於去買回來看,覺得有些方法很受用,在這裡做個重點筆記和跟大家分享。《原子習慣》主要在說明培養習慣的方法,本文將以2個部分來說明,分為《原子習慣》之重點概要,和個人的執行感想。 Part A:《原子習慣》之重點概要 前言:形成習慣的基本原理 1)讓提示顯而
Workflowy是清單式筆記軟體,其特點在於打破「頁面」的概念,每一則內容都被放置在一個節點下,而整個筆記庫本身就是由一個無盡的、無限層級的節點所構成。這個軟體的設計原理,也許能夠解決實踐卡片盒筆記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阻力。
Thumbnail
原子筆記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原子電子報現在也很流行,原子想法則讓每個人能比閃電更快地思考。來瞭解如何將這些原子元素結合,創建一個 Atomic Side Hustle,以及如何在部落格、電子郵件和社群媒體上宣傳你的副業吧。
標準筆墨 在我的教學系統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標準的筆墨紙的組合。 這個標準建立在我自己的書寫經驗上,是經過千錘百煉的書寫、試驗、修正、再修正,不斷修正之後的結果,特點是可以用最小的力氣、方法,寫出理想的筆畫質感。 毛筆、紙張的特性決定了書法的風格,這是無法挑戰和超越的,因為物理性質如此,用
Thumbnail
而這篇短文,想詳細與你介紹我利用盧曼卡片盒筆記法建立知識發展系統3個步驟。 記得,你的筆記系統,不應該是「知識管理系統」,而應該是「知識發展系統」。
Thumbnail
要維持規律的日更,不是件容易的事,既使只是日更100字!要做到規律的日更,除了盡量降低寫作障礙之外,我認為更積極的做法是建立日常寫作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