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教育投資:陪伴與探索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曾與鄰居談小孩上大學後的生活費,發現骨子裡都是捨不得孩子太吃苦的「富養」,不是我們很富有,而是都盡力供應孩子學雜費外,不需要打工便可過得去的生活費。
我是覺得大學太寶貴了,除非為了增加生活體驗,或有什麼目標想賺錢,還是多花點時間在草長鶯飛、風花雪月上。這心態上也算「小康」吧!
這幾天為預防隔離、停課,整理學生的資料,驗證了我一個觀察:
父母社經地位不同,投資在孩子課後學習,最大的差別不是時間或金錢,而且類別。
班上幾個家境不錯的孩子,一星期六天,上著不同才藝班、語言班或社團,繪畫、美語、直排輪、游泳、自然實驗……。他們寒暑假也會安排各種營隊,小孩大部分學校各項表現也都有一定水準。一樣是課後學習,一星期五天安親班加一天數學班,真的沒有比較厲害。中、長期來看,國小花差不多時間「補習」的孩子,前者大部分後勁較強。
我一直覺得,孩子上學後,最精準的教育投資就是「陪伴」,從最基本的看作業、簽親子手冊(聯絡簿)做起,陪閱讀不但是潛力股,也是績優股;陪聊天更得從小養成,這兩者,不是自然而然就做得到的,父母都得花時間去了解、學習,並且刻意練習。這點父母的自我投資是必要的,所以我真心覺得,給父母的補習班真的會有市場。
除了陪伴,更進一步便是探索,讓孩子多去嘗試、探索這個世界,社區大樓冒險,附近公園為遊具和人吵架,國家公園、觀光工廠都值得多走走。沒時間?那就擠啊!把陪孩子探索的序位稍稍往前挪,一定有的。
各種學校課後社團,或者假期營隊,打聽看看口碑,有能力就多讓孩子參與,不在乎孩子記得什麼,多談談感覺如何?什麼最有趣、刺激、危險?什麼最無聊,甚至噁心?
我們家孩子到五年級才補了英語,常帶孩子去公園、書店或圖書館,每星期五晚上便是咖啡廳時間。假日常往外跑,出國一定會排國家公園、博物館或美術館,在吉隆坡編織博館一整個上午,兩兄弟玩編織,兩個館員花了一個小時教他們怎麼做。在古晉女人博物館,看到一個小城女人的偉大。在檳城國家公園追著澤巨蜥;在柬埔寨戰爭博物館感受那段烽煙歲月。
老大說,長大後視野真的不一樣;老二參加過的編程或實驗營隊,覺得好玩,但那不是他想要的。
陪伴和探索後,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親情!
    avatar-img
    2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anr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同背景孩子,長大後各有天地,但,30年教職的時空變遷,我仍有疑惑與不甘。 30年前,我覺得「願景」可以讓路更寬、更遠。帶著孩子走出教室、走出校園,多看看不同的世界,至今依然。但我不知孩子眼中的未來,和已經來到的現實是否真的不一樣? 也就是我近幾年一直關心的「精準教育投資」。
    自由寫作是,自由的、輕鬆的,動筆後盡量不要停,即使卡住,也把卡住時的感覺,或思考為什麼卡住的想法寫出來,甚至想著怎麼「脫困」的歷程,也可以化為寫作內容。 因此在內容的邏輯性必然較為鬆散,也因為要擺脫讀者的設定(自我審查),放下價值的枷鎖(可不可以寫?),所以不可避免的可能「不成體統」。
    自由寫作有個基本理念: 放下任何負擔,不在乎好壞,不用管給誰看,寫就對了,寫多了自然有令人眼睛一亮的點子。 維基百科把「自由寫作」定義和操作規則說得清楚: 自由寫作規則: 設定時間,寫1、10或20分鐘,然後停止。 如果你在寫時覺得無聊或不舒服,問自己是什麼在干擾你,然後寫下來。 就停課了!殘念~
    曾派下一篇作文「心情隨筆」,是配合課文的延伸寫作,強調對生活的觀察與體悟。 有個孩子(樂樂)的內容充滿了「人生智慧」與主流價值的「正向思考」,文句和內容明顯不是六年級孩子的想法。最後要求他再重,從自己出發,寫真正「獨處」的經驗和感覺。他很排斥,拖了兩天依然難產。 「有啊!我常常被留在家裡啊!」
    什麼是作文?什麼是寫作?是我探索寫作指導時浮出的問題。到目前為止,我的認知如下: 學校作文教學,認真的老師往往被寫作測驗綁架, 贖金是:每學期要完成幾篇、作文批改、分數(級分)高低。在過程中,師生都視作文為畏途。自由寫作在課堂上的實踐,也在篇數和分數包夾,加上「批改」的荼毒下,只能在少數孩子的日記中
    一、緣起 接觸「自由寫作⸥是從《街頭日記》開始。 艾琳.古薇爾(Erin Gruwell)老師帶領150個學生,透過讀寫引導學生深入發現、思考所見、所聞,讓學生看到自己的處境(幫派、暴力威脅、沒有尊嚴),從閱讀中得到激勵,透過自由寫作(日記)毫無壓抑下坦然地分享,也從中得到成長。
    不同背景孩子,長大後各有天地,但,30年教職的時空變遷,我仍有疑惑與不甘。 30年前,我覺得「願景」可以讓路更寬、更遠。帶著孩子走出教室、走出校園,多看看不同的世界,至今依然。但我不知孩子眼中的未來,和已經來到的現實是否真的不一樣? 也就是我近幾年一直關心的「精準教育投資」。
    自由寫作是,自由的、輕鬆的,動筆後盡量不要停,即使卡住,也把卡住時的感覺,或思考為什麼卡住的想法寫出來,甚至想著怎麼「脫困」的歷程,也可以化為寫作內容。 因此在內容的邏輯性必然較為鬆散,也因為要擺脫讀者的設定(自我審查),放下價值的枷鎖(可不可以寫?),所以不可避免的可能「不成體統」。
    自由寫作有個基本理念: 放下任何負擔,不在乎好壞,不用管給誰看,寫就對了,寫多了自然有令人眼睛一亮的點子。 維基百科把「自由寫作」定義和操作規則說得清楚: 自由寫作規則: 設定時間,寫1、10或20分鐘,然後停止。 如果你在寫時覺得無聊或不舒服,問自己是什麼在干擾你,然後寫下來。 就停課了!殘念~
    曾派下一篇作文「心情隨筆」,是配合課文的延伸寫作,強調對生活的觀察與體悟。 有個孩子(樂樂)的內容充滿了「人生智慧」與主流價值的「正向思考」,文句和內容明顯不是六年級孩子的想法。最後要求他再重,從自己出發,寫真正「獨處」的經驗和感覺。他很排斥,拖了兩天依然難產。 「有啊!我常常被留在家裡啊!」
    什麼是作文?什麼是寫作?是我探索寫作指導時浮出的問題。到目前為止,我的認知如下: 學校作文教學,認真的老師往往被寫作測驗綁架, 贖金是:每學期要完成幾篇、作文批改、分數(級分)高低。在過程中,師生都視作文為畏途。自由寫作在課堂上的實踐,也在篇數和分數包夾,加上「批改」的荼毒下,只能在少數孩子的日記中
    一、緣起 接觸「自由寫作⸥是從《街頭日記》開始。 艾琳.古薇爾(Erin Gruwell)老師帶領150個學生,透過讀寫引導學生深入發現、思考所見、所聞,讓學生看到自己的處境(幫派、暴力威脅、沒有尊嚴),從閱讀中得到激勵,透過自由寫作(日記)毫無壓抑下坦然地分享,也從中得到成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教育環境對孩子身心發展的重要性,透過真實案例分析各類學生的需求與建議。 教育需要家長與老師的共同努力,體制內、外各有利弊,需互相搭配。 🔅本文適合:關心孩子教育的你
    這段時間,我彷彿回到了自己學生時代,沉浸在獲取新知並持續進步的充實感再次湧現而來。 過去我也和許多家長相同,把孩子送去補習班或請家教幫忙教學,但我逐漸發現,這種學習方式有時會讓孩子感到壓力很大,而且效果時好時壞。孩子們總是在抱怨時間太長、作業太多,甚至開始對學習有些排斥。 作為媽媽,我看在眼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越來越多經濟條件好、高消費力的家長群渴求此類人才,少子化的情況下,大家追求的是更優質、精準的教育模式,只要能讓小孩體會更有趣、溫馨、充滿刺激與樂趣的學習與生活方式,他們願意花錢投資。
    Thumbnail
    吃完晚餐後的七點到八點,我會協助小孩檢查和複習功課,這是每天固定的行程。 我選擇學校的課後班,單純希望孩子能多熟悉他人生求學時期可能會待最久的校園,所以沒有將課業外包納入考量。好像有些家長誤會了什麼,以為課後班老師會將每個孩子的功課盯很緊,實際上不太可能達到跟安親班有一樣的效果。
    Thumbnail
    2024年年初美語補習班的小學生一週每日行程貼文, 在社會引起了輿論。大多數的評論圍繞在兒童、睡眠時間和學習成就等議題,專家們的評論呈現不同觀點,探討家長的安排對孩子的影響。本文探討了小孩在教育體制內外的體驗,以及良好的休息和創意培養在教養過程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補習班學生課程表引發各方家長、老師熱議。給孩子們無聊的時間是激發他們創意一種很重要的方式。作者分享窩在無人找到的地方,放空思考的重要性。人生若能順利安排行程,未來面對世界的能力可能不足。充實的生活不一定是有計劃的生活。
    Thumbnail
    透過深掘富裕與貧窮階級對於時間價值的認知,反映教育旅行的成本與價值觀。探討國際交流的意義以及對於青春年少的價值認知。提出教育旅行所投資的無形價值,嘗試解析新聞引起的階級對立以及教育公平的議題。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本文探討教育環境對孩子身心發展的重要性,透過真實案例分析各類學生的需求與建議。 教育需要家長與老師的共同努力,體制內、外各有利弊,需互相搭配。 🔅本文適合:關心孩子教育的你
    這段時間,我彷彿回到了自己學生時代,沉浸在獲取新知並持續進步的充實感再次湧現而來。 過去我也和許多家長相同,把孩子送去補習班或請家教幫忙教學,但我逐漸發現,這種學習方式有時會讓孩子感到壓力很大,而且效果時好時壞。孩子們總是在抱怨時間太長、作業太多,甚至開始對學習有些排斥。 作為媽媽,我看在眼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越來越多經濟條件好、高消費力的家長群渴求此類人才,少子化的情況下,大家追求的是更優質、精準的教育模式,只要能讓小孩體會更有趣、溫馨、充滿刺激與樂趣的學習與生活方式,他們願意花錢投資。
    Thumbnail
    吃完晚餐後的七點到八點,我會協助小孩檢查和複習功課,這是每天固定的行程。 我選擇學校的課後班,單純希望孩子能多熟悉他人生求學時期可能會待最久的校園,所以沒有將課業外包納入考量。好像有些家長誤會了什麼,以為課後班老師會將每個孩子的功課盯很緊,實際上不太可能達到跟安親班有一樣的效果。
    Thumbnail
    2024年年初美語補習班的小學生一週每日行程貼文, 在社會引起了輿論。大多數的評論圍繞在兒童、睡眠時間和學習成就等議題,專家們的評論呈現不同觀點,探討家長的安排對孩子的影響。本文探討了小孩在教育體制內外的體驗,以及良好的休息和創意培養在教養過程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補習班學生課程表引發各方家長、老師熱議。給孩子們無聊的時間是激發他們創意一種很重要的方式。作者分享窩在無人找到的地方,放空思考的重要性。人生若能順利安排行程,未來面對世界的能力可能不足。充實的生活不一定是有計劃的生活。
    Thumbnail
    透過深掘富裕與貧窮階級對於時間價值的認知,反映教育旅行的成本與價值觀。探討國際交流的意義以及對於青春年少的價值認知。提出教育旅行所投資的無形價值,嘗試解析新聞引起的階級對立以及教育公平的議題。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