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5|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挑起戰爭的引線--更甚鴉片的靡靡香韻,植物學家展開比盜墓更為驚奇的偷樹冒險】

對茶如癡如狂,書單也逐漸偏移--今天要來分享的書,剛好結合了「茶」、「職人」與「歷史」,都是我難以抗拒的關鍵字啊!
十九世紀,在中英兩國的貿易角力下,誰也沒想到兩種植物:罌粟與茶葉,不僅在檯面下改變了人民的飲食需求,更掀起了一場「沒有下午茶,毋寧死」的大戰--「#鴉片戰爭」。
想知道一介園丁,如何在這場戰爭的餘波中,化身惡名昭彰的大盜,更是令人髮指的商業間諜嗎?
來讀讀,由「 莎拉.羅斯Sarah Rose」所著的:
For All the Tea in China: How England Stole the World’s Favorite Drink and Changed History》
第一次鴉片戰爭,迫使中國開放五處港口,外人終於得窺數百公尺外的廣東城牆內,究竟藏有多少東方瑰麗的寶藏。
1845年,「羅伯.福鈞 Robert Fortune」奉「倫敦皇家園藝學會」之命,蒐集東方的珍奇植物回國,以期讓大英帝國研究運用,將古老中國的秘密煉金為源源不絕的商機。
他善於採集具市場潛力的珍奇植物,阡插與接枝的技術也讓許多生命續根於帝國花園內,詳實的紀錄讓他完成了驚世名作:
《中國北方三年行 Three Years' Wondering in the Northern Provinces of China》,
他從貧寒園丁躋身為有頭有臉的植物學家,更讓他被相中為一項機密任務的不二人選!
「倫敦商人在東印度貿易的公司 The Company of Merchants of London Trading into the East Indies」,在西元1600年經伊莉莎白女王授予皇家特許狀,從此壟斷東印度地區的貿易,因而亦被稱為「可敬的東印度公司 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HEIC」,又別名「約翰公司 John Company」。
以上拗口的這一大段,是為了往後幾本相關書籍鋪陳,如果你對海盜,對亞洲海上國家,對你吃進去的食物,也跟我同樣感興趣的話,請先記得這間讓人又愛又恨的跨國公司。
「茶」,是漳州的「tay」也是廣東的「cha」,從1660年作為葡萄牙的凱薩琳公主嫁粧後,一躍成為英國上下趨之若鶩的飲品,受歡迎程度遠超越啤酒。
東印度公司的霸權在十九世紀,面臨挑戰;能讓他們力挽狂瀾的莫過於求遠過於供的「茶葉」,但原生於印度的茶,無論如何栽培,都欠缺中國茶葉的「花香」。
於是,一個史上最大的商業機密竊案,於焉展開。
❶「華德箱Wardian」
十八世紀,瑞典自然學家「林奈Carl von Linné」的分類法,掀起了探險時代的熱潮。
十九世紀初,倫敦醫師「華德 Nathaniel Bagshaw Ward」發現了在良好日照的密閉空間中,即使缺水也能存活多年--他的研究讓全世界的原生植物在船運航行中,得以抵達千里之外。
1848年,福鈞應公司之邀,重返中國。
他的任務是:從中國最好的產區,取得上好的茶樹種子與標本。
他喬裝為「當地人」,聘僱一名來自黃山產茶區的挑夫及一名來自安徽松蘿山綠茶產區的王姓翻譯,行經上海租界,一路潛行於內陸。
迭遭民變的鄉間與當地人對外人的敵視,都為這趟旅程添增變數,但更叫福鈞苦惱的是,兩位僕人根深柢固的「文化觀」與劍拔弩張的明爭暗鬥。
他的斥責被視為增加僕人「面子」的工具,而他的身分也成為僕人們大撈油水的利器,這些無所不在的「空氣判讀」在旅途中,引來處處殺機。
所幸,他最後如願抵達揚子江畔的茶廠,並得以記錄下「製茶工藝」的步驟。
這些茶工的「藍手指」令人好奇,福鈞這才發現一旁的研磨缽裡分別是「普魯士藍」與「石膏」,這兩種化合物能使綠茶更綠,更能賣得好價錢。
這就好像今日,當市場偏好濃郁茶香時,茶的加工也成了「必要之惡」--不肖業者為降低成本,並迎合消費者喜好,添加額外的香精與拼配低劣的茶葉,亦想當然耳。
❷植物貿易
前任「加爾各答植物園」園長是被視為發現「印度茶」的始祖-「瓦立池 Nathaniel Wallich」,他選定了高徒「法康諾 Hugh Falconer」所照料的「薩哈蘭普爾」園區,進行植茶實驗。
第一批阿薩姆茶葉在拍賣會的初次亮相,就飆得高價,但原生茶仍不及中國萬一,因此福鈞的第一批「茶種」被託付給有經驗的現任園長--法康諾。
歷時數月的航程,先從香港來到加爾各答,其後來到喜馬拉雅山區--待交到薩哈蘭普爾植物園長「詹森 William Jameson」手中,茶樹與茶種已多發出陣陣腐臭味。
詹森與法康諾的不合,人盡皆知。
但詹森更致命的問題,在於他熱愛官僚作風遠勝於植物學家之名,他不僅忽略當時對茶樹的灌溉研究,更因過度補救而發出種種錯誤指令,致使第一趟成果全軍覆沒。
幸好,福鈞第二趟旅程迅即展開,這次他的目的地是:武夷山。
出產頂級紅茶的茶鄉,在更偏遠的內陸,他找了新隨從「胡興」,往上游進行冒險。
飽啖雄偉壯闊的風光,他盡情採集了日後載入史冊的種種特有植物,但景色背後是太平天國之亂,鄉間的靜謐與喧囂在旅途中,如命運硬幣的擲拋,生死如影隨形。
順利得到了種子,回程是通往世界的「茶葉之路」-這條路是讓西方垂涎百年的一心二葉,是英國為了克服貿易逆差而灌入鴉片的蜜湯-福鈞觸目所及,大多是鴉片成癮的百姓,仰賴吸食的社會萎弱不堪,也連帶戕害國家的命根,而今亦為他的旅程帶來危機。
得知失敗後,福鈞決定先在華德箱內實驗,讓桑樹與茶樹種子一塊而落地生根,待實驗成功後再陸續寄送。
❸製茶工藝外流
十九世紀的中國,人口暴增為十七世紀的四倍。
對於土地的需求,改變了都市與鄉村的界線,農村人口外流,製茶世家儘管擁有不假外人的手藝,卻無法餵飽子弟,男人需離鄉餬口,女人則協助生計。
第一趟,將珍貴茶樹交給福鈞的是翻譯的家族,他們並不知道他們交出的是被皇帝嚴格列管的交易籌碼;第二趟,武夷山上寺廟的僧侶照顧著充滿傳奇的「大紅袍」茶樹,奉上珍稀的植物表達好客的心意,福鈞在此刻,滿心羞愧。
福鈞為了確保種子的存活,接下來就是招募這些中國茶工們,說服他們離鄉背井,去到遙遠的喜馬拉雅山區,將不傳之秘注入大吉嶺的茶湯中。
被買辦所招攬的製茶師們在連哄帶騙中上船,他們帶著合約,懷抱著在異地功成名就的美夢,攜帶製茶相關的工具,貢獻他們畢生所知。
一個世代後,印度的大吉嶺紅茶在全球市場成為超過中國的「頂巔之花」,至今仍是。
福鈞倚靠自身的園藝專業,利用當代的活體移植「華德箱」技術,以及為服務貿易需求而不斷進步的運輸船隻,不負所託地完成了任務。
在那時候,並沒有「智慧財產權」 的觀念,所以被偷走配方的中國處於挨打的局面;在那時候,也沒有人知道「外來種」有可能破壞原本的生態,讓山區原本的生態系統崩潰。
殖民地作為被掠奪的倉庫,所有可被利用的資源與人力,都是為了服務國家而誕生;然而貿易是如此不公平地傾揖,其後的政治動盪並未因撤出而稍減,今日東亞國家的不安穩與過往的殖民政府息息相關。
作者依時間順序,讓福鈞成為領隊;我們知曉了旅程的目的,也在福鈞片段的日記中,體驗到探險的光明與黑暗;最後也留下了耐人尋味的探問。
像是一本小說,在舞台重塑了十九世紀貿易背後的利益糾葛,如同兩個商業集團的交手,活躍其間的商業間諜如何改變情勢,進而捲入貿易版圖的盛衰,深深影響了不同國家的命運。
讀完後,對於其他貿易的歷史也產生了濃厚興趣,如果有同類型的書籍,務必推薦給我,讓我解渴!
那我們下一本書見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ㄓˊ感書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