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真正的中醫走入生活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這是我在廈門大學醫學院中醫系做本科生與一群小朋友暑假的小學期上課所交的作業( 2011-Jul-19),時光流逝,十幾年過去,一切晃如昨日!現在拿來做個人部落格文章開場恰可交待,我為什麼跳到中醫的的自我學習。
---------------------------------------------------
提到中醫這個再熟悉不過的名詞,好像隨時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例如手術後病人要補,婦人生產要喝十全大補湯,冬天要補冬,但是有多少人了解什麼 叫真正的中醫?筆者工作多年,初初仗著年輕體健,隨意揮灑,卻在進入不惑之年,驚覺不得不付一筆大額的身體維修費,因為眼睛花了、拔齒植牙、過勞火燒心,真正是 「年輕時用身體換錢, 老的時候用錢換身體」。我的母親笑我是努力賺錢給醫生花,真是一針見血,拿著辛苦賺的錢被醫生折騰個要命,還得向把自己折騰個要死的醫生道謝再三,真的很可笑。而在我健康走下坡長期求醫的過程中,中西醫都看,自己找資料看,也花錢去學民俗療法,但始終不能得到滿意的結果,問題到底出在哪呢?
記得胃潰瘍時照完痛苦的胃鏡,醫生讓我吃了兩個月的抗生素,還告誡我不要喝茶、咖排或吃辣的等刺激性食物,但是改善有限。自己又花錢再吃一個療程的抗生素,終無大幅改善。最後放手一搏,竟然是天然酵素這個健康食品醫好了我的胃潰瘍。當時不明白為什麼好了,現在回頭看,卻覺得上天自有它一番道理, 而是渺小的我完全不能窺其堂奧。
長久以來西方醫學當道被視為正規醫療,而中醫這個華人世界裏最無價的千年寶藏,卻被擠壓成為非主流之醫學,扣著療效緩慢不科學的帽子,使得中醫到現在這麼進步開放的社會裏還是無法昂首擡頭。其實就是因為嚴重誤解與不了解,以致這麼偉大實證的醫術經驗不能被淋漓盡致的展現在世人面前。
中醫講的就是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同時更講究順應自然陰陽平衡,在現今大多數人定勝天這樣的想法基礎上,與中醫基本認知無異是反其道而行。大家都習慣於頭痛吃藥要馬上頭不痛,流鼻涕吃藥後就不流,咳嗽吃藥後就不咳,這種一對一的速效習慣,只要不痛不流不咳就叫病好,再加上中醫良醫太少庸醫太多,以致於一般大眾深陷於中醫藥效慢的錯誤認知不可改變。 翻開古人醫案不乏如 《黃帝內經素問 ・腹中論》所言 「一劑知,二劑已」,療效如桴應鼓的案例。例如清朝名醫王孟英先生用了一塊四五錢的乾薑就救了一個陽氣欲脫的病人 (註 1), 若不是當時王孟英先生陰陽辨症正確,處方拿捏得當,病人早已歸西。筆者自己多年前也曾經肝氣鬱結,喉嚨老是卡著東西吐不出,一帖中藥下去,喉嚨立馬上清爽。也有人是多年疾病一藥而癒,其實說穿了就是要對症下藥。
中醫經典上說「治病必求於本」,而根據專家的解說這個「本」就是陰陽, 生物是活的,所以人體的小宇宙就應是一種陰陽動態平衡,何止於人體,人生活在整個大環境中就是要取得動態平衡,去順應自然而非對抗自然。例如於炎炎夏日裏,沒幾個人敢走在烈日下的大馬路上,紛紛躲進有冷氣空調的室內避開暑熱,其結果是人力改變小環境貪得一時之涼快,不讓身體在該流汗排毒的時間流汗排毒,反而因為開冷氣製造更多的熱氣於室外,讓整體環境更加溫熱,使人更加不能順應外在自然環境變化。這種人造的暫時陰陽平衡終非王道。為什麼大多數人都要寧可這樣做,根本原因就是因為無知不明白所造成的。
大家都希望活的快樂少病痛,但是生活方式與觀念卻是背其道而行,就如同東漢末張仲景先生《傷寒論・序》所言: 「哀乎!趨世之士,競馳浮華,不固根本, 忘軀徇物,危若冰谷,至於是也!」到今日仍然適用。或者迷信整個被催眠的 醫療體系如臺灣中壢的彭奕峻中醫師於其所著 《醫鑰》序 所言:「從扁桃腺、盲腸的手術進展到今日的胃、甲狀腺、子宮切除的手術到 器官的移植,不會令病患死在手術臺上就是醫療的成功,而把病患的生命、 健康的恢復擺在一邊,致造成今日醫療科學對病患的生命、健康的危害愈形 擴大,就愈可以使醫療從業人員成名獲利的科學,大眾卻都盲目的相信這是 醫療科學的進步,醫療品質的提升。」我很認同任國英老師於課堂中所做的結論 「所謂中醫即是懂得運用中醫原理的人」,彭奕峻醫師也說: 「自投身醫療行列始,即認為任何醫學都是以防治疾病,恢復病患的健康為宗旨,故沒有絲毫攻訐西醫、西藥的心意,但最恨假醫學之名而行謀財害命之實的『科學』於醫療中。」
現在是萬病萬元論,一種病 就對應一種藥,而環境與身體的千變萬化卻只宜以簡御繁,任何醫學都應以防治 疾病,恢復病患的健康為宗旨,而這正是中醫精神之所在,即所謂 「上工治未病」。只有健康人才能擁有一切,這才是人生活於天地之間的根本。《內經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說「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未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又 《內經素問 ・上古天真論》有言:「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我們要如何讓大眾從粗淺的錯誤認知轉而對上面所引用的古人所流傳下來的中醫知識有深刻而正確的認識呢? 知識是智慧的屍體,知識得由慧人運用才能變成有用的知識技術,只有從讓中醫的智慧徹底的溶入生活中,人們才能停止無知損壞健康的作為。進一步講,個人認為中醫就是一種健康生活的體驗,要如何推廣使中醫成為一種良性體驗,幾個簡單看法:
一、傳播正確的中醫知識,回歸中醫學的基本哲學基礎
做為醫療手段,其實不應有中西醫之分,而是人人要有正確的養生醫療知識,而這有賴於教育。中醫寶庫中的精氣學說、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等精華可利用各種傳播教育大眾而將這些概念知識溶入一般人的生活中。了解個人不同陰陽體質,才能指導生活中要注意的事項,如飲食中各種食物四氣五味的搭配來調整個人體質達到陰平陽秘的健康標準。特別是中醫的各種養生手法,像氣功導引, 藥膳食療,刮痧拔罐等簡便手段不用特殊藥物器材就可以達到保健與醫療的目的。甚至應將這些知識當做生活常識施教於在校之學生,從小紮根。
二、民族自信的建立,珍惜千年中華文化
其實浸淫在中華文化中是一種幸運,能夠直接接收豐富的前人智慧。現代人過度講究科學也是一種迷信,外國的月亮也不一定比較圓。不能驗證不一定就不科學,就如人體的經絡不能摸到,但它的確存在也有作用! 如彭醫師所言: 「近百年來,國人的心中,始終被中醫不科學、中藥沒有科學依據的陰影抹黑,不懂醫學(中國醫學)的醫學權威在教育、傳播媒體將中國醫學蓄意的扭曲、誣衊,致今日大眾身為中國人,卻不懂中國的醫學,不懂中醫如何把病治療痊癒,致中醫的學理在國人的心目中是一片空白。」
中醫是一種實證醫學,著重在「體」與「用」的關係連結上,以整體觀形而上的方式來掌握人體功能運作,與西醫著重微觀研究人體分子生物是大相逕庭不可相比,但是西醫的研究卻可來驗證中醫理論,我認為兩者應互相截長補短。
只有相信才能產生力量,中醫不靠儀器就單憑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就能診斷病情,幾千年下來大量的前人經驗的累積更增加診斷的準確性,難道就不科學?
三、政府應政策性使中醫藥發展專業化
從 1929 年 2 月,國民政府召開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議,通過了西醫余雲岫等提出的「廢止舊醫(中醫)以掃除醫藥衛生之障礙案」,另擬「請明令廢止舊醫學校案」呈教育部,並規定了 6 項消滅中醫的具體辦到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提出了「中西醫並重」和中西醫「長期並存,共同發展」的方針,並將「發展傳統醫藥」寫入了《憲法》。中醫飽受歧視與摧殘。即便如此中醫仍以他的特長簡、便、效、廉(這也是臺灣名中醫師張步桃先生所推廣的)普遍的被人民接受而存在,政府應該正視人民的需求。
現階段中醫的各種困難處境,屬於專業領域不在本文討論之列。然而就一個中醫愛好者的角度而言,政府應該落實政策做到輔導管理之責,來彰顯中醫之效用以符合有需求的人民期待。中醫的後繼乏人與現階段中醫教育偏重於中西合併導致中醫不「中」不能很好掌握內經治病哲學思想更加深了中醫的傳承危機。
只有政府在政策上大力推廣與輔導監督中醫,淘汰良莠不齊的三教九流庸醫,讓中醫有個真正的正常的生存空間,由巿場機制運作,不好的醫療技術就自然不被大眾所用,筆者相信中醫是一定經得起考驗的。
執筆此時,我也讀了一年的中醫基礎理論,回顧自己過去求醫的歷程,更加感謝老天爺的眷顧,讓我誤打誤撞地 「順應自然」(即六天不吃飯,酵素消炎作用讓胃休息)而醫好了胃疾。也只有當中醫真正的走入了每人的生活,我們就再也不會的無知地違反自然,學會與大自然相處,而獲得滿意的人生!
註釋
註 1: 石念祖,「王孟英醫案繹注」 ,卷一 厥證 原文 「夏令登廁,忽然體冷汗出,氣怯神疲. 孟英視之曰: 陽欲脫也。猝不及得藥,適有三年女佩姜一塊, 約重四五錢,急煎而灌之即安。後用培補藥, 率以參、耆、朮、草為主,蓋氣分偏虛也。」
參考資料與文獻
  1. 孫廣仁主編, “中醫基礎理論” , 北京:中國中醫葯出版社, 2007 年一月
  2. 段逸山主編, “醫古文”, 北京:中國中醫葯出版社, 2002 年八月
  3. 彭奕竣著, “醫鑰-揭開中醫的奧秘”, 1993 年一月
  4. 中國科技訊息, “是什麼阻礙了中醫藥的發展”, 2008 五月 轉載於中醫藥論http://www.zhongyiyao.net/bbs/archiver/tid-8077-page-1.html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3會員
54內容數
自己學中醫用中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中醫與西醫的優劣,強調在醫療上不應片面追求某一種醫學,而是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文章解析中醫的診斷方法,如脈診、四診、八綱辯證等,中醫如何從根本原因入手,調理人體的內部平衡。這種觀念的轉變能在健康管理上帶來更有效的結果。
奇經八脈到底有沒有用? 在醫學院學習階段,每個中醫學生都背過八脈交會穴歌 公孫沖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 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 後溪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蹻絡亦通 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蹻照海膈喉嚨 但是這些穴位到底如何應用,在處理甚麼層次的問題完全沒有涉略 甚至對於奇經八脈的描述也僅止於.
中醫/民俗(經絡)調理是為了使身體恢復平衡、啟動自癒力。文章提到了如何茁壯身體和練就心理的容量,強調了保養對身心順應變化的能力(自癒力)的重要性。若出現自癒力無法應付的情況,也提到了透過加強調理、不同的保健法、醫療等方法來提高自身的自癒力,找回身體平衡。
Thumbnail
本文為中醫愛好者的心得分享,介紹了中醫師杜李威所寫的《中醫純情派》書籍。文章內容涉及中醫診斷、醫藥知識、中西醫合作、以及中醫治療領域中的優缺點。作者對中醫的思維邏輯和相對客觀的西方醫學檢測都持開放態度,並認為中西合作有助於疾病治療。
《黃帝內經》醫學論著寫於諸子百家學術爭鳴的年代,與諸子之學相互唱和,對諸子學說多有吸收,並深受其影響。 粗略讀完《黃帝內經》感受到古代先哲對中醫學研究成果真的很偉大!它告訴我們中醫在治病救人中要充分考慮包括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宗教、道德、風俗、信仰以及人的性別、年齡、體適能、性格、
Thumbnail
40年前,一群中醫師及藥材商集聚一堂,商討高品質的中藥需求,也因此成立了「天一藥廠」。歷經企業轉型,「天一本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陳慧娟董事長接手上一代藥廠的經營,力圖傳承古典本草文化及黃帝內經養生預防觀念,於是「天一本草」的品牌概念醞釀成形。
Thumbnail
在這個充斥著各種健康資訊的時代,我們如何找到真正能夠幫助我們的方法?真正的療癒不僅是暫時的改善,更是長期健康的保障。文章將以兩個關鍵說明如何篩選健康及療癒資訊。
Thumbnail
因為自己愛熬夜,加上連續感冒後,身體狀況不佳、易疲憊,開始尋找中醫調理身體,意外發現即使沒時間看中醫,也有便利又安心的漢方產品。食用一個月後,明顯感受到身體轉變,特別是改善睡眠品質和精神狀態。原來漢方養生可以這麼方便,讓我非常開心!!
Thumbnail
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診候》中有言:「醫有三品,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何謂醫病、何謂醫人,又何謂醫國?本集的《人生善敗學》邀請到台南市奇美醫學中心實證醫學暨醫療政策中心主任及心臟科醫師廖家德,來分享他如何從一個對未來漠然的大學生,成為對台灣醫學有著巨大貢獻的指標人物。
Thumbnail
很多人聽到我帶孩子去看中醫,無非是質疑小孩那麼小能吃中藥?或是中醫的療效緩慢,應該是平時調養身體用,或是對於中醫的了解僅限於跌打損傷抑或是針灸,其實我個人親身的體驗是即便是感冒,吃中藥的效果比西藥還來得快,而且停藥後也比較不會症狀復發,也因為感受過中醫的功力,於是對於了解中醫的理論及知識也產生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中醫與西醫的優劣,強調在醫療上不應片面追求某一種醫學,而是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文章解析中醫的診斷方法,如脈診、四診、八綱辯證等,中醫如何從根本原因入手,調理人體的內部平衡。這種觀念的轉變能在健康管理上帶來更有效的結果。
奇經八脈到底有沒有用? 在醫學院學習階段,每個中醫學生都背過八脈交會穴歌 公孫沖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 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 後溪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蹻絡亦通 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蹻照海膈喉嚨 但是這些穴位到底如何應用,在處理甚麼層次的問題完全沒有涉略 甚至對於奇經八脈的描述也僅止於.
中醫/民俗(經絡)調理是為了使身體恢復平衡、啟動自癒力。文章提到了如何茁壯身體和練就心理的容量,強調了保養對身心順應變化的能力(自癒力)的重要性。若出現自癒力無法應付的情況,也提到了透過加強調理、不同的保健法、醫療等方法來提高自身的自癒力,找回身體平衡。
Thumbnail
本文為中醫愛好者的心得分享,介紹了中醫師杜李威所寫的《中醫純情派》書籍。文章內容涉及中醫診斷、醫藥知識、中西醫合作、以及中醫治療領域中的優缺點。作者對中醫的思維邏輯和相對客觀的西方醫學檢測都持開放態度,並認為中西合作有助於疾病治療。
《黃帝內經》醫學論著寫於諸子百家學術爭鳴的年代,與諸子之學相互唱和,對諸子學說多有吸收,並深受其影響。 粗略讀完《黃帝內經》感受到古代先哲對中醫學研究成果真的很偉大!它告訴我們中醫在治病救人中要充分考慮包括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宗教、道德、風俗、信仰以及人的性別、年齡、體適能、性格、
Thumbnail
40年前,一群中醫師及藥材商集聚一堂,商討高品質的中藥需求,也因此成立了「天一藥廠」。歷經企業轉型,「天一本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陳慧娟董事長接手上一代藥廠的經營,力圖傳承古典本草文化及黃帝內經養生預防觀念,於是「天一本草」的品牌概念醞釀成形。
Thumbnail
在這個充斥著各種健康資訊的時代,我們如何找到真正能夠幫助我們的方法?真正的療癒不僅是暫時的改善,更是長期健康的保障。文章將以兩個關鍵說明如何篩選健康及療癒資訊。
Thumbnail
因為自己愛熬夜,加上連續感冒後,身體狀況不佳、易疲憊,開始尋找中醫調理身體,意外發現即使沒時間看中醫,也有便利又安心的漢方產品。食用一個月後,明顯感受到身體轉變,特別是改善睡眠品質和精神狀態。原來漢方養生可以這麼方便,讓我非常開心!!
Thumbnail
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診候》中有言:「醫有三品,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何謂醫病、何謂醫人,又何謂醫國?本集的《人生善敗學》邀請到台南市奇美醫學中心實證醫學暨醫療政策中心主任及心臟科醫師廖家德,來分享他如何從一個對未來漠然的大學生,成為對台灣醫學有著巨大貢獻的指標人物。
Thumbnail
很多人聽到我帶孩子去看中醫,無非是質疑小孩那麼小能吃中藥?或是中醫的療效緩慢,應該是平時調養身體用,或是對於中醫的了解僅限於跌打損傷抑或是針灸,其實我個人親身的體驗是即便是感冒,吃中藥的效果比西藥還來得快,而且停藥後也比較不會症狀復發,也因為感受過中醫的功力,於是對於了解中醫的理論及知識也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