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7|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北約因普丁復活

    Image crédit : OTAN
    Image crédit : OTAN

    「世界安全已進入一個新時代。專制政權,如俄羅斯和中國,將公開挑戰我們安全之根基,試圖全部重新定義國際秩序,我們和平與繁榮的依靠。」-北約官方報告

    【簡介】

    法國最多人讀的報紙-《世界報》(Le Monde),於五月 13 日刊登近四千字「北約因普丁復活」報導,以研究之嚴謹,不同於俄、中大文宣機器,與網路以訛傳訛資訊。特此解讀全文,並整合《世界報》戰爭爆發以來,兩個月半之觀點,歡迎指教,敬請分享。

    【解讀】

    北約從「腦死」到「復活」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l’OTAN)從蘇聯解體、美蘇冷戰結束,因為「缺乏敵人」,近年來不斷被質疑存在價值,如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即直言北約「已廢」(obsolète),並羞辱其他成員國,當面要求會費,並持續削減美軍駐歐兵力;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更大膽宣布北約「腦死」(mort cérébrale),計畫建立北約之外之歐洲軍隊,即遭川普斷然拒絕,美法關係一度緊張。
    然而一切紛爭,於今年二月27日俄羅斯總統之「特別軍事行動」,一夕之間煙消霧散。普丁以二十萬大軍進軍烏克蘭,成為二次大戰後,歐洲最大戰爭,不僅即刻造成國際地緣政治數十年未有之大震盪,更讓北約「瞬間復活」。若普丁以北約擴張,作為侵略烏克蘭藉口,其戰略目標適得其反,芬蘭與瑞典,正因為普丁發動戰爭,放棄長期中立國地位,正式宣佈加入北約程序。
    克里姆林宮對其夢魘-「北約擴張」,立即作出反應,不僅立即中斷供應芬蘭電力,更宣布加強波羅的海核武威攝,普丁本人並於今天(五月16日)對兩國提出正式警告,加入北約將有「嚴重後果」。
    俄國和北約的關係,並不永遠是如此劍拔弩張,尤其於蘇聯解體後幾年,兩者交情之深,甚至已經談及「俄國加入北約」,特在此爬梳北約與俄羅斯於後冷戰時期的愛恨情仇。

    俄國一度計畫加入北約
    北約至今成立已六十三年,其原始目的,為防範蘇聯為首共產勢力向西侵略歐洲民主國家,作為共同防禦組織,以其公約第五條,任何一國遭受攻擊,即視同所有公約成員遭受攻擊。然因於1991年蘇聯解體、華沙公約組織解散,北約失去其主要敵人。
    北約於蘇聯解體後,目標從原本對抗俄羅斯,一度轉變成「與俄國合作,共謀和平」。早於解體前一年,俄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葉爾欽(Boris Eltsine),亟欲建立「從溫哥華到海嵾威的新安全體系」,更正式宣佈:「俄羅斯加入北約,為長期的政治計畫。」
    整個九十年代,為北約與俄國的「蜜月期」,如於1997年開花結果,簽訂合作條約,共謀「長久內部和平」。北約以加入俄國之可能奇蹟前景,開始擴張至前華沙公約組織國家,如1990年,東德因為兩德統一加入,1999年,波蘭、匈牙利、捷克三國加入,波羅的海三小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與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更於2004加入。
    然而,一切和平計畫,因為一個人,得到徹底轉變。弗拉迪米爾·普丁,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前蘇聯情報局中校,取代瓦解蘇聯帝國的葉爾欽,登上克里姆林宮王位,成為俄羅斯總統。

    普丁五日打垮喬治亞
    喬治亞和烏克蘭,成為北約和普丁決裂的引爆點。2008年四月,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北約會議,德國首相梅克爾(Angela Merkel)聯合法國總統薩科吉(Nicolas Sarkozy),反對喬治亞和烏克蘭加入北約,因為兩國「不夠穩定」,被認為法德勢力範圍與莫斯科勢力範圍的政治協商,更被批評為法德兩國對普丁的重大讓步。四個月後,俄羅斯的坦克,進軍喬治亞。
    與當今的烏克蘭戰爭藉口,同出一轍,喬治亞之俄裔人口區於俄國支持下,武裝叛變,被政府軍回擊,讓普丁以「保護俄羅斯人」為藉口,以四萬大軍進軍喬治亞。五天之內,喬治亞政府軍崩潰。普丁於是成立兩個俄裔共和國當作傀儡,掌握喬治亞20 %領土。
    普丁政權之最深沉夢魘,為其勢力範圍前蘇聯國家,如喬治亞和烏克蘭,之歐洲化與民主化,普丁先侵略喬治亞,殺雞儆猴,然後食髓知味,於2014年基輔歐洲廣場民主運動,成功推翻親俄總統之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姿,武力併吞克里米亞半島,並武裝支援烏東兩個叛變親俄魁儡共和國,造成超過一萬四千人死亡之內戰。許多研究者認為,北約對這兩國的「模糊戰略」,導致兩國被俄國侵略得逞。
    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國與國關係,本由國際條約維持,如於1994年簽訂之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mémorandum de Budapest),即以烏克蘭去核武為條件,俄國、美國和英國共同「尊重烏克蘭獨立、主權和既有領土範圍」,除非「合理自我防衛」。這個「安全保障」被普丁踐踏兩次,第一次為2014年,因烏克蘭民主運動,併吞克里米亞半島,第二次為2022年以保護俄羅斯人被「種族滅絕」之名,宣告「烏克蘭不是國家,而是列寧的創造物」,進軍基輔,執行「去納粹化」。

    北約新目標-防範俄羅斯與中國的「新帝國主義」
    普丁政權侵略烏克蘭,讓北約找到新的「存在理由」-對抗「新帝國主義」(néo-impérialisme)擴張侵略,主要重點不僅在於普丁對前蘇聯國家之虎視眈眈,如喬治亞、烏克蘭、摩爾多瓦,甚至中亞的哈薩克共和國,更在中國崛起的民族主義野心。
    北約於普丁意圖閃電進軍,於基輔進行斬首行動,整個頓然甦醒。三十年來,北約的駐歐美軍,已經從超過三十萬人,降至2020年的六萬四千人,降幅近五倍,然烏克蘭戰爭不到一個月,美國已在東歐重新佈署至少一萬兩千名美軍。另一個重大轉變,可能在於北約成員,土耳其,本與其他成員國有所衝突,然在烏克蘭戰爭開始,大膽立即決定,對俄國軍艦封鎖博斯普魯斯和達達尼爾海峽,也就是封鎖俄軍從地中海到黑海的要道。然而立場時常曖昧、搖擺的土耳其,卻在今天(五月16日)宣佈反對芬蘭與瑞典加入北約,讓北約擴張增加變數。
    除了俄羅斯試圖恢復蘇聯領土榮光的擴張野心,北約另一個重大的安全威脅,卻是千里之外的中國。若無烏克蘭戰爭,美國的戰略重點已從東歐防範俄國,轉至亞太區域,防範中國擴張野心,使得中國野心牽制,也成為北約安全問題。
    將於今年六月底舉行的馬德里北約高峰會,「中國威脅」,將是討論名單上的重點。北約官方報告指出:「世界安全已進入一個新時代,專制政權,如俄羅斯和中國,將公開挑戰我們安全之根基,試圖全部重新定義國際秩序,我們和平與繁榮的依靠。」
    法國《世界報》於烏克蘭戰爭以來,將普丁、習近平於戰前共同宣稱「無止境友誼」,比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之歷史意義,更提出〈中俄軸心〉新概念成形,即是二十一世紀專制政權,試圖逾越國際法、顛覆國際組織、重新定義國際秩序,從肺炎疫情隱瞞、蔓延全球,到發動烏克蘭侵略戰爭,中、俄專制政權可說當今世界安全最大挑戰。

    【延伸閱讀】

    於烏克蘭戰爭爆發兩個月以來,個人有幸於第一時間,主動整理、分析、翻譯 37 篇重要媒體報導,將繼續為大家服務,敬請支持,歡迎分享。四大主題如下:

    1. 俄羅斯民主自由,作為根本問題:

    2. 專制國家「中俄軸心」:

    3. 菁英階層語言操縱:

    4. 如何以文學對抗侵略:

    【原文連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陳潔曜,北藝大電影碩士,巴黎第七大學電影研究博士,研究過程獲兩屆世安美學獎。創作曾獲文化部優良劇本、台北市電影委員會劇本獎與自由文學獎,曾入選柏林影展電影新秀營。 現為獨立研究者、自由撰稿者、法文翻譯。(本站【任何引用】需提及研究者、譯者,敬請尊重獨立研究,感謝!)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