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講的成長並不是指本質上、能力上的增進,而是規模上的不斷成長。把這樣成長當成目標而不是手段,背後沒有更高遠的目的,很容易忘記當時的初衷、以及希望達成的目標在哪裡。
四、企業社會責任 最後一個「看起來像是」崇高信念的企業理念可能相當常見:企業社會責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 簡稱CSR )。
在許多全球知名的消費用產品品牌的官網都不難見到,現在哪個國際品牌好像如果不跟著一起喊著追求環保、地球永續性發展之類的標語,就不上道一樣。
不單純追求企業本身利潤,同時也回饋社會,舉辦募款活動、捐贈物資給偏遠地區、注重環境保護和資源再利用等,這類慈善的事務本身當然立意良善、也值得讚揚,實際上也是有他人受益。但是為什麼它仍然不會是本書所講的崇高的理念呢?
因為有很多外人難以得知的但書。例如,萬一整個公司幾萬名員工都在高壓、專制的環境下工作呢?
萬一這間公司實際上做的事情,做的只是「看起來」像是盡到了對社會的回饋,透過特定的輔導機構的服務好交出可以見得了人的報告,以對環保及人權團體交差,但其實還在逼迫供應商去掩蓋他們汙染環境、讓員工超時工作才得以即時交貨的事實呢?
企業社會責任這類議題原本的出發點當然是立意良善,但會有一個問題就是:通常實際的執行交付情形,並沒有真正把「實際在企業內部工作的員工們」涵蓋在這個議題本應服務的範圍之內。
也許會有人對這點不是很服氣,但通常去詢問一下實際在那些企業裡、或是他們上游供應商裡工作的員工們,問他們平時每天的工時、以及日常工作上所遭受的壓力是來自於哪些方面居多,通常可以看出端倪。
在座的各位如果任職的公司曾經承接過國際消費品牌的量產訂單,又經手過國際工廠的人事相關業務的話,相信對這種檯面下的實際情形是心有戚戚焉。
這樣的話,企業社會責任就淪為巧立一個高大上的名目,實際上又是一個有限賽局的目標:「做公關」而已。
那是把「對他人的服務」當成裝飾品,而不是審視自己信念的試金石。
這樣的話,不管一個企業做了再多的企業社會責任,也抵消不掉這家企業過度專注有限目標的事實。
以上所列的這些理念,用意並不是在說它們是比較不好或是有害的,只是說它們是在參與有限賽局裡時會有的理念。
在無限賽局裡,我們另外有所追求。
而且也不見得說提出這些理念的領導者沒有無限思維的胸懷,有可能只是遣詞用字上不太精確而已。
像是「去支持某一方」與「去對抗另一方」,乍看之下是一樣的意思,但不僅是語義上的不同,抱持著這樣不同的出發點之時,你會發現你看待問題的觀點和角度也會不一樣。
有限與無限賽局的思維,就在於「看待整個局的觀點和角度的不同」。
與可敬的對手競合
在無限賽局裡隨時會有新玩家進入賽場。而每當有新玩家加入,賽局就會改變。不見得每個玩家都會變成你的夥伴,他們也有可能會站在你的對立面。
競爭對手的存在,是無可避免的系統性因素。當市場上、賽局裡有資源、有利益,就會吸引要來拿這些資源和利益的人。
然而,當你具有了無限賽局的思維之後,你肯定會體認到「對手」跟真正意義上的「敵人」是兩回事。
並不是有限賽局裡那種零和遊戲、你輸我贏、二元性的勝負觀,也並不是只有別人的出局才能代表你的勝利。在無限賽局裡,大家可以一起出色,不只是雙贏更是多贏。
對手不是非擊敗不可的對象,而是幫助我們變得更好的人。過於熱衷於擊敗對手,不但會導致自己的精力疲乏,還會扼殺創新能力。
當你保持著開放的心胸,賽局中的任何人都可以是你的「可敬的對手」。這樣的對手用不著是個道德高尚的人,你更不用著去喜歡他、也不用著同意他每個觀點,你只需要去學習他身上值得我們學習的優勢和能力。
舉例而言,像是女子網壇兩位名將艾芙特(Chris Evert Lloyd)和娜拉提洛娃(Martina Navratilova)之間亦敵亦友的競合態度。儘管在球場這樣的有限賽局裡,她們彼此都不會輕易把勝利拱手讓給對方,但是比賽一結束她們都彼此視對方為促使自己不斷進步的良師益友。對方的存在、對方的優點,督促然她們彼此變成更好的選手、更好的人。
就很像是我們從小看到大的熱血少年漫畫裡,七龍珠裡的達爾之於悟空、灌籃高手裡的流川楓之於櫻木花道、火影忍者的佐助之於鳴人那樣,主角總是有這樣一位的好對手,彼此看彼此也許嘴巴上說的不是那麼回事,但旁人和我們讀者看起來,他們根本就是鐵到不行的好基友 好朋友。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世界上最可怕的是比你聰明的人,比你更努力」。這句話背後的思維,就是預設了雙方所參與的賽局裡只會有一個勝利者,只能拚個優勝劣敗。
下次當再遇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們要先分析一下現在是什麼樣的一個情況,是不是這個局裡真的只有這麼二元的勝負觀點?
如同前面所說的,競爭對手的存在是系統性的因素。就算你有辦法鏟除了一個對手,肯定也在日後會出現其他的對手。還不如承認這樣的現實存在,深層地思考該如何面對。
努力是當然要做的,但是在這之前要去思考,你可以做的是否真的只有壓倒對手、鏟除對方、或者是不斷地投入低效甚至無效努力等選項?
至少在無限賽局裡,有這麼樣的一個人存在,我們應該高興都來不及了。難道就沒有跟他一起良性競爭,甚至合作互惠的選項嗎?
建立值得信任的團隊
當你有了一個崇高的信念,不論是你本身發起的或是加入其他人的,它就會自然而成為了一份邀請函。而值得被信任、而且願意相信這個理念的同伴,就會被邀請進來。
因為人類有趨吉避兇的自我保護本能,為了避開危險,我們會尋找可以感覺到安全感的棲身之所,而這樣的地方通常在值得信任的人的身邊。
那麼,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要如何被建立起來?可以想見威脅利誘、高壓逼迫當然不是理想方式,尤其在無限賽局裡。
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無人強迫、無人期待的情況之下,你仍然依據你的價值觀和信念,堅持做正確的事情。用實際的行為向別人述說:你這個人值得被信任。
當然這一點很難,尤其是在現實社會的職場上。在充滿權謀的組織裡工作,實際上我們遇到的情形通常會是什麼?
例如:功勞被人搶去、過錯被人栽贓、菜鳥被老鳥輕視和操弄、踩著別人或被人踩著往上爬。「做工作要學會保護自己」這一點相信是許多人進入社會沒多久之後,被迫學習到的無奈,只是我們同時會稱之為成熟。
但,真的要說那些人們很壞、很可惡嗎?畢竟出了社會之後,一切的一切都攸關於生存。我心中的一部分是這麼理解這回事:「環境使然」。
有限思維的領導者容易為了促進組織內部發展,便於向下管理,容易評量各個部門績效,而設計出來的是組織內部門之間相互競爭、彼此制衡的環境。出發點也許是有自私的層面,卻也不全然是惡意。但其代價就是為了在競爭中勝出,工作者實際做的是違反信任的事情。
畢竟績效可以被量化衡量,而信任很難。
一個組織如何建立信任?也許只有一個聽來很八股的答案:文化。
而組織的文化要怎麼來?一句話:上行下效。一個組織領導人本身的行事風格和思維,有很高機率影響整個組織的文化。
書中舉了一個案例,描述美國海軍陸戰隊如何訓練預備軍官們的領導能力。他們會讓預備軍官們四個人分成一組,來進行各式障礙賽。例如,規定所有小組在有限的時間之內,只用三塊大小不同的木板,想辦法讓所有組員和軍需用品通過一個水坑。
在這個過程之中,他們會評量這些受試者的各項能力,例如多快掌握並分析狀況、確定優先順序、分配任務、跟隨領導、執行能力等。而在這樣的測驗裡讓人覺得很有趣的一點就是,「是否成功突破障礙」本身並不在評量的範圍之內。評量表本身甚至沒有可以勾選「是否完成障礙」的框框。
也就是說,他們選拔和訓練領導者的重點在「投入」,而不在達成目標本身。他們察覺到一點:成功與否本身並不是決定領導者本身是好是壞的因素,展現領導力才是。
決定領導者是否是否好壞的關鍵,在於他的整體行為本身,而不是結果。在無限賽局裡的領導者要能夠意識到,他要負責的不是結果,而是「對結果負責的人」。
祟高的理念,才能吸引值得信任的團隊。而好的領導者再加上這樣的信任的團隊,才能打造出「解決問題」、而非「隱藏問題**」**的文化。
在有著這樣文化的團隊,工作者才能安心地讓遭遇到的問題向上呈報、請求協助。我們都期待上級聽完我們的會報之後,對我們說這麼一句:
你遇到了問題,但你不是問題。
我們都冀望能在這樣值得信任的組織團隊裡與人共事。
擁有崇高的理念時,在關鍵時刻下的作為
然而,世界總是充滿著不確定性。不確定性本身是個中性的概念,它無關好壞,只是對各種不同立場的人而言,有些不確定性叫做「機運」、有些則被稱為「風險」。
愈是在各種變因和要素交錯作用的賽局裡,風險愈是無法預料到何時會降臨,只能預期它總之會發生。
也許會存在著那麼樣一個攸關生死存亡的關鏮時刻,必須要殺掉舊有的自己,才會有活路。
然而,對於一個有願景的無限思維者而言,這裡所謂的「攸關生死」,不見得一定是「組織本身」的生死,也有可能是「信念」的生死。
尤其是一間企業在已經成熟的階段,更有機會面臨這樣的情景。那是個跟草創時期所面對到的,會是截然不同的挑戰。
在這麼一個情景之下,也許是因為科技的變革、也許是因為看到一個新的契機,無限思維的領導者看得出來當下他必須做出抉擇。他要選擇保持原有的商業模式、多年來累積的基礎,還是用另一種方式來維特當初那個理念和初衷。
書中舉了賈伯斯當年研發麥金塔電腦的例子。1979年,賈伯斯和旗下主管們參觀全錄公司〈Xerox〉,發現他們在研發 GUI 介面〈註〉,為之震撼。這時他的腦海裡已經開始描繪了一個嶄新的時代,那是任何人都可以很輕易地操作電腦、掌握它超乎人類數萬倍的計算能力,讓個人也有機會與企業競爭的新時代。
〈註: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例如桌面、視窗、按鈕等有各種圖示化、直觀式的近代化電腦操作方式。當時不比現在,電腦操作需要學習 DOS 指令輸入,非一般人可以輕易跨過去的門檻。〉
回去之後,他試圖說服公司放棄目前已經投入數百萬美金正在研發中的另一個項目,來全力投入這項劃時代的技術研發。當然他受到很大的阻力,有主管跟他分析利弊得失,認為此舉可能讓公司破產。
為了力排眾議、凝聚共識,賈伯斯這麼回答:
「如果我們不先推翻自己,以後就等著別人來推翻我們」
數年後,麥金塔電腦問世,這是世間第一個讓沒受過專業訓練的一般人也可以輕易使用的個人電腦。此舉領先微軟的 Windows 2.0 問世之前四年。
這樣一個振奮人心的故事,當然仔細探討的話是有事後諸葛之嫌。因為如果這之中有任何難以預期的其他變數,今天這個故事的結局也很有可能變成賈伯斯此舉真的弄垮了蘋果電腦這家公司,讓我們根本聽都沒聽過他的名字,今天的科技界則是另外一個樣貌。
只是說,在那麼樣的一個關鍵時刻,以無限賽局的角度而言,如果是我們,我們該怎麼選擇?目前的商業基礎,還是當時那個崇高的理念?還是說,有另一種可以兩全的選擇?
這些都是可以思考的。就算思考不出確切的答案,也應該思考這樣的思維視角。
當然,包含賈伯斯在內,所有曾經做過這樣變革的領導者們,都有一個共通的前提:他們之前的信念和願景都曾經達到過。
再怎麼樣,他們都不處在馬斯洛需求層級的較為下層的階段。若是公司草創時期,或是個人溫飽都有問題的人生階段,當然毫無疑問的你該選擇的就是可以讓自己存活下來的選項。活著才有辦法推動你的理念。
還有要注意一點的就是,這樣的攸關存亡的應變,並不是說要你隨時看到什麼新穎的玩意,就像是貓看到閃閃發生的東西一樣一股腦地衝向前去,完全不考慮與原本事業的基礎和信念的關係脈絡,以及組織成員是否都同意進行這樣的變革。
舉個我曾聽過的案例:一個傳產公司請了一位行銷總監,他向公司股東會時跟老闆提案說要導入區塊鍊和加密貨幣技術。作法就是把目前消費者可用來折抵購物款項時的會員點數,改名成「○○幣」。因為消費者在使用這些點數時需要登入會員,所以就是〝加密貨幣〞。此時老闆聽了龍心大悅,直說公司真是請了一位好人才。
不要像這種老闆一樣。
無限賽局裡的領導需要勇氣
最後我還是要說,這一切的一切,並沒有很容易。光有崇高的信念還不夠,你還需要勇氣。
當你開始了或加入了一個崇高的理念,也許就會有一群夥伴、一個團隊仰賴著你的領導。
你會發現最重要的不是日常性的經營業務,也不僅僅是發號司令,而是「看清楚並且守護那個願景」。
你未必是最聰明的那個人,但必須是看得最遠也最清楚的那個人,你必須看把那座冰山潛藏在水面下的其他部位漸漸地看得更清楚。當那一刻到來,你才能把守護著的薪火傳承給你以外的人、代代傳承下去。
然後在某些時候,你會面臨一些考驗、取捨、和權衡。
什麼樣的權衡呢?通常不外乎是「財務指標 VS 團隊意志 」的權衡,以及「信念 VS 利益 」的權衡。
關於「財務指標與團隊意志之間的權衡」,書中舉了美國航空為例。
當美國航空與旗下機師和空服員簽了為期五年的合約之後,使得他們的薪水成為同業中最高水準。但一年之後其他的航空公司改制,平均薪資變得比美國航空的員工們高上 5~8%。
此時難免會讓美國航空的機師與空服員覺得沮喪和不平,用陰謀論的角度來猜想公司是不是老早就知道其他同業會加薪,所以搶先用比較低的薪水把大家綁著五年?
照理來說,約簽都簽了,美國航空高層有權不做去做任何後續動作。但是,這次美國航空的高層們認為「這不是我們的作風、我們不是這樣答應大家的」,於是主動把員工們的薪水加到跟其他同業一樣水準,此舉造成了九億美元的超額支出。
這是個會讓華爾街股東們厭惡的決定。原本大家預計美國航空的股價會因此下跌,然而讓人意外的是,僅是經過兩周左右的走低之後,股價反而開始反彈上揚,最終還比原來的股價上漲了 20%。
這個案例打破了華爾街的許多有限思維者當時對美國航空此舉的預期,證實了對於員工的投資和回饋就長期而言,不僅限於員工本身,也會讓所有人因此受益。
有關「信念與利益之間的權衡」,書中舉了另外一個美國大型連鎖藥房 CVS 停售香菸的故事做為案例。
CVS 的祟高理念:「幫助人們變得更健康」向來掛在他們的總部大廳上。然而看到這個標語時,這樣一個小小的疑問偶爾還是會有人忍不住順口而出:「可是我們店裡有賣香菸耶…?」
在美國每年死於肺癌等起因於抽菸的疾病的人數,比起愛滋病、毒品、交通事故、槍支的人數加起來還多。當然藥房裡販賣香菸並不違法、也不算違反道德,更不能因此認定 CVS 就該為那些抽菸造成的社會性損失負責。
在沒有任何來自社會輿論與消費者訴求的情形之下,CVS 為了貫徹公司的理念,決定全面性於旗下所有店舖停售香菸。
關於這個看似自廢武功的決策,一開始大家都不看好,也預期 CVS 的股價會下跌。但結果反而跟美國航空的案例類似,股價在經歷很小的跌幅之後沒多久後就回彈上漲,八個月後甚至漲到宣布停售香菸前的兩倍,出乎許多人的意料之外。
原因當然有很多,其中包括了當他們做出這樣的決定之後,原本不認同 CVS 的供應商們轉為支持這項決定而與之交易,使得 CVS 店內陳列的產品線更為豐富。同時這樣的決定也吸引到更多認同這樣號召的消費者,也讓原本的客戶群變得更加忠誠。
在以上這兩個案例裡,我們都不難想見主事者在推動那些就現在的角度看起來是明智決定的當下,所承受的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有多大。因為現實社會裡大部分的人都是被有限賽局中的衡量指標所追著跑,例如股價、業績、市佔率、股東會等。在做出那些決定的當下,難免會有許多聲音告訴他們不可輕忽這些指標,以及之後可能會帶來的風險。
在現實社會裡,我們很容易就以為我們的價值就等於同我們在有限賽局裡的表現 。
這就是為什麼在無限賽局裡需要勇氣,尤其是在無限賽局裡的團隊領導,你要抵抗不僅是那些外在壓力,也許要與自己的內心無數次天人交戰,不斷地質問自己:「這樣做真的值得嗎?」。
最需要勇氣的是,去提升你看待世界的角度與維度,來看清真正的願景,做出短期之內也許會讓你很痛苦的前瞻性決定。
當我們承認我們並不全知全能、手上並沒有一切問題的答案,同時還記得我們所擁有的:值得信任的團隊、與崇高的理念之時,我們自然能夠表現出身為領導者應有的勇氣。屆時我們自然會知道該怎麼做。
結語
現實的情形就是,你會發現你的身邊充斥了有限思維,以及用這樣的思維為根基的策略、來進行整個賽局的人。
你可能會覺得,這本書所宣揚的一切都很吸引人,但是不切實際,因為你從來都沒有待過以這樣崇高的理念為依歸的組織或團隊,身邊也幾乎從來沒有過有這樣無限思維的人。就算真的有這樣的團隊、這樣的理念、這樣的人存在,你認為你不見得有那種機緣遇得到。
是啊!光是需要擁有無限思維,都需要相當機緣和勇氣。這本書也並沒有告訴你這一切會很簡單。
那…我們真的需要擁有這樣的思維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審視一下另一個問題:「是什麼樣的因素會影響一個人的人生成就?」
這個主題可以另外展開很長很深入的討論,而篇幅有限,在此就簡單約略出結論吧!我認為答案是「環境、運氣、自我思考」。
前兩項你幾乎沒有辦法控制,你唯一能控制的只有最後一項。
當你有了更好的思維,連帶著會影響你的行動和方針,進一步地影響你的人生。
擁有無限思維,並不等於是無視於賽局本身的框架,而是看到了框架以外的事物。
當然這並不代表著一定能夠導致你想要的結果,也不保證一定可以成功。沒有人可以保證你任何事情。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思維會讓你看到更多可能性。
那麼,要如何改變自己的思維,來擁抱這些無限?
有些人是在他人生的旅途中有那麼一個契機,經歷了一段徹底改變他的三觀的體驗,此後看世界的角度豁然開朗。
那麼要擁有無限思維,只能被動地等待機緣嗎?
也不見得,你也可以主動一點,去尋找可啟發我們的信念,去結識擁有這樣超脫心懷的人。
這樣的人不需要近在你身邊,你也可以使用非同時性地的方法與這樣的人溝通,這種方法一直都存在著,那就是「閱讀」 。
尋找具有相當高度認知維度與世界觀的作者,去閱讀他們所寫下的文字,這就等於是跟他們處在不同的時空之下,跟他們學習、對話,一窺其思維的奧妙與端倪,與自己原有的想法碰撞,看看有什麼樣的火花產生,然後擁抱它。
回顧整本書,會讓我想起《攻殼機動隊》女主角草薙素子的那句發人深省的名言:『網路是無限寬廣』。
不證自明的是:
人生是無限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