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方式轉個彎,不一定要體罰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Justine拍攝
朋友問:「妳打過小孩嗎?」 我說:「只有一次女兒用手打我的臉,我打了她一下掌心,還有罰站3分鐘外,我未曾嚴厲的處罰過她。雖然只有體罰一次,但我內疚很久。」(我想那時應該壓力很大,否則應該可以避免這樣的狀況發生)
我很幸運有位貼心的女兒,妮妮常常會跟我分享同學間的事,有一天她說:「我隔壁的同學今天考完試哭了。」她放慢語氣又說:「我同學的媽媽說考不好不讓她回家,要讓她睡外面‧」我聽了好心疼,心想為何要讓孩子感到恐懼?! 為何處罰不能有創意一點?我罰女兒抱我多一點、我罰女兒看三國志漫畫書、我罰女兒聽弟子規15遍、我罰女兒親我10下..。女兒很幸福,在射手爸和水瓶媽充滿自由的家庭中長大。

體罰也許對一些孩子很有用,但對個性內向又循規蹈矩的孩子來說,鼓勵與讚美會比體罰來得有效,我也是從小一路被體罰長大,成績少一分就要被老師打一下,我常常成績都考不好,每天被打數十下是常有的事,但被打完之後成績也不見得好轉,反而自尊心越來越薄弱。
妮妮是位很循規蹈矩的摩羯座小孩,我得找出適合管教她的方式,因為我的規則千變萬化,然後很快的自己也忘了自己訂下的規則。(因為水瓶媽媽無法生活在規範)記得有一次,我跟她說動作快一點(動作慢是她最讓我傷腦筋的事),我說:「只要到10點還不睡覺,就要像童年外婆管教我的方式,將妳的書包丟出去喔!」(但我到現在還是不明白我媽,不睡覺跟丟書包有時麼關聯?)
我一邊以開玩笑的語氣說:「再不快一點睡,書包已經走到門口的喔!」「再不快一點睡,現在書包已經走到客廳了喔!」起初,她會緊張動作加快。慢慢的過沒幾天,水瓶媽媽率先玩膩,忘了有這一個規定,妮妮慢慢地應該也看出媽媽的弱點,配合演出幾天,我只好再想新花招。

後來,我想不出新花招,改成只看妮妮的優點,放大她的優點,加油添醋的讚美與鼓勵,反而她的速度變快,自信心大增,做什麼事都有加成作用。
avatar-img
51會員
476內容數
畫繪本是一種情緒抒發,或是對至愛的一份思念,透過圖文抒發與弔祭,原來創作繪本是一種心靈療癒。 而繪本創作成了自我療癒的方式,慢慢發現,原來好多人都有自己的傷痛,只是運用不同的方式療傷, 繪本畫著畫著,在分享的過程中居然落淚了,這是一種抒發吧? 強忍著讓淚水落下的當時,創作的圖文卻偷偷的出賣了我的心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太陽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而「慈悲與感恩」, 是我此刻想傳承給女兒的, 製作此影片留下女兒的快樂童年, 並為迎接女兒的燦爛未來做準備, 希望她能深深感受我們對她的愛。
用手指著番薯人的下方問:「那這個是什麼呢?」 妮妮不加思索地說:「那是爸比的尾巴...」 我腦子想:「爸比的尾巴....,爸比的尾巴....。」 我忍住不敢笑出來,覺得今天就到此為止, 是的,爸比真的有尾巴,哈哈~XD
再不久她就要進入國中了,剪短了的頭髮,像剪斷了那一份稚氣,我很想固執的將明日阻隔,我想霸道的不讓她長大,怎會有母親不讓自己的孩子長大呢? 我在恐懼什麼?我在擔憂什麼?很多事情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我想保留的只是一份屬於我的眷念。
二至三歲兒童的作品是最純真, 最單純的, 沒有一點雜質, 完全出至她自身的想像, 所以最珍貴, 也最值得珍藏。 【妮言妮語畫童年】─兩歲的畫作 作品名稱: 《像貓咪的爸比與抱著妮妮的媽咪》 孩子的想像總是天馬行空, 創作沒有原因也沒有想很多, 直覺地動手把她所看到的外相畫出, 沒有細部的描繪,
其實,難捨的是記憶中與女兒相處的那段童年時光。 其實,難捨的是怕面對再次剪斷臍帶的感傷。 其實,難捨的是與女兒的那份專屬感。 其實,我很想自私的不讓她長大。
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不用學習也不用等待靈感, 隨手就能創作,而這也是畢卡索花了許多時間想要學習的畫法。
而「慈悲與感恩」, 是我此刻想傳承給女兒的, 製作此影片留下女兒的快樂童年, 並為迎接女兒的燦爛未來做準備, 希望她能深深感受我們對她的愛。
用手指著番薯人的下方問:「那這個是什麼呢?」 妮妮不加思索地說:「那是爸比的尾巴...」 我腦子想:「爸比的尾巴....,爸比的尾巴....。」 我忍住不敢笑出來,覺得今天就到此為止, 是的,爸比真的有尾巴,哈哈~XD
再不久她就要進入國中了,剪短了的頭髮,像剪斷了那一份稚氣,我很想固執的將明日阻隔,我想霸道的不讓她長大,怎會有母親不讓自己的孩子長大呢? 我在恐懼什麼?我在擔憂什麼?很多事情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我想保留的只是一份屬於我的眷念。
二至三歲兒童的作品是最純真, 最單純的, 沒有一點雜質, 完全出至她自身的想像, 所以最珍貴, 也最值得珍藏。 【妮言妮語畫童年】─兩歲的畫作 作品名稱: 《像貓咪的爸比與抱著妮妮的媽咪》 孩子的想像總是天馬行空, 創作沒有原因也沒有想很多, 直覺地動手把她所看到的外相畫出, 沒有細部的描繪,
其實,難捨的是記憶中與女兒相處的那段童年時光。 其實,難捨的是怕面對再次剪斷臍帶的感傷。 其實,難捨的是與女兒的那份專屬感。 其實,我很想自私的不讓她長大。
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不用學習也不用等待靈感, 隨手就能創作,而這也是畢卡索花了許多時間想要學習的畫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終於在倒數第二天晚上 她媽媽才和我說 她大女兒在上學期某天晚上念了一篇自己寫的文章給她聽 內容是,她準備好如何自殺了 跳樓死相太慘, 所以她已經開始作計畫要如何蒐集安眠藥,如何美美的死去....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小女兒讀高三時,班上有一位同學,因為努力複習功課,沒時間陪她弟弟玩,卻被父親毆打了很多次。還撂下了一句話:讀書很偉大嗎? 因為臨近考期,小孩也滿十八歲了,我沒時間去跑行政司法程序。所以就讓女兒把她同學帶來社區的圖書室,有時候太晚了,我們就開車載她回家。 有次小朋友突然問我,是不是有點歧視她家?我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讓孩子打回來嗎? 還是你幫孩子打回來呢? 說實在的,我真得很想替我婆婆按100個讚。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Thumbnail
在一次的輔導研習中,我向講師(精神科醫師)提出了一個問題: 「 我們應該在孩子犯錯之後,給他什麼處罰才不會傷害到孩子、又能達到處罰的目的? 」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終於在倒數第二天晚上 她媽媽才和我說 她大女兒在上學期某天晚上念了一篇自己寫的文章給她聽 內容是,她準備好如何自殺了 跳樓死相太慘, 所以她已經開始作計畫要如何蒐集安眠藥,如何美美的死去....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小女兒讀高三時,班上有一位同學,因為努力複習功課,沒時間陪她弟弟玩,卻被父親毆打了很多次。還撂下了一句話:讀書很偉大嗎? 因為臨近考期,小孩也滿十八歲了,我沒時間去跑行政司法程序。所以就讓女兒把她同學帶來社區的圖書室,有時候太晚了,我們就開車載她回家。 有次小朋友突然問我,是不是有點歧視她家?我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讓孩子打回來嗎? 還是你幫孩子打回來呢? 說實在的,我真得很想替我婆婆按100個讚。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Thumbnail
在一次的輔導研習中,我向講師(精神科醫師)提出了一個問題: 「 我們應該在孩子犯錯之後,給他什麼處罰才不會傷害到孩子、又能達到處罰的目的? 」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