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吾道一以貫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聰明的人,是否悟道會比較快?未必。
前文講到孔子在課堂上,對著學歷年資最小的曾參,說:「吾道一以貫之」。其實之前,這句話孔子也曾對子貢說過,可惜子貢被他的聰明、被他的知識阻塞,反而無法體悟到孔子的道。
孔子對子貢說:賜啊!你以為我是個博學而強記的人嗎?
子貢回答說:是呀,難道不是嗎?
孔子說:不是的。我是用一個基本的道理,把所學的貫通起來的呀。
什麼叫做「博學強記」?就是指經驗知識層面的學識,也就是「見聞之知」。子貢的資質聰敏,做事充滿自信心,這些優質,做任何事,往往都會事半功倍。他做生意的時候,很能把握市場的走勢。他從政的時候,也是外交的天才。再回頭看看子貢剛進入孔門的時候,覺得孔子的學問也沒什麼;過了一年,覺得孔子的學問也只是跟他差不多;三年之後,子貢才覺得孔子的學問比他好。再者,在《論語》裡面,有好幾處記載到子貢總是要跟其他同學比學識。可見,子貢早期確實驕氣逼人。所以,當子貢問孔子可有一言終身受用,孔子就說「恕」。言下之意,就是要提醒子貢,不要跟人家比。
俗語說:聰明反被聰明誤。子貢恰恰就被他的聰明,成為悟道的障礙。
六祖慧能的故事,大家都聽過。未入佛門之前,他只是個斬柴仔,目不識丁。入了佛門後,都只是在廚房幹粗活,誰知他竟能悟出: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其後,慧能以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開創禪學南宗。
當然,孔子的道,始終都要經過學習思考的,而更重要的,是把學來的道理,付之實踐,身體力行,篤實反省,透過生命的體受,而凝聚成為主體理念——仁道。故而說出「吾道一以貫之」。
南宋大儒陸象山說:「曾子得之以魯,子貢失之以達」。此所謂「參也魯」,而「賜也達」。能夠承傳孔子之道的,並非大師兄的子貢,相對而是小師弟的曾參。當然,從邏輯的謬誤來看,並非說資質魯鈍者,則易悟道;而資質聰敏者,就難悟道。其實,能否悟道,除了學習、思考外,最重要是自家的生命體受;而要體受生命,就必須內省去知,心外無物,把哪些經驗知識倒空,靜觀萬物皆自得,以邁進無知之知。
【原文】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
對曰:「然,非與?」
曰:「非也!予一以貫之。」【衛靈公2】
(寫於2022年4月12日)
下一講:孔子與弟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17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一則《論語》,從字面看,好像沒什麼值得深思的地方。但,要是把這則《論語》放在情景教學上,就可能變成一則有趣的公案。 話說有一次在課堂上,學生都到齊了,孔子突然對其中一個年紀輕輕的學生——曾參說:「參啊!我平日所講的道,雖則千頭萬緒,皆可以用一個理、一個概念、一個中心思想等等來貫通的。」
    今早寫文,提起莊子所描述的「支離疏」的人,他面貌醜陋、形軀怪異;但他心靈平和隨適,既已之,則安之。 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總有許許多多的無奈的,比如:天生醜陋、形軀殘缺,又或因言獲罪,含冤受屈,憂鬱終老…然則,如何撫平這些人生的無奈呢? 究竟如何撫平這些人生的無奈呢? 共勉之。
    用「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來咒罵老人,是相當缺德的;如果用來咒罵年老親人的話,簡直無人性。但,這句話就偏偏出自孔子的口,是不是匪夷所思?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憲問46】 那麼,孔子當時是不是咒罵故友,自行判斷啦!
    樂與憂,是相對的。如果樂與憂是屬於感性的、情緒的,這樂必定是短暫的、是變幻的;相對的,這憂往往是如影隨形,揮之不去的。而且同一件事,是樂是憂,是因人而異的。 然則,怎樣的「樂」才是永恆的呢? 外表寬容,內心欣悅,精神充實,不假外求,自證自足,這種生命的樂,才是永恆的。 再問:如何才能獲得這個樂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為政4】 這則《論語》,過去講過的人相當多,有字面解釋的,有學術疏釋的,深邃通俗,不一而足。筆者嘗試以另一個角度,配合孔子的身世,盡量析述其心路歷程。 孔子的人生自述,有沒有值得借鏡的地方?
    門前哪三顆九里香樹是要剪型的,修剪前與修剪後有啥不一樣? 回應有三種: ①樹就是樹啦,有啥不一樣?閑著沒事幹! ②啊!是有點兒不一樣呀!沒事找事。 ③樹還是樹啊!本來無一物嘛! 朋友,您是哪一種境界呀? (寫於2020年8月18日) 下一講:蘇軾的三重人生境界
    有一則《論語》,從字面看,好像沒什麼值得深思的地方。但,要是把這則《論語》放在情景教學上,就可能變成一則有趣的公案。 話說有一次在課堂上,學生都到齊了,孔子突然對其中一個年紀輕輕的學生——曾參說:「參啊!我平日所講的道,雖則千頭萬緒,皆可以用一個理、一個概念、一個中心思想等等來貫通的。」
    今早寫文,提起莊子所描述的「支離疏」的人,他面貌醜陋、形軀怪異;但他心靈平和隨適,既已之,則安之。 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總有許許多多的無奈的,比如:天生醜陋、形軀殘缺,又或因言獲罪,含冤受屈,憂鬱終老…然則,如何撫平這些人生的無奈呢? 究竟如何撫平這些人生的無奈呢? 共勉之。
    用「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來咒罵老人,是相當缺德的;如果用來咒罵年老親人的話,簡直無人性。但,這句話就偏偏出自孔子的口,是不是匪夷所思?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憲問46】 那麼,孔子當時是不是咒罵故友,自行判斷啦!
    樂與憂,是相對的。如果樂與憂是屬於感性的、情緒的,這樂必定是短暫的、是變幻的;相對的,這憂往往是如影隨形,揮之不去的。而且同一件事,是樂是憂,是因人而異的。 然則,怎樣的「樂」才是永恆的呢? 外表寬容,內心欣悅,精神充實,不假外求,自證自足,這種生命的樂,才是永恆的。 再問:如何才能獲得這個樂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為政4】 這則《論語》,過去講過的人相當多,有字面解釋的,有學術疏釋的,深邃通俗,不一而足。筆者嘗試以另一個角度,配合孔子的身世,盡量析述其心路歷程。 孔子的人生自述,有沒有值得借鏡的地方?
    門前哪三顆九里香樹是要剪型的,修剪前與修剪後有啥不一樣? 回應有三種: ①樹就是樹啦,有啥不一樣?閑著沒事幹! ②啊!是有點兒不一樣呀!沒事找事。 ③樹還是樹啊!本來無一物嘛! 朋友,您是哪一種境界呀? (寫於2020年8月18日) 下一講:蘇軾的三重人生境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這同樣是孔子教學中的經驗之談。天資在中等以上,可以和他談論深奧的學問。如子貢和子夏,『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學而第一),『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八佾第三)。天資在中等以下者,就不可以教他深奧的
    一、「大將」之「信」豈僅是「言必信,行必果」 「孫子兵法」第一篇提示大將的五大條件,第二項就是「信」! 論語子路篇有這樣一段紀載: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貢問孔子「作為知識份子的基本條件」! 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 曰:「宗
    Thumbnail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
    Thumbnail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公冶長第五)。  甯武子,衛國大夫。姓甯名俞,『武』是他的諡號。歷經衛文公到衛成公兩朝,一朝有建樹,一朝碌碌無為。 孔子說:『當國家有道時,甯武子就很睿智。當國家無道時,他就裝糊塗。他的睿
    Thumbnail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
    Thumbnail
    孔子對以往和同時代著名人士多有評價評價。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第五)。  孔圉(yǔ),衛國大夫,『文』是他的諡號,『子』是尊稱。  子貢問,為何給孔圉『文』的諡號。孔子回答,『他
    Thumbnail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公冶長第五)。  子貢說:『我不想別人強加於我,我也不想強加於他人。』孔子說:『賜呀,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子貢的意思是,我不想讓別人不友善,不公正地對待我,欺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Thumbnail
    武道一流高手。孔子2 孔子七十二賢人弟子個個是武道高手。 孔子接連打敗他們。他們方會服孔子乖乖拜師。 最愛打架的是子路。春秋戰國時代戰亂頻仍。武功不高強如何橫行江湖??? 功夫最好的應該是顏回。 不服我。我就打你到服。再以德服人。和你說道。 故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不會把你打到爆。學生也不可這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這同樣是孔子教學中的經驗之談。天資在中等以上,可以和他談論深奧的學問。如子貢和子夏,『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學而第一),『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八佾第三)。天資在中等以下者,就不可以教他深奧的
    一、「大將」之「信」豈僅是「言必信,行必果」 「孫子兵法」第一篇提示大將的五大條件,第二項就是「信」! 論語子路篇有這樣一段紀載: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貢問孔子「作為知識份子的基本條件」! 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 曰:「宗
    Thumbnail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
    Thumbnail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公冶長第五)。  甯武子,衛國大夫。姓甯名俞,『武』是他的諡號。歷經衛文公到衛成公兩朝,一朝有建樹,一朝碌碌無為。 孔子說:『當國家有道時,甯武子就很睿智。當國家無道時,他就裝糊塗。他的睿
    Thumbnail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
    Thumbnail
    孔子對以往和同時代著名人士多有評價評價。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第五)。  孔圉(yǔ),衛國大夫,『文』是他的諡號,『子』是尊稱。  子貢問,為何給孔圉『文』的諡號。孔子回答,『他
    Thumbnail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公冶長第五)。  子貢說:『我不想別人強加於我,我也不想強加於他人。』孔子說:『賜呀,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子貢的意思是,我不想讓別人不友善,不公正地對待我,欺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Thumbnail
    武道一流高手。孔子2 孔子七十二賢人弟子個個是武道高手。 孔子接連打敗他們。他們方會服孔子乖乖拜師。 最愛打架的是子路。春秋戰國時代戰亂頻仍。武功不高強如何橫行江湖??? 功夫最好的應該是顏回。 不服我。我就打你到服。再以德服人。和你說道。 故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不會把你打到爆。學生也不可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