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6|閱讀時間 ‧ 約 14 分鐘

經營MEDIUM四年的後台數據報告

又到一年一次的年度後台數據分析的時候。
去年(三周年)達標自己所設下的KPI:寫一百篇文章月流量破萬追蹤人數過200人之後不久,也就是2021年四月下旬開始,MEDIUM迎來重大的更新,平台上的作者幾乎都遇到滅頂之災,流量可以說是歸零也不為過。
有心人士利用MEDIUM將詐騙、直銷、轉連結等訊息包裝成文章,並透過MEDIUM強大的SEO功能散播,導致許多人受害,且此一行為有失MEDIUM定位寫作平台的初衷與作用。因此MEDIUM決定流量清零,改用人工審核的方式開放個別文章的SEO。
這波改版,MEDIUM再次流失作者群,中文作者也出走一大票人,原先還算熱鬧的臉書社團Medium中文寫作者聯誼會幾乎也變成一攤死水。
許多人重新尋找歸宿,有些人轉到其他寫作平台,像是MattersVocus;有些人選擇回到部落格,像是痞客邦PIXNET;覺得平台不可靠,不想再寄人籬下,因此決定自架網站,像是。
這波MEDIUM出走潮,讓原先在MEDIUM有一批黏著度很高的作者們,被迫轉戰他處,重新尋覓落地深根之處。
所以這一年來,各平台出現的新面孔,其實許多都是在MEDIUM上的老相識了,一種老朋友續前緣不用等到下世紀,直接宴席散場然後隔壁續攤的概念(笑)。
離題了,自己在這一波滅絕恐龍的災難中,也是嚴重受災戶之一。但自己透過平台多棲經營,以及發現一些SEO的眉目後,總算是有力挽狂瀾救回一些流量。
至於詳情為何?接下來的篇幅,就留給我的後台數據吧。

數據資料簡介

數據的收集從2018年3月18日第一篇文章開始,持續到2022年04月03日為止。數據維度根據後台數據可以分成兩部分來說:
  1. MEDIUM整體數據每日的:流量(Views)、閱讀量(Reads)、以及拍手人數(Fans);
  2. 每篇文章整體的:流量(Views)、閱讀量(Reads)、閱讀率(Read Ratio)、拍手人數(Fans)以及拍手次數(Claps)。
以上數據都是用EXCEL做紀錄,以利未來方便做數據分析。呈現方式可以參考下列圖表:
EXCEL記錄方式呈現
EXCEL記錄方式呈現
  • 圖左各項分別為:「每日」的流量(Views)、閱讀量(Reads)、以及拍手人數(Fans)。
  • 圖右各項分別為:「文章整體」的流量(Views)、閱讀量(Reads)、閱讀率(Read Ratio)、拍手人數(Fans)以及拍手次數(Claps)。

MEDIUM整體數據

首先來看後臺數據流量(Views)、閱讀量(Reads)、以及拍手人數(Fans),四年來每個月的數據變化:
經營MEDIUM四年來的後台數據變化
雖然每日數據紀錄到2022年的4月3日,但因為4月尚未過完,因此只算到3月。
由上圖可知,平台高峰期為2020年10月,平台月瀏覽量首次破萬,相對的閱讀率與流量成反比,隨著流量的提升,閱讀率也從初期的6成,來到現在的13%左右,創下經營以來的低點。
可以從看到21年的5–7月,就是平台經營來最低谷的時候,幾乎掉到跟經營初期差不多的情形:
2021年4月下旬開始,忽然驟降的瀏覽量與閱讀量
苦心經營四年,平台說清零就輕零,真的是一聲令下打回原形。跟許多作者一樣,開始思考是要雙棲或多棲平台,甚至轉戰部落格或自架網站。
最後先是決定是轉戰MattersVocus,將過去的文章陸續轉載過去。另一方面,仍將MEDIUM當作首發平台。因為捨不得他簡潔的介面以及方便的編輯器,以及後台數據。
畢竟用了四年,習慣了(老人思維)。
隨著文章逐漸轉載至Matters、Vocus,發現SEO原先搜尋不到的文章,逐漸又出現在Google上,且流量也有微微上揚:
2021年7月下旬開始,瀏覽量與閱讀量回升
因此我假設:是不是只要同樣一篇文章,只要在其他平台轉載,MEDIUM就會判定是正常文章,SEO也會恢復正常?
Vocus當作主要的第二平台。為此,我在方格子開了四個專欄,幾乎一周五篇,將MEDIUM上的文章持續轉載過去:Patrick.Wong
到了九月,平台單日流量總算回到兩百:
2021年9月初,瀏覽量與閱讀量回升
假設「單日流量兩百,一個月下來就能回到六千」。心中的算盤這樣打,因此更加積極將文章轉去方格子以及Matters上,尤其是原先就是流量保障的文章優先轉載,期望盡快重返月流量破萬的光景!
甚至為了讓不同平台的新讀者迅速認識我,學用Google協作平台製作個人主頁,順便整理過往的文章:木村白哉的個人寫作空間。(延伸閱讀:如何用google協作平台建置個人主頁?
成果證明「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寫本文的當下,目前月流量就卡在2K-4K之間排徊:
經營至2022年三月底,月流量僅有2.5K
  1. 可能是我的假設與努力,其實與流量變化一點政相關都沒有;
  2. 可能是MEDIUM逐步審核文章過後放寬SEO,與我的作為完全無關;
  3. 可能是當我在拯救文章的同時,網路上已經有更新的資訊將原先SEO排名給比過。
不論如何,必須要有其他MEDIUM的作者分享其後台數據,根據日期作比對,才會有一個基準與答案,這部份有望有興趣的作者來分享比較。
總而言之,即便流量只剩巔峰時期的四分之一,唯一不便的就是持續筆耕
過程中唯一不變的就是那可憐的「拍手人數」,不論流量還是閱讀量如何波動,仍像隻死魚樣在地平線上不動,偶爾才有點起伏(有波動的時候,通常都是自己去社群上曝光的時候)。
看完四年來的變化以及這一年的流量光復奮鬥史後,我們再來看平台經營至今所累積的整體數據。

後台數據總覽
MEDIUM後台數據總覽
截至2022年4月3日,共寫了145篇文章,平台總流量來到17萬,閱讀量來到3.3萬,換算下來的整體平均閱讀率將近20%。
總拍手人數488人,共拍了3491下,每位拍手的讀者平均拍了7下左右。以拍手人數來看,平均每流量1000,只會有3個人拍手,或是每100個人閱讀文章,僅會有1個人拍手。

文章總量平均分攤
145篇文章平均分攤後的數據
若將後臺數據平均分攤到145篇文章來看,每篇文章各自貢獻1177的流量,閱讀量則為232。平均每篇拍手人數為3人,獲得24下拍手。
其中claps Avg、Views Fans、Reads Fans三者數據與前述數值相同,因此不再贅言探討。

各項數據上的第一名

看完了MEDIUM整體後台的數據後,老樣子來比較各篇文章的總流量(Views)、閱讀量(Reads),以及拍手次數(Fans),來看看各項後臺數據前幾名的分別是哪些文章。

流量排名
總流量排名
都是去年上榜的老相識,其中《該不該念大學?為什麼要讀大學?大學畢業生給高中生的簡易心得談》是流量增加最多的,從去年的14K提升到18K!看來明年的冠軍寶座有望易主。

閱讀量排名
整體以及各項分類的閱讀量,根據文章數量列出前三名(或前五名):
總閱讀量排名
閱讀率排名的部分,發現MEDIUM後臺數據有幾篇文章的閱讀率不合理,以及流量較小的文章有閱讀率變化大易失準的問題,因此列出排名,不代表任何依據,僅給大家看異常值是如何導致排名失真:
總閱讀率排名(異常值導致排名失真)
可以從上表發現幾乎都是生面孔,甚至是小眾文章,其中看到第一名的文章,不論流量還是閱讀量都是100%,這樣的數值太不合理。
其他的有些則是因為流量與閱讀量太小,閱讀率波動變化大,因此閱讀率的排名可信度不高。(推薦文章《懂得做人比做事重要》)

拍手數量排名
MEDIUM不像社群網站的按讚或是網購平台的星級評價,而是使用拍手數當作對文章的肯定。拍手數可以分成三種來看:
  1. 有多少人拍手:後臺數據看到的Fans就是拍手人數;
  2. 文章被拍了幾下:一個人可以在一篇文章拍手1–50下,每篇文章左下方跟文末都可以看到這篇文章的總拍手數;
  3. 每個人拍了幾下:文章末端的拍手數,可以點開來看每位讀者拍了幾下。
首先來看後臺數據–拍手人數的部分:
拍手人數排名
可以發現榜單中滿多熟面孔的文章,只有《淺談人生觀-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是少數幾篇能在流量低,閱讀量也低的情況下,拍手人數卻上榜,表示讀者對文章內容比較有共鳴吧?!
如果以文章被拍手的數量多寡來看,掌聲響起來的前幾名文章如下(由於第六名與第五名只差一個拍手數,因此納入):
拍手總量排名
除了《一場美麗的誤會而假設的議題:如果MEDIUM開始限制免費會員「每個月一般文章的閱讀篇數」》是透過MEDIUM大神光環才在低流量、低閱讀量的情況下上榜外,量大的文章幾乎都是有機流量下慢慢累積出來的拍手數。
如果以「每個人平均拍手數」來看的話,因為拍手人數太少,只要一個人拍個一下平均值就會拉低,跟閱讀率一樣參考性不高,因此就不再列出排名。

結論

感謝看到此處的各位,應該看的眼睛都累了。恭喜!就快結束了(終於)。這邊趕快做個總結。
透過這次分析,對於目前經營MEDIUM遇到的況狀有些了解:
  1. 不論流量跟閱讀量四年來如何變化,拍手人數還是處於個位數,必須考量該如何「在對的平台」曝光「打對」受眾。在享受流量與閱讀量成長的紅利之時,粉絲與拍手人數也必須等比例成長,才是所謂「健康的成長」。
  2. 一位讀者拍手可以拍1–50下,自己整體平均只有7下左右,因為不知道其它MEDIUM作者平均獲得的每位平均拍手數為多少,因此自己先假設以及格分數六成來說,跟六成拍30下的低標相比,差距實在甚大。
  3. MEDIUM整體文章的流量與閱讀量,雖然可以攤到每篇文章看「平均」貢獻度,實際上還是擺脫不了20–80法則。雖然內文沒有完整呈現,但是不論整體還是各別分類,80%的流量與閱讀量,都是來自前20%的文章所貢獻
寫作至今,也有讀者建議可以將文章開專欄分類,評估再三後,決定先採「多平台」的方式分散曝光自己的文章。若想根據分類來看文章,可以點閱我在方格子經營的頁面:Patrick.Wong
逐漸將MEDIUM的文章轉移到性質相近的平台上,這不表示我已經放棄MEDIUM,目前MEDIUM會繼續保持這樣的亂中有序,以及當作文章首發的第一站,確保讀者能看到熱騰騰的首發文章。

結語

可能是我打錯受眾,也可能是我敘述數據的方式有問題,也可能是這種類型的文章本來就只屬於小眾市場,也可能是這種跟作者切身相關的數據,讀者不懂也興趣缺缺。
所以寫這種數據分析的文章(去年寫了20篇機車產業書據相關文章),對我來說可是吃力不討好,花費許多心血、時間跟腦細胞,要收集、整理與分析數據,有時還要補上視覺化的練習紀錄,重點是這類文章對於流量、閱讀量的貢獻度幾乎是零。
這類的文章,我打從一開始就不指望能帶來多少流量與閱讀量,主要都是用來記錄自己的成長過程
另外,關於自己在MEDIUM寫的文章不去積極曝光,是因為自己寫的主題多元,暫時也沒開專欄去分類,因此擔心讀者每次閱讀的文章內容太跳,所以在曝光上也很謹慎。
另一個不去積極曝光的理由,像是澳洲打工的文章佔了4成多了比例,但我很確定寫到一定的程度後,未來就不會繼續寫下去。因此與其將文章放到相關的社團、網站去曝光,我擔心這群期待澳洲文章的讀者,會因為我後續寫了跟澳洲毫無關聯的文章而感到失望。
因為上述以及其它考量,個人認為在個人品牌形象尚未確定之前,太早打品牌也不見得是好事。所以本身也採取相對保守的方式,把這階段叫做「打底」,先累積自己的作品,當作是在整理自己的觀點以及思緒,未來真的要做其他規劃的時候就不怕沒素材。(延伸閱讀:慢慢來,進步得快:我從英文讀書會上獲得的啟發
知道自己想去的方向在哪裡,就不用怕迷失自我。 一步一腳印,慢慢前進便是。
所以現階段,即便我的MEDIUM流量不高、讀者不多,只要有讀者不吝給予鼓勵與支持,就讓我有堅持寫作下去的理由。
最後,也感謝看到最後的你。
有緣人,我們,下篇文章見。

後記

最近工作、生活、愛情三頭燒,又忙又累,文章拖稿一延再延。機車、共享機車、工作心得、個人觀點等、經營NFT苦心談…一直放在草稿區紋風不動。
有時間與機會的話,再來寫自己堅持留在MEDIUM的原因,以及分享Matters以及方格字的使用心得。
在新文章之前,就先看我過往的文章解解渴吧!

延伸閱讀

私心推薦的文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Patrick.Wo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