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從學習中逃走?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十年前,親子天下引佐藤學的話,「為什麼孩子從學習中逃走?」以及「對多數的孩子而言,學校已經變成體驗失敗與挫折的場所。」。前兩天看到臉友的文字說到,某高中的學生考完試就高興地把書丟掉,同樣的狀況也在我家裡發生過不只一次。
經過教改與108課綱,有改變嗎? 我一直正面地期待著,但是也還在失望中。
人是天生就會好奇與有學習力的,既然如此為甚麼會從學習中逃跑?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沒有人天生就喜歡學習與工作的,假如學習只是為了考試升學,工作只是為了賺取溫飽。
畢竟學習與工作都或多或少帶著辛苦。
我本來以為多數人是可以用想像來理解事情以及善於抽象性思考的,所以一直以為是我跟別人比較不一樣,我是個手拙卻非得經過操作才可以理解的,小時常常把家裡的東西拆開卻組不回來,後來才知道這是所謂操作型學習者。經過多年的學習,我也可以抽象思考,但這是經由操作與唸書,長年後才培養出來的。
也許教育界有著與我一樣的誤解,我們常常是讓學生讀了一大堆書本的東西後,伴隨著使用考試(不管是哪一種,即使是現在的素養題)來檢驗學習成果,但是卻沒有以之操作過關聯事物,操作型的人因為比較無法抽象思考,如果記性很好,還可以勉強用背的(我就是這種),記性不好的就充滿挫折了,難怪要逃走。
但是當了教授的我已經忘了當初自己是怎麼從那種學習情境爬過來了,一直到看到我自己的孩子的學習過程才讓我明白過來,可是時間有點晚了,他們已經長大了,已經被那樣的學習情境輾壓過無數次了。
他們也從學習中逃跑了,也是在考試之後就忙不迭地想要把書本給拋掉。
D選擇念五專,勉強自己讀資工,即使學校的教學狀況也不是都有搭配操作,但是比例上多很多,慢慢地她開始拾起對學習的欲望,例如不再懼怕數學,會自己上網找資料,最近的網頁設計一度讓她很崩潰,但是幫她找到一位家教從實作入門,一周後,看到自己的網頁算是漂漂亮亮地呈現出來時,她開心地對我說,
"原來很多事不是我不喜歡,當我真的能做出了一點東西時我才知道我並不是真的討厭它!"
我問,"苦嗎?"
她說,"既然是學習,總要吃點苦,但是不要不明不白地吃苦,那樣誰受不了!"
現在D願意耐著性子聽我講解,昨晚,三個多小時,講的是RLC電路的阻抗計算以及輸入輸出計算,那是過去前所未見的。她也可以耐著性子用兩三個小時寫一份程式作業。
如今J也走上D過去的老路,只是不知道她能不能從那樣的狀態走出來!!??
一個孩子假如會想從學習中逃跑,任憑你有多少的資源都沒辦法!
我從事偏鄉的教學很久,帶出幾個不錯的孩子,時而在臉書上大放厥詞,好像很懂教育。旁人如果用DJ的學習狀況與成績來檢視,恐怕我的文字一點也無法說服人,其實,我確實是遇過多次這樣的質疑的。也許可以用自己的孩子不能自己教來當藉口吧!
很多事都要經歷過才知道問題所在,可惜人生無法重來,我多麼希望我可以提早五年十年從事孩子的教育,讓我的經驗可以用在DJ的身上。
這是個不同秉性的孩子需要施以不同方式的教學的時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跟人的緣分很是奇妙。 直到孫老師今年到了成大,我們才有機會比較近距離接觸。孫老師與師母約了我到台南的住處,讓我有機會講講我的研究,也問問我在從事的非營利組織, 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 Program the World Association ,我們怎麼幫助弱勢的孩子一路從國小到大學的過程。
我慢慢可以理解這些考上台成清交的學生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比例感到迷惘,迷失,甚至是試圖自殺。 學生為什麼會迷惘?為什麼會失去動力?長官推動的改革只是觸媒與提供動機,最終還是有賴各系的所有老師一起動起來才行。 因為,我們雖是研究學者,但更重要的,我們是老師。 「照片取自網路」
「小時的遭遇影響一個人的,不只是心理,還有身體,學位再高,職位再高等等,恐懼往往是勝過理智的。」 這是書裏的眾多故事的其中之一。 他們說到離婚,然後是哪個孩子要跟誰。父親說要姊姊,母親說要哥哥,講到自己時,父母親誰也不要他,都要推給對方。 他覺得,跟春嬌吵架,只要不說話,春嬌就不會離開他。
我原以為所有人都跟我一樣從小就知道自己長大後想幹什麼, 「開音響店賣自己設計的器材!」 所以我很少問我的朋友他們以後想做什麼,當老師以後的一段時間裡我也很少問我的學生他們以後想做什麼。 你也許會問,國高中不是有性向測驗了嗎?不是有安排到職場去參觀了嗎?甚至還有短期的實習了嗎? 「照片取自網路」
「小時的遭遇影響一個人的,不只是心理,還有身體,學位再高,職位再高等等,恐懼往往是勝過理智的。」 這是書裏的眾多故事的其中之一。 他們說到離婚,然後是哪個孩子要跟誰。父親說要姊姊,母親說要哥哥,講到自己時,父母親誰也不要他,都要推給對方。 他覺得,跟春嬌吵架,只要不說話,春嬌就不會離開他。
我不是特教背景,但是不管是哪一位特教專家,如果不是家裡有特殊生,很難體會那種糾結。 昨天我與賴老師的討論,賴老師說, 「又有哪一個人是完全沒有身心障礙的呢?」 「一個文明社會是要盡力讓每一個人滿足其內在對自己的渴望,證明自己是有用的!」 【以下是人稱仙女老師的余懷瑾老師的親身經歷】
人跟人的緣分很是奇妙。 直到孫老師今年到了成大,我們才有機會比較近距離接觸。孫老師與師母約了我到台南的住處,讓我有機會講講我的研究,也問問我在從事的非營利組織, 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 Program the World Association ,我們怎麼幫助弱勢的孩子一路從國小到大學的過程。
我慢慢可以理解這些考上台成清交的學生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比例感到迷惘,迷失,甚至是試圖自殺。 學生為什麼會迷惘?為什麼會失去動力?長官推動的改革只是觸媒與提供動機,最終還是有賴各系的所有老師一起動起來才行。 因為,我們雖是研究學者,但更重要的,我們是老師。 「照片取自網路」
「小時的遭遇影響一個人的,不只是心理,還有身體,學位再高,職位再高等等,恐懼往往是勝過理智的。」 這是書裏的眾多故事的其中之一。 他們說到離婚,然後是哪個孩子要跟誰。父親說要姊姊,母親說要哥哥,講到自己時,父母親誰也不要他,都要推給對方。 他覺得,跟春嬌吵架,只要不說話,春嬌就不會離開他。
我原以為所有人都跟我一樣從小就知道自己長大後想幹什麼, 「開音響店賣自己設計的器材!」 所以我很少問我的朋友他們以後想做什麼,當老師以後的一段時間裡我也很少問我的學生他們以後想做什麼。 你也許會問,國高中不是有性向測驗了嗎?不是有安排到職場去參觀了嗎?甚至還有短期的實習了嗎? 「照片取自網路」
「小時的遭遇影響一個人的,不只是心理,還有身體,學位再高,職位再高等等,恐懼往往是勝過理智的。」 這是書裏的眾多故事的其中之一。 他們說到離婚,然後是哪個孩子要跟誰。父親說要姊姊,母親說要哥哥,講到自己時,父母親誰也不要他,都要推給對方。 他覺得,跟春嬌吵架,只要不說話,春嬌就不會離開他。
我不是特教背景,但是不管是哪一位特教專家,如果不是家裡有特殊生,很難體會那種糾結。 昨天我與賴老師的討論,賴老師說, 「又有哪一個人是完全沒有身心障礙的呢?」 「一個文明社會是要盡力讓每一個人滿足其內在對自己的渴望,證明自己是有用的!」 【以下是人稱仙女老師的余懷瑾老師的親身經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常常會碰到一些家長比較急著想讓孩子「超前學習」 以前我的孩子在上海念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有同班同學的家長熱心地詢問我是否要讓孩子一起去上奧數課程 我當時就婉拒了對方的好意,對於學習,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扼殺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揠苗助長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
離開工程師的工作之後,我轉往兒童程式教育的跑道,這份工作將我原有的程式技能結合上我所關心與有興趣的兒童教育,轉換跑道的路上並不輕鬆,不論是工作方式或心境的調整,在克服的路上都是學習。 我很幸運用最快速的方式接觸到不同年齡層的學生,第一個班級就是18個中班孩子只能用慘烈來形容每堂課的準備與挫敗,當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上學的目的與意義,並提供了個人的學習心得以及傳承給下一代的教育理念。
Thumbnail
內田樹  2008 麥田出版社 分類:論說--理論  作者以消費主義對教育的影響,解析現代日本年輕人不想學習、不想工作的原因。本書主要內容是作者2005年在Top Management Coffee講座中的演講稿。   重要字句: 逃避學習:日本九零年代以來學
Thumbnail
有些家長強烈要求孩子走自己走過的路,每天向孩子灌輸自己當年如何認真讀書取得好成績繼而出人頭地,然後要求孩子照方抓藥,努力讀書。面對成績不如預期的孩子,他們完全無法理解,自問當年環境更惡劣也做得到,為什麼讓孩子享用最好的資源,成績卻無法提升?他們認定孩子不夠努力,完全無視孩子的本質和興趣,堅持將自己的
Thumbnail
最近又到了補習班的忙季,應該說,每年過完年後到五月中都是,這段時間補習班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國三生會考衝刺上,還夾雜著各年級的第一、二次段考,中間如果有人事異動、或是學生的狀態起伏不定,那老師們便會心力交瘁,這也是我每年過完年後都會消失在網路上一段時間的原因。 每到這個時間點,一定會有少數幾個
Thumbnail
【 讀書,是因為想學,還是因為不得不學?】 是什麼時候,讓我們開始失去對學科的好奇心?取而代之的,是被灌輸的責任與義務「請做好學生的本分」或「完了,昨天沒唸書,今天一定考不好,我真爛。」這些責任與義務讓許多孩子失去對學習的好奇心,不斷陷入罪惡感、拖延與自我懷疑的循環。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每個人生來都對學習充滿熱情,好奇心驅使我們去探索新事物。你還記得小時候對世界的那種好奇和興奮嗎?但有時候,隨著我們長大,那種學習的火花好像慢慢消失了。這常常是因為我們陷入了一種「固定型思維」。這種思維讓我們覺得能力是天生的,改變不了,遇到困難就容易氣餒,甚至放棄。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因為職業的關係,我常常會碰到一些家長比較急著想讓孩子「超前學習」 以前我的孩子在上海念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有同班同學的家長熱心地詢問我是否要讓孩子一起去上奧數課程 我當時就婉拒了對方的好意,對於學習,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扼殺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揠苗助長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
離開工程師的工作之後,我轉往兒童程式教育的跑道,這份工作將我原有的程式技能結合上我所關心與有興趣的兒童教育,轉換跑道的路上並不輕鬆,不論是工作方式或心境的調整,在克服的路上都是學習。 我很幸運用最快速的方式接觸到不同年齡層的學生,第一個班級就是18個中班孩子只能用慘烈來形容每堂課的準備與挫敗,當然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上學的目的與意義,並提供了個人的學習心得以及傳承給下一代的教育理念。
Thumbnail
內田樹  2008 麥田出版社 分類:論說--理論  作者以消費主義對教育的影響,解析現代日本年輕人不想學習、不想工作的原因。本書主要內容是作者2005年在Top Management Coffee講座中的演講稿。   重要字句: 逃避學習:日本九零年代以來學
Thumbnail
有些家長強烈要求孩子走自己走過的路,每天向孩子灌輸自己當年如何認真讀書取得好成績繼而出人頭地,然後要求孩子照方抓藥,努力讀書。面對成績不如預期的孩子,他們完全無法理解,自問當年環境更惡劣也做得到,為什麼讓孩子享用最好的資源,成績卻無法提升?他們認定孩子不夠努力,完全無視孩子的本質和興趣,堅持將自己的
Thumbnail
最近又到了補習班的忙季,應該說,每年過完年後到五月中都是,這段時間補習班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國三生會考衝刺上,還夾雜著各年級的第一、二次段考,中間如果有人事異動、或是學生的狀態起伏不定,那老師們便會心力交瘁,這也是我每年過完年後都會消失在網路上一段時間的原因。 每到這個時間點,一定會有少數幾個
Thumbnail
【 讀書,是因為想學,還是因為不得不學?】 是什麼時候,讓我們開始失去對學科的好奇心?取而代之的,是被灌輸的責任與義務「請做好學生的本分」或「完了,昨天沒唸書,今天一定考不好,我真爛。」這些責任與義務讓許多孩子失去對學習的好奇心,不斷陷入罪惡感、拖延與自我懷疑的循環。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每個人生來都對學習充滿熱情,好奇心驅使我們去探索新事物。你還記得小時候對世界的那種好奇和興奮嗎?但有時候,隨著我們長大,那種學習的火花好像慢慢消失了。這常常是因為我們陷入了一種「固定型思維」。這種思維讓我們覺得能力是天生的,改變不了,遇到困難就容易氣餒,甚至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