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8.28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曰:
「教化之大,莫先道德禮義。
住持人尊道德,則學者尚恭敬。行禮義,則學者恥貪競。
住持有失容之慢,則學者有淩暴之弊。住持有動色之諍,則學者有攻鬪之禍。
先聖知於未然,遂選明哲之士,主于叢林,使人具瞻不喻而化。
故石頭①馬祖道化盛行之時,英傑之士出。
威儀柔嘉,雍雍肅肅。發言舉令,瞬目揚眉,
皆可以為後世之範模,宜其然矣。」
《與死心書》
【注釋】
① 石頭:唐朝・石頭希遷禪師 ,又稱無際大師 。廣東高要 人,俗姓陳 。生而聰敏。曾禮六祖惠能 、青原行思 為師。得青原行思禪師 之印可。天寶 初年,居衡山南寺 ,結庵坐禪於寺東石臺上,大揚宗風,世稱石頭和尚 。自稱其法門不論禪定精進,只須了達佛之知見,即是「即心即佛」;心佛眾生,菩提煩惱,名異體一。懷讓禪師 等皆推重之。時江西 以馬祖道一禪師 為主,湖南 以石頭希遷禪師 為主,四方學徒多輻湊於二師之門。唐・貞元 六年(709)十二月示寂,世壽九十一。著有《參同契》、《草庵歌》各一篇行世。
【演蓮法師譯文】
高菴善悟禪師 說:
「凡要行教化,首先自己要以道德正心,以禮義修身。
住持的人能尊崇道德,學者自然也會尊崇道德,而且心懷恭敬。住持的人能遵行禮義,學者當然也會遵行禮義,而且以貪得無厭為可恥。
假如住持沒有寬容的雅量,懷有輕慢於人的態度,那麼學者就會產生欺淩橫暴的毛病。住持的人要是不莊重、沒有涵養,常常動容變色與人諍論,那麼學者就必有可能造成互相攻鬪的災禍。
古德有先見之明,為防患於未然,所以選拔高明賢哲的人住持叢林,使學人瞻仰到他的崇高品德,不用多說什麼,就能使愚頑的人得到感化。
就像以前石頭希遷 和馬祖道一 兩位禪師,當道法教化盛行的時候,造就出一大批品學兼優的傑出人物,他們的威儀是那樣的柔和嘉美、端嚴肅穆。
無論發一言或舉一令,乃至每一種表情動作,都可以作為後世學者的楷模。有超世絕倫的明師,自然有出類拔萃的賢徒,這是理所當然的啊!
良因贊曰:
如 高菴禪師 所說:
「住持有失容之慢,則學者有淩暴之弊。
住持有動色之諍,則學者有攻鬪之禍」;
固然天下住持者,當將此語置之心首;
一切學佛之人,不也亦當如是思惟?
別人如何對待自己,往往就像鏡子的投影,
從中可以看出,不管如何矯飾,人心最終還是互相感應的。
因此儒家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反求諸己」;
怎可修出世道者,反不及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