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講記 20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各位請翻到講義第十五面。
戊三、「重舉徳勝」。
來說明受持十大願王殊勝的功德,我們看到經文:
「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能夠受持十大願王的話,則具有經文所說的三種自利跟利他的功德。前二種是自利的功德,第三種是利他的功德。第一個自利的功德就是「所有行願皆得成就」,即這個菩薩所有的行願都能夠成就,那是為什麼呢?
從事相上來說,十大願王就包括一切菩薩的行願,所以能夠修十大願王的話,在一念當中所有菩薩的行願都能成就;就理上來說,當以普賢行願力來修十大願王的時候,觀察能修、所修一切無非法界,入於實相觀,一行當中具足一切行。
因此,在一個「禮敬諸佛」當中就具足十大願王,乃至「普皆回向」諸行,乃至法界諸行,一行當中就具足一切行。因為每一行的這個體,每種行文的這個體是全體真如,而真如遍滿整個法界,所以每一行的體遍滿法界
就像夢境的譬喻,夢境當中的小到一隻螞蟻,大到一座山,它只是外表上的差別,但是它的本質是什麼?是能夠做夢的心,即能夠做夢的夢心的全體,不是一部分,是夢心的全體。因此可以說夢心遍滿整個虛空、整個法界。
所以小到一隻螞蟻、大到一座大山,其本質也是遍滿整個虛空;你也遍滿虛空,我也遍滿虛空。所以表像上看起來一隻小螞蟻跟一座大山沒有關係,但就本質來說,彼此是互相含攝在一起。所以當你悟到這個理,依著這個理來修的時候,一行就能夠含攝法界諸行,因而所有的行願皆得成就。以上是第一個自利的功德。
第二個自利的功德是「所獲福聚無量無邊」,即福德之聚是無量無邊的,就是說我們真正在法上用功的話,得到的福報其實是很大的,並不是一定要去放生,或者去做慈善事業福報才大,其實是不一定的。你看像古德,比如印光大師,他也沒有去做什麼慈善事業,但是印祖的福報絕對是大的,他影響力遍滿在民國時代遍滿整個中國,乃至影響到現在的我們。
印光大師就只是在普陀山住山三十年,閱藏;然後後來又到靈巖山寺,大部分的時間也都是在用功,但是因為他用功跟法相應,或者說跟法性相應,自性本具的福德就被開顯出來了,所以「所獲福聚無量無邊」。所以我們想要迅速累積福報的話,福德力還是要從修行上去得來
當然透過放生、透過幫助貧窮人,可以幫助我們生起福報,這也是對的。布施可以讓我們生起福報,那是因為我們在布施、在慈悲利益眾生的時候,貪瞋癡的心能夠被調伏,所以我們自性本具的福德聚就能被開顯出來。修行就是這個道理,是直接透過修行的力量把自性本具的福聚開顯出來,因此能夠跟法相應的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以上這二個是自利的功德。
第三個是利他的功德,即「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若能夠受持行願品的話,有普賢行願力的加持,這個時候就能夠具足大的威德及大的智慧,因而能夠拔濟煩惱大苦海當中的一切眾生,而且使他們往生極樂世界。
比如想度化身旁的家人、朋友,我們都知道這個不容易,這牽扯到個人的福德、智慧、善巧各方面的力量,所以只有依普賢行願力去實修,實修之後才能成就廣大的資糧。有資糧才能夠真正廣度眾生,而且讓他們相信一切世間難信之法的淨土法門,而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所以受持普賢行願的話,可以成就廣大的資糧而能夠自利利他。
好,以上的「丙初、長行文」介紹完了,長行文就是透過論文分析的方式深入了解。
接著丙二、「偈頌」。
偈頌大多數是屬於重頌,重頌就是說把前面長行文的要義,通過頌文的方式重覆地宣說,所以稱之為重頌。為什麼要重頌呢?在《華嚴疏鈔》裡面舉出四點的理由:
第一個理由,就是讓後來的人也能夠聽聞前面沒有聽聞到的道理,這個就是重頌。好比說第二期參加佛七的人,沒有聽到前面長行文裡面對十大願王的講解,在聽到後面重頌的時候,就能夠大概知道十大願王的內容。所以這是為了讓後來的人也能夠了解而重頌。
第二個理由,如果先前在長行文的地方沒有開悟的話,通過重頌也有可能在頌文當中開悟。所以這個是第二次的宣說,但第二次宣說,如果又再重新說一遍,大家會覺得煩,所以這時候改成頌文的方式來宣說。
第三個理由,長行文有時候太長,有的人沒有辦法掌握重點,若以偈頌的方式來總攝長行文的要義,使眾生容易了解。待會看到頌文我們就會知道,透過頌文就能夠攝受要義,所以這個重頌也可以說是一種攝頌。
第四個理由,就是方便受持。因為文句較短,而且頌文讀起來就像是在讀詩一樣,文字優美而且還有韻律,讀起來就是比較容易,也容易背誦下來,因而能夠依教觀心。所以文字簡短優美,方便我們受持,像在觀修的時候,我們往往會用到頌文,依著頌文來觀修。所以重頌有這四點意思。接著請看到經文: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宣此義,普觀十方而說偈言。」
「重頌」就是重新宣說前面的義理。「普觀」是觀察十方眾生的根性而說底下的這個偈頌。正頌分為三段:
第一段、頌正示普因。
普因就是這十種,十大願王的因。
先看到庚一、「頌禮敬諸佛」。
身業的禮拜、意業的恭敬稱為「禮敬諸佛」。我們在進入頌文之前,先將前面的禮敬諸佛再回憶一下,禮敬諸佛有事相的有相行,有理上的無相行。「有相行」就是剛開始初學的時候,以一禮一,我們自身禮拜阿彌陀佛,禮拜觀音菩薩,一個身禮拜一尊佛,這樣子的以一來禮拜一。在禮拜之前我們會觀想歸依境,像我們早上第一支香的時候,都會聽懺公上人引導的觀想:阿彌陀佛金身八尺放金光…等等的;像我們拜八十八佛之前,也是一樣觀想一下歸依境。
目前只是說中間的佛像,不必想八十八尊佛,不必要想那麼廣,因為想那麼廣,心反而容易耗散掉。你就想一尊佛代表八十八佛,觀想歸依境;甚至在拜的時候不只是觀想,前面也要放尊佛像,看著佛像來接受我們的禮拜。因為你看著佛像,如對目前,你就想:「佛的法身真實顯現在眼前」,這個時候就能夠幫助我們生起虔誠恭敬的心,這是「觀想歸依境」。
再來,是求佛力的加持。禮拜在剛開始的時候一禮一,然後再來一禮多,或者多禮一,乃至多禮多,這樣的觀想,這些都是有相行。
再來,十大願王的每一個願王從禮敬諸佛開始,後面都會說「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我們上次有提到:「修禮敬諸佛,怎麼同時又稱讚如來、廣修供養,乃至普皆回向呢?」事實上是「心念」,就是你在禮佛的時候,加上智慧力的觀照,剛開始的時候可能純粹為了懺悔業障而禮,純粹為了修歸依而禮,慢慢的智慧力量越來越強,當夠強大的時候,你在禮拜當中就能夠具足十大願王的內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請看到辛二、「別明淨土果」。 往生淨土的功德。《行願品》最後面誦文的地方會講到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此處先講淨土的功德。 「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請再看到壬二、「別明勝果」。 接著第二個癸二、亦士用果。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經文中說明除了「滅除五無間罪」,還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即惑、業、苦三障的病。比如四大不調的病,有業障病、有冤業病。所有的病,如果醫生醫不好的,吃藥也好不了的,你誦《行願品》就可以滅除「世間身心的病」,即身的病跟心的病。 壬一、增上果 壬二、等流果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請再看到 戊二、「顯餘眾行德」。 指修行其它眾行。即除了聽聞「一經於耳」之外,其他眾行之德。 再看到己初、「總明法行略說功德」。 「法行」是受持這個法之行,即受持的方法。這個地方的「略說」,主要就是大略地說明今生破惡的功能、除障的功能,大致上是這樣子。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各位請翻到講義第十三面,下面倒數第二行的地方。 請看到戊四、「結益令知」。 我們前面幾堂課已經把十大願王的內容介紹完畢了,這個地方就是總結受持的利益。 第一個、「則能成熟一切眾生」。 第二個、「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寅四、「結示令知」。 「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接著請看到庚十、「釋普皆迴向」。 接著是癸二、「發心代苦」。 接著請看到辛三、「總結」。 接著看到戊四、「結益令知」。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壬二、「徵釋」。 徵釋就是透過問答來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我們行菩薩道必須要這麼做?不做不可以嗎? 「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接著底下「正合法」。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請看到辛二、「別明淨土果」。 往生淨土的功德。《行願品》最後面誦文的地方會講到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此處先講淨土的功德。 「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請再看到壬二、「別明勝果」。 接著第二個癸二、亦士用果。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經文中說明除了「滅除五無間罪」,還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即惑、業、苦三障的病。比如四大不調的病,有業障病、有冤業病。所有的病,如果醫生醫不好的,吃藥也好不了的,你誦《行願品》就可以滅除「世間身心的病」,即身的病跟心的病。 壬一、增上果 壬二、等流果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請再看到 戊二、「顯餘眾行德」。 指修行其它眾行。即除了聽聞「一經於耳」之外,其他眾行之德。 再看到己初、「總明法行略說功德」。 「法行」是受持這個法之行,即受持的方法。這個地方的「略說」,主要就是大略地說明今生破惡的功能、除障的功能,大致上是這樣子。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各位請翻到講義第十三面,下面倒數第二行的地方。 請看到戊四、「結益令知」。 我們前面幾堂課已經把十大願王的內容介紹完畢了,這個地方就是總結受持的利益。 第一個、「則能成熟一切眾生」。 第二個、「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寅四、「結示令知」。 「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接著請看到庚十、「釋普皆迴向」。 接著是癸二、「發心代苦」。 接著請看到辛三、「總結」。 接著看到戊四、「結益令知」。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壬二、「徵釋」。 徵釋就是透過問答來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我們行菩薩道必須要這麼做?不做不可以嗎? 「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接著底下「正合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文章摘要】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常念南無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如來心咒 持誦及憶念 阿彌陀佛之功德利益 觀音山 金剛乘六大本尊心咒──「轉經輪牆」建設計畫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佛所散發的佛光遍照十方剎土,其光明的亮度絲毫未減,也沒有任何的光能比佛光更明亮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普賢菩薩在因地修行時,廣發十大願,作為自己修行的目標,最終解脫證悟,成為後世所有學佛行者的典範。其中的『廣修供養』願是非常值得我們細細探討,了解之後再去行持。因為末法時代,眾生普遍福薄障重,導致種種善行窒礙難行,若能讓行者自身有一些福慧資糧,那在上求解脫道的過程中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囑託 虛空藏菩薩,假使有人能夠讀誦、思惟《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虛空藏菩薩要負責守護他們,讓他們得到利益、得到安樂。讀誦此經可以獲得各種功德利益,第一個利益是「一切財位令無損乏」,讓受持本經者不受財產的損失。佛陀知道眾生喜愛錢財,除了保護錢財不受損失,還包含未得到的錢財也可以得到。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這四個字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這是自性本體的音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天親菩薩造的這部《往生論》,是要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文章摘要】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常念南無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如來心咒 持誦及憶念 阿彌陀佛之功德利益 觀音山 金剛乘六大本尊心咒──「轉經輪牆」建設計畫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佛所散發的佛光遍照十方剎土,其光明的亮度絲毫未減,也沒有任何的光能比佛光更明亮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普賢菩薩在因地修行時,廣發十大願,作為自己修行的目標,最終解脫證悟,成為後世所有學佛行者的典範。其中的『廣修供養』願是非常值得我們細細探討,了解之後再去行持。因為末法時代,眾生普遍福薄障重,導致種種善行窒礙難行,若能讓行者自身有一些福慧資糧,那在上求解脫道的過程中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囑託 虛空藏菩薩,假使有人能夠讀誦、思惟《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虛空藏菩薩要負責守護他們,讓他們得到利益、得到安樂。讀誦此經可以獲得各種功德利益,第一個利益是「一切財位令無損乏」,讓受持本經者不受財產的損失。佛陀知道眾生喜愛錢財,除了保護錢財不受損失,還包含未得到的錢財也可以得到。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這四個字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這是自性本體的音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天親菩薩造的這部《往生論》,是要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