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南京安魂曲|戰爭的後遺症不能只是健忘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圖說:美國籍華裔作家哈金,作品小說多以中國為題材
中學時期教科書傳授的刻板條文,囫圇吞棗、死背硬記,不求歷史緣由,只問考試成績,生活只有上學放學,放假與死黨鬼混;慘綠少年豈懂戰亂之苦,南韓是友,日寇為敵,中共稱匪;而今眼花中年旁觀時代遽變,南韓競逐,日本似友,中國崛起。
四十餘年前,在即將成年的時日,放學回家後看著電視螢幕的新聞報導,北京天安門的血腥鎮壓六四事件,坦克車隊前站著阻擋去路的無名勇者,戰車欲轉向此名勇者亦同步轉,面對死亡的無懼之心令人敬佩,這一張黑白照片發布後震驚國際,經過多年後仍是歷史報導的焦點。
後來再經過許多年,透過短篇小說《光天化日》《新郎》《好兵》我認識了旅美的中國作家哈金,不過也因為他的文字描述農村的生活面貌太過於真實,導致他的作品被列為中國的禁書,諷刺的是他卻獲得美國文壇不少的獎項肯定。
閱讀完這本有中國版《辛德勒的名單》美稱的哈金小說,透過金陵女子學院校長的美籍傳教士明妮.魏特林的角色,身為基督徒她,無私守護保衛前來避難無助的中國婦孺,為了張羅戰爭中越來越困難的生活,不停地出面與日軍斡旋,即便竭心盡力辛勞奔走,仍有人不辨是非於背後非議。戰爭環境下人性顯露出的本色考驗可見一斑。
故事結構上採慣常風格敘述情節,小人物刻畫細緻,這本得到美國國家書卷獎的長篇小說,喚起從歷史課本讀到1937年發生南京大屠殺的慘酷血腥,猶記電視播放的各種歷史影像片段;搭配書中細膩的內容陳述,身處淪陷區的居民走不掉、離不開,溫飽與安全竟然是件奢求掙扎的事⋯
為了生存,人們通常是健忘的,
但歷史應該被如實記錄下來。
恐懼不是生存的方式……
死亡不過是生命的一個階段罷了,
我們沒有什麼值得恐懼的。
書籍出版的同一年2011年,當時張藝謀導演拍攝戰爭電影《金陵十三釵》(The Flowers Of War),也同時推出嚴歌苓的同名小說改編的作品。這個意外的巧合卻也讓南京大屠殺的事件獲得各方再次關注。
世事難料亦難追,鄉音無改鬢毛催,願 逝者安息,怨者安寧,來者安心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NOWA 50+ 的風景】的粉專與我互動唷!
avatar-img
22.7K會員
439內容數
任職的公司遭逢變故,忽如其來的變化不只是生活作息,年過五十的人生階段碰到這個意外,除了幫自己加油打氣外,同時告訴自己向「茶葉蛋」學習,蛋殼表面越多紋路的越好,經由裂縫才能越入味,口感也會更好吃。如同職場人生一樣,當見識越廣歷練越多,每個燙手山芋的修練,都是路上無限美好的風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OWA 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書封底節錄的父子對話,兒子對爸爸發問:「你覺得人生中最常碰到的四件事?」兒子的答案居然是「選擇、困難、失敗、猶豫」,文字看來簡單但是意蘊深遠,究竟作者是怎樣和兒子《聊聊》,能讓小學年紀的他有這樣的體悟?
這位享譽國際的法國插畫家,雖然他的童年過的悲慘晦暗,成名之前生活困頓不堪,但他的作品題材溫暖良善,線條簡單,描寫小人物的生活日常,就像你我周遭隨處可見之人。敏銳的觀察能力或許來自不順遂的人生,有趣的畫風傳達戲而不謔的人生觀,看過他的作品很難無不會心一笑。
這本北歐犯罪小說《黃金鳥籠》對於情節推展的描述,充滿了視覺感的畫面,縝密迂迴的劇情設計,故事層次的節奏掌握,以多條跨越時空的敘事線鋪陳,不同時期出場的人物角色細膩塑造,如同身歷其境的性愛場面肢體動作描繪,反映內心矛盾煎熬掙扎的恨意段落,不僅豐富後續劇情的可讀性,更讓人手不釋卷
他的演藝成績分別在台灣的電影、電視和舞台劇三個領域都有精湛演出的作品,更於《2100全民亂講》、《全民大悶鍋》現場直播的節目中,讓大家看見他模仿、詼諧的功力,這本書描述他的演藝心路歷程,靠著敏銳的觀察力自學下苦功,從細節著手,由實練進步,而從小青蛙蛻變成今日的許老師。
你失業過嗎?如果遇到失業,你有想過要怎麼做嗎?COVID-19的持續擴散影響,間接導致產業釋出不少人力,等待復原時期日常開銷所需的生計怎麼辦?這是一本赤裸裸談失業的書,不講對錯不辯是非,提醒失業者返回職場前看清過往的盲點,為正在努力拚搏的上班族給予指引。
從蛋白質女孩認識王文華的風趣押韻的文字,寫意親近的筆觸,說起故事讓人沈迷、欲罷不能;後來才知道他曾經有這麼多的光環;如果有創業夢想的人,現在他用親身體驗告訴你,這本書的50個實用的職場智慧,將會有番啟示或衝擊。
本書封底節錄的父子對話,兒子對爸爸發問:「你覺得人生中最常碰到的四件事?」兒子的答案居然是「選擇、困難、失敗、猶豫」,文字看來簡單但是意蘊深遠,究竟作者是怎樣和兒子《聊聊》,能讓小學年紀的他有這樣的體悟?
這位享譽國際的法國插畫家,雖然他的童年過的悲慘晦暗,成名之前生活困頓不堪,但他的作品題材溫暖良善,線條簡單,描寫小人物的生活日常,就像你我周遭隨處可見之人。敏銳的觀察能力或許來自不順遂的人生,有趣的畫風傳達戲而不謔的人生觀,看過他的作品很難無不會心一笑。
這本北歐犯罪小說《黃金鳥籠》對於情節推展的描述,充滿了視覺感的畫面,縝密迂迴的劇情設計,故事層次的節奏掌握,以多條跨越時空的敘事線鋪陳,不同時期出場的人物角色細膩塑造,如同身歷其境的性愛場面肢體動作描繪,反映內心矛盾煎熬掙扎的恨意段落,不僅豐富後續劇情的可讀性,更讓人手不釋卷
他的演藝成績分別在台灣的電影、電視和舞台劇三個領域都有精湛演出的作品,更於《2100全民亂講》、《全民大悶鍋》現場直播的節目中,讓大家看見他模仿、詼諧的功力,這本書描述他的演藝心路歷程,靠著敏銳的觀察力自學下苦功,從細節著手,由實練進步,而從小青蛙蛻變成今日的許老師。
你失業過嗎?如果遇到失業,你有想過要怎麼做嗎?COVID-19的持續擴散影響,間接導致產業釋出不少人力,等待復原時期日常開銷所需的生計怎麼辦?這是一本赤裸裸談失業的書,不講對錯不辯是非,提醒失業者返回職場前看清過往的盲點,為正在努力拚搏的上班族給予指引。
從蛋白質女孩認識王文華的風趣押韻的文字,寫意親近的筆觸,說起故事讓人沈迷、欲罷不能;後來才知道他曾經有這麼多的光環;如果有創業夢想的人,現在他用親身體驗告訴你,這本書的50個實用的職場智慧,將會有番啟示或衝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這個人很重要嗎?」是現代許多人在面對轉型正義時會發出的疑問,歷史在經過時間的洗刷後逐漸淡出了大眾的視野,但在某些人的心中,卻依舊是一道難以忘懷的疤。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1937年7月,炙熱難耐,天氣已經酷熱好幾天了,南京的夏天總是不好受。幾天前,在宛平縣有一名日本士兵失蹤了,日本軍隊藉故引發了一些攻擊。不知道這是不是日本宣戰的藉口呢?而南京這邊還是這樣的寧靜,靜的有些悶,悶的有些慌,也不知道是不是天氣太熱的緣故。 偶爾還能聽到天空中,戰機劃過天際的聲音,那聲
Thumbnail
勿忘歷史、記取教訓、莫重蹈覆徹,這才更該是我們後人的功課。
Thumbnail
五   正當父親少年時期,中日戰起,初期砲火從瀋陽、華北、上海而至華中,國民政府已將首都遷往重慶。國共不管政治主張如何分歧,在西安事變後表面上已經是全民全面抗日。在台灣方面日方於西元1937年開始徵用台民當軍伕。   根據家鄉【九都鎮誌】(南安市九都鎮):「民國27年(西元1938年)5月廈門淪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Thumbnail
第二十七章  天安門事件 一九八九年六月三日星期六晚間,中共武裝部隊開進天安門廣場,對廣場上悼念前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的示威抗議學生群眾們展開了武力鎮壓。消息見報後,台灣各界紛紛譴責中共暴行。由四家唱片公司、一百多位歌手共同錄製的歌曲「歷史的傷口」廣泛傳唱。週一校園裡大家交頭接耳都在談論著這起事件
Thumbnail
大概是受到時局動盪的影響,最近還滿想閱讀一些軍事的書籍,增進自己的軍事基本知識。 在網路上看到《火藥時代:為何中國衰弱而西方崛起?決定中西歷史的一千年》一書,可以說打動我的心。大概是感受到中國對國際局勢的影響日益壯大,不僅是從國際新聞上讀來的干涉野心,從媒體識讀層面也能感受到大外宣的龐大野心。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這個人很重要嗎?」是現代許多人在面對轉型正義時會發出的疑問,歷史在經過時間的洗刷後逐漸淡出了大眾的視野,但在某些人的心中,卻依舊是一道難以忘懷的疤。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1937年7月,炙熱難耐,天氣已經酷熱好幾天了,南京的夏天總是不好受。幾天前,在宛平縣有一名日本士兵失蹤了,日本軍隊藉故引發了一些攻擊。不知道這是不是日本宣戰的藉口呢?而南京這邊還是這樣的寧靜,靜的有些悶,悶的有些慌,也不知道是不是天氣太熱的緣故。 偶爾還能聽到天空中,戰機劃過天際的聲音,那聲
Thumbnail
勿忘歷史、記取教訓、莫重蹈覆徹,這才更該是我們後人的功課。
Thumbnail
五   正當父親少年時期,中日戰起,初期砲火從瀋陽、華北、上海而至華中,國民政府已將首都遷往重慶。國共不管政治主張如何分歧,在西安事變後表面上已經是全民全面抗日。在台灣方面日方於西元1937年開始徵用台民當軍伕。   根據家鄉【九都鎮誌】(南安市九都鎮):「民國27年(西元1938年)5月廈門淪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Thumbnail
第二十七章  天安門事件 一九八九年六月三日星期六晚間,中共武裝部隊開進天安門廣場,對廣場上悼念前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的示威抗議學生群眾們展開了武力鎮壓。消息見報後,台灣各界紛紛譴責中共暴行。由四家唱片公司、一百多位歌手共同錄製的歌曲「歷史的傷口」廣泛傳唱。週一校園裡大家交頭接耳都在談論著這起事件
Thumbnail
大概是受到時局動盪的影響,最近還滿想閱讀一些軍事的書籍,增進自己的軍事基本知識。 在網路上看到《火藥時代:為何中國衰弱而西方崛起?決定中西歷史的一千年》一書,可以說打動我的心。大概是感受到中國對國際局勢的影響日益壯大,不僅是從國際新聞上讀來的干涉野心,從媒體識讀層面也能感受到大外宣的龐大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