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6/2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筆記:愛欲之死

  • 愛欲能夠使人經歷他者的他者性,帶領人走出自戀地獄。愛欲啟動了心甘情願的自我犧牲自我掏空。一種特殊的衰弱過程,掌握了愛的主體,但一股強大的感受卻也接踵而來。不過,這股感受並非我們的自我成就,而是他者的餽贈
  • 古希臘的愛欲交流毫不舒服。根據費奇諾的說法,愛是「最嚴重的瘟疫」,是一種「轉變」。愛「奪走人自身的本質,把他人的本質加諸他身上。」這種轉變與傷害,構成了愛的否定性。但是,現今由於愛日漸肯定化與馴化,所以否定性完全消失了。人始終都一樣,只在他者身上尋求對自己的確認。
  • 馬西里歐.費奇諾認為愛是在他者中死去:「透過我愛你,你也愛我,我在思念我的你之中,找回了自己;在我放棄自己後,又在保存著我的你之中,贏回了自己。」費奇諾寫道,情人遺失在他者的自我中,卻在這樣的消逝與遺忘中「贏回」甚至「佔有」自己,這種佔有就是他者的餽贈。他者的優先地位,將愛欲之神(Eros)的權力與戰神(Ares)的暴力區分開來。當權力關係是一種統治關係,我在這樣的關係中使他者受制於我,以維護自己,對抗他者。相反地,愛欲之神的權力卻意指「虛弱無權的力量」,在這種力量中,我並非維護自己,而是迷失在重塑了我的他者之中,抑或為其迷失:「統治者透過自己控制他人,情人透過他者贏回自己。兩個情人雙雙走出自我,投奔他者;在自我中死去,卻在他者中復活。」
  • 死亡的否定性對於情欲經驗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愛在我們心中不似死亡一般,那就沒有愛。」死亡主要與我有關。情欲的生命衝動,淹沒且消融了想像的自戀身分。由於情欲衝動具有否定性,所以是一種死亡衝突。世上不是只有結束裸命的死亡。放棄的想像身分、撤除幫助建構社會秩序的象徵秩序,是比結束裸命還要嚴重的死亡:「死亡在一般狀態過渡到情欲渴望的階段裡,發揮著基本的魅力。在情欲中,既定模式一直在消解。我重申一次,也就是規律社會生活的模式,那些模式構成我們這種獨特個體的不連續的秩序。」日常生活是由布連續性所組成。情欲經驗開啟了進入「存在的連續性」的入口,「光是不連續的存在的死亡,就確定能產生這種連續性。」
摘錄自《Agonie des Eros》 韓炳哲著,管中琪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