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詭麗的認同追尋之途 --讀《我的日本夢Mon premier rêve en japonais》

更新 發佈閱讀 13 分鐘
raw-image

原文刊載於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2022年3月號


由卡蜜兒.華耶(Camille Royer)所創作的《我的日本夢 Mon premier rêve en japonais》,如扉頁所述,是作者的第一本圖像小說。她在接受陳沛珛的訪談裡自陳,描繪這個自傳性質的故事「幾近一場心理分析和療癒的過程」,擁有法國父親與日本母親的她,自幼為雙重身分認同感到痛苦,藉由赴日學習藝術,逐漸與過去的自我和解。

曾把繪本研究放在未來選項的我,閱讀過不少圖文書,卻是第一次接觸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這種雜揉漫畫分鏡、插畫描繪且敘事完整的文本。它首先吸引我的雖然是身分認同議題,實際翻閱後也深深為作者的筆觸所吸引:那宛如裸露鋼筋水泥建築的素描畫風,將她的童年記憶素樸而毫無隱瞞地傳達給讀者;唯有在表現那些於她而言影響甚深的日本傳說,以及各式各樣的夢境時,畫風一變,透過整頁甚至跨頁的篇幅,強烈的純色加上大量留白的插畫,傳遞出躍然紙上的凝重濃厚情緒,令人震撼。


多出來的部分

書中我們不難發現,雖然當時的她總想逃離「多出來那部分」的學習,但那是來自於母親成長的文化,為了貼近母親的內心,她產生了各種矛盾。
--陳沛珛訪法國漫畫家卡蜜兒.華耶談《我的日本夢》(2021)


作品的主人翁是出生於法國巴黎,性格奔放自由的小卡蜜兒,有著異於同儕的混血身分。書裡描繪她在學校被其他兒童嘲笑為「輻射人」,且因為亞洲面孔被取笑是「中國人」。幼小的她雖極力反駁「我…我才不是中國人!我是日本人!」(p81-83),但來自於母系的「非日常」日本文化,她確實必須透過後天學習才能略知一二。小卡蜜兒對於日語學習有著矛盾的心情,既感覺不耐與怨恨(p144),不認真上課又作弄老師(p33),卻對日語中的漢字--演繹過程與其隱含的意義(p32),流露了十足的好奇心。


小卡蜜兒的好奇心與想像,也展現在母親解釋自己的日本親人與生活(p35-43),以及母親在她睡前所述說的日本故事裡;作者使用極大篇幅來描繪母親的日本生活,以及〈浦島太郎〉、〈夫妻樹〉、〈鶴的報恩〉與〈戴缽公主〉四個日本傳說。畫面有著大量留白,用色鮮明大膽,全然不同於敘事主調的簡單素描筆觸與漫畫分鏡,宛如母女複調發語,相互對照。作者在受訪時亦表示,該部分雖只是象徵她心路歷程的幾個階段,卻有如獨立繪本,充滿許多言外之意。


小卡蜜兒害怕以前在日本旅館所看到的鏡邊梳髮日本女人(p46-47),想起對著鏡子化妝的幽靈那雙細長雙眼,而不敢獨自入睡的她,唯有母親的睡前陪伴,述說或吟唱遙遠的異國故事、童謠時,才能安然入眠。女兒作為母親生命的延續,母親原是她認同成長中的重要他者。但對作者來說,生長於強勢的父系法國文化環境中,母系日本身分成為「多出來的部分」,猶如陰影般的存在,不斷擾動她本視為理所當然的日常。從書中描繪,我們可以發現她對母系身分有著既害怕、又親近的複雜情緒,令人想起女性主義評論家Gibert & Gubar提出的鏡像與妖婦一說,由父系文化之鏡映照的女性,若非天使,則為妖婦(the vamp)。她未曾謀面的母親家族人物,在夢境中五官總是模糊不清;而書裡那些日本傳說人物,則有著細眼短眉、莫名妖豔的五官。


作為他者的父親



小卡蜜兒的睡前時間大抵是由母親陪伴,聽完故事她便會沉入夢鄉。除了母親述說的日本傳說以外,在《我的日本夢》裡,作者也以大篇幅描繪小卡蜜兒充滿象徵意涵的夢境。有趣的是,即使睡前陪伴的是父親,夢境的對應內容還是母親與母系文化。


書中出現父親第一次的陪伴,是因為母親收到家書,覺得自己母親(小卡蜜兒的外婆)不願意見面,感到沮喪萬分。等待聽故事的小卡蜜兒默默跑回被窩,這時是父親來到床邊,為小卡蜜兒唱了她指定的法國童謠「噴泉歌」(À la claire fontaine)(p109-111)。


父親的睡前陪伴,讓她夢見了一片廣大的沙漠,她知道自己需要穿越沙漠前往一個地方,直覺地呼應某處的召喚。召喚著她的是外婆,與許多年老日本女性層層疊疊的扭曲臉孔,乞求她的原諒(p112-115)。即使父親睡前吟唱法國童謠,小卡蜜兒亦未有個甜美好夢,夢裡她依然孜孜追尋母系文化。但即使在潛意識中意圖理解這股擾動力量,這時的她尚未覓得平衡。那些年老的日本女性們象徵母親背後的憂愁,不只為母親帶來沉重壓迫,也令她產生無法消化的複雜情緒,因此最後她說:「我沒有原諒她」(p116)


關於認同的形成,精神分析學者拉岡(Jacques Lacan)曾提出鏡像理論,他認為尚未有主體概念的嬰孩,透過鏡子裡的「他者」意識到自我(ego)的存在,這是自我認同發展的初步階段。「他者」就是一面鏡子,嬰孩從母親的懷抱裡看到自己的完型狀態,藉由想像認知自己的模樣,逐步形塑自我認同。


小卡蜜兒的夢境誘因多來自母親所說的日本故事,夢見母系人物似乎也不是太奇怪的事情。但即使睡前陪伴的是父親,透過父親/父系文化之鏡,夢境映照出的仍是她的重要「他者」--母親/母系文化。雖然存有負面情緒,但從這段夢境我們可以理解,她似乎隱隱知曉唯有理解,才能找到「我是誰」的答案,為往後的自我追尋埋下種子。


夢境裡的自我追尋

寫你自己。必須讓人聽到你的身體。只有那時,潛意識的巨大源泉才會噴出……。
--Hélène Cixous


在小卡蜜兒的母親說完〈鶴的報恩〉之後,作者以滿版彷若母親輪廓的女性圖像,與宛如鶴化身的女性所發出的怨語:「都是你的錯。」作為後續夢境的序曲:她與母親搭上地鐵,未下車的母親面容模糊,隨著地鐵消失在地底的無盡黑暗裡,獨留她一人。在自我認知尚未構築完成的此時,母親如果與因為被男性凝視原本姿態的鶴一樣離去,等於鏡中「他者」的消逝(p101),她的恐懼感因此而生。


從夢裡醒來,回到現實,悲傷流淚的母親對小卡蜜兒說,失去家鄉有如失去手臂。手臂代表什麼呢?它是人類日常生活、工作、與人互動(握手)經常使用的重要部位。母親因為與你/男性結婚,進入父系社會,被迫截斷與日本的聯繫,割裂是失去原先完整自我的隱喻,人生出現難以彌補的匱缺,甚至喪失日常。於此作者將畫面一分為二,版面下方的小卡蜜兒擁抱母親,希望她不要離開,努力扛起母親的斷裂手臂,積極面對母系文化,即使夢見母親回到日本,父親與哥哥變身惡魔,她也暗暗立志「我會把她找回來的」,而在充滿各式階梯的房間裡上下奔跑找尋。階梯猶如轉變,小卡蜜兒確實邁入人生的另一階段。


raw-image


但開始採取積極態度,並不表示小卡蜜兒即可完全拋下複雜情緒。夢境最後她在抽屜裡找到扁平如紙的母親,認為母親是受到外婆傷害才變成這副模樣。作為收納空間的抽屜,隱密不為人見,原是讓各類物品可以被妥善擺放、便利再度使用的一種設計。但書裡的抽屜彷彿暗示著,被收整進母系文化得到的會是喪失自我原貌的結果,可見此時的她對於該文化依舊有嗜人的負面想像,內心仍懷有抗拒。


隨後書中出現了父親第二次的睡前陪伴。在法國生活,父系文化有如呼吸般不需思考的存在,但是因為她的混血身分,出現了有別於他人的文化認同,主要照顧者的母親講述日本故事、讓她學習日文,母系文化為主流文化的日常投入變數,這個「非日常」的存在,讓小卡蜜兒開始思索,並擺盪於父系與母系認同之間。在與父親聊天之後,夢裡她看見母親砍去父親手臂,下一個畫面卻是斷掉的手臂瞬間被接回去,擁抱父親手臂的母親表示:「沒事,妳看一切都很好啊!」這一幕或可視為,她對於原本理所當然是「多出來」的母系認同態度轉變,同時又對於是否需要割捨父系文化,感到焦慮與懷疑?最終仍是期盼兩者取得平衡,不須割捨任何一方。


特別的是,作者於此使用了透視法描繪小卡蜜兒的家屋結構,透視畫法除了可讓讀者身歷其境,更可以全知視角看見接下來的夢境:她奔回房間,房間裡長出一棟有著許多窗戶的高樓,以此預知讀者她將遇見前所未見的全新風景,翻開次頁是她的房間,長出了潺潺流水,水邊充滿或者舒服依靠、或者即將縱身躍入水流的各個赤裸而自在的女體,與水源處的妖婦與惡魔並存(p140-141)。作者描繪的這一幕令我震撼,完全是女性主義評論家西蘇(Hélène Cixous)所提出「陰性書寫」(Écriture féminine)的實踐,透過書寫/表現在二元對立中被壓抑的女性身體(Body Writing),讓女性重尋主體位置與發言空間。即使小卡蜜兒內心希望尋求父系與母系文化認同的平衡點,倚靠自己的力量,一路追尋,道路的盡頭是不再受到任何束縛,不須捨棄曾經的自我,解放的女性認同猶如繁花盛開,母系文化認同不再是多出來的部分,反而成為構築她存在的強大力量。也正是因此,她最終得以在夢境、潛意識裡,尋得女性/母系認同,說了母親的語言--用日文說話。


raw-image


鏡像空間裡的主體

女人始終是多數……他者原本就已經在她內裡.......而且早在主動、被動的區分產生之前,她就已經在她自己內裡觸摸她自己。
--Luce Irigaray


除了充滿象徵的夢境,這本書最吸引我的是作者所描繪的空間與埋藏其中的記憶。在這些空間裡,最常出現的物質應該就是水了,我們可以發現書中水邊的女性總是成雙出現,和摯友艾瑪在泳池邊嬉鬧,和母親一起泡澡;甚至夢境裡的房間,也出現了一座流水池,池中池邊坐滿了許多裸身女體(p140-141)。這些她,彷彿都是小卡蜜兒透過水映射而出的鏡像人物。


關於鏡像,為了翻轉傳統男性中心定義的文明史或精神分析理論,依麗格瑞(Luce Irigaray)認為女性並非只是男性倒影,她以內視鏡(speculum)的概念來比喻,凹形的內視鏡不只反射外物,最重要的是映照自身。與向來將女性視為鏡中折射的匱乏(lack)存在的男性不同,女性主體的他者不在其外,而在主體之中,流動、多元、無法定於一。她藉由重讀精神分析經典與古希臘哲學,將女性特質自既成定義中解放出來,並且認為必須重尋女性系譜,建構女性獨自的話語秩序。


透過鏡像,小卡蜜兒看見的人物,有時是鏡前化妝的幽靈般不知名女性(p46),有時透過流水的折射,在泡澡的水盆裡望見自己的臉龐(p64),在泳池底看見望著自己的巨大幽靈(p60-61)。這些不論在夢境抑或真實生活裡登場的他者們,有著迥異的模樣,有些是她的面貌,有些是她追尋的自我認同,有些則突出她身分的不同(p65);有些則是父系象徵秩序裡被壓抑且埋藏深處的無意識,幻化成詭麗妖婦,自縫隙裡一閃而逝。也因此在全書最後,作者藉由描摹自在的眾多女體,象徵自由湧出的無意識,呼應小卡蜜兒脫離失語狀態,說出母親語言的結尾。


記憶與認同


卡蜜兒.華耶(Camille Royer)的第一本圖像小說《我的日本夢》(Mon premier rêve en japonais),因為獨具風格,獲得許多討論。有論者認為本書有如瀰漫著哀傷的私小說,一個年幼稚子必須面對如此沉重的議題,不忍卒睹。作者也在受訪時自陳,身分認同曾使她感覺痛苦,描繪這個故事「幾近一場心理分析和療癒的過程」。


雖然負面情緒可能再度翻騰,而作者這趟認同追尋之途也著實不輕鬆,但如圖像小說作家陳沛珛所言,描述身分認同有很多方式,「過去我們看過類似主題的作品,許多都流於感傷的情緒。」卡蜜兒.華耶選擇了一條不同的途徑,在這個記憶敘事裡,吸引我的並非多數論者所關注的,作者的困惑最終尋得解答,而是她所調度運用的諸如鬼魅、幽靈、女體、鏡像,階梯、佈滿流水之空間……等,那些豐富到令人目不暇給的象徵,營造了獨特的魔幻氛圍,也蘊藏了無形而積厚的陰性力量,柔軟、流動、接納,不再有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安全感得到滿足,不再質疑自我,「我是誰?」的疑問煙消雲散。在她的文化認同協商過程裡,充滿著許多美麗的潛意識,都是她最終確立女性認同的暗喻。卡蜜兒.華耶的首部女性成長作品即如此精彩,令人不禁期待她的下一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enyenTseng
11會員
31內容數
有時占星,有時塔羅,有時讀書,有時吃肉喝酒,日海12ママ的秘密基地,有緣人歡迎來坐坐。
yenyenTseng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我們恐懼去愛,是因為恐懼隱匿於愛身後的闇影,恐懼闇影深處的脆弱--那個不曾相識的自己。 我們若能如實覺察、接納內在所有斷裂的碎片,或恨或愛,或惡或善,遇見關係的衝突亂流,仍能由兀自濺射的烈焰火光中,看見彼此的完整身影,看見愛的可能,自由的可能。
Thumbnail
2025/04/27
我們恐懼去愛,是因為恐懼隱匿於愛身後的闇影,恐懼闇影深處的脆弱--那個不曾相識的自己。 我們若能如實覺察、接納內在所有斷裂的碎片,或恨或愛,或惡或善,遇見關係的衝突亂流,仍能由兀自濺射的烈焰火光中,看見彼此的完整身影,看見愛的可能,自由的可能。
Thumbnail
2025/02/20
德國社會學者齊美爾(Georg Simmel)在八十年前寫到,秘密"對事實的隱藏",是人類的一個主要成就,因為它"讓世界可以無盡地擴大",使得創造一個"與現實世界並列的第二世界"有了可能性。這個是界可以一直作為秘密居民們的私人島嶼,當作完全屬於它們自己的夢幻島。 當進入任何一種新的關係,
Thumbnail
2025/02/20
德國社會學者齊美爾(Georg Simmel)在八十年前寫到,秘密"對事實的隱藏",是人類的一個主要成就,因為它"讓世界可以無盡地擴大",使得創造一個"與現實世界並列的第二世界"有了可能性。這個是界可以一直作為秘密居民們的私人島嶼,當作完全屬於它們自己的夢幻島。 當進入任何一種新的關係,
Thumbnail
2025/01/02
婆娑無邊的太平洋,是我們自由的土地。 溫暖的陽光照耀著,照耀著高山和田園。 我們這裡有勇敢的人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我們這裡有無窮的生命,水牛,稻米,香蕉,玉蘭花。───〈美麗島〉
Thumbnail
2025/01/02
婆娑無邊的太平洋,是我們自由的土地。 溫暖的陽光照耀著,照耀著高山和田園。 我們這裡有勇敢的人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我們這裡有無窮的生命,水牛,稻米,香蕉,玉蘭花。───〈美麗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母親與孩子是最初的關係,也是影響最長遠的關係,曾有一陣子的圖畫中經常出現一老一小的圖象,其實也對應著當時的親子關係,圖像中的日本女子也是順著直覺畫下的樣子,沒有特別的練習,在很短的時間完成,卻沒想到在畫女子的裙子時,腦子空了一下子......最後形成了這幅圖畫。
Thumbnail
母親與孩子是最初的關係,也是影響最長遠的關係,曾有一陣子的圖畫中經常出現一老一小的圖象,其實也對應著當時的親子關係,圖像中的日本女子也是順著直覺畫下的樣子,沒有特別的練習,在很短的時間完成,卻沒想到在畫女子的裙子時,腦子空了一下子......最後形成了這幅圖畫。
Thumbnail
今年年中,童里邀請了藝術治療師江年依舉辦「看見繪本裡的爸媽身影」講座,並為童里撰寫了一篇專文《阿根廷繪本的親子關係三部曲》,無論身為人父人母,或者為人子女,似乎都能從中看到一部分的自己。 已成為爸媽的你,可能感受過自己的成長經驗會偶然地浮出水面激盪著我們與孩子的關係;尚未成為爸媽的你,也可能發覺到
Thumbnail
今年年中,童里邀請了藝術治療師江年依舉辦「看見繪本裡的爸媽身影」講座,並為童里撰寫了一篇專文《阿根廷繪本的親子關係三部曲》,無論身為人父人母,或者為人子女,似乎都能從中看到一部分的自己。 已成為爸媽的你,可能感受過自己的成長經驗會偶然地浮出水面激盪著我們與孩子的關係;尚未成為爸媽的你,也可能發覺到
Thumbnail
有很長時間我不斷做同一個夢,那個夢境是約莫剛會走路的我,從媽媽的大腿上醒來,我看著空曠的曬穀場,這並不是收成的季節,牆是水泥的,屋簷還是瓦片,她就坐在屋簷下的水泥階上,只有一階。我其實已經忘記我醒來後問她什麼了...
Thumbnail
有很長時間我不斷做同一個夢,那個夢境是約莫剛會走路的我,從媽媽的大腿上醒來,我看著空曠的曬穀場,這並不是收成的季節,牆是水泥的,屋簷還是瓦片,她就坐在屋簷下的水泥階上,只有一階。我其實已經忘記我醒來後問她什麼了...
Thumbnail
對我們所愛的人生氣,就像是腦子裡發生錯亂。 ——柯立芝(Samuel Taylor Coleridge)
Thumbnail
對我們所愛的人生氣,就像是腦子裡發生錯亂。 ——柯立芝(Samuel Taylor Coleridge)
Thumbnail
《夢中的舅舅》是半小時就能看完的小書,然而後勁很強,讓我一陣鼻酸。 網路書店介紹這本書「以哀而不傷的方式探討死亡的議題」,非常貼切。 作者湯本香樹實(1959-)是日本知名童書作家,文筆被評價為「清新自然、細膩感人」,作品主題多半與親情、友情和生死有關。 我則是第一次讀她的作品。
Thumbnail
《夢中的舅舅》是半小時就能看完的小書,然而後勁很強,讓我一陣鼻酸。 網路書店介紹這本書「以哀而不傷的方式探討死亡的議題」,非常貼切。 作者湯本香樹實(1959-)是日本知名童書作家,文筆被評價為「清新自然、細膩感人」,作品主題多半與親情、友情和生死有關。 我則是第一次讀她的作品。
Thumbnail
你喜歡一個人自由自在的生活嗎? 還是喜歡和心愛的人同住,或許少了自由,可能會有吵架鬥嘴,喜愛的美食也要從獨享變成分享。 《閃亮亮共和國》是《山茶花文具店》的續作,描述的正是從一個人變成一家人的故事。
Thumbnail
你喜歡一個人自由自在的生活嗎? 還是喜歡和心愛的人同住,或許少了自由,可能會有吵架鬥嘴,喜愛的美食也要從獨享變成分享。 《閃亮亮共和國》是《山茶花文具店》的續作,描述的正是從一個人變成一家人的故事。
Thumbnail
這天我去上日文課。 這時,某位學生的朋友帶著她的女兒也到這,和我們打聲招呼,接著就在其他地方找個位置休息,似乎是有什麼事情要找我那位學生的樣子。 課程結束,那位學生就過去與那對母女聊了一下,也順帶介紹一下我,然後提到那位高中一年級的女孩似乎非常喜歡畫畫,就問我有沒有什麼建議可以給她之類的。
Thumbnail
這天我去上日文課。 這時,某位學生的朋友帶著她的女兒也到這,和我們打聲招呼,接著就在其他地方找個位置休息,似乎是有什麼事情要找我那位學生的樣子。 課程結束,那位學生就過去與那對母女聊了一下,也順帶介紹一下我,然後提到那位高中一年級的女孩似乎非常喜歡畫畫,就問我有沒有什麼建議可以給她之類的。
Thumbnail
母親節前,高中的小百合問我想要什麼禮物,國中的小壯丁則是說他想吃比薩、炸雞的母親節大餐。我想了一下,還真的想不出需要什麼耶,有時候會有一種,啊~我居然已經當媽十幾年了~~突然想起這本繪本,因為孩子的到來,我才有機會成為媽媽呀。
Thumbnail
母親節前,高中的小百合問我想要什麼禮物,國中的小壯丁則是說他想吃比薩、炸雞的母親節大餐。我想了一下,還真的想不出需要什麼耶,有時候會有一種,啊~我居然已經當媽十幾年了~~突然想起這本繪本,因為孩子的到來,我才有機會成為媽媽呀。
Thumbnail
寫你自己。必須讓人聽到你的身體。只有那時,潛意識的巨大源泉才會噴出……。 --Hélène Cixous
Thumbnail
寫你自己。必須讓人聽到你的身體。只有那時,潛意識的巨大源泉才會噴出……。 --Hélène Cixous
Thumbnail
這這部作品就是這樣的漫畫。不斷地重新詰問,在生活的衝突與平靜中尋找和諧,在個體與群落裡探究自己的存在,在漫漫長夜裡學習孤獨與寂寞的分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如何和自己的孤獨相處。
Thumbnail
這這部作品就是這樣的漫畫。不斷地重新詰問,在生活的衝突與平靜中尋找和諧,在個體與群落裡探究自己的存在,在漫漫長夜裡學習孤獨與寂寞的分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如何和自己的孤獨相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