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30|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華燈初上》|悲劇都是自己造成的

無論怎樣也要笑,第一次覺得原來笑是這麼痛苦。
這是我最近有認真在追看,而成功追看完的一部劇,林心如擔任製作人的劇集都有品質保証,之前看過《十六個夏天》、《我的男孩》都是很好的作品,所以對她的出品很有信心,這一套劇比之前兩套更有劇力,因為加入了懸疑成份,還有酒家女的愛恨情仇,雖然兩女爭一男,導致好姐妹的感情破裂,是很俗套的劇碼,但是,如果真正懂編故事的都明白,俗語有句話是:「橋唔怕舊,最緊要受。」(不怕劇情老套,最重要觀眾受落。)
在《大腦抗拒不了的情節》寫道「我們不只渴望故事,我們對於自己面對的每一則故事,天生就懷有特定的期待。」
在我們讀了眾多的故事之後,大腦看到故事的開端,就有一種對故事的發展特定的期待,很多時候大部分人想寫出創新的故事,但是如果故事超乎常理與正常邏輯,還是會被唾棄,因為與大腦的預期相悖。
所以,在創作故事上,並不一定要求完全的創新,反而是如何在很多經典的情節上重新演譯,給故事賦予新的外衣。小說創作可以是文字與情節上的敍述與舖陳。影視劇集則是整個團隊的投入,在佈景、音效、剪接,還有最重的核心是演員與劇本。
~~~注意,以下有劇透啊~~~
相比起第一、二季的懸疑性,第三季在這方面其實失色不少,但是卻看到一個淒美的愛情故事。
這套劇集另一個成功的原因,是每一個主要人物的形象都是非常飽滿,非常的立體,讓你怎樣也恨不起來。
雖然很想每一個角色也分析一下,不過沒有這麼多時間,我相信最受爭議的角色,一定是蘇慶儀莫屬。
怎會有這樣一個忘恩負義的人啊?看了她的報復手段都覺得她的死是自找的。
如果你身旁有一個太陽,你站在她旁邊,你永遠也是黯淡的,不會受到注視的。
蘇慶儀就是一個這樣的角色,她永遠無法像羅雨儂一樣那樣大咧咧的,開朗的,她是陰沉的存在。
她沒有一個正常的家庭,又是私生女的,母親厭棄又經常罵她,使她從小的自我價值低落,自卑又膽小。
她和雨儂一起,是沒得選擇,她個性內向,基本上很難交到朋友,也只有雨儂這種外放的個性才會主動和她交朋友。
她們剛開始或許真是好朋友,她羨慕雨儂,也妒忌她,在內心陰暗的角落,各種負面的情緒開始慢慢滋生。
但是膽小又孤立無援的她,只有這個朋友可以依靠,現實世界上她覺得自己無可選擇,但心裏對雨儂的怨恨卻一直累積。
一個帶有怨恨的人,看到的世界也是灰黑的。雨儂一直在幫助她,卻被說成是為了滿足自己高高在上的慾望。
她只看到別人的成果,卻看不到別人的艱苦之處,因為在她心裏,最苦的永遠是自己。
她因姦成孕不想要孩子,害怕自己無法養活孩子,雨儂鼓勵她生下來,並認養了孩子。
她看到子維長大成人又乖巧又聰明,開始後悔當初的決定,說孩子本應是她的,是雨儂搶了她的,最後離開日本前更想要回孩子。然而,她沒有想過雨儂養育孩子的辛酸,辛苦了十四年才把孩子拉拔養大,用心教育才有現在的子維。
她將自己所有的不幸,都推卸到別人的身上,是別人害慘了她,一個永遠不懂反思自己,沉醉在被害者情緒的人,是無法得到幸福的。
如果以外在條件來說,其實她是比雨儂成功,一間酒店的大老闆,沒有犯罪紀錄,而且還有一個深愛她,不計較她過去的日本人,但是因為她執著過去,執著於報復,讓原本可以唾手可得的幸福從指間溜走。
一個人物的好與壞,除了本身的故事,還要有對比。其實雨儂的遭遇也不比蘇好很多,在家裏因為成績不好,不受重視,有一個唯利是圖的大哥,很討厭她的姐姐,還被前夫拖累入獄,她也不是人生勝利組,拿到的也是一手爛牌。
但是,雨儂的堅強與樂觀,不執著過去,剛好全是蘇的反面,同樣拿著一手爛牌,在她手上也可以慢慢變好。
她的樂於助人與不服輸的個性,使她從眾多的險境中將自己解救出來,在光的生意因為自己成為嫌疑人而一落千丈時,她去電視接受訪問,為自己解說,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行動。
她很堅強,被江瀚背叛,被蘇背叛,還是站了起來。
蘇將光的股分,平均分配給店裏的小姐,子維的撫養權被奪,要不是她豁達堅強的個性,也不執著於仇恨別人,懂得為別人著想,這才將困境的撐了過去。
被江瀚背叛,她雖然傷心,但卻沒有死纏爛打,灑脫的離開一個不再愛自己的人。
蘇將光的股分平均分配,她不再是唯一的話事人,卻也不留戀權力,願意接受新的人事變動,下放權力,反而使本來離心很重的小姐們變得更團結一致。
子維的親生父親來搶撫養權,她本來可以在庭上互揭瘡疤,來搶奪其撫養權。但是,她並不為自己,而是為子維著想,保護兒子的心靈,不讓他知道自己的真正的出身,靜靜的將撫養權交給親父,這一幕真的看到氣死人,但是很反映現實,也看到雨儂無私的為人的個性。
所有的事,她都可以埋在心裏,唯有兒子的離去,讓她傷心至極。第一次在客人面前失控。
無論怎樣也要笑,第一次覺得原來笑是這麼痛苦。
值得一讚是,編劇有尊重觀眾的智商,沒有無謂的誤會。
雨儂為了讓子維安心的跟親父離開,說了一大堆傷害他的無情說話,結果子維氣憤的奪門而出,相信這情節在很多劇集都有出現,然後兒子從此就恨上養母,誤會養母,然後老死不相往來。
結果,雨儂出門找子維,子維說,我才沒有這麼笨,這些年你對我的感情,難道我不會分辦嗎?
噢,真的很讚,編劇真的沒有當觀眾是白痴,請其他編劇學習一下,別再出一些老掉牙的誤會情節。
最後,子維離開了,說等到二十歲一定會回來找她,而我相信這個兒子最終還是會回來的,不用擔心,親父才是幫忙養兒子那個人。
還有一個比較欣賞元素是貼近現實,人生不是只有黑與白,還有更多的灰色地帶。
潘文成被出賣,變成了通輯犯,後來搜集了証據威脅局長,要他捉了其他人,並升他為副局長,最後還把一直信任他的小女警調到高雄。
潘文成看似正義,最後卻戀棧權位,向現實妥協。編劇沒有塑造一個聖人,一個正義魔人,反而因為這樣的選擇,令潘文成更像一有血有肉的人,警察一直是游走在黑白兩道的邊界,常常都會觸碰到灰色地帶,我覺得這個設定更符合人設。
當然,亦有人猜測,這是為了續集或電影舖路,他調離小妹,是為免她捲入將來警局的腥風血雨,因為他正準備搜集更多的証據來扳倒局長。
所以這個結尾設定得很有厲害,讓之後能有更多的發展。會不會有電影呢?我還是想雨儂和文成警官走在一起。哈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