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忌妒的藍圖(The Story of My Wife)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由匈牙利導演伊爾蒂蔻恩伊達 (Ildik Enyedi) 所執導的電影「忌妒的藍圖」《THE STORY OF MY WIFE》,改編自曾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的匈牙利小說家米蘭福斯特(Milán Füst),在 1942 年發表的經典同名小說《The Story Of My Wife: The Reminiscences Of Captain Störr》。電影由法國演員蕾雅瑟杜(Lea Seydoux)飾演女主角麗茲,吉斯納貝(Gijs Naber)飾演男主角賈可柏,入圍2021 年坎城影展的主競賽單元,也入選於多倫多影展、斯洛伐克國際影展、雪梨影展等國際影展,受邀首映。
小說中文版似已絕版,只能購自二手書市。根據介紹資訊,米蘭福斯特為了這部作品花費整整七年時間,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描寫男性的忌妒、控制與迷惘。主角是位船長,遍歷海上危機皆能化險為夷,卻一跤跌進愛情迷宮,受困其中,年輕貌美的妻子究竟愛不愛他成為他心中揮之不去的夢魘。對男性來說,愛情是什麼呢? 男性作家描寫這段與心魔困鬥的文本敘事,由女性導演伊爾蒂蔻恩伊達轉譯為影像敘事,我覺得十分有趣。被劇情吸引而觀賞了電影,分享幾個對電影意象與鏡頭畫面的感想。

圖 可樂電影

鏡子

電影中多次出現鏡子這個物件。賈可柏的視線總是追隨著鏡像映照的麗茲,不論是外出聚會時餐廳牆上的鏡子,還是在家中的穿衣鏡。鏡中的麗茲總是光彩奪人地與(男)人交談,或是魅惑動人地對著鏡子撩弄睡衣婆娑獨舞。電影喜歡用鏡子做戲,突顯主角的心理狀態,但不只電影,鏡像在文學作品中也很常見,最有名的應屬拉岡的鏡像理論,透過鏡子「我」得以逐漸形塑。作為認同象徵的存在,也讓兩性相互映照--女性主義文學理論逐步推展鏡子的意象,女性認同因而得以從「因男性的匱乏而生」、終至多元主體的自體圓滿。


賈可柏望見的並非真實世界裡的麗茲,而是麗茲的鏡像。鏡裡謎樣的妻子,賈可柏無法看透。她是如此的美麗,然而她真的愛我嗎? 還是那年輕小夥子? 我出海不在,她是不是在跟其他男人約會? 鏡像層層反射,忌妒這顆石頭投入他內心深處,漣漪般連環漾起了一圈圈水紋。其他男人對妻子的注視與互動,加深了他的懷疑與不安,雇用偵探尾隨監視,甚而放棄熟稔的海上生活。鏡中還出現了第二位女性,帶出他內在加速裂解的自我世界。透過鏡子,被映射的女性主體姿態總是自在;望像鏡子的男性主體總是眉頭深鎖,導演藉此隱喻男人難以言說而又重層的忌妒,深不可測的陰暗情緒,宛如大海。
圖 可樂電影

愛欲

如前述,電影中有一幕是,剛回到家的賈可柏看見伴隨音樂在鏡前獨舞的麗茲。鏡頭跟著他,由黑暗的大廳慢慢走近,倚在房門邊,靜止,這幅誘惑風光讓賈可柏看得出神,美麗的麗茲彷彿看見了、又彷彿沒看見,兀自對著鏡子姿態撩人,風情萬種,眼神秋波盈盈。他內在的什麼被勾起了,直接在椅子上進入她,強烈地,一次又一次,好像唯有如此才能澆熄心裡的忌妒野火,完全擁有她。導演以中景(Medium Shot)鏡頭,讓觀者直接感受賈可柏濃厚的佔有欲,透過欲望流洩,一湧而出。與此相對,麗茲卻睜著大眼直直望著上方這個男人,宛如一切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沒有感情流動的交合,情緒只來自於單方。
完事後的麗茲去澡間沐浴。導演將鏡頭拉遠,畫面正中央是主角們所在、有著暖色燈光的房間,大半是鏡頭所在的大廳,透過遠景(Long Shot)鏡頭的聚焦,觀者看見坐在床上的賈可柏若有所思,裹著浴巾的麗茲橫越畫面,爬上床擁抱他,親吻,解開浴巾,坐到他身上,緩慢地動了起來。即使遠景,沒有溢出任何血脈賁張的情緒,卻可明顯感受與前一幕截然不同之處--這次是麗茲主動,溫和而柔軟的交合,欲望似水流動。周圍所有不再重要,遠景鏡頭突出了兩人相互的情感,清晰的愛情模樣。麗茲原來是愛他的,賈可柏始終沒有看清,迷失在情緒深海,失控一發不可收拾,一連串的衝突,施暴,以致無法挽回的終局。
圖 可樂電影
「人類一切推理作用,只是服從感情。」--Blaise Pascal
情緒生成原因複雜,兩性對於情緒的態度也有所不同。依照傳統性別印象相對來說,女性較願意分享、也較被允許表達自我;男性自小被教養為必須「陽剛」、必須「有個男生的樣子」,懦弱必須隱藏,忌妒、不安這類被歸類為負面的情緒也是。從這個角度來看,小說家以男性視角拆解其複雜的情緒面貌,確如書評所云呈現了「男人極度私密的嫉妒心緒藍圖」,有其特殊之處。在電影中,我們也透過女性導演的運鏡,看見理解忌妒的細膩樣態,看見這片表面平靜無波的大海,一旦遭遇風暴襲來,小船只能瞬間翻覆,水波無痕,餘下無盡遺憾。船長賈可柏總能理性而英勇地渡過海上危機,最終卻因陷入情感漩渦,失去所愛,離開陸地,即使大海依舊無條件接納他,回到以往封閉而安靜,掌握方向的海上生活。但與人群、與麗茲的陸地生活記憶究竟意義何在?如果不安得到舒緩,忌妒獲得排解,是不是會有不一樣的人生?情緒流動如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如何覺察、面對與涵養這股力量,之所以成為永恆課題,大概也是如此吧。



avatar-img
10會員
28內容數
有時占星,有時塔羅,有時讀書,有時吃肉喝酒,日海12ママ的秘密基地,有緣人歡迎來坐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enyenTseng 的其他內容
you need to resign yourself to the awkwardness only if you need find peace within yourself
「透過我愛你,你也愛我,我在思念我的你之中,找回了自己;在我放棄自己後,又在保存著我的你之中,贏回了自己。」
不需要任何人給她安全感,那麼也就沒有任何人能夠奪走她的安全感。
匯流愛是積極的、隨機變化的愛情,因此和「永遠」、「唯一」等浪漫愛情結的特質有點距離。現今這個「分手和離婚的社會」其實是匯流愛的結果,而不是其原因。當匯流愛越來越穩固,成為一個真正的現實可能時,尋找一個特別的人就越趨微弱,而真正重要的卻卻來越是「特別的關係」。
寫你自己。必須讓人聽到你的身體。只有那時,潛意識的巨大源泉才會噴出……。 --Hélène Cixous
這些積極概念即產生出了消極紐帶,而這些就規範性而言,通常是模糊的、混亂的、具有多種定義與目的的,是當事人藉由退縮或者消極選擇來表達自主權場域的。
you need to resign yourself to the awkwardness only if you need find peace within yourself
「透過我愛你,你也愛我,我在思念我的你之中,找回了自己;在我放棄自己後,又在保存著我的你之中,贏回了自己。」
不需要任何人給她安全感,那麼也就沒有任何人能夠奪走她的安全感。
匯流愛是積極的、隨機變化的愛情,因此和「永遠」、「唯一」等浪漫愛情結的特質有點距離。現今這個「分手和離婚的社會」其實是匯流愛的結果,而不是其原因。當匯流愛越來越穩固,成為一個真正的現實可能時,尋找一個特別的人就越趨微弱,而真正重要的卻卻來越是「特別的關係」。
寫你自己。必須讓人聽到你的身體。只有那時,潛意識的巨大源泉才會噴出……。 --Hélène Cixous
這些積極概念即產生出了消極紐帶,而這些就規範性而言,通常是模糊的、混亂的、具有多種定義與目的的,是當事人藉由退縮或者消極選擇來表達自主權場域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愛上一個人不就是這樣? 真正的在一起的情侶,在熱戀期的時候,不也是一堆濾鏡加身?他的任何缺點都能被美化,他的錯誤都能為他找到相對應的藉口。他的任何事情在妳眼裡,都有相對應的說法。就算旁人一直勸妳,妳也聽不進去,因為妳也套了濾鏡在對方身上。
Thumbnail
臺灣電影《愛的噩夢》透過荒唐的奇幻故事勾勒關係當中的控制、盲目與自私。故事觀點聚焦在男主角,讓男主角擁有大量的內心獨白,但未給予視聽者主人翁的具體背景。電影試圖營造一種「貼近又疏離」的觀影感受,進一步去象徵主人翁的盲目與被動。跳脫固有愛情片框架,對親密關係的各種陰影提出反諷與警惕。
Thumbnail
《愛的噩夢》透過夢境體現的是男主角對戀愛的完美想像,這也可以視作為導演個人想像/意志的延伸,由此嫁接以男主角的畫外音口白,和手機攝製使至更加貼近生活視角的觀看,都成為觀影時的投射路徑。此作未能入骨地剖析眾生心底的慾望,反倒是以斷裂的夢境連結,貼上極度刻板、流於表面的角色形象,呈現出一種滑稽的樣態。
Thumbnail
六年來的朝夕相處,她中有我,我中有她,融洽的瓜分一副軀體,她替現實鋪路,我在夢裡添光,誰也不凌駕於誰之上。 又或許是顧里的鏡中之我一樣,我是我,她是她,不過是鏡子兩端的虛與實——卻又不分彼此。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關於躁鬱症前任的愛情故事。從一見鐘情到相愛相傷,再到最終崩塌,其間發生了諸多戲劇性情節。 深入探討了追逐愛情時所忽略的現實問題,展現了對愛情和生活的深刻思考。文章以一種散文的風格寫作,混合了個人回憶和對當時情況的分析,使讀者更容易與作者產生共鳴。
Thumbnail
喜劇調性不時噴灑之下,偷情被美化,男女主角身體力行頌揚性愛自主。可是這也不是一部很典型浪漫的愛情電影,譬如雙方天雷勾動地火之時,女主角會先摔到扭傷腳;又譬如在男生驚喜下跪的片刻,女主角手上還戴著很難拔的洗碗手套。莫妮雅修克黎自編自導的劇本很幽默......
Thumbnail
「愛是世上唯一的普世價值。」《愛情性本論》以哲學思想為愛慾的主題進行辯證,女主角蘇菲亞就此成了她口中愛情理論的實驗品。作為一名40歲的中年女性,面對現階段「感情」的掙扎,兩名男性角色分別掏出了她理解「愛」的兩面。其一是她的老公札維耶,她精神上依靠的靈魂伴侶,兩人總能平等地交談如此愜意,幾乎成為朋友般
Thumbnail
愛情是一面鏡子,反映著我們內在的樣貌。透過對自己的愛和了解,才能清醒地愛他人,真正地給予和接納。這篇文章探討了愛情的本質,以及如何透過認識自己來吸引適合的戀人。作者分享了她對愛情的信仰,以及對愛的理性和感性的看法。通過這篇文章,讀者可以反思自己對愛情的態度,並學習如何以更清醒和自在的方式去愛。
Thumbnail
悵然若失後想起了纏綿悱惻。我怎麼老是一直想著另一個女人馬上取代了我的位置。我無時無刻地聽見、我似乎望見那個女人,那情景肉慾滿溢、這過程會是高潮不斷。彷彿那些性愛本領一流、這個傲慢狂妄的女人啊,怎對著我耀武揚威?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是一部由金獎編劇徐譽庭擔任編劇兼導演的影集,描述兩個女人為同一個男人於婚姻中暗自較勁的故事。影集針對婚姻窘境和男女情感進行了深刻探討,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Thumbnail
愛上一個人不就是這樣? 真正的在一起的情侶,在熱戀期的時候,不也是一堆濾鏡加身?他的任何缺點都能被美化,他的錯誤都能為他找到相對應的藉口。他的任何事情在妳眼裡,都有相對應的說法。就算旁人一直勸妳,妳也聽不進去,因為妳也套了濾鏡在對方身上。
Thumbnail
臺灣電影《愛的噩夢》透過荒唐的奇幻故事勾勒關係當中的控制、盲目與自私。故事觀點聚焦在男主角,讓男主角擁有大量的內心獨白,但未給予視聽者主人翁的具體背景。電影試圖營造一種「貼近又疏離」的觀影感受,進一步去象徵主人翁的盲目與被動。跳脫固有愛情片框架,對親密關係的各種陰影提出反諷與警惕。
Thumbnail
《愛的噩夢》透過夢境體現的是男主角對戀愛的完美想像,這也可以視作為導演個人想像/意志的延伸,由此嫁接以男主角的畫外音口白,和手機攝製使至更加貼近生活視角的觀看,都成為觀影時的投射路徑。此作未能入骨地剖析眾生心底的慾望,反倒是以斷裂的夢境連結,貼上極度刻板、流於表面的角色形象,呈現出一種滑稽的樣態。
Thumbnail
六年來的朝夕相處,她中有我,我中有她,融洽的瓜分一副軀體,她替現實鋪路,我在夢裡添光,誰也不凌駕於誰之上。 又或許是顧里的鏡中之我一樣,我是我,她是她,不過是鏡子兩端的虛與實——卻又不分彼此。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關於躁鬱症前任的愛情故事。從一見鐘情到相愛相傷,再到最終崩塌,其間發生了諸多戲劇性情節。 深入探討了追逐愛情時所忽略的現實問題,展現了對愛情和生活的深刻思考。文章以一種散文的風格寫作,混合了個人回憶和對當時情況的分析,使讀者更容易與作者產生共鳴。
Thumbnail
喜劇調性不時噴灑之下,偷情被美化,男女主角身體力行頌揚性愛自主。可是這也不是一部很典型浪漫的愛情電影,譬如雙方天雷勾動地火之時,女主角會先摔到扭傷腳;又譬如在男生驚喜下跪的片刻,女主角手上還戴著很難拔的洗碗手套。莫妮雅修克黎自編自導的劇本很幽默......
Thumbnail
「愛是世上唯一的普世價值。」《愛情性本論》以哲學思想為愛慾的主題進行辯證,女主角蘇菲亞就此成了她口中愛情理論的實驗品。作為一名40歲的中年女性,面對現階段「感情」的掙扎,兩名男性角色分別掏出了她理解「愛」的兩面。其一是她的老公札維耶,她精神上依靠的靈魂伴侶,兩人總能平等地交談如此愜意,幾乎成為朋友般
Thumbnail
愛情是一面鏡子,反映著我們內在的樣貌。透過對自己的愛和了解,才能清醒地愛他人,真正地給予和接納。這篇文章探討了愛情的本質,以及如何透過認識自己來吸引適合的戀人。作者分享了她對愛情的信仰,以及對愛的理性和感性的看法。通過這篇文章,讀者可以反思自己對愛情的態度,並學習如何以更清醒和自在的方式去愛。
Thumbnail
悵然若失後想起了纏綿悱惻。我怎麼老是一直想著另一個女人馬上取代了我的位置。我無時無刻地聽見、我似乎望見那個女人,那情景肉慾滿溢、這過程會是高潮不斷。彷彿那些性愛本領一流、這個傲慢狂妄的女人啊,怎對著我耀武揚威?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是一部由金獎編劇徐譽庭擔任編劇兼導演的影集,描述兩個女人為同一個男人於婚姻中暗自較勁的故事。影集針對婚姻窘境和男女情感進行了深刻探討,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