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有時不用出聲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之一

經常有人對我說「放開一點」,其實我一直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我與人的關係很隔閡,那是一直以來養成的習慣,以為是一種禮貌或是客氣,但我從來沒有隱藏自己的感受與人交往,對我來說,已經算是「放開」了。
以前我從不與人談論家庭和生活,在別人討論相關話題時總擔任聆聽者的角色,但我其實對別人的生活一點興趣也沒有,也很不喜歡觀看藝人/名人們談論自己育兒、婚姻、理財⋯⋯等等的談話節目。那些自以為講大道理卻很空虛的話題對我而言是極為尷尬的。
而在一般人的餐敘上討論的也是世俗的話題,不會像女作家們寫的散文,說著後現代、搭著存在主義。偶爾還回憶起在蒙帕納斯的公寓,那些知識份子們說的不著邊際,看似遠離生活的話題對我而言才是舒適的。
畢竟在現實社會中,我是個沒有被任何契約綁住的化外人,與國家的連結也薄弱的只剩下繳納各種稅金的時候,也一點也不知道政府一再提撥的福利金與我還有什麼關係?但我也不憤世嫉俗,只是很清楚在這遊戲規則底下,高齡又沒生育的我,即使乖乖的繳稅對於國家的貢獻也是不夠的。

之二

不確定是文化差異還是家庭的問題,我從小就很怕去談論別人的災難,更怕知道別人的災難⋯⋯並非名人但就怕別人覺得我說了很多餘,究竟還能說出什麼更特別的想法?
畢竟能說的就只有譴責或表示遺憾,除此之外也不可能有其他情緒可以表達。想起讀犯罪學的時候,關係人的情緒表現經常是要被檢視的,但我們實際上並不能說任何一個人擁有的情緒或表現是錯誤的,所有的感受都是屬於自己的。
我不知道傷心/難過是哪一種傷心/難過才妥當,生氣又是哪一種生氣才不會過於戲劇性?而且我無法也無須與人解釋此時為何哭泣或者開懷。
現在就算表達難過,隔天不也一樣的生活,遇到開心的事情我也不會忘了笑,然後人們翻到這則貼文你才剛表達氣憤,下一則又是歡樂的聚會,難道不覺得分裂嗎?
在沒特殊感受時,我會選擇沈默。

之三

讀法國文學時我經常發現會有一對男女實際上對彼此並不熟悉,甚至以敬語互稱對方,但他們之間已存在著婚姻,我好像一直很著迷於那樣的感情,無法接受因為很親密就失去禮貌,或者用率直包裝的粗糙。
相敬如賓的伴侶關係才是我嚮往的,有意識的記得不能斷了理智,也讓他以相同的方式尊重我。我相信爭吵後的裂痕都是需要更長時間的修復,而我們並不一定還有時間可以等待。
猶太人通常不太習慣和分享自己的文化,是種種歷史因素,但也是一開始他們就一直說「分別為聖」,好像別人都不聖潔,別人也不用理解他們的文化了。這樣當然會惹人厭。
基本教義派的人一直傳承幾千年的文化,追求著制式的條規,不期待別人理解也不需要傳教,對他們而言別人也沒資格體驗那種生活。但也會有極端的另一種,完全走入世俗的猶太人連聽到「安息日」都要不舒服,怕別人往他們身上貼標籤。
我從小到大都是週六禮拜,台語說「禮拜」等同於「星期天」的意思,總會有人質疑我為什麼要堅持週六崇拜,幾年前,剛好在週六到達米蘭大教堂,還進去做了小祈禱,但我從沒和同行的義大利有人說那天是我禮拜的日子,那時還不用讓他知道我的文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2會員
231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的寫作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而我,已經不確定自己是以那位年輕編輯、中年落魄的創作者、咖啡廳店主或是咖啡師的角度寫這一篇
正在重新閱讀《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很慶幸當時的我買了第二本,於是才有十年後的重拾。開頭就寫道,蒙上雙眼,聽著隔壁談論什麼,你就會知道自己在巴黎的哪個街區,我對台北的熟悉感也是如此。我還算念舊的人,曾經很怕自己會忘了家鄉,那時以為我會流浪到巴黎。可是我在巴黎看到的又是台北。
看完法國電影《巴黎夢想家》(Illusions perdues)後,我開始上網找其原著巴爾札克的虛構小說《幻滅》卻找不到繁體中文版的。出於好奇心以「巴爾札克」為搜尋關鍵字,發現他的著作目前所剩的繁中版本似乎只有四篇小說,簡體中文的倒是不少。
法國女人的細膩是了解戲劇、電影和文學所產生的思想,所以坊間那些說「如何成為法國女人」的書基本上都沒有參考的必要。
日常有時像是歐諾黑的電影,彷彿有點什麼卻一點也不記得。
之前經常會想,我寫這樣的文章有必要保存下來嗎? 又有什麼意義,其實我也經常不確定自己為什麼讀那一個個的故事,畢竟也不會說給別人聽,對我而言又有什麼必要?
而我,已經不確定自己是以那位年輕編輯、中年落魄的創作者、咖啡廳店主或是咖啡師的角度寫這一篇
正在重新閱讀《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很慶幸當時的我買了第二本,於是才有十年後的重拾。開頭就寫道,蒙上雙眼,聽著隔壁談論什麼,你就會知道自己在巴黎的哪個街區,我對台北的熟悉感也是如此。我還算念舊的人,曾經很怕自己會忘了家鄉,那時以為我會流浪到巴黎。可是我在巴黎看到的又是台北。
看完法國電影《巴黎夢想家》(Illusions perdues)後,我開始上網找其原著巴爾札克的虛構小說《幻滅》卻找不到繁體中文版的。出於好奇心以「巴爾札克」為搜尋關鍵字,發現他的著作目前所剩的繁中版本似乎只有四篇小說,簡體中文的倒是不少。
法國女人的細膩是了解戲劇、電影和文學所產生的思想,所以坊間那些說「如何成為法國女人」的書基本上都沒有參考的必要。
日常有時像是歐諾黑的電影,彷彿有點什麼卻一點也不記得。
之前經常會想,我寫這樣的文章有必要保存下來嗎? 又有什麼意義,其實我也經常不確定自己為什麼讀那一個個的故事,畢竟也不會說給別人聽,對我而言又有什麼必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移民初期,很多人覺得 small talk 壓力很大,又不知該如何閃避。我的建議是:不要閃避。
從求學時代就知道有些東西在公眾場合比較不適合討論,像是宗教、政治、墮胎、男女平等(我那個年代性別還只有兩個,最多三個選項)之類的話題,但是今天不小心開啟了政治方面的討論……唉。 過程中的種種就不提了,因為工作還會遇到,而且還想交這個朋友。我全程時不時都用「如果我站在他的立場」的想法,試著去了解對方
Thumbnail
傳統的思想,有時候,常常另我們壓的喘不過氣,造成家庭紛爭,困擾不已,結婚前,以為換個家庭能夠擺脫,不一樣的家,結婚後才知道,其實傳統思想,更嚴重,壓的我不要不要! 我離婚後,才知道,自己響往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也找回,原來我就是這樣的自己,傳統沒有不好,我喜歡大家聚在一起,但不是比較我有多厲害,薪
Thumbnail
我總覺得自己太過疏離,對身邊人事物淡然甚至滿不在乎。矛盾的是;我竟時常想像這世間的美好體驗。或許情愛、或許功名、或許財富、或許更大的世界…。才明白的是,淡然把我的生活都只轉向自己;純粹燃燒、創造和愛。在只有自己的一路上,每一次選擇都不會被稱為過錯;一切際遇都不會相形見絀;所有遇見都是一首優雅的詩。
Thumbnail
不是每件事都要進入自己的世界,也並非需要邀請每個人來到自己的生命。成熟的人只做篩選、不做教育。 有一段時間人際互動很困擾我,尤其是很一群很愛搞小團體的同事,可能聚會就是在道人長短,剛開始我隱約感覺不對勁,但也有種抱團取暖的感覺,我會說自己的困擾,但不太會跟他們一起講同事的閒話。
Thumbnail
中國人傳統的婚姻頗堪玩味,因為有太多不同的民族風俗,不同的文化背景,「婚姻」最普遍的意思,只是向周遭的人表明:「就個女人是我的,你們不許動。」對於不是周遭的人,意思就是:「她已經是已婚婦人,除了她的丈夫以外,誰也不能染指。」 聽聞民國之前沒有甚麼全國保障婚姻法例,一切依據「傳統」,已經在眾
Thumbnail
常有人問「你為什麼總是對大家都那麼好?」「為什麼不保護自己?」「那麼大愛是怎樣?」 甚至以前伴侶也會說「我沒辦法接受這麽大愛的另一半」 我從沈默到習慣苦笑著道 「對啊!為什麼呢?這麼奇怪呀~」 並感謝對方提點。 偶爾也有覺得過於善心很假的聲音,這些我則不予理會。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移民初期,很多人覺得 small talk 壓力很大,又不知該如何閃避。我的建議是:不要閃避。
從求學時代就知道有些東西在公眾場合比較不適合討論,像是宗教、政治、墮胎、男女平等(我那個年代性別還只有兩個,最多三個選項)之類的話題,但是今天不小心開啟了政治方面的討論……唉。 過程中的種種就不提了,因為工作還會遇到,而且還想交這個朋友。我全程時不時都用「如果我站在他的立場」的想法,試著去了解對方
Thumbnail
傳統的思想,有時候,常常另我們壓的喘不過氣,造成家庭紛爭,困擾不已,結婚前,以為換個家庭能夠擺脫,不一樣的家,結婚後才知道,其實傳統思想,更嚴重,壓的我不要不要! 我離婚後,才知道,自己響往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也找回,原來我就是這樣的自己,傳統沒有不好,我喜歡大家聚在一起,但不是比較我有多厲害,薪
Thumbnail
我總覺得自己太過疏離,對身邊人事物淡然甚至滿不在乎。矛盾的是;我竟時常想像這世間的美好體驗。或許情愛、或許功名、或許財富、或許更大的世界…。才明白的是,淡然把我的生活都只轉向自己;純粹燃燒、創造和愛。在只有自己的一路上,每一次選擇都不會被稱為過錯;一切際遇都不會相形見絀;所有遇見都是一首優雅的詩。
Thumbnail
不是每件事都要進入自己的世界,也並非需要邀請每個人來到自己的生命。成熟的人只做篩選、不做教育。 有一段時間人際互動很困擾我,尤其是很一群很愛搞小團體的同事,可能聚會就是在道人長短,剛開始我隱約感覺不對勁,但也有種抱團取暖的感覺,我會說自己的困擾,但不太會跟他們一起講同事的閒話。
Thumbnail
中國人傳統的婚姻頗堪玩味,因為有太多不同的民族風俗,不同的文化背景,「婚姻」最普遍的意思,只是向周遭的人表明:「就個女人是我的,你們不許動。」對於不是周遭的人,意思就是:「她已經是已婚婦人,除了她的丈夫以外,誰也不能染指。」 聽聞民國之前沒有甚麼全國保障婚姻法例,一切依據「傳統」,已經在眾
Thumbnail
常有人問「你為什麼總是對大家都那麼好?」「為什麼不保護自己?」「那麼大愛是怎樣?」 甚至以前伴侶也會說「我沒辦法接受這麽大愛的另一半」 我從沈默到習慣苦笑著道 「對啊!為什麼呢?這麼奇怪呀~」 並感謝對方提點。 偶爾也有覺得過於善心很假的聲音,這些我則不予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