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7/2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內容顯影的三道工序:內容精選,內容合成,內容反思

你知道顯影的英語是development嗎?
Development在中文裡我們一般翻譯為「發展」,我個人對發展的理解是,我們對一個特定的東西,持續進行一系列的活動,讓我們逐漸從不太了解,慢慢累積思考,最後掌握。這個流程其實十分抽象,但是如果掌握了顯影的英語是development這件事,那麼其實「發展」的過程可以很好地類比為,從「底片」經過顯影過程成為「影像」的過程。
這讓我想到,我們平常在「自學」,其實也是一種發展過程。
當我們有了想要自學的主題,根據主題相關的關鍵字,我們會在網路上先收集很多「內容」。這些內容可以是文章,書籍,影片,Podcast,討論等,各種的媒體形式形式。然而,如果我們成為「內容收集者」,儲存了太多的資源內容,最後自己的自學反而會被這些無系統的內容給拖垮,自學也就因此困難重重。

如此一想,其實自學要有效率,需要的是有目的地去刻意「發展」我們收集到的內容,找到內容對我們的價值,找到我們對內容的獨特新理解,以及找到新內容與我們已經掌握舊內容之間的相同與相異;一次性地完成上面三個找到任務,我稱其為「內容顯影 (Content Development)」。

當你有了這層認知,你可能就會突然理解到卡片筆記法中的一個關鍵概念,內容地圖 (Map of Content; MOC),具體如何發展了。
那麼,什麼是對「內容」做「顯影」呢?我想利用這篇文章,介紹給你內容顯影的三道工序:
  1. 內容精選 (Content Curation):思考內容在對自己預期產生的價值後,根據價值來組織「精選」內容。
  2. 內容合成 (Content Synthesis):創造內容之間的連結,對內容問更深層的問題,以「合成」對內容的新理解。
  3. 內容反思 (Content Reflection):思考新內容與舊內容之間的共性與個性,以「反思」新內容帶來的認知升級。
當你能習慣操作這三道內容顯影的工序,那麼自學就會是一件開心愉快的事情。

工序 #1: 內容精選 Content Curation ,找到那些對自己能產生價值的內容。

所謂內容精選,就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檢查每個資源對自己產生價值的程度,精選出那些價值密度高,值得近一步加工的資源與內容。
例如想要研究寫作的方法,我們自學資源內容的選擇,可以是某些作者的系列文章,線上課程,也可以找到更有系統的書籍論文,也可能是短期的訓練營,工作坊,也可以是一些論壇討論區他人的分享。只要經濟上允許,我們可以全部「擁有」,但也會造成「消化困難」。因此,我們要快速瀏覽這些我們能得到的資源內容,用自己的審美去精選出一些,你真的學習得下去的內容。這樣進行「內容精選」,我們就能確保收集到的內容,真的能對自己產生價值。例如我寫文章,原則上是從各種內容來源中,「精選」三個觀點,然後發展內容,串成一個千字文章。
你在收集自學資源的時候,有什麼特別的策略嗎?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你的心得與方法,與大家一齊交流。

工序 #2: 內容合成 Content Synthesis,產生那些自己獨家的新理解

所謂內容合成,就是對精選出的內容資源,避免照本宣科,而是進行某些活動來產生新的理解。
例如我們已經選擇好一些資源內容,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寫作的技巧,我們學習這些內容後,就會多出很多新的關鍵字或理解。這時候,我們可以對這些內容問更深的問題,可以用文字或語音紀錄自己的理解。這些活動,其最終目的是可以讓我們用除了關鍵字或標題以外的方式,想起這些資源內容。例如我寫文章,其實也是在合成自己對精選出來的觀點的個人理解,以幫助我得到思考的新維度。
你在學習內容材料時,會做什麼活動來產生自己獨家的理解呢?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你的心得與方法,與大家一齊交流。

工序 #3: 內容沈思 Content Reflection,洞察新理解與舊理解之間的差異,那就是認知升級

所謂內容沈思,就是去問新元素怎麼連結到舊的已經知道的東西,去問他們之間的共性,也就是他們重疊的地方,也去問他們的個性,也就是他們自己特別的地方。
例如我們學到卡片筆記法,那麼它與其他的筆記法的共同點在哪邊?相異點在哪邊?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去探索他們的共性,作為我們最筆記的基本認知,接著再去思考他們各自的個性,來探索概念之間最根本的不同點。當我們洞察到了兩個理解之間的共同與差異,那就會是一次認知升級,我們對概念的覺察更敏感,也又能看見更進階的神秘。例如我寫文章,其實也是在試著講清楚我精選出來的三個概念之間的共性,以及三個觀點自己的個性,以求更深層次的理解,獲得想法湧現(Idea Emergence)的極上體驗。
當你覺得兩個理解十分相似時,你會如何分辨其中的相同與相異,以加深自己的理解呢?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你的心得與方法,與大家一齊交流。

現在就選一個想自學的概念或關鍵字,收集資源內容,對其展開內容顯影的三道工序,找到內容對自己的價值,產生的新理解,以及與舊理解的關係,因為明天的你,就會因為對自學流程的精準掌握,成為一個更進階的自學者。

你在自學的時候,是否會刻意進行一些活動,幫助自己加深思考呢?
當我們可以用來自學的資源與內容太多,你會使用什麼價值,來精選出真的值得花時間的內容呢?當你花時間在學習資源內容時,你會進行哪些活動,來合成出自己的新見解呢?當你有了新理解,你會利用什麼方式,來反思新理解與舊理解的差異呢?
現在就試著操作內容顯影的三道工序,幫助自己找到內容的價值,產生新理解,升級舊理解,成為一個有效的自學者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