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毛升《歷史不止一種寫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書影,摘自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毛升:《歷史不止一種寫法:十篇書評裹的歷史學景觀》,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20。
2022年7月31日讀畢

1. 這本書早幾年已經得知,借着暑假的空檔終於看了。這本書其實是書評結集。看完這本書,深感這本書和中國大陸的史觀實在不大相同,然而不是流於口號式的反對,而是有更扎實的討論。出於對作者和出版社的關心,讀到一些論點時我未免膽顫心驚。
2. 這本書有一個觀點是我從前沒有想過的。毛升認為有時歷史研究,是為了回應學界。但是學界以語言、國家為界,有各自的研究趨勢、關心問題、既有而值得商榷的看法。所以有時英語學界的歷史研究,漢語學界的讀者看起來可能會覺得隔了一層。這就是因為兩者處於不同的學術脈絡之下。毛升寫這本書的用意之一,就是要讓漢語學界的讀者認讓到脈絡的差異。好青年荼毒室曾一連三集Podcast介紹此書(連結見下),說這本書不只是給予自己不同的史實知識。看完這本書後,我都有這樣的感受,明白這書的副題中「景觀」的含義。當然,書中給予我的史實知識也是非常寶貴的。
3. 先前看過了柯文《與歷史對話》,毛升在介紹柯文《走過兩遍的路》時,也有提及過《與歷史對話》這本書。毛升把《與歷史對話》這本書放到柯文自己的學術發展脈絡上。柯文為學的歷程上,先後經歷了西方中心觀、中國中心觀、人類中心觀。《與歷史對話》就是位於柯文位於人類中心觀之初的階段。人類中心觀是指書寫歷史時,不再強調某國某地自身的獨特性,而是指出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人,往往可能以一種非常類似的方式在歷史中活動。所以中國人在二十世紀對越王勾踐這個歷史故事的種種改造一事上,越王勾踐的故事獨特的,但改造的方式卻是普世的。英國、法國、蘇聯等皆可以找到類似的例子。不過,對於普世的一面,《與歷史對話》所論不多,或許相關方法的論述都寫在是柯文的《歷史與大眾記憶:危機時刻故事的力量》。
4. 除了《走過兩遍的路》,書中還介紹了王賡武《家園何處是》這本歷史學家講述自己過去的書。毛升提及,王賡武的父親王宓文雖然長期在馬來西亞生活,但視之為暫住之地,一直渴望返回中國。不料後來真的回到中國時,身體卻因為適應了熱帶地區氣候,反而在受不了南京的天氣,甚至因而患上重病,不得不回到馬來西亞。這段故事讀起來讓我感到生命的種種無可奈何。毛升又提及,王賡武在馬來西亞怡保生活時,同時在父母的中國世界和不同族群同學之間的英國世界轉換。我在其中看到自由。因為王賡武這時擁有了的多重身份,使其不必拘泥某一身份下的世界觀。
5. 毛升於書中又評論了傅高義的《中國和日本:1500年的交流史》。當中有一段我深感認同,摘錄如下:「當我們將中日戰爭這一事件『本質化』(essentialization),將其看成歷史的『必然』,並相信這就是日本人的『本性』使然,那麼不僅戰爭無法避免,仇恨也無法化解。歷史偶發性則強調「機會」(chance)、「變化」(change)與「非必要性」(unnecessity),歷史可以有多個走向,歷史中的行動者也可以有多個選擇,走向戰爭只是各種因素機緣巧合產生的結果,並不必然發生,也未嘗不能避免。」不過,書中又提及了「政治上的失序、軍人的不服從,以及民眾的非理性,再加上日方嚴重低估了中國人抵抗的決心,最後導致日本走上了萬劫不復的戰爭之路。」我對其中「民眾的非理性」一語感到有些懷疑。當時日本民眾會否因為某些原因,才會產生出支持戰爭的看法?「不理性」這種講法,似乎把問題簡化。
6. 毛升在書中把國家機器和社會分開,「現代化要求將國家管轄的人口形塑為一個理性、組織化的社會體。國家既可以通過動員該社會體來汲取資源,亦可對社會加以規訓和操縱。因此,社會既是現代政府合法性的來源,也是政府施展權力、加以操控的對象。」。毛升又指出「在後發達國家,為迅速實現現代化,政府干預成為發展的有力手段。在此過程中,國家對社會的滲透不斷加強,政府管理的事務也越來越多。相應地,社會對政府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強,期待政府提供更多的服務,這進一步加強了政府的權力。」這段說話是指二、三十年代民國政府治下的南京,但放到約一百年後的香港,這不就是這幾年武漢肺炎的寫照嗎?
補充:好青年荼毒室的Podcast有這本書的介紹,說得很好,值得一聽。連結如下:
寫於2022年7月31日
avatar-img
9會員
17內容數
記錄完整看過的書籍、文章,以及閱讀過後的感發。文章不求深刻精練的看法,只求看法消失之前盡快寫下,作為日後的思想發展的里程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錦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金文京(著),金文京(譯),《漢文與東亞世界——從東亞視角重新認識漢字文化圈》,新北市:衛城出版,2022年。
柯文(Paul A. Cohen)著,董鐵柱譯:《與歷史對話——二十世紀中國對越王勾踐的敘述》,香港:中華書局,2021年。
徐振輔著:《馴羊記》,臺北:時報文化,2021年。
張大春著:《南國之冬》,新北:印刻文學,2021年。
Guy Deutscher著,王年愷譯:《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換個語言,世界就不一樣?》,臺北:貓頭鷹出版,2013年。
明柔佑、謝雋曄、陳天浩編著:《香江舊聞:十九世紀香港人的生活點滴》,香港:中華書局(香港),2014年。
金文京(著),金文京(譯),《漢文與東亞世界——從東亞視角重新認識漢字文化圈》,新北市:衛城出版,2022年。
柯文(Paul A. Cohen)著,董鐵柱譯:《與歷史對話——二十世紀中國對越王勾踐的敘述》,香港:中華書局,2021年。
徐振輔著:《馴羊記》,臺北:時報文化,2021年。
張大春著:《南國之冬》,新北:印刻文學,2021年。
Guy Deutscher著,王年愷譯:《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換個語言,世界就不一樣?》,臺北:貓頭鷹出版,2013年。
明柔佑、謝雋曄、陳天浩編著:《香江舊聞:十九世紀香港人的生活點滴》,香港:中華書局(香港),2014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脈絡》這本書首次表露了吳軍的觀點和獨特見解,涵蓋歷史、現在和未來,並提出了對現實判斷的檢驗方式。本文分析了他對歷史觀的看法,以及對唐太宗立儲君事件的評論,強調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在於通過過去的經驗檢驗現實的判斷,並強調用歷史作為理解現實的訓練數據。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許倬雲先生從大歷史的角度論述「華夏」,這個在哈拉瑞眼中的「互為主體的真實」究竟是什麼?去繁就簡的論述裡仍可辨認出字裡行間對大中國華夏共同體以及儒家思想濃濃的情懷。
  我曾經在歷史教科書中讀到「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差異。當我們理解到歷史書中有一部分屬於纂史者基於其意識形態與身處背景所進行的詮釋後,我們很快就能明白為什麼朝代的開端總有英雄與偉人、朝代的結尾總是昏君與佞臣。我們看到的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底下存在著更多事實。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Thumbnail
(2012) 我們對日、中已經懷抱著兩極化的情感與意見,更不要談對日中關係有什麼深刻的瞭解了。讓情緒主導我們對鄰近大國的看法,可能是致命的事。它會導致我們在錯誤的時間與場合,帶著違反現實的幻想,做出錯誤的決定。這個判斷其實對日、中兩國來說也是如此。
Thumbnail
把時間軸拉長到幕府末年,西力東漸、殖民地林立逐漸的19世紀,日本作家林房雄旁徵博引,完成了《大東亞戰爭肯定論》這部大逆風的著作,不只企圖用不同的視角帶領讀者看見不一樣的東亞近代史,也要證明「大東亞戰爭」,除了是一場不得不打的戰爭,也是值得讓日本人感到驕傲的歷史。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本關於中國形成的大歷史速寫,藉由文化,疆域,職貢來看待政治中心的形成,來闡述到底中國是如何產生。作者杜正勝希望藉此理清讀者的思緒。
Thumbnail
大概是受到時局動盪的影響,最近還滿想閱讀一些軍事的書籍,增進自己的軍事基本知識。 在網路上看到《火藥時代:為何中國衰弱而西方崛起?決定中西歷史的一千年》一書,可以說打動我的心。大概是感受到中國對國際局勢的影響日益壯大,不僅是從國際新聞上讀來的干涉野心,從媒體識讀層面也能感受到大外宣的龐大野心。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脈絡》這本書首次表露了吳軍的觀點和獨特見解,涵蓋歷史、現在和未來,並提出了對現實判斷的檢驗方式。本文分析了他對歷史觀的看法,以及對唐太宗立儲君事件的評論,強調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在於通過過去的經驗檢驗現實的判斷,並強調用歷史作為理解現實的訓練數據。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許倬雲先生從大歷史的角度論述「華夏」,這個在哈拉瑞眼中的「互為主體的真實」究竟是什麼?去繁就簡的論述裡仍可辨認出字裡行間對大中國華夏共同體以及儒家思想濃濃的情懷。
  我曾經在歷史教科書中讀到「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差異。當我們理解到歷史書中有一部分屬於纂史者基於其意識形態與身處背景所進行的詮釋後,我們很快就能明白為什麼朝代的開端總有英雄與偉人、朝代的結尾總是昏君與佞臣。我們看到的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底下存在著更多事實。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Thumbnail
(2012) 我們對日、中已經懷抱著兩極化的情感與意見,更不要談對日中關係有什麼深刻的瞭解了。讓情緒主導我們對鄰近大國的看法,可能是致命的事。它會導致我們在錯誤的時間與場合,帶著違反現實的幻想,做出錯誤的決定。這個判斷其實對日、中兩國來說也是如此。
Thumbnail
把時間軸拉長到幕府末年,西力東漸、殖民地林立逐漸的19世紀,日本作家林房雄旁徵博引,完成了《大東亞戰爭肯定論》這部大逆風的著作,不只企圖用不同的視角帶領讀者看見不一樣的東亞近代史,也要證明「大東亞戰爭」,除了是一場不得不打的戰爭,也是值得讓日本人感到驕傲的歷史。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本關於中國形成的大歷史速寫,藉由文化,疆域,職貢來看待政治中心的形成,來闡述到底中國是如何產生。作者杜正勝希望藉此理清讀者的思緒。
Thumbnail
大概是受到時局動盪的影響,最近還滿想閱讀一些軍事的書籍,增進自己的軍事基本知識。 在網路上看到《火藥時代:為何中國衰弱而西方崛起?決定中西歷史的一千年》一書,可以說打動我的心。大概是感受到中國對國際局勢的影響日益壯大,不僅是從國際新聞上讀來的干涉野心,從媒體識讀層面也能感受到大外宣的龐大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