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不是一個試圖去努力做到的Doing,而是一種Being,存在的樣貌。
隨著日子因為疫情、戰爭等等的動盪,越來越多資訊,協助著人們穩定自己的心緒。在內在修行的領域裡,也常常可以聽見保持內在平靜,不隨外境起波瀾的嚮往。同時,我想先說說,關於「平靜來到之前」的事 - 和情緒共處。
平靜的來到,不在於隔絕那些讓內心動盪的,或者,試圖推開情緒的波瀾。平靜,是一個逐漸覺知了自己的情緒、狀態,不壓抑的看著內在的能量升起與落下後,來到的果。
看待情緒,有時會覺得要來到「允許」和「接納」,是一段長長的內在旅程,而我更喜歡的是Friendly這個詞,帶著一種「友善、友好」的眼光。
在接觸心理諮商之前,我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情緒平穩、冷靜的人,甚至也挺喜歡自己這一面。而在這樣平穩、冷靜的背後,其實我是這樣看待憤怒/生氣,這樣和它互動的 ---
有很長一段時間,當我感到憤怒時,我的內在就會自動的移動到對方的角度,開始試圖去理解「這個人為什麼會這樣做」、「她/他可能處在什麼狀態」,最後下了一個結論:「他不是故意的。」,試圖「消化」內心的生氣,然後告訴自己,不要生氣。當我仍感受到自己的生氣時,有時還會進一步的反過來責備自己「不應該生氣」,要自己「不要這麼愛生氣」,最後,反而是自己跟自己生氣了起來…… 這樣的我長大後進到親密關係後卻發現,隨著相處的時間愈來越久,對方變得越來越不懂得「尊重」與「珍惜」,即便我不斷地忍讓與諒解,以為這就是展現「愛」的方式,但最終都沒有換來一份珍惜。
一次、兩次…..我開始感到疑惑,發生了什麼,在關係裡,我總是經驗到這樣的迴圈?
無法在關係中適度表達生氣,也可能遺失兩個生命交織的色彩
當我開始慢慢的梳理自己的成長背景和生命經驗,我才發現,我的冷靜與情緒穩定,有一部分,來自於我困難去真的感受自己的生氣,也從來沒有真正「回應過」自己的生氣與憤怒。
一方面是因為我的家庭價值觀裡,很重視、欣賞「體諒」這個特質,而成長環境,對於憤怒情緒的表達接納度很低。當我表達憤怒時,通常會引來更嚴重的後果,於是小時候的我選擇了壓抑來保護自己,轉而透過「體諒」或「轉念」來試著消除生氣。
另一個經驗層面,則是我自己小時候有過被大吼的受傷經驗,於是小小的我便決定:「長大後,我一定不要變成這樣的大人!」,也認定了:「發脾氣,是不好的! 」。於是在心裡默默地替「生氣/憤怒」這個情緒,打上了一個大大的紅色的叉叉,貼上了一個標籤「BAD!!」
然而,情緒是一種中性的能量,它透露著某些訊息,等待我們去聆聽,也需要在安全的狀態下,與它同在,讓它流動起來。
生氣,其實是一股強而有力的能量,當然,在某些時刻太強烈時它的確具有傷害性與破壞力,同時,它卻也是一股強烈的推動力,帶來改變的契機。像是捍衛和保護的力量,或是改革的推動力……
當我在關係互動中試圖用過往的方式來面對自己的生氣時,我便忽略了這個情緒在我心中更裡頭的訊息和守護自己的力量,阻擋了一種生命力的流動和那些在關係中可能需要彼此溝通與調整的部分。於是,久而久之,關係裡的另一方也因為感受不到我的界線和形狀,好像許多行為都不真的具嚴重,就在這樣的互動裡,從一段雙人舞,漸漸變成了獨舞,而走向了關係的結束。
面對壓抑的情緒,先從Friendly帶著一份友善的心情和眼光開始。
如果你有類似的經驗或內在對話,你可以這樣帶著一份友善,跟自己對話:
「是的,我能夠體諒、能夠理解他人,這是我屬於我的美好特質。」(接納自己原本的那一面,柔軟、願意去愛的那面)
「是的,現在的我,已經不再是小時候的我了。我可以選擇用不同的方式,面對我的生氣。」(看見自己現在已和過去不同,喚回力量)
「是的,我的生氣裡,有需要我去聆聽的訊息。我可以先聆聽自己的生氣,照顧自己的感受。需要的時候,帶著理解對方的視野,在關係中一起溝通討論,找到彼此的協調。」
🌱自我覺察小時間
成長的過程中,有沒有哪一種情緒,被你在不知不覺的時候大上了一個大大的叉叉,告訴自己,不可以________。或者,_________是不好的?
如果重新帶著Friendly的眼光,除了它負向的那一面,這個情緒可能同時為你帶來什麼樣的益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