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友善Friendly的眼光,看待情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平靜,不是一個試圖去努力做到的Doing,而是一種Being,存在的樣貌。

  隨著日子因為疫情、戰爭等等的動盪,越來越多資訊,協助著人們穩定自己的心緒。在內在修行的領域裡,也常常可以聽見保持內在平靜,不隨外境起波瀾的嚮往。同時,我想先說說,關於「平靜來到之前」的事 - 和情緒共處

每個情緒都有著獨特的內在訊息,等待被聆聽。

每個情緒都有著獨特的內在訊息,等待被聆聽。

平靜的來到,不在於隔絕那些讓內心動盪的,或者,試圖推開情緒的波瀾。平靜,是一個逐漸覺知了自己的情緒、狀態,不壓抑的看著內在的能量升起與落下後,來到的果。

看待情緒,有時會覺得要來到「允許」和「接納」,是一段長長的內在旅程,而我更喜歡的是Friendly這個詞,帶著一種「友善、友好」的眼光。

在接觸心理諮商之前,我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情緒平穩、冷靜的人,甚至也挺喜歡自己這一面。而在這樣平穩、冷靜的背後,其實我是這樣看待憤怒/生氣,這樣和它互動的 ---

有很長一段時間,當我感到憤怒時,我的內在就會自動的移動到對方的角度,開始試圖去理解「這個人為什麼會這樣做」、「她/他可能處在什麼狀態」,最後下了一個結論:「他不是故意的。」,試圖「消化」內心的生氣,然後告訴自己,不要生氣。當我仍感受到自己的生氣時,有時還會進一步的反過來責備自己「不應該生氣」,要自己「不要這麼愛生氣」,最後,反而是自己跟自己生氣了起來……

這樣的我長大後進到親密關係後卻發現,隨著相處的時間愈來越久,對方變得越來越不懂得「尊重」與「珍惜」,即便我不斷地忍讓與諒解,以為這就是展現「愛」的方式,但最終都沒有換來一份珍惜。

一次、兩次…..我開始感到疑惑,發生了什麼,在關係裡,我總是經驗到這樣的迴圈?

無法在關係中適度表達生氣,也可能遺失兩個生命交織的色彩

  當我開始慢慢的梳理自己的成長背景和生命經驗,我才發現,我的冷靜與情緒穩定,有一部分,來自於我困難去真的感受自己的生氣,也從來沒有真正「回應過」自己的生氣與憤怒。

  一方面是因為我的家庭價值觀裡,很重視、欣賞「體諒」這個特質,而成長環境,對於憤怒情緒的表達接納度很低。當我表達憤怒時,通常會引來更嚴重的後果,於是小時候的我選擇了壓抑來保護自己,轉而透過「體諒」或「轉念」來試著消除生氣。

  另一個經驗層面,則是我自己小時候有過被大吼的受傷經驗,於是小小的我便決定:「長大後,我一定不要變成這樣的大人!」,也認定了:「發脾氣,是不好的! 」。於是在心裡默默地替「生氣/憤怒」這個情緒,打上了一個大大的紅色的叉叉,貼上了一個標籤「BAD!!」

  然而,情緒是一種中性的能量,它透露著某些訊息,等待我們去聆聽,也需要在安全的狀態下,與它同在,讓它流動起來。

  生氣,其實是一股強而有力的能量,當然,在某些時刻太強烈時它的確具有傷害性與破壞力,同時,它卻也是一股強烈的推動力,帶來改變的契機。像是捍衛和保護的力量,或是改革的推動力……

  當我在關係互動中試圖用過往的方式來面對自己的生氣時,我便忽略了這個情緒在我心中更裡頭的訊息和守護自己的力量,阻擋了一種生命力的流動和那些在關係中可能需要彼此溝通與調整的部分。於是,久而久之,關係裡的另一方也因為感受不到我的界線和形狀,好像許多行為都不真的具嚴重,就在這樣的互動裡,從一段雙人舞,漸漸變成了獨舞,而走向了關係的結束。

面對壓抑的情緒,先從Friendly帶著一份友善的心情和眼光開始。

  如果你有類似的經驗或內在對話,你可以這樣帶著一份友善,跟自己對話:

  「是的,我能夠體諒、能夠理解他人,這是我屬於我的美好特質。」(接納自己原本的那一面,柔軟、願意去愛的那面)

  「是的,現在的我,已經不再是小時候的我了。我可以選擇用不同的方式,面對我的生氣。」(看見自己現在已和過去不同,喚回力量)

  「是的,我的生氣裡,有需要我去聆聽的訊息。我可以先聆聽自己的生氣,照顧自己的感受。需要的時候,帶著理解對方的視野,在關係中一起溝通討論,找到彼此的協調。」

🌱自我覺察小時間

成長的過程中,有沒有哪一種情緒,被你在不知不覺的時候大上了一個大大的叉叉,告訴自己,不可以________。或者,_________是不好的?

如果重新帶著Friendly的眼光,除了它負向的那一面,這個情緒可能同時為你帶來什麼樣的益處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月光下的微笑 (詹子瑩 心理師)的沙龍
7會員
12內容數
2023/12/13
      了解自己,包含自身的情緒,情緒情境下需要什麼支持,什麼能幫自己充電、什麼是自己的想要,也關於自己的身體想要如何被對待和照顧,更甚至是性取悅的表達。 最近看了Netflix上的影集《性愛自修室》,非常喜歡。《性愛自修室》用有趣又溫暖的方式,點出了許多在日常生活中難以啟齒
Thumbnail
2023/12/13
      了解自己,包含自身的情緒,情緒情境下需要什麼支持,什麼能幫自己充電、什麼是自己的想要,也關於自己的身體想要如何被對待和照顧,更甚至是性取悅的表達。 最近看了Netflix上的影集《性愛自修室》,非常喜歡。《性愛自修室》用有趣又溫暖的方式,點出了許多在日常生活中難以啟齒
Thumbnail
2023/05/25
生命中,每一次的逃亡/離開,其實都迎向了一個新的啟程,一段生命的擴展。 有一種逃亡,是一次次的離開那些不適合的,一步步靠近自己的心跳。 有一種逃亡,是一次次的在不同的地方汲取滋養,然後,再一次迎回自己,迎向心跳。
Thumbnail
2023/05/25
生命中,每一次的逃亡/離開,其實都迎向了一個新的啟程,一段生命的擴展。 有一種逃亡,是一次次的離開那些不適合的,一步步靠近自己的心跳。 有一種逃亡,是一次次的在不同的地方汲取滋養,然後,再一次迎回自己,迎向心跳。
Thumbnail
2023/04/23
現代人的手機,也許就像白雪公主故事裡的魔鏡。 讓人不自覺的好奇、嚮往、追逐,也讓人迷失與自卑。 當觀看一個生命的角度只剩下手機平面時,我們很難真的看見一個生命的全貌。 若是能真的看見,往裡頭看,就會看見每一個生命的立體模樣……她每一刻呼吸的歲月堆疊,季節裡的變化,環境、背景、歷史,有多麼的不同。
Thumbnail
2023/04/23
現代人的手機,也許就像白雪公主故事裡的魔鏡。 讓人不自覺的好奇、嚮往、追逐,也讓人迷失與自卑。 當觀看一個生命的角度只剩下手機平面時,我們很難真的看見一個生命的全貌。 若是能真的看見,往裡頭看,就會看見每一個生命的立體模樣……她每一刻呼吸的歲月堆疊,季節裡的變化,環境、背景、歷史,有多麼的不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你常常生氣嗎?生氣的時候,感覺怎麼樣呢? 現在你是不是想說:「生氣的時候還能有什麼感覺?當然是氣到炸啊!想翻桌啊!」 但如果你想對自己有更深刻的了解,靜下心來探索自己生氣的原因,會是一個很棒的開始。
Thumbnail
你常常生氣嗎?生氣的時候,感覺怎麼樣呢? 現在你是不是想說:「生氣的時候還能有什麼感覺?當然是氣到炸啊!想翻桌啊!」 但如果你想對自己有更深刻的了解,靜下心來探索自己生氣的原因,會是一個很棒的開始。
Thumbnail
感受不是隨機觸發的,他們是我的信使,他們總會提醒我一些被我忽視的事情。
Thumbnail
感受不是隨機觸發的,他們是我的信使,他們總會提醒我一些被我忽視的事情。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是容易情緒化的人嗎?有沒有曾經在發過脾氣之後卻感到後悔的經驗?或是一直努力的控制情緒,總是避免在工作場合、在人們面前表現情緒,希望當個「成熟」的人?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是容易情緒化的人嗎?有沒有曾經在發過脾氣之後卻感到後悔的經驗?或是一直努力的控制情緒,總是避免在工作場合、在人們面前表現情緒,希望當個「成熟」的人?
Thumbnail
無法控制的情緒,讓人無法感受到內心的平靜與幸福;善於控制情緒的人,真相或許是刻意壓抑情緒或假裝沒有情緒。無論是哪一類,透過這本書作者教了一些方法…
Thumbnail
無法控制的情緒,讓人無法感受到內心的平靜與幸福;善於控制情緒的人,真相或許是刻意壓抑情緒或假裝沒有情緒。無論是哪一類,透過這本書作者教了一些方法…
Thumbnail
常在情緒課程裡發現,與孩子討論基本情緒時,孩子對於引發開心、難過的原因/事件,都能直率地說。但當談到「生氣」時,大家常是先沈默了起來。 (好好生氣,包含了: 發現、接納自己的生氣,以及,如何安頓自己、如何紓發這份生氣) 我想起了自己的經驗。 我真的被馴化成溫和,但常覺得莫名擔心、常覺得莫名想大叫。
Thumbnail
常在情緒課程裡發現,與孩子討論基本情緒時,孩子對於引發開心、難過的原因/事件,都能直率地說。但當談到「生氣」時,大家常是先沈默了起來。 (好好生氣,包含了: 發現、接納自己的生氣,以及,如何安頓自己、如何紓發這份生氣) 我想起了自己的經驗。 我真的被馴化成溫和,但常覺得莫名擔心、常覺得莫名想大叫。
Thumbnail
平靜,不是一個試圖去努力做到的Doing,而是一種Being,存在的樣貌。情緒是一種中性的能量,它都在對我們透露著某些訊息,需要我們去聆聽,也需要在安全的狀態下,與它同在,讓它流動起來。看待情緒,有時,我會覺得要來到「接納」,是一段長長的內在旅程,而我更喜歡的是Friendly,「友善」這個詞。
Thumbnail
平靜,不是一個試圖去努力做到的Doing,而是一種Being,存在的樣貌。情緒是一種中性的能量,它都在對我們透露著某些訊息,需要我們去聆聽,也需要在安全的狀態下,與它同在,讓它流動起來。看待情緒,有時,我會覺得要來到「接納」,是一段長長的內在旅程,而我更喜歡的是Friendly,「友善」這個詞。
Thumbnail
#你允許自己生氣嗎? 和曾經工作時和個案討論到遇到生活煩心的人事物,我們最常出現的情緒就是生氣。但生氣只是最表層的情緒,底下藏著的可能是委屈、難過、煩躁、不安、無奈....,讓我們很難覺察到生氣以外的情緒。 ⁡* 1.生氣表層下的其他情緒 ⁡ ⁡⁡* 2.我可以生氣嗎? ⁡ ⁡ *⁡⁡ ⁡ ⁡*
Thumbnail
#你允許自己生氣嗎? 和曾經工作時和個案討論到遇到生活煩心的人事物,我們最常出現的情緒就是生氣。但生氣只是最表層的情緒,底下藏著的可能是委屈、難過、煩躁、不安、無奈....,讓我們很難覺察到生氣以外的情緒。 ⁡* 1.生氣表層下的其他情緒 ⁡ ⁡⁡* 2.我可以生氣嗎? ⁡ ⁡ *⁡⁡ ⁡ ⁡*
Thumbnail
請問你相信以上這句話嗎?你有多相信呢?真的很堅定相信嗎?還是像我一樣,只是表面上相信而已? 在發生衝突的那一刻,在面對生氣出現的那一刻,在被恐懼和委屈淹沒的那一刻,你還是真的非常相信,生氣是正常的,生氣是可以存在的?坦白說,在那一刻的我,原來真的很難相信生氣正常,甚至無意識地漠視生氣的存在。 我想起
Thumbnail
請問你相信以上這句話嗎?你有多相信呢?真的很堅定相信嗎?還是像我一樣,只是表面上相信而已? 在發生衝突的那一刻,在面對生氣出現的那一刻,在被恐懼和委屈淹沒的那一刻,你還是真的非常相信,生氣是正常的,生氣是可以存在的?坦白說,在那一刻的我,原來真的很難相信生氣正常,甚至無意識地漠視生氣的存在。 我想起
Thumbnail
情緒有分好壞嗎? 儘管這個社會向來都比較強調人們要「保持開心樂觀,不可以不快樂」,相較之下焦慮、憂鬱、生氣等情緒就時常被忽略和排斥,但其實情緒是不分好壞的。
Thumbnail
情緒有分好壞嗎? 儘管這個社會向來都比較強調人們要「保持開心樂觀,不可以不快樂」,相較之下焦慮、憂鬱、生氣等情緒就時常被忽略和排斥,但其實情緒是不分好壞的。
Thumbnail
低潮與暗谷是每一個人一生多少都會經歷到的,而當發現人生路途已走到盡頭,求助身心靈擴展常是一個選擇。多數人嘗試練習打掉過去頭腦的思維,透過靜心、冥想或各覺察工具方法來可能性。我自己也在三十多歲的時候進入身心靈的領域,各種沉澱、抒發、調整的方法給我帶來很大的成長與空間,而我也能漸漸從這個過程中連結到真實
Thumbnail
低潮與暗谷是每一個人一生多少都會經歷到的,而當發現人生路途已走到盡頭,求助身心靈擴展常是一個選擇。多數人嘗試練習打掉過去頭腦的思維,透過靜心、冥想或各覺察工具方法來可能性。我自己也在三十多歲的時候進入身心靈的領域,各種沉澱、抒發、調整的方法給我帶來很大的成長與空間,而我也能漸漸從這個過程中連結到真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