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不是隨機觸發的,他們是我的信使,他們總會提醒我一些被我忽視的事情。
有次夥伴問我有趣的問題:「開心和高興哪裡不一樣?」
我想了想,都是喜悅啊?但我知道生氣和憤怒的區別,真的憤怒至極會有怒髮衝冠的感覺,重要的是,憤怒過後的後遺症,我試過一次後便無比後怕。
當氣到脹紅的臉、憤慨的語氣降溫後,過了十二小時,到了該休眠的時間,我依然睜著眼,頭痛到無法入睡。當下我深刻的感受到,情緒對於身體健康是有絕對的影響,氣急攻心和憤怒肯定是傷身的。憋著、壓抑著也傷、宣洩也傷,各自有各自的傷法,於是我開始訓練自己情緒穩定,同時也培養自己尋找做什麼能感覺到喜悅,去多感受喜悅。
自我訓練的結果很成功,成功到我不皮一點,我媽便找不到機會罵我(誤
只要是能做到表達情緒而不做情緒化的表達,這點就讓我能混的不錯,但不代表我不會生氣或有負面感受。我依然會因為要去探望我爸,由於先前的經驗非常糟糕,幾乎整晚不能睡和其他原因讓我過度消耗自己,導致回家後身體非常不適。面對極大未知時,在我尚未正視自己的焦慮之前,一早起床先拉肚子。透過這種反常提醒我,我是焦慮的,縱使我能對外人表現出正常的模樣,但這感受也是真實存在。
焦慮提醒我,對於這趟旅途的不安,出自於我有尚未療癒的區塊。
是我對界線的設定不明確,允許他人對我不斷消耗,做了太多吃力不討好的事,但由於我沒有向任何人真誠的表達過自己的感受,所以沒人知道我有這種困擾。
情緒之餘現在的我,像是一種工具,沒有所謂的好與壞,只有我會怎麼運用的差異。痛苦會指引我們尋找一個能擺脫這種感覺的方向,冷漠會提醒我對於這件事已經感到筋疲力盡,悲傷提醒我喚醒療癒心靈的力量。各式各樣,沒有負能量又怎麼會有正能量?不要把情緒想得太糟糕,而壓抑了自己所有負面的感受。
也許我們都該知道,不是一定要做到什麼或達成什麼才值得被愛或被鼓勵,我們的存在,本身就值得被愛和被鼓勵。而被愛的前提,是先懂得如何愛自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別人才知道應該怎麼和我相處。合則聚,不合則散,倒也不用什麼都緊握在手裡。
排斥負面情緒,無非是因為自己不知道怎麼處理,於是也沒辦法好好正視或接受別人的負面感受。但不代表這些情緒不好或不應該存在,可以透過每次情緒去探尋,這個事件我的感受是什麼?是否曾經也遇過相似的事情?我的觀點如果是來自於過去經驗、成見,那我的期待和渴望是什麼?一層一層的剝繭抽絲,直到我能"放下"為止。
壓什麼抑,有些人天生同理能力薄弱,但他們不一定不懂尊重,坦白地說出自己的感受,會失去的都不是真朋友,那也無所謂不是嗎?學會善待自己並不會讓你失去任何不真心的機會和情誼。
至於夥伴問我的問題,我的答覆是:
「在於情緒濃度的差異。開心趨近於平靜,而高興多了份亢奮的感覺。」
別被文字或什麼定義而拘泥,多用心感受去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