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隨寫007 「你是不是只想到你自己」 - 目的性太強?笨蛋,問題不在目的

    大家好,我是艾希。 今天的主題是長頸鹿咖啡。
    今天要來分享一個非常底層的邏輯。 畢竟前幾天跟朋友對談,促發了很多靈感。而因為會從其源頭的脈絡說起,會比較需要一點文字爬梳,重點其實就在後面。 前面都可以跳過。

    康德:人即目的

    首先來聊聊德國哲學家康德「目的論」的真實應用情境。 之前有個極端女權寫了篇文章,在婊前陣子很紅的PUA的時候用了這個概念,「不應把人作為單純的工具,而應視為目的」,這是一個教條式、非常簡陋的使用,甚至誤用。 「人即目的」的意思是,不能"只"是工具,還必須包含目的。
    而我對這概念的理解就是「無論在對待甚至利用人事物時,都必須涵蓋對其福祉的關懷」,這個概念很深,但如果能夠懂,思維會進化到另一個層次。

    等等,事物的福祉是啥鬼?

    這句話第一個會被問的部分是,「人就算了,什麼叫做包含事甚至物品的福祉」。 舉例來說,菜刀不"擅長"被用來劈柴,如果用菜刀來劈柴,那麼除了菜刀很容易折損之外,使用菜刀來劈柴的人也需要更多的力氣,甚至更易置自身於危險之中。 因此包含其福祉的第一步是「了解其特性、需求及其所思所想所望所長」。

    兼顧關係中所有人的福祉

    到這邊其實還有個盲點,就是關係裡面至少會有兩個人(自己及對方),那麼所有人的最低限度福祉就都應該被涵蓋到。 舉例,如果心裡很不滿卻任憑對方予取予求,那麼就是忽略了自身的福祉;而騙砲則是忽略了對方的福祉,甚至自己的長期福祉。 而雙方福祉兼顧的做法就是「給對方想要的,對方也給我想要的」。

    作用範圍

    而到這邊會產生一個集合是「自己了解其處境的那些人」以及「自身有能力可以對應並滿足其需求的人」,這兩個集合的交集。而當自己歷練多了、見過的人多了,「自己了解其處境的那些人」的這個集合只會愈來愈大;而隨著自己能力、硬價值提升了,「自身有能力可以對應並滿足其需求的人」的這個集合也會愈來愈大,其作為交集的這個市場就會愈來愈大。 這個市場可能是就業、客戶、朋友、伴侶,都有可能。
    用無限賽局的思維來看人生的話,時間就會是自己的好朋友。 而如果把時間當敵人的話,時間也會把自己當敵人。 不要在可以當朋友的時候,選擇成為敵人,那樣會讓自己花很多無謂的力氣在對抗不必要的敵人。
    希望你在我的文字中,多看懂了自己一點點。 我是艾希,我們下次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哲學是生活這個戰場上的打架流派,其底層邏輯需像工程師拆解及組裝。 而我創作的所有作品都是希望,每個人都能在每天的生活中多懂得自己一些。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