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距離的相處才最美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黎巴嫩詩人 | 卡里.紀伯倫(Kahlil Gibran)
姐姐~媽咪跟你說
國立大學的確是一項吸引人的學歷
但是這間學校地處偏鄉 ... bla bla bla
我當然希望妳有不一樣的大學體驗
可是學校周邊的生活機能也是相當重要的考量
你想想..... bla bla bla
「媽~ 你再醬,我就非選它不可」女兒不耐煩地說
都講到這個分上~我知道該閉嘴了 !
這讓我回想起當年還是高中生的她
興高采烈的跟我分享學校生活
起初她一句我一句的
後來她一句,可能我二三句...甚至五六句...
到最後她回我
「媽~ 我只是要跟你說,不是想聽你意見」
「醬我以後不跟妳說了啦」
看來這次我又犯了同一個錯誤 ~唉

時隔二年,這次換我家小妹上大學
這小妮子可不好搞了 !
當年選填高中志願就自己決定
說是跟妳商量,其實心裡早有定案。
想起當年還是八年級的她
除了主見強,更是“一言九頂”
「我們是平等的,不能父母一言堂 ...」她不服氣的說
「現在是民主時代,凡事要講道理 ...」她不放棄繼續說
「我也很想跟妳講道理」我心裡直犯滴咕
「可現在已經半夜快一點了,講道理還得看時間」
「妳明天要上課,而妳媽我明天6:20還得起床做早餐」

不知道有多少個晚上都耗時間在“講道理”
不記得多少次理智斷片的母女倆吵到不可開交
這場“講道理”的辯論賽從來分不出勝負
最後只能是傷了親子關係。

沒有人天生就是當父母的料
我們都在做中學、 學中做
錯了再調整
失敗了下次再改進
彼此成就獨立成熟的個體
退一步海闊天空
保持距離的相處才最美~
。。。。。。。。。。
所以小妮子現在住校去了 ~呵呵






























































































































































































































































































































保持距離的相處才最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會員
    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布丁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象徵20歲的成年禮,也象徵了家族精神的傳承。 當年母親對我的祝福,如今我也把這樣一份祝福傳承下去。
    象徵20歲的成年禮,也象徵了家族精神的傳承。 當年母親對我的祝福,如今我也把這樣一份祝福傳承下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他們的靈魂居住於明日之屋,而你連在夢中,都到不了那個地方。」
    以前的她世界很小,總圍繞的父母;現在的她世界寬廣,充滿了驚奇與樂趣,該學習信任,放手讓她盡情探索了!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近期與家人有一搭沒一搭的會為了別人家的事情爭論,父母對於 #我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 這樣的想法根深蒂固的無
    小女兒讀高三時,班上有一位同學,因為努力複習功課,沒時間陪她弟弟玩,卻被父親毆打了很多次。還撂下了一句話:讀書很偉大嗎? 因為臨近考期,小孩也滿十八歲了,我沒時間去跑行政司法程序。所以就讓女兒把她同學帶來社區的圖書室,有時候太晚了,我們就開車載她回家。 有次小朋友突然問我,是不是有點歧視她家?我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認識一位有過三段婚姻的女性,跟第一任生了個女兒。我這種崇尚情感單一的人,為什麼會認識這樣的人?之所以如此,是她的第二任是我從小一起長大,小我一歲的朋友。 婚嫁之前,我朋友一直跟我討論要怎麼教育女兒?我的原則是該怎麼教,就那樣教,心裡不要因為不是自己生的,就刻意地放寬。他很怕生父故意用放縱來阻擋他和
    Thumbnail
    上一輩的父母總是威嚴十足,說一是一,孩子絕對不敢提出異議,他們跟父母有很強烈的從屬關係,必須聽命於父母,完全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這樣的親子關係通常不會太親密,尊敬大於關愛,威嚴蓋過暖意。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當時覺得家人就是這麼一回事,供我飲食,照顧起居,而父母也認為能填補肚子就好,心靈的需要有沒有被
    Thumbnail
    「沒有父母會希望孩子們彼此不合,對吧?」 那就千萬別這麼做!!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在漫長人生裡,我們無數的選擇中,影響我們情緒起伏最大的,應該就是伴侶的選擇。但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做功課學才藝,卻沒有花任何時間教導孩子學習愛情。假如「愛」是一種能力,就應該是可以學習,可以討論的。如果父母與師長不跟孩子談,他們只能自己去碰撞。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他們的靈魂居住於明日之屋,而你連在夢中,都到不了那個地方。」
    以前的她世界很小,總圍繞的父母;現在的她世界寬廣,充滿了驚奇與樂趣,該學習信任,放手讓她盡情探索了!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近期與家人有一搭沒一搭的會為了別人家的事情爭論,父母對於 #我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 這樣的想法根深蒂固的無
    小女兒讀高三時,班上有一位同學,因為努力複習功課,沒時間陪她弟弟玩,卻被父親毆打了很多次。還撂下了一句話:讀書很偉大嗎? 因為臨近考期,小孩也滿十八歲了,我沒時間去跑行政司法程序。所以就讓女兒把她同學帶來社區的圖書室,有時候太晚了,我們就開車載她回家。 有次小朋友突然問我,是不是有點歧視她家?我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認識一位有過三段婚姻的女性,跟第一任生了個女兒。我這種崇尚情感單一的人,為什麼會認識這樣的人?之所以如此,是她的第二任是我從小一起長大,小我一歲的朋友。 婚嫁之前,我朋友一直跟我討論要怎麼教育女兒?我的原則是該怎麼教,就那樣教,心裡不要因為不是自己生的,就刻意地放寬。他很怕生父故意用放縱來阻擋他和
    Thumbnail
    上一輩的父母總是威嚴十足,說一是一,孩子絕對不敢提出異議,他們跟父母有很強烈的從屬關係,必須聽命於父母,完全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這樣的親子關係通常不會太親密,尊敬大於關愛,威嚴蓋過暖意。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當時覺得家人就是這麼一回事,供我飲食,照顧起居,而父母也認為能填補肚子就好,心靈的需要有沒有被
    Thumbnail
    「沒有父母會希望孩子們彼此不合,對吧?」 那就千萬別這麼做!!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在漫長人生裡,我們無數的選擇中,影響我們情緒起伏最大的,應該就是伴侶的選擇。但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做功課學才藝,卻沒有花任何時間教導孩子學習愛情。假如「愛」是一種能力,就應該是可以學習,可以討論的。如果父母與師長不跟孩子談,他們只能自己去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