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網路寫作的摩擦力,讓日常寫下的筆記都能成為未來發表文章的一部分內容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如何把寫作的摩擦力降到最低 ?」一直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問題。寫到後來,困難的不是「如何寫」,而是「穩定地知道寫什麼」。
于為暢 (暢哥)曾經說過:「若要大量 output,就必須大量 input。」因為只要自己看得多了,腦中自然有想法渴望一吐為快。這跟李柏鋒(鋒哥)曾在 Facebook 上分享的概念有異曲同工之妙,他說:「寫作的底層邏輯就是 “調動情”」,只要情緒有了、文章自然也能寫好了,沒有情緒文章就是不會吸引人。」
然而我發現「情緒無法天天有」、「想法/靈感也無法天天因渴望而生」,那麼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讓我保持穩定的寫作流嗎?
有趣的是,我在自己的失敗經驗中發現了答案,而且還是跟寫作沒直接相關的領域 — 筆記的管理方法。

筆記管理的方法,沒想到成為降低我寫作摩擦的關鍵 — Map of Contents (MOC)

我曾在去年的一篇文章寫到:「若要解決筆記軟體中的資料夾與 Tag 的使用瓶頸,可以加入 Map of Contents (MOC) 的觀念。」
參考:《數位筆記太多很凌亂怎麼辦?使用 MOC 架構有系統地管理數百則的數位筆記
「MOC」 是 YouTuber — Nick Milo 在1年多前,針對網狀結構的筆記軟體提出的一種管理概念。當時我對於 MOC的理解是:一個依據「主題」分類的目錄,我們將卡片、問題、參考資料全部放到上面。
然而 Nick Milo 沒有解釋MOC的具體內容,因此我在實作上碰到了非常多困難,對於管理筆記也沒有實際的幫助。
也許是各種因緣巧合碰撞在一起,最後產生神奇的火花。經過 1 年的卡片盒筆記法實作以及思考,我終於找到了MOC在寫作流程上的用處!那就是:
從「卡片」到「發表文章」的暫時性階段,可以想成是草稿或是文章的半成品。
你可能會說:草稿沒什麼特別的啊,寫文章時有很多草稿不是很正常的嗎 ?
但這就是 MOC 有趣的地方了。許多人的草稿只有隻字片語,把暫時性的靈感與情緒一股腦的都吐到紙上,但如果不一鼓作氣地寫完,草稿就會被新的檔案覆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但 MOC 不同,搭配卡片盒筆記法之後,我們可以將概念相近的卡片放在一起,通常 3- 5 張卡片可以形成 MOC,而 MOC 就已經是 60% 的文章半成品了。
這個方法的好處是「產出非常穩定」,而且可以降低寫作流程中最困難的步驟:寫作靈感 (我要寫什麼)。

所以該如何利用 MOC 來寫文章 ?

我的答案是:靠卡片索引與卡片編號。
我在《如何建立卡片盒筆記法中的卡片連結 (下) — 釐清多數人對索引編號的誤解,了解索引編號帶來的 3 個好處》曾介紹過卡片索引編號的重要性,如果要真正發揮卡片盒筆記的威力,卡片編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即使在數位筆記軟體中也需要)。
具體操作如下:
  1. 寫完一張卡片後,查看此張卡片適合放在卡片盒中的哪裡(將思考脈絡相近的卡片放在一起)
  2. 替卡片編號
  3. 繼續寫卡片,某些卡片串列會愈來愈長
  4. 當發現一個串列涵蓋3–5 張卡片後,就可以開始寫 MOC
  5. 將卡片先寫成 3 個重點的短文 — 包含標題、寫文動機背景、3點重點,之後再寫成文章
下面舉一個簡單的實例。
我在之前連續發表 5 篇關於《Write Useful Books》這本書的讀書心得,就是 MOC 在寫作流程上的應用。
參考圖片,這是我在寫第 4 篇《寫書時不再猜測讀者到底要什麼 — 尋找 Beta Reader,驗證內容確實解決目標讀者的痛點》時參考的卡片索引,這一個卡片串列就是一個 MOC。
你可以發現:光是看這個卡片串列,其實文章的雛形架構就已經相當明顯了,接著我替這 4 張卡片寫一個前言,說明這 4 張卡片的寫文動機/重點是什麼,文章就已經完成 80% 了。下方是這篇 MOC 的前言:
遊戲公司有封測玩家 (Beta Player),你知道寫書也可以有封測讀者嗎 (Beta Reader)嗎?

這篇文章是《Write Useful Books》的第四篇讀書心得,這個章節是整本書我覺得最有價值的內容-尋找 Beta Reader (封測讀者),邀請他們陪伴自己一起寫書、產出一本真正實用的書籍。
當我要寫文章時,只要把3個論點 (3 張卡片) 內容複製/貼上到寫作軟體 → 進行邏輯排列,把前後內容理順 → 發表。

MOC 在寫作流程中的意義

MOC 只是草稿,但已經將我寫作時最耗費時間的 3 件事情,分散在日常整理筆記時做完了。
這 3 件事情分別是:
  • 文章主題
  • 文章架構
  • 寫作動機
這個概念跟工廠在做供應鏈管理的 WIP (Work in process 半成品) 非常像。我們在日常整理筆記 (產線) 時先將「文章 (最終產品)」進行部分組裝,等到要「發表文章 (出貨)」前再把細節補完就好。
把 MOC 加入寫作流程中,目的是減少寫文章時還需要想前言與文章,減少寫文章中間的摩擦力。
如果你覺得這個方法很有趣想多了解「卡片盒筆記法」,歡迎來參加我的8/28 20:00–22:00 的《卡片盒筆記》讀書會,我會帶你走過一次寫卡片 →存卡片 → 用卡片的過程。(讀書會已結束,可聯繫 muhenry608@gmail.com 購買回放影片)
PS. 這個方法不限制任何的筆記軟體 (畢竟只是一種管理筆記的方法論)

喜歡我的文章嗎?以下是更多關於我的資訊。
▶ 關於文章
1/ 歡迎 訂閱電子報 加入 700+ 學習愛好者的行列,每週 1 個學習行動建議!
2/ 常滑 Facebook 嗎?可以幫我的 Facebook 粉絲團 按個讚,就可以看到文章啦~
3/ 想要掌握最新文章,可以點擊「追蹤」我~
4/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可以對文章點愛心讓我知道 ❤️
▶ 關於我
Software Technical writer @ OwlTing 奧丁丁集團 我專注寫
1/ SaaS 軟體產品規劃
2/ 個人知識管理
3/ 線上寫作的文章
擁有 6+ 年的SaaS產品經理工作經驗,☕️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或跟我喝杯咖啡聊聊天,我的信箱是 muhenry608@gmail.com
▶︎ 聯繫方式
• 📪 Email:muhenry608@gmail.com
• 💬 Facebook:請先加我 個人好友 並簡短說明想要諮詢的主題
▶︎ 建立人脈
歡迎使用 LinkedIn 與我交流,你可以「加我為好友」建立連結 | LinkedIn @ Chi Chu 歡迎交流
avatar-img
211會員
129內容數
分享學習相關的技巧、工具與方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朱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知識圖解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技能,但不是很好掌握。這篇文章分享由軟體架構師 Simon Brown 提出的 C4 模型,可以很好地讓圖解變的「見樹又見林」,最後我還會分享在軟體業之外的應用。如果你是需要在工作場合中思考與溝通複雜事物的人,就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自己千辛萬苦寫下的好書,應該如何宣傳才能提升銷售數量呢?這篇文章是《Write Useful Books》的第五篇讀書心得、也是此系列最後一篇。按照作者的建議,我們有 3 種宣傳的方法 (範圍從小到大):(1) 私下找讀者幫忙 (2) 寄信給封測讀者 (3) 尋求幫助在社群平台宣傳
遊戲公司有封測玩家 (Beta Player),你知道寫書也可以有封測讀者嗎 (Beta Reader)嗎?尋找 Beta Reader (封測讀者),邀請他們陪伴自己一起寫書、產出一本真正實用的書籍。封測讀者可以幫助想寫書的我們找出滿足痛點的內容,提供哪裡實際有用、哪裡寫的很無聊。
你覺得書籍大綱 (Table of Contents)在整本書發揮了什麼作用呢?除了讓讀者拿來快速瀏覽,其實對作者的用處也是非常大的。我們可以何用書籍大綱測試讀者,幫助自己寫書。這個概念也很適合想寫系列文的朋友,如果你想在部落格上開始練習寫長文,也可以試試這篇文章說的技巧。
這篇文章是《Write Useful Books》的第二篇讀書心得,內容分享我在這本書中學到的第二個大重點-如何寫書籍的標題與介紹書籍的文案。主要有 3 個小重點:(1) 如何寫出好書名 ? (2) 如何寫描述使用者痛點的文案?(3) 如何寫書籍介紹?
這本書主要在講如何寫出一本對讀者真的有用的實用書籍, Amazon 上高達 4.7 分(315 則評價)。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從寫書的早期就邀請讀者加入,讓他們陪著你把書一起完成。 這個概念跟軟體開發實在太相似了,Fail Early and often,早點驗證哪些想法不可行、早點修正書籍方向。
知識圖解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技能,但不是很好掌握。這篇文章分享由軟體架構師 Simon Brown 提出的 C4 模型,可以很好地讓圖解變的「見樹又見林」,最後我還會分享在軟體業之外的應用。如果你是需要在工作場合中思考與溝通複雜事物的人,就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自己千辛萬苦寫下的好書,應該如何宣傳才能提升銷售數量呢?這篇文章是《Write Useful Books》的第五篇讀書心得、也是此系列最後一篇。按照作者的建議,我們有 3 種宣傳的方法 (範圍從小到大):(1) 私下找讀者幫忙 (2) 寄信給封測讀者 (3) 尋求幫助在社群平台宣傳
遊戲公司有封測玩家 (Beta Player),你知道寫書也可以有封測讀者嗎 (Beta Reader)嗎?尋找 Beta Reader (封測讀者),邀請他們陪伴自己一起寫書、產出一本真正實用的書籍。封測讀者可以幫助想寫書的我們找出滿足痛點的內容,提供哪裡實際有用、哪裡寫的很無聊。
你覺得書籍大綱 (Table of Contents)在整本書發揮了什麼作用呢?除了讓讀者拿來快速瀏覽,其實對作者的用處也是非常大的。我們可以何用書籍大綱測試讀者,幫助自己寫書。這個概念也很適合想寫系列文的朋友,如果你想在部落格上開始練習寫長文,也可以試試這篇文章說的技巧。
這篇文章是《Write Useful Books》的第二篇讀書心得,內容分享我在這本書中學到的第二個大重點-如何寫書籍的標題與介紹書籍的文案。主要有 3 個小重點:(1) 如何寫出好書名 ? (2) 如何寫描述使用者痛點的文案?(3) 如何寫書籍介紹?
這本書主要在講如何寫出一本對讀者真的有用的實用書籍, Amazon 上高達 4.7 分(315 則評價)。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從寫書的早期就邀請讀者加入,讓他們陪著你把書一起完成。 這個概念跟軟體開發實在太相似了,Fail Early and often,早點驗證哪些想法不可行、早點修正書籍方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Thumbnail
如何用自己的想法卡片,快速組合、輸出成為作品。從『筆記、與想法的不同』到『運用《卡片盒筆記法》直接輸出,寫成短文、長文』都是實用的技巧,尤其對小說創作者相當有幫助。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
三年前,我開始鑽研卡片盒筆記法,逐漸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部分,其實是看見資訊的內部連結。這種筆記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資料,還能提升研究的效率和質量。 ▋理解資訊連結 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在於理解和整理資訊之間的關聯性。這並非僅僅是將資訊羅列起來,而是需要將零散的資訊點連結成一個有機
手寫書目卡是一種獨特而有效的預寫作技巧,專為那些希望從閱讀中提煉和聚焦精華想法的作家和讀者設計。這種方法可以幫助你更高效率地選擇和整理從閱讀獲得的靈感。但是,這個過程也伴隨著一些挑戰。讓我們探索這些挑戰,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挑戰1 - 選擇性記錄的難度:由於書目卡的空間有限,且手寫本身就是一項
Thumbnail
關於筆記,我們以為有記有保佑,或記得越詳細越好;關於寫作,我們以為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知如何從先前的筆記中來挖寶。許多對筆記的迷思,妨礙人們成為多產的寫作者,使生產力無法提升。看官們,請繼續跟著我的腳步,讓我來跟大家介紹卡片盒筆記法。它的精髓,不僅在於做筆記的方式,更在於做筆記的心態!
Thumbnail
你有在使用卡片和筆記系統嗎?這是一種強調有效連結和處理知識的知識管理系統 因為Notion沒有視覺化的連結與白板,所以其實我曾經嘗試過使用其他軟體 最後還是回來Notion 加上自動編號之後,目前這個模板讓我寫作輸出的時候輕鬆很多 只需要專注地寫下所有想法跟收集來的摘要,最後簡單排序就能組成文章了!
對於熱愛寫作和閱讀的你來說,掌握如何有效轉移紙質筆記到數位平台,將是提升思維連結和創作效率的關鍵。透過將書目卡上的想法轉存至數位筆記庫,例如Obsidian,你將體驗到想法結構化和連結化的強大力量。這一過程不僅能夠促進你的思考深度,還能夠激發創新。下面,我將分享三個重要步驟,幫助你將手中的書目卡轉化
對於熱愛寫作與閱讀的你,數位入庫不僅能夠結構化你的思緒,更能深化你的寫作與閱讀體驗。透過將書目卡上的想法轉移到數位筆記庫,比如Obsidian,你的思考和見解將變得更加有機地連接起來。這個過程不僅讓你的創意得到保存,也為你打開了一扇探索知識深淵的大門。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充滿可能性的世界。
Thumbnail
寫下來是唯一重要的事 專注在寫作上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區別看似不錯以及真正優質的論點 卡片盒筆記讓人可以專注在思考上,而不是記憶 關於寫作,你需要知道這些 處理複雜度的最好方式,就是盡量讓事情愈簡單愈好,只遵守幾個基本原則 改變工作習慣,會經歷一段一直回想到舊有模式的時期 成功並不是靠著強大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Thumbnail
如何用自己的想法卡片,快速組合、輸出成為作品。從『筆記、與想法的不同』到『運用《卡片盒筆記法》直接輸出,寫成短文、長文』都是實用的技巧,尤其對小說創作者相當有幫助。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
三年前,我開始鑽研卡片盒筆記法,逐漸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部分,其實是看見資訊的內部連結。這種筆記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資料,還能提升研究的效率和質量。 ▋理解資訊連結 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在於理解和整理資訊之間的關聯性。這並非僅僅是將資訊羅列起來,而是需要將零散的資訊點連結成一個有機
手寫書目卡是一種獨特而有效的預寫作技巧,專為那些希望從閱讀中提煉和聚焦精華想法的作家和讀者設計。這種方法可以幫助你更高效率地選擇和整理從閱讀獲得的靈感。但是,這個過程也伴隨著一些挑戰。讓我們探索這些挑戰,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挑戰1 - 選擇性記錄的難度:由於書目卡的空間有限,且手寫本身就是一項
Thumbnail
關於筆記,我們以為有記有保佑,或記得越詳細越好;關於寫作,我們以為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知如何從先前的筆記中來挖寶。許多對筆記的迷思,妨礙人們成為多產的寫作者,使生產力無法提升。看官們,請繼續跟著我的腳步,讓我來跟大家介紹卡片盒筆記法。它的精髓,不僅在於做筆記的方式,更在於做筆記的心態!
Thumbnail
你有在使用卡片和筆記系統嗎?這是一種強調有效連結和處理知識的知識管理系統 因為Notion沒有視覺化的連結與白板,所以其實我曾經嘗試過使用其他軟體 最後還是回來Notion 加上自動編號之後,目前這個模板讓我寫作輸出的時候輕鬆很多 只需要專注地寫下所有想法跟收集來的摘要,最後簡單排序就能組成文章了!
對於熱愛寫作和閱讀的你來說,掌握如何有效轉移紙質筆記到數位平台,將是提升思維連結和創作效率的關鍵。透過將書目卡上的想法轉存至數位筆記庫,例如Obsidian,你將體驗到想法結構化和連結化的強大力量。這一過程不僅能夠促進你的思考深度,還能夠激發創新。下面,我將分享三個重要步驟,幫助你將手中的書目卡轉化
對於熱愛寫作與閱讀的你,數位入庫不僅能夠結構化你的思緒,更能深化你的寫作與閱讀體驗。透過將書目卡上的想法轉移到數位筆記庫,比如Obsidian,你的思考和見解將變得更加有機地連接起來。這個過程不僅讓你的創意得到保存,也為你打開了一扇探索知識深淵的大門。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充滿可能性的世界。
Thumbnail
寫下來是唯一重要的事 專注在寫作上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區別看似不錯以及真正優質的論點 卡片盒筆記讓人可以專注在思考上,而不是記憶 關於寫作,你需要知道這些 處理複雜度的最好方式,就是盡量讓事情愈簡單愈好,只遵守幾個基本原則 改變工作習慣,會經歷一段一直回想到舊有模式的時期 成功並不是靠著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