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3|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為什麼要良知隔離?

    時下的人,一提到「隔離」就怕怕!但,自己的良心被自己的私欲隔離,就若無其事,還「理直氣壯」地說:「個個都係咁架啦!」
    問問大家:如果丟失了錢包,你會緊張地去尋找嗎?當然會啦! 如果丟失了本心呢?會立刻去找嗎?
    孟子慨嘆說:人丟失了一隻雞或一條狗,尚且要找回來;但,人的本心丟失了,卻依然故我,若無其事。孟子明白到人是會自我迷失、自我沉淪的;但,若能把丟失了的本心找回來,讓本心覺醒,撥開迷霧,化解疑惑,人的尊嚴又會再度挺立。
    有人問:良知在那裡?
    有個小毛賊,陽明跟他講良知。小毛賊說:我那兒有良知呀?陽明著他把衣服都脫掉,小毛賊於是把衣服都脫掉了。陽明再著他都把內褲全脫光。小毛賊說:不行呀!羞羞的呀!陽明說:你還有羞恥之心,那是羞己之恥呀!全脫光了,你又感覺不對,那就是是非之心呀!這個羞恥之心、是非之心就是你的良知了。
    有個和尚閉關打坐,陽明問他家裡還有什麼人?和尚說還有老母親。陽明再問:想念她嗎?和尚說:怎麼不想?陽明說:念母思親,這就是知孝;知孝,就是良知的覺醒呀!相信你母親同樣也在記掛著你呢!都不知道你母親現在還能不能走動?還有沒有吃的?禪僧感動流淚,第二天就回家了。
    陽明說: 良知只是個是非之心,是非只是個好惡。只好惡就盡了是非,只是非就盡了萬事萬變。 依陽明的理解,孟子講的是非之心、羞惡之心(好惡),就是良知的代言詞,世間的萬事萬變,錯綜複雜,都離不了良知的審察的。
    當心體光明坦蕩,又能時刻擴充致知,毫無私意滯留,不希求,不怨慕,無梗塞,無將迎,亦無「意、必、固、我」(註),只是一個精誠不息,物來順應,直道而行,把被隔離的良知,復歸本位,光明自在。
    人啊!從良知的隔離區,釋放自己吧! (寫於2022年8月19日) 註:「意、必、固、我」原出自《論語•子罕》: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所戒絕的四種心態:毋妄測心、毋必然心、毋固執心、毋私己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